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朝廷下達的封賞,董璜沒有拒絕就直接接受了。這又不是加九錫或者封公、封王,用不著自己假惺惺的推辭一番,還是趕緊將這些好處拿到手吧!
相國這個官職就不用說了,假黃鉞可比持節強太多了。其實在最開始,假節、持節、使持節並沒有什麽差別,隻是稱唿不同罷了,曆史上它們真正出現等級差別是要在晉朝之後了。雖然因為董璜在持節後,授予了李傕、徐晃、張遼假節之權,這才有了大小差別,但這更多的是因為董璜的威望要強過這三人所帶來的影響罷了,本質上還是沒有差別的。
但黃鉞就不一樣了,它本身就比持節這些要高。鉞,指的是大斧,專指殺伐的禮器,也代指行使殺罰的權利。所以“鉞”這種權力輕易不會假給他人,隻有統治者才配擁有。這也是後世用“假黃鉞”,而不用“持黃鉞”的原因,因為“持”代指鉞的權利被皇帝轉移出去,而“假”指持有者不是真的擁有“黃鉞(君主)”的權力。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獲得了假黃鉞,就代表這個人能暫時代替天子行使權力了。至於代替多久,就看黃鉞什麽時候被收迴去了,反正董璜是不打算還的。
並州牧董璜也不打算放棄,他大本營就在晉陽,所以肯定是不能卸任並州牧的。何況不出任並州牧的話,以董璜如今的身份就必須要入朝輔政了,雖然朝廷已經被自己徹底掌控了,入朝輔政也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劉協畢竟還是天子,曆史上權臣往往另立統治中心,選擇對朝廷和傀儡皇帝進行遙控不是沒有理由的。
權臣和天子要是長期處於一地,難免會因為爭奪權力而發生劇烈衝突,要麽如司馬昭那般權臣幹掉皇帝,要麽如元子攸那般皇帝幹掉權臣,而這兩種情況中,都是董璜想要極力避免的。
而且親自逼迫欺辱天子啥的,也不是啥好名聲,還是交給自己的心腹去做吧!雖然後世難免給自己扣帽子,但那就不是自己能操心的了。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隻要自己不親自前往長安,就算激化了和劉協的矛盾,也還有緩和的餘地。
至於絳侯的食邑增加到了三萬戶,這倒不算什麽大事,除了讓自己的私人收入更多,絳侯國的領地拓展到了絳邑、臨汾、聞喜、平陽四縣之地之外,就是無形中提升了一下自己的地位了。
畢竟自從大漢建國以來,就數自己的食邑最多了。賈複食邑六縣,但他的是食邑數量還真比不上河東的富庶之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三萬戶的食邑壓根就不是人臣的規模。
對於董璜來說此次封賞,最重要的其實是承製封拜和都督六州諸軍事的權力。
承製封拜是一種特殊製度,指的是君主或皇帝授權給將領或重臣,使其在一定範圍內具有代替君主進行封賞和任命官員的權力。這種權力通常是在特定情況下才會授予的,例如對外戰爭、平定內亂或其他重要任務時,以便受命承製封拜的重臣能迅速而有效地處理緊急事務。
當初袁紹打算推舉劉虞為帝,被拒絕後還不死心,想讓劉虞承製封拜,為反董聯盟的諸侯們封候拜將,隻是也被劉虞拒絕了,從這裏就能看出這項權力有多大了,袁紹都想通過它來獲得任命。雖然這狗東西後來自稱承製封拜了,但這種偽命怎麽可能和董璜這種朝廷的正式任命相提並論呢?
董璜獲得這項權力後,說的簡單一點的話就是從今以後董璜可以自己給手下的人封侯拜將了,這是朝廷賦予他的合法權力。雖然任命的人依舊歸屬於漢室,但內心到底向著誰就不一定了,畢竟董璜也不會傻到任命和自己作對的人不是嗎?
承製封拜是能讓董璜合理合法的培植忠於自己的勢力,都督六州諸軍事的權力,則是讓在自己辭去大將軍職位後,依舊能名正言順的控製治下的所有兵馬,就算不做大將軍了,兵權還是我的!
