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二人在舞台上站定,皆是從身後拿出一個擴音小喇叭來。
“中秋歲迎寒,早在千百年前的《周記》中,華夏的先輩們便已提到了這個華夏人的傳統節日,今天,讓我們諸位一同站在這裏,一同相慶弘治十二年的中秋。”朱厚煒拿著小喇叭對著自己的嘴開始說起了開幕詞。
“蔚王殿下的學識確實遠超尋常稚童,難怪能這般年紀考取進士功名。”謝遷聽到朱厚煒提到周禮,不由開口出聲道。
“謝公這話說的,尋常孩童在殿下這般歲數時,能識多少字背多少文呢?殿下自是非常人所能及嘛。”
劉建摸著胡子笑著接了一句,朱厚煒給他們的印象還是不錯的,現在在他的地盤,吃他準備的飯菜,看著他主持的晚會,於情於理還是要捧那麽一下的。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朱厚煒鮮少進宮,不像朱厚照那般吸引目光,一點淘氣就被無限放大,何況根本就不隻是一點淘氣那麽簡單... ...
“諸卿就別誇這小子了,這小子沒諸卿說的那麽好。”
弘治皇帝雖然笑著擺手讓他們別說了,但臉上的笑意是一點都壓不下的,以前天天都是彈劾他兒子的,自從這倆瓜娃子接了操練的活後那彈劾就更多了,現在難得聽到誇的能不開心嘛。
誰不喜歡別人當著自己的麵誇自己的兒子呢?
當然,一向矜持的弘治皇帝自然是要裝一裝謙虛一波的。
“陛下,蔚王殿下手中的那是何物?為何殿下說話明明不大聲卻能讓人聽的如此清楚?”
英國公張懋這個武將確實發現了華點,那玩意在巡營、整隊時好像也挺有用哈。
“嗯?”
弘治皇帝幾人現在才反應過來,確實啊,聲音聽的挺清楚,正常來說不拿來叫的話這距離應該已經有些模糊甚至是聽不清了啊。
“可能是蔚王又搞出了些小玩意吧。”
弘治皇帝也不清楚,隻能這麽解釋,這一年下來朱厚煒搞出的東西也不少了,又是無煙煤又是玻璃的,哪個不是超出常識的?
“下麵,請欣賞我們蔚王殿下帶來的第一個節目——前宋蘇軾蘇大家的水調歌頭。”
傾雨清澈的嗓音下,第一個節目便要開始了。
“水調歌頭?蘇軾的?”
李東陽聽到後有些疑惑不解,蔚王殿下這是要在現場表演朗誦嗎?
弘治皇帝等人也一樣疑惑不解,前朝詞的唱法早就失傳了,難道真的是要現場朗誦?這也太尷尬了吧,文人墨客的詩會朗誦也是現場作詩啊,哪怕古人的確實寫得好,但你直接在這種場合拿來幹巴巴的讀不覺得尷尬嗎?
“快看,皇祖母、母後,你們快看,厚煒要開始表演了!”
朱厚照則毫不擔心,他聽過排練的,雖然文采、藝術鑒賞不是他的強項,但也大致能感覺的出來朱厚煒這個表演還是非常強的。
就算聽不懂,我還不知道什麽是噪音什麽是天籟嗎?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厥~”
“今夕是何年~”
悠悠的歌聲傳入人們的耳中,讓人的心莫名安靜了下來,有一種別樣的安逸之感。
“殿下這是?給蘇軾的古詞重新譜了曲子?”
李東陽驚訝不已,身為江南世家出身的他,年輕時也風流過,也在秦淮瀟灑過,但卻從未聽過這曲調。
“而這曲調的水平不可能默默無名,單說它是蘇軾水調歌頭的曲就會吸引無數文人墨客!”
但幾十載下來,他從未聽過,那隻有一種可能,這曲子真的是蔚王殿下自己寫的!
在曲中的伴奏聲中,不論是誰都會有獨屬於自己的感受,人生經曆不同,境地不同,心性不同,哪怕是一樣的曲調,都會有截然不同的感覺。
弘治皇帝的眼中,不由浮現出他迎娶張皇後後,生下自己的孩子,一起過中秋時的場景。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
隨著歌聲的遞進,朱厚煒緩緩抬起頭來,觀眾的目光皆是被他引導著看向上方。
“屋頂,屋頂沒了?”
弘治皇帝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以為自己出現了錯覺。
此時的上方,哪還有頂?哪還有那人工的明月?隻有透過天窗所見的明月,正處在朱厚煒的頭頂。
“陛下,是月亮,是月亮!”
簫敬都不由驚唿,伺候弘治皇帝十幾次中秋晚會了,他何時見過這種舞台效果?
台下更是有人驚唿著,為這節目稱讚喝彩。
朱秀榮則是一臉疑惑朝朱厚照問道:“皇兄,月亮呢?為什麽我看不到?”
“因為還沒轉到我們看得到的角度。”
朱厚照迴想起之前彩排時的場景,為了計算月亮什麽時候能透過上麵的天窗看到,他甚至還把欽天監的拉過來了,經過一番計算和實地檢測才排好了演出時間,達到現在的效果。
“啊?那我不是看不到了?”
朱秀榮有些遺憾,氛圍都到這了,自己居然看不到月亮,自然是有些掃興了。
朱厚照對此也無可奈何,這個點在屋內能看到的視角是有限的,就在弘治皇帝那一塊,總不能所有人都擠過去吧?
