董嶷的判斷沒錯,當得知董嶷在靠近宛縣後忽然拐了個彎,選擇帶著帶領人馬南下後,文聘整個人都瘋了。
自己連陷阱都準備好了,你怎麽能不來了呢?你們這些西涼軍,有一個算一個怎麽都他媽喜歡耍人啊!宛縣你還救不救了!艸
他也是宿將,一眼就看出來董嶷的想法,無非是扔給了自己一個兩難的選擇,逼迫自己在南下追擊和繼續圍困宛縣之間做出選擇唄?
南下就得解除宛縣的圍困,繼續圍困宛縣就要放棄追擊。至於分兵,留一部分兵力繼續圍困宛縣,剩下的全力追擊,爭取迅速剿滅這支敵軍,然後再迴身繼續圍困宛縣?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兵力減少了的話,還能穩贏董嶷嗎?而且要是這個狗東西繼續分兵呢?自己還能繼續跟著分兵?這不就被人牽著鼻子走了嗎?
文聘早就發現荊州軍的士卒在戰鬥力是,無論是個人還是小隊都比不上同樣規模的西涼軍,隻有在個人戰鬥力被無限削弱的大軍團作戰中,才能盡可能的縮小與西涼軍的差距。而且董嶷還有一千西涼鐵騎,雖然數量少,但對於全是步卒的荊州軍來說還是一個大殺器啊!
因此,分兵絕對不是個好的選擇。
但文聘也不打算按照董嶷安排的路走,跟誰沒讀過兵法似的,致人而不致於人的道理誰不懂啊!你當你是董璜啊!要是董璜用這招,我二話不說扭頭就迴江夏,但是你董嶷?嗬嗬,還不夠格!
董嶷南下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引誘自己追擊,第二個是想攻取鄧縣。
鄧縣可不是那麽容易就能拿下的!鄧縣的重要性所有人都是知道的,拿下它後立刻就進行了加固。現在還有黃祖帶領的水師控製漢水,通過漢水源源不斷的給鄧縣的王威提供支援,就憑董嶷那不足萬人的軍隊就想拿下鄧縣?這不是想屁吃嗎?
既然董嶷短時內根本拿不下鄧縣,自己又何必急吼吼的南下追擊呢?
自己完全可以從容的圍困宛縣,等到劉磐帶的人馬返迴後完成交割,再帶領精兵南下,配合黃祖他們共同擊破董嶷就是了。到時候根本費不了多少力氣,簡簡單單就能幹死董嶷!
從董嶷這小子之前的表現來看,確實有點小聰明,但是顧頭不顧腚啊!他就壓根沒想過打不下鄧縣要怎麽辦?嘖嘖,還是年輕啊!
理清思路後,文聘便迅速恢複了冷靜,再次有條不紊的開始布置起了對宛縣的圍困。同時也加強了對周圍的探查,為的就是防止董嶷這小子玩陰的,表麵上是南下去打鄧縣了,實際上是想搞突襲,打自己一個措手不及,按照文聘的判斷這種可能性還真不小。
董嶷並不知道自己現在在文聘眼中已經是個死人了,如果知道的話難免會嘲笑文聘一番,這家夥不懂得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啊!當然了也有可能是他被表麵上的巨大優勢給蒙蔽了,看不到隱藏中背後都致命危機。
鄧縣確實不好打,但可別忘了,他這些府兵中就有從鄧縣中逃出來的,對於鄧縣的城防可是一清二楚。
而且,雨季已經到了,按照往年的慣例漢水馬上就要暴漲了,這個時候水師必須要先撤出鄧縣這一段水道,在漢水兩岸選擇一個水流平緩的地方紮營下寨,以此來防止戰船在洪水中受到損失才行。
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某一段時間內,黃祖的水師是完全無用的!甚至要是黃祖在北岸下寨的話,自己連水師都能一起端了。而且那時候的鄧縣,也會因為漢水暴漲變成一座孤城……
自己隻要等待著戰機的到來就行了,如果沒有戰機,那也可以趁著這段時間聚兵練兵啊!大不了到時候再殺迴宛縣就是了,自己有騎兵又熟悉地形,整個南陽的動向都瞞不過自己,有什麽好怕的呢?