這樣的配置保證了董璜依舊是整個朝廷中,掌握兵權和政權的核心。
董璜升任相國後,第一時間就要選拔相國府的屬官,擴張自己勢力了。封賞的詔書下達後,不過是個開始罷了,想要真正的名副其實,就必須迅速組建好相國府。
而且,因為自己的相國府本身就是霸府,加上這是封公封王前的最後一步了,會為之後對公國、王國打基礎,董璜打算將相國府的屬官和職位進行一些調整。
分長史為左右長史主持府內事務,秩兩千石,分別由劉艾、陳群出任。設左右司馬,負責統領歸入相國府的陌刀營和飛熊軍保護相國,秩兩千石,分別由華雄、龐德出任。設左右參軍,負責軍略征伐、出謀劃策,秩一千石,由賈詡、荀攸二人出任。設主簿四人,負責記錄府內諸事及文書往來,秩六百石,暫時由法正和征辟而來的楊阜、黃權、鄭度出任主簿,由阮隅、陳琳二人出任文學祭酒,負責起草政令檄文。
其下設立九曹,各置一掾二屬,除東西二曹外各曹掾皆秩六百石。其中東曹主府內政令施行及審核,西曹主府內軍令傳達執行,均秩千石,分別由路粹和張繡出任。
將金曹、倉曹撤銷職能合並進戶曹之中,主管農桑、倉穀、漕運、鹽鐵貨幣之事,由劉巴出任戶曹掾。
將詞曹、決曹、法曹全部撤銷,職能並入新設立的刑曹中,負責所有刑法審判之事,由夏侯蘭出任刑曹掾。
設立工曹,負責相國府內的一切工程建設,及武器鍛造研發,由蒲元出任工曹掾。
對兵曹的職能進行擴充,除了管理府兵的兵役外,還要負責日常訓練及戰時進行征調兵馬,還有戰馬的培育也歸兵曹管理,由趙雲出任兵曹掾。
設立禮曹負責祭祀、外交和士子的考核,由並州督學從事楊洪出任相國府禮曹掾。
設立吏曹,負責為相國府選拔、舉薦人才,及掾屬的考核升遷,董璜打算征辟益州人秦宓出任吏曹掾。
察曹,負責監察、各曹並巡視治下各郡國,性情剛直的益州人王累出任察曹掾最為合適不過了。
而並州牧府,董璜也進行了一番調整,由張既出任並州別駕,張鬆任治中從事、梁鵠任督學從事,金旋任簿曹從事、張裔任功曹從事、郝昭任兵曹從事。
重建以自己為核心的相國府和並州牧府時,除了關鍵性的職位依舊掌握在涼州和關中人手中外,董璜已經開始有意識的開始提拔益州人了,這是為了應付剛剛投入麾下的河北係士人。
雖然董璜將相國府和並州牧府的機構進行縮減,但職能卻沒有減去,而是合並了起來,這樣就能加強效率,同時施行軍政分離也能防止哪一方做大脫離控製。雖然難免有不完善的地方,但董璜覺得作為過渡性的機構還是沒問題的,主要是要先讓大家適應一下,方便以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除此之外,董璜將學宮、商會及原先大將軍府名下的官倉也全部轉移到了相國府名下。等到所有屬官全部就任,所有機構進行重組後,時間已經來到了一個月後了。
相國這個官職就不用說了,假黃鉞可比持節強太多了。其實在最開始,假節、持節、使持節並沒有什麽差別,隻是稱唿不同罷了,曆史上它們真正出現等級差別是要在晉朝之後了。雖然因為董璜在持節後,授予了李傕、徐晃、張遼假節之權,這才有了大小差別,但這更多的是因為董璜的威望要強過這三人所帶來的影響罷了,本質上還是沒有差別的。
但黃鉞就不一樣了,它本身就比持節這些要高。鉞,指的是大斧,專指殺伐的禮器,也代指行使殺罰的權利。所以“鉞”這種權力輕易不會假給他人,隻有統治者才配擁有。這也是後世用“假黃鉞”,而不用“持黃鉞”的原因,因為“持”代指鉞的權利被皇帝轉移出去,而“假”指持有者不是真的擁有“黃鉞(君主)”的權力。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獲得了假黃鉞,就代表這個人能暫時代替天子行使權力了。至於代替多久,就看黃鉞什麽時候被收迴去了,反正董璜是不打算還的。
並州牧董璜也不打算放棄,他大本營就在晉陽,所以肯定是不能卸任並州牧的。何況不出任並州牧的話,以董璜如今的身份就必須要入朝輔政了,雖然朝廷已經被自己徹底掌控了,入朝輔政也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劉協畢竟還是天子,曆史上權臣往往另立統治中心,選擇對朝廷和傀儡皇帝進行遙控不是沒有理由的。
權臣和天子要是長期處於一地,難免會因為爭奪權力而發生劇烈衝突,要麽如司馬昭那般權臣幹掉皇帝,要麽如元子攸那般皇帝幹掉權臣,而這兩種情況中,都是董璜想要極力避免的。
而且親自逼迫欺辱天子啥的,也不是啥好名聲,還是交給自己的心腹去做吧!雖然後世難免給自己扣帽子,但那就不是自己能操心的了。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隻要自己不親自前往長安,就算激化了和劉協的矛盾,也還有緩和的餘地。
至於絳侯的食邑增加到了三萬戶,這倒不算什麽大事,除了讓自己的私人收入更多,絳侯國的領地拓展到了絳邑、臨汾、聞喜、平陽四縣之地之外,就是無形中提升了一下自己的地位了。
畢竟自從大漢建國以來,就數自己的食邑最多了。賈複食邑六縣,但他的是食邑數量還真比不上河東的富庶之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三萬戶的食邑壓根就不是人臣的規模。
對於董璜來說此次封賞,最重要的其實是承製封拜和都督六州諸軍事的權力。
承製封拜是一種特殊製度,指的是君主或皇帝授權給將領或重臣,使其在一定範圍內具有代替君主進行封賞和任命官員的權力。這種權力通常是在特定情況下才會授予的,例如對外戰爭、平定內亂或其他重要任務時,以便受命承製封拜的重臣能迅速而有效地處理緊急事務。
當初袁紹打算推舉劉虞為帝,被拒絕後還不死心,想讓劉虞承製封拜,為反董聯盟的諸侯們封候拜將,隻是也被劉虞拒絕了,從這裏就能看出這項權力有多大了,袁紹都想通過它來獲得任命。雖然這狗東西後來自稱承製封拜了,但這種偽命怎麽可能和董璜這種朝廷的正式任命相提並論呢?
