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依舊在不停的下。


    災區百姓的心情,也隨著這不絕的雨水不斷變冷。


    氣氛,越來越凝重......


    “石大人!大人!”


    “朝廷,朝廷的欽差來啦!”


    正在賑災的石祿,還以為是自己近些日來太過操勞出現了錯覺,當他抬頭確認這才發現衙門的一位小吏正迅速朝著他這邊奔馳而來,甚至因為跑的太快還摔了個屁股蹲弄的滿身都是泥水。


    “你剛剛說什麽?!”


    石祿這才確信自己剛剛沒有幻聽,但還是抓住那人的手焦急的再度確認。


    “朝廷,朝廷的欽差大人來了!”


    小吏也是滿臉激動,迅速的重複了一番剛剛到話。


    “好啊,快帶本官去見,快帶本官去見欽差大人!”


    石祿此刻已經不關心為何江南多地受災欽差會這麽快來他昆山了,他此刻隻想趕緊求援,再不求助朝廷這昆山就真的完了個蛋的了。


    “昆山縣令石祿,見過欽差大人。”


    昆山衙門內,石祿焦急忙慌的趕迴,見到欽差便是行禮道。


    “石祿有罪,昆山水災未能替百姓解憂至使昆山無數百姓無家可歸,但百姓是無辜的,望欽差大人上奏朝廷救救昆山百姓!”


    “石縣令能有此等愛民之心,讓我等欽佩。”


    王崇、朱烈見石祿這般,心中不免欽佩。


    他們最開始有同理之心真正開始看重生命還得多虧了王守仁的教導和書院、軍校的氛圍,真正讓他們改變的更是經曆了救災看到了許多的人間疾苦等等等等,又有王守仁、朱厚煒從旁做思想教育才樹立起了他們的嶄新三觀。


    但石祿可沒在西山學習過也沒有跟他們一樣逆行前往災區救災過啊。


    也就是說,石祿是真的本身就有同理之心、愛民之心,是那種文官中極少數真正為民的清官清流!


    王崇、朱烈自然能分辨石祿是真情還是假意跟那些碧蓮不要到所謂清流一樣是為了刷名聲,他們是一路觀察過昆山這些時日的災情的,是親眼見到了石祿的一處處安排的。


    “欽差大人言重,下官擔當不起啊。”


    “不知朝廷可有部署,這昆山的百姓怕是堅持不了多久了。”


    雖然被誇了但石碌隻是苦笑一聲,內心並沒有一點開心,老天還在往下潑水,心情很重,根本樂不起來。


    “朝廷並沒有賑災部署。”二人聞言,皆是搖了搖頭。


    “啊?!”


    石祿聞言,麵露絕望之色,難道朝廷已經放棄昆山了?


    也是,昆山水災困擾大明百來年都沒有解決的辦法,因為水災又不能提供多少稅收,這次被放棄了好像也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


    他真的不甘心,這是他第一次走馬上任當父母官,這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權力是有多沉重,他不想放棄這些視他為父母官、青天大老爺的坤山百姓。


    “石縣令別急,朝廷沒有放棄昆山。”看著石碌絕望的眼神,二人頓時知道他犯了文官們喜歡亂想的毛病,忙出言安慰道。


    “在下剛剛說朝廷沒有部署的意思是這次水患的救治和倭患的處理朝廷交給鎮國府了,之後由鎮國府全權負責。”


    聽罷,石碌這才緩過勁來,心中不由生起一股幽怨。


    “欽差大人......”


    “您下次說話能不大喘氣嗎,對下官的心髒真的挺不友好的。”


    “等等,您說鎮國府?此次救災是由太子殿下和蔚王殿下負責?”石祿反應過來,驚聲問道。


    石碌之前考會試可是和蔚王有過一麵之緣的,不過當初石碌好像把蔚王殿下當小孩子調戲來著......


    後來知道蔚王殿下身份後差點嚇的發揮失常了......


    不過,蔚王殿下可是說過十分欣賞、看好下官的。


    唉,下官將昆山治理的這般差勁一定很讓殿下失望吧。


    石碌有點沮喪。


    “嗯,此次水患和倭患全權由鎮國府負責。”


    “石碌,到時候你要將本縣所有手藝高超的匠人都找來,還有災民們,若是願意投身治理,每天都會有工錢。”


    “二位殿下的意思是,他們不需要一時的救災成果,要就要一勞永逸將水患這裏的水患徹底拆除。”王崇嚴肅的說道。


    “徹底鏟除?昆山的水患能徹底鏟除?!”石祿嘴巴張的老大。


    “殿下說能,就能。”朱烈認真的點點頭。


    “好,那下官現在就去征召工匠們。”石祿一咬牙,比起朝廷滿滿的“人情世故”,他顯然更願意親近他連會試都還沒考中就說看好他還不問責他無理之罪的朱厚煒。


    你身份低微時高位者對你的友善和你日後身居高位後再感受到的示好是完全不一樣的。


    石祿又去奔波忙碌了。


    獨留下王崇、朱烈二人組。


    二人對視一眼,皆是點點頭。


    殿下說過,昆山的位置十分之好,要是有可能在本次救災可以將它拿下作為日後紮根江南麵對東海的錨點。


    而石碌和他挺有緣分,若是可以可以試一試石碌這個人。


    顯然目前來看石碌是初步獲得了二人的認可的。


    西山,蔚王府書房。


    一幅碩大的大明輿圖鋪開,朱厚照、朱厚煒兩兄弟正對著一個點指指點點。


    “昆山西鄰蘇州,東靠嘉定,北枕太倉,南接鬆江,可謂是蘇鬆的核心區域。”


    “要是能將水患杜絕,憑借著它的地理位置和縱橫交錯的河網將眾多府縣連接起來,簡直就是一處寶地啊。”


    “若是徹底將咱們鎮國府的聲勢在當地拓開,這裏就將成為咱們卡在江南的一根針,不論是文人世家還是江南七省的王爺都會難受的厲害。”


    朱厚照拿著根小棍在輿圖上圈圈劃劃,肆意表現著他的軍事眼光。


    他們日後的重點除了頑疾眾多的江南還有那被丟棄的海疆!


    所以,在治災、備倭之餘,這釘在江南沿海的釘子,一定要選一個良好的地理位置。


    這被水元素“愛戴”的叫花昆山,自然憑借著它那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被文官不看好的價值成為了朱厚照、朱厚煒未來計劃中最佳的選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大明攝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荒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荒曦並收藏迴大明攝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