董嶷帶著大軍一路急行很快就趕到了朝陽縣,距離鄧縣已經不遠了,然後董嶷就沒有繼續往南走了。他在攻占了朝陽縣後,選擇了停下來修築城防,派出騎兵四處召集在南陽南部打遊擊的府兵,讓他們帶著糧食來會合。
這讓留守鄧縣的王威一頭霧水,立刻將這個情報告訴了黃祖,打算一起商議一下,看看董嶷這家夥是在搞什麽名堂,但黃祖也摸不清楚董嶷想做什麽,隻能提議王威提高警惕加強戒備。
過了幾天董嶷依舊沒有動靜,但黃祖卻不得不走了,因為雨季來了,漢水馬上會暴漲,這段時間繼續停泊在漢水中是很危險的,沒人會傻到這時候硬抗洪水。先找個地方避開洪峰,等到水位降下去、流速減緩了再迴來才是正理。
黃祖要暫時離開王威覺得能理解,同時他也猜到了董嶷的目的,這家夥就是在等著漢水暴漲的時機呢!漢水暴漲水師必須要暫時退避保全自己的,這樣在一段時間裏,鄧縣就得不到水師的援助,徹底變成了一座孤城。而且因為漢水暴漲的原因,董嶷也壓根不需要徹底包圍鄧縣,南邊是漢水東邊是低窪地,這兩個方向根本不需要董嶷派兵看著……
想明白這一點後,王威立刻拉住了黃祖,提議讓黃祖在北岸下寨安營,這樣還能和鄧縣互為犄角相互照應。而且隻要等到漢水溢過兩岸,洪水延伸到鄧縣東側之後,那水師就能發揮最大作用了!
對於王威的提議,黃祖表示你提議的很好以後不要再提了。什麽餿主意啊!在北岸下寨,要是董嶷先跑過來打自己呢?到時候你還敢出城救我嗎?至於停泊在東側那就更扯淡了,自己帶的都是大船,要是洪水迅速退去,水師戰船不小心擱淺了怎麽辦?這不就任人宰割了嗎?這可是自己最後一點家底了,能不冒險還是不要冒險的好。
於是,黃祖不顧王威的勸阻堅持順流而下,來到了漢水南岸下寨準備暫時躲避洪水的侵襲。
反正在他看來就算鄧縣是一座孤城,也足夠堅守十天左右了吧?等到暴漲都漢水退去,自己馬上帶著水師迴來支援就行了。
黃祖的分析其實也是有道理的,但更關鍵的是黃祖知道在北岸下寨,自己會成為敵軍的重點照顧對象,而要是自己暫時退避,那敵軍就會優先攻打鄧縣,這樣一來自己就不用承擔最大的壓力了。守住了就是自己及時支援的功勞!守不住?怎麽可能守不住嘛?區區十天,鄧縣絕對能守住的!
黃祖走了,留下了驚慌失措的王威帶著數千人馬守衛鄧縣。然後隨著漢水暴漲,董嶷也來了!
為謹慎起見,董嶷搶先占據了鄧縣的西側高地,等到確認了黃祖確實退走,而漢水正式暴漲,水流湍急已經不能行舟之後,董嶷便抓住機會立刻發難了。
通過之前從鄧縣城中逃出的府兵,董嶷對於鄧縣的布局,還有附近的地形都了如指掌,加上對鄧縣城中的兵力有了一定的預估,很快就定下了強攻的決定。打其他軍隊駐守的城池,強攻肯定是會損失慘重的,但荊州軍本身就比較菜,現在守的又是一座孤城,因為黃祖撤離軍心士氣也都受到了打擊。董嶷覺得自己拿下鄧縣還是手拿把攥的,事到如今也該給這些荊州人見識一下,什麽叫精銳了!
哪怕自己帶的不是西涼軍,哪怕自己的軍隊數量不多,但也不是這些二流的荊州軍能碰瓷的!
董嶷親自擂鼓助威,郝昭分析出了敵軍的防守弱點,悍勇的李利則身先士卒帶頭衝鋒,在激戰了不足兩個時辰後鄧縣便告破了。守城的王威倉惶逃竄,最後死於了亂軍之中。
董嶷摧枯拉朽般收複了鄧縣,隨後便留下了郝昭帶領了兩千人馬防守鄧縣,對他仔細叮囑了一番後,便又馬不停蹄的帶著剩下的士卒北上去找敵人了。鄧縣這個關鍵據點被收迴來了,那這些盤踞在南陽的敵軍,就已經是甕中之鱉了,還是早點送走他們吧!免得他們一直提心吊膽的。
自己連陷阱都準備好了,你怎麽能不來了呢?你們這些西涼軍,有一個算一個怎麽都他媽喜歡耍人啊!宛縣你還救不救了!艸
他也是宿將,一眼就看出來董嶷的想法,無非是扔給了自己一個兩難的選擇,逼迫自己在南下追擊和繼續圍困宛縣之間做出選擇唄?