董璜獲得這項權力後,說的簡單一點的話就是從今以後董璜可以自己給手下的人封侯拜將了,這是朝廷賦予他的合法權力。雖然任命的人依舊歸屬於漢室,但內心到底向著誰就不一定了,畢竟董璜也不會傻到任命和自己作對的人不是嗎?
承製封拜是能讓董璜合理合法的培植忠於自己的勢力,都督六州諸軍事的權力,則是讓在自己辭去大將軍職位後,依舊能名正言順的控製治下的所有兵馬,就算不做大將軍了,兵權還是我的!
這樣的配置保證了董璜依舊是整個朝廷中,掌握兵權和政權的核心。
董璜升任相國後,第一時間就要選拔相國府的屬官,擴張自己勢力了。封賞的詔書下達後,不過是個開始罷了,想要真正的名副其實,就必須迅速組建好相國府。
而且,因為自己的相國府本身就是霸府,加上這是封公封王前的最後一步了,會為之後對公國、王國打基礎,董璜打算將相國府的屬官和職位進行一些調整。
分長史為左右長史主持府內事務,秩兩千石,分別由劉艾、陳群出任。設左右司馬,負責統領歸入相國府的陌刀營和飛熊軍保護相國,秩兩千石,分別由華雄、龐德出任。設左右參軍,負責軍略征伐、出謀劃策,秩一千石,由賈詡、荀攸二人出任。設主簿四人,負責記錄府內諸事及文書往來,秩六百石,暫時由法正和征辟而來的楊阜、黃權、鄭度出任主簿,由阮隅、陳琳二人出任文學祭酒,負責起草政令檄文。
其下設立九曹,各置一掾二屬,除東西二曹外各曹掾皆秩六百石。其中東曹主府內政令施行及審核,西曹主府內軍令傳達執行,均秩千石,分別由路粹和張繡出任。
將金曹、倉曹撤銷職能合並進戶曹之中,主管農桑、倉穀、漕運、鹽鐵貨幣之事,由劉巴出任戶曹掾。
將詞曹、決曹、法曹全部撤銷,職能並入新設立的刑曹中,負責所有刑法審判之事,由夏侯蘭出任刑曹掾。
設立工曹,負責相國府內的一切工程建設,及武器鍛造研發,由蒲元出任工曹掾。
對兵曹的職能進行擴充,除了管理府兵的兵役外,還要負責日常訓練及戰時進行征調兵馬,還有戰馬的培育也歸兵曹管理,由趙雲出任兵曹掾。
設立禮曹負責祭祀、外交和士子的考核,由並州督學從事楊洪出任相國府禮曹掾。
設立吏曹,負責為相國府選拔、舉薦人才,及掾屬的考核升遷,董璜打算征辟益州人秦宓出任吏曹掾。
察曹,負責監察、各曹並巡視治下各郡國,性情剛直的益州人王累出任察曹掾最為合適不過了。
而並州牧府,董璜也進行了一番調整,由張既出任並州別駕,張鬆任治中從事、梁鵠任督學從事,金旋任簿曹從事、張裔任功曹從事、郝昭任兵曹從事。
重建以自己為核心的相國府和並州牧府時,除了關鍵性的職位依舊掌握在涼州和關中人手中外,董璜已經開始有意識的開始提拔益州人了,這是為了應付剛剛投入麾下的河北係士人。
雖然董璜將相國府和並州牧府的機構進行縮減,但職能卻沒有減去,而是合並了起來,這樣就能加強效率,同時施行軍政分離也能防止哪一方做大脫離控製。雖然難免有不完善的地方,但董璜覺得作為過渡性的機構還是沒問題的,主要是要先讓大家適應一下,方便以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除此之外,董璜將學宮、商會及原先大將軍府名下的官倉也全部轉移到了相國府名下。等到所有屬官全部就任,所有機構進行重組後,時間已經來到了一個月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