不過還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場內所有人都會有機會在位置上通過天窗看到天上的的月亮,不過是時間前後的問題而已。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中秋歲迎寒,早在千百年前的《周記》中,華夏的先輩們便已提到了這個華夏人的傳統節日,今天,讓我們諸位一同站在這裏,一同相慶弘治十二年的中秋。”朱厚煒拿著小喇叭對著自己的嘴開始說起了開幕詞。
“蔚王殿下的學識確實遠超尋常稚童,難怪能這般年紀考取進士功名。”謝遷聽到朱厚煒提到周禮,不由開口出聲道。
“謝公這話說的,尋常孩童在殿下這般歲數時,能識多少字背多少文呢?殿下自是非常人所能及嘛。”
劉建摸著胡子笑著接了一句,朱厚煒給他們的印象還是不錯的,現在在他的地盤,吃他準備的飯菜,看著他主持的晚會,於情於理還是要捧那麽一下的。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朱厚煒鮮少進宮,不像朱厚照那般吸引目光,一點淘氣就被無限放大,何況根本就不隻是一點淘氣那麽簡單... ...
“諸卿就別誇這小子了,這小子沒諸卿說的那麽好。”
弘治皇帝雖然笑著擺手讓他們別說了,但臉上的笑意是一點都壓不下的,以前天天都是彈劾他兒子的,自從這倆瓜娃子接了操練的活後那彈劾就更多了,現在難得聽到誇的能不開心嘛。
誰不喜歡別人當著自己的麵誇自己的兒子呢?
當然,一向矜持的弘治皇帝自然是要裝一裝謙虛一波的。
“陛下,蔚王殿下手中的那是何物?為何殿下說話明明不大聲卻能讓人聽的如此清楚?”
英國公張懋這個武將確實發現了華點,那玩意在巡營、整隊時好像也挺有用哈。
“嗯?”
弘治皇帝幾人現在才反應過來,確實啊,聲音聽的挺清楚,正常來說不拿來叫的話這距離應該已經有些模糊甚至是聽不清了啊。
“可能是蔚王又搞出了些小玩意吧。”
弘治皇帝也不清楚,隻能這麽解釋,這一年下來朱厚煒搞出的東西也不少了,又是無煙煤又是玻璃的,哪個不是超出常識的?
“下麵,請欣賞我們蔚王殿下帶來的第一個節目——前宋蘇軾蘇大家的水調歌頭。”
傾雨清澈的嗓音下,第一個節目便要開始了。
“水調歌頭?蘇軾的?”
李東陽聽到後有些疑惑不解,蔚王殿下這是要在現場表演朗誦嗎?
弘治皇帝等人也一樣疑惑不解,前朝詞的唱法早就失傳了,難道真的是要現場朗誦?這也太尷尬了吧,文人墨客的詩會朗誦也是現場作詩啊,哪怕古人的確實寫得好,但你直接在這種場合拿來幹巴巴的讀不覺得尷尬嗎?
“快看,皇祖母、母後,你們快看,厚煒要開始表演了!”
朱厚照則毫不擔心,他聽過排練的,雖然文采、藝術鑒賞不是他的強項,但也大致能感覺的出來朱厚煒這個表演還是非常強的。
就算聽不懂,我還不知道什麽是噪音什麽是天籟嗎?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厥~”
“今夕是何年~”
悠悠的歌聲傳入人們的耳中,讓人的心莫名安靜了下來,有一種別樣的安逸之感。
“殿下這是?給蘇軾的古詞重新譜了曲子?”
李東陽驚訝不已,身為江南世家出身的他,年輕時也風流過,也在秦淮瀟灑過,但卻從未聽過這曲調。
“而這曲調的水平不可能默默無名,單說它是蘇軾水調歌頭的曲就會吸引無數文人墨客!”
但幾十載下來,他從未聽過,那隻有一種可能,這曲子真的是蔚王殿下自己寫的!
在曲中的伴奏聲中,不論是誰都會有獨屬於自己的感受,人生經曆不同,境地不同,心性不同,哪怕是一樣的曲調,都會有截然不同的感覺。
弘治皇帝的眼中,不由浮現出他迎娶張皇後後,生下自己的孩子,一起過中秋時的場景。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
隨著歌聲的遞進,朱厚煒緩緩抬起頭來,觀眾的目光皆是被他引導著看向上方。
“屋頂,屋頂沒了?”
弘治皇帝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以為自己出現了錯覺。
此時的上方,哪還有頂?哪還有那人工的明月?隻有透過天窗所見的明月,正處在朱厚煒的頭頂。
“陛下,是月亮,是月亮!”
簫敬都不由驚唿,伺候弘治皇帝十幾次中秋晚會了,他何時見過這種舞台效果?
台下更是有人驚唿著,為這節目稱讚喝彩。
朱秀榮則是一臉疑惑朝朱厚照問道:“皇兄,月亮呢?為什麽我看不到?”
“因為還沒轉到我們看得到的角度。”
朱厚照迴想起之前彩排時的場景,為了計算月亮什麽時候能透過上麵的天窗看到,他甚至還把欽天監的拉過來了,經過一番計算和實地檢測才排好了演出時間,達到現在的效果。
“啊?那我不是看不到了?”
朱秀榮有些遺憾,氛圍都到這了,自己居然看不到月亮,自然是有些掃興了。
朱厚照對此也無可奈何,這個點在屋內能看到的視角是有限的,就在弘治皇帝那一塊,總不能所有人都擠過去吧?
不過還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場內所有人都會有機會在位置上通過天窗看到天上的的月亮,不過是時間前後的問題而已。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