南下就得解除宛縣的圍困,繼續圍困宛縣就要放棄追擊。至於分兵,留一部分兵力繼續圍困宛縣,剩下的全力追擊,爭取迅速剿滅這支敵軍,然後再迴身繼續圍困宛縣?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兵力減少了的話,還能穩贏董嶷嗎?而且要是這個狗東西繼續分兵呢?自己還能繼續跟著分兵?這不就被人牽著鼻子走了嗎?
文聘早就發現荊州軍的士卒在戰鬥力是,無論是個人還是小隊都比不上同樣規模的西涼軍,隻有在個人戰鬥力被無限削弱的大軍團作戰中,才能盡可能的縮小與西涼軍的差距。而且董嶷還有一千西涼鐵騎,雖然數量少,但對於全是步卒的荊州軍來說還是一個大殺器啊!
因此,分兵絕對不是個好的選擇。
但文聘也不打算按照董嶷安排的路走,跟誰沒讀過兵法似的,致人而不致於人的道理誰不懂啊!你當你是董璜啊!要是董璜用這招,我二話不說扭頭就迴江夏,但是你董嶷?嗬嗬,還不夠格!
董嶷南下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引誘自己追擊,第二個是想攻取鄧縣。
鄧縣可不是那麽容易就能拿下的!鄧縣的重要性所有人都是知道的,拿下它後立刻就進行了加固。現在還有黃祖帶領的水師控製漢水,通過漢水源源不斷的給鄧縣的王威提供支援,就憑董嶷那不足萬人的軍隊就想拿下鄧縣?這不是想屁吃嗎?
既然董嶷短時內根本拿不下鄧縣,自己又何必急吼吼的南下追擊呢?
自己完全可以從容的圍困宛縣,等到劉磐帶的人馬返迴後完成交割,再帶領精兵南下,配合黃祖他們共同擊破董嶷就是了。到時候根本費不了多少力氣,簡簡單單就能幹死董嶷!
從董嶷這小子之前的表現來看,確實有點小聰明,但是顧頭不顧腚啊!他就壓根沒想過打不下鄧縣要怎麽辦?嘖嘖,還是年輕啊!
理清思路後,文聘便迅速恢複了冷靜,再次有條不紊的開始布置起了對宛縣的圍困。同時也加強了對周圍的探查,為的就是防止董嶷這小子玩陰的,表麵上是南下去打鄧縣了,實際上是想搞突襲,打自己一個措手不及,按照文聘的判斷這種可能性還真不小。
董嶷並不知道自己現在在文聘眼中已經是個死人了,如果知道的話難免會嘲笑文聘一番,這家夥不懂得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啊!當然了也有可能是他被表麵上的巨大優勢給蒙蔽了,看不到隱藏中背後都致命危機。
鄧縣確實不好打,但可別忘了,他這些府兵中就有從鄧縣中逃出來的,對於鄧縣的城防可是一清二楚。
而且,雨季已經到了,按照往年的慣例漢水馬上就要暴漲了,這個時候水師必須要先撤出鄧縣這一段水道,在漢水兩岸選擇一個水流平緩的地方紮營下寨,以此來防止戰船在洪水中受到損失才行。
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某一段時間內,黃祖的水師是完全無用的!甚至要是黃祖在北岸下寨的話,自己連水師都能一起端了。而且那時候的鄧縣,也會因為漢水暴漲變成一座孤城……
自己隻要等待著戰機的到來就行了,如果沒有戰機,那也可以趁著這段時間聚兵練兵啊!大不了到時候再殺迴宛縣就是了,自己有騎兵又熟悉地形,整個南陽的動向都瞞不過自己,有什麽好怕的呢?
董嶷帶著大軍一路急行很快就趕到了朝陽縣,距離鄧縣已經不遠了,然後董嶷就沒有繼續往南走了。他在攻占了朝陽縣後,選擇了停下來修築城防,派出騎兵四處召集在南陽南部打遊擊的府兵,讓他們帶著糧食來會合。
這讓留守鄧縣的王威一頭霧水,立刻將這個情報告訴了黃祖,打算一起商議一下,看看董嶷這家夥是在搞什麽名堂,但黃祖也摸不清楚董嶷想做什麽,隻能提議王威提高警惕加強戒備。
過了幾天董嶷依舊沒有動靜,但黃祖卻不得不走了,因為雨季來了,漢水馬上會暴漲,這段時間繼續停泊在漢水中是很危險的,沒人會傻到這時候硬抗洪水。先找個地方避開洪峰,等到水位降下去、流速減緩了再迴來才是正理。
黃祖要暫時離開王威覺得能理解,同時他也猜到了董嶷的目的,這家夥就是在等著漢水暴漲的時機呢!漢水暴漲水師必須要暫時退避保全自己的,這樣在一段時間裏,鄧縣就得不到水師的援助,徹底變成了一座孤城。而且因為漢水暴漲的原因,董嶷也壓根不需要徹底包圍鄧縣,南邊是漢水東邊是低窪地,這兩個方向根本不需要董嶷派兵看著……
想明白這一點後,王威立刻拉住了黃祖,提議讓黃祖在北岸下寨安營,這樣還能和鄧縣互為犄角相互照應。而且隻要等到漢水溢過兩岸,洪水延伸到鄧縣東側之後,那水師就能發揮最大作用了!
對於王威的提議,黃祖表示你提議的很好以後不要再提了。什麽餿主意啊!在北岸下寨,要是董嶷先跑過來打自己呢?到時候你還敢出城救我嗎?至於停泊在東側那就更扯淡了,自己帶的都是大船,要是洪水迅速退去,水師戰船不小心擱淺了怎麽辦?這不就任人宰割了嗎?這可是自己最後一點家底了,能不冒險還是不要冒險的好。
於是,黃祖不顧王威的勸阻堅持順流而下,來到了漢水南岸下寨準備暫時躲避洪水的侵襲。
反正在他看來就算鄧縣是一座孤城,也足夠堅守十天左右了吧?等到暴漲都漢水退去,自己馬上帶著水師迴來支援就行了。
黃祖的分析其實也是有道理的,但更關鍵的是黃祖知道在北岸下寨,自己會成為敵軍的重點照顧對象,而要是自己暫時退避,那敵軍就會優先攻打鄧縣,這樣一來自己就不用承擔最大的壓力了。守住了就是自己及時支援的功勞!守不住?怎麽可能守不住嘛?區區十天,鄧縣絕對能守住的!
黃祖走了,留下了驚慌失措的王威帶著數千人馬守衛鄧縣。然後隨著漢水暴漲,董嶷也來了!
為謹慎起見,董嶷搶先占據了鄧縣的西側高地,等到確認了黃祖確實退走,而漢水正式暴漲,水流湍急已經不能行舟之後,董嶷便抓住機會立刻發難了。
通過之前從鄧縣城中逃出的府兵,董嶷對於鄧縣的布局,還有附近的地形都了如指掌,加上對鄧縣城中的兵力有了一定的預估,很快就定下了強攻的決定。打其他軍隊駐守的城池,強攻肯定是會損失慘重的,但荊州軍本身就比較菜,現在守的又是一座孤城,因為黃祖撤離軍心士氣也都受到了打擊。董嶷覺得自己拿下鄧縣還是手拿把攥的,事到如今也該給這些荊州人見識一下,什麽叫精銳了!
哪怕自己帶的不是西涼軍,哪怕自己的軍隊數量不多,但也不是這些二流的荊州軍能碰瓷的!
董嶷親自擂鼓助威,郝昭分析出了敵軍的防守弱點,悍勇的李利則身先士卒帶頭衝鋒,在激戰了不足兩個時辰後鄧縣便告破了。守城的王威倉惶逃竄,最後死於了亂軍之中。
董嶷摧枯拉朽般收複了鄧縣,隨後便留下了郝昭帶領了兩千人馬防守鄧縣,對他仔細叮囑了一番後,便又馬不停蹄的帶著剩下的士卒北上去找敵人了。鄧縣這個關鍵據點被收迴來了,那這些盤踞在南陽的敵軍,就已經是甕中之鱉了,還是早點送走他們吧!免得他們一直提心吊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