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禍不單行,福無雙至。
本就因為順天府一個多月未曾下雨導致情緒很差的弘治皇帝,正在龍案上處理政務,卻見一個宦官火急火燎的跑了進來道:“陛下,急報!東南急報,倭寇禍亂溫州府,溫州府及奏求援!”
弘治皇帝皺眉,壓下煩躁異常的情緒,定了定神。
“念!”
那宦官戰戰兢兢道:“臣溫州府知府馮沐恩奏明吾皇:‘茲有海外賊寇五百餘,於本月中突襲溫州府沿海樂清縣遭突襲。樂清上下百姓被屠戮殺害者不下百餘。備倭衛所奉命迎敵,潰敗而歸,倭賊囂張,肆虐數日殺我百姓、奸淫擄虐無數,後於朝廷援軍抵達之前乘船離去,不知所蹤。’”
一封短短不過百餘字的奏報,其中充斥著無數的血與淚,驚呆了所有人。
夏日江南煙雨,倭奴卷土重來。
而且,不是十幾二十個小團夥,而是一支五百餘人的大規模侵擾!
五百多人,就區區五百餘倭寇居然膽敢明目張膽的肆虐大明東南海疆,欺辱殺害我朝臣民。
這是恥辱,大明朝的恥辱!
最可怕的是,自那溫州府知府馮沐恩的奏報中可以知道,那前往對抗倭寇的備倭衛是多麽的腐爛,數倍於倭寇的人馬,居然被人家直接幹翻,殺的潰不成軍!
以至於讓這小小的倭寇在樂清縣肆虐數日光景!
弘治皇帝感覺自己太陽穴鼓鼓的,像是快要炸了一般。
雖然夏日雨季,因為江南多煙雨不論是軍隊的能見度還是行軍都會受到巨大的阻礙,倭寇深知風浪越大魚越貴的道理,在此時會比往日侵擾的概率更高。
但是......
太囂張了,實在是太囂張了!
簡直沒把我大明放在眼裏!
同時弘治皇帝更心寒的是,大明的備倭衛居然糜爛至此!
雖然命了鎮國府操練新的備倭衛,但飯要一口一口吃,之前的備倭衛建製都還在,隻是從中抽調了一些鎮國府那邊需要的人手,對於備倭衛龐大的體量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弘治皇帝恨啊,這些該死的蛀蟲誤我社稷大事!
作為宗主國,堂堂天下共主居然讓這小小的倭寇如入無人之境般在疆土內到處亂闖,這換做哪個皇帝在位都接受不了!
本是趕來匯報近日遞上的其他奏折的劉建、李東陽等人,此時也不由唏噓。
當初兩位殿下跟兵部爭這備倭權的時候,他們身為文官多少還是站在兵部這邊心中有些不舒服的,但是現在看看這情況......
兵部被搶備倭權,真他娘不冤。
去年創下被侵擾記錄,今年直接被倭寇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一般......
這想幫你說話你也不爭氣啊......
“陛下,臣覺得當務之急是要通知其他備倭衛多加提防,按照前兩年愈演愈烈的倭患情況,這些倭寇後麵一定還會對大明其他沿海地區進行侵擾。”劉建沉聲道。
這些倭賊還惦記著大明的財富呢,他們現在最重要的,是防住後麵還未發生的倭患。
“劉卿,你繼續。”
弘治皇帝抬眸,示意道。
“陛下,眼下大明備倭衛所腐朽嚴重,但我大明並非沒有可用的抗倭人馬。”
“劉卿的意思是......鎮國府備倭新軍?”
弘治皇帝有些猶豫:“新軍初建不久,怕是......”
弘治皇帝不再往下說了。
這可是他兒子建立的新軍,時間尚短不說,據他所知人數還不到千人。
不是弘治不自信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實在是那原本的備倭衛幾倍於對麵的人數都被打的潰不成軍,可見倭寇的實力絕對是不容小覷的。
這初出牛犢的鎮國府備倭衛......能行嗎......
“陛下,這鎮國府備倭衛雖新建不久,但太子殿下、蔚王殿下一直以來都給朝廷帶來不斷的驚喜,臣覺得此次也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的。”李東陽想了想,拱手道。
太子殿下和蔚王殿下帶給朝野的驚喜次數那叫一個多,他的兒子李兆先不就是其中之一嗎?
不知為何,李東陽現在對鎮國府有股莫名的自信。
這可能就是,愛屋及烏?
“陛下,不妨叫二位殿下來問一問?”劉建又道。
“這......”弘治皇帝那不太好的臉色中流露一抹無奈。
“宣太子和蔚王吧。”
同時,他又不住搖頭:“區區彈丸之地搓爾小國竟成我大明心腹大患,當初三寶太監所言果然沒錯。”
“這國之海疆,若不給予重視將其棄之如敝履,終有一天這禍事是要從海疆來的。”
“諸卿與朕,皆要引以為戒啊。”
弘治皇帝感觸頗深,當初大明的船隊要是保留了下來,哪怕隻是存留一部分沒有完全摒棄,現在也不可能是這種局麵呐。
“這摒棄海疆的錯誤,就到朕這終結吧,知錯......就要改!”
當傳訊到達朱厚照、朱厚煒手中,起身前往宮中時,兩人心中皆是思緒飛舞。
朱厚煒心中還是有些虛的。
雖然吧,他是拿出了大明對抗倭寇最強悍、正確的兵書。
還找了作者他爹作為操練計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更是依照當初戚繼光將軍的尋兵法找了最適合當兵的一群人來作為鎮國府備倭衛的主體。
但是吧......他所做的一切都隻是依葫蘆畫瓢、紙上談兵而已。
兵書兵法是否能出效果,所謂最適合當兵的窮漢子是否能擔得起重擔。
接下來倭寇會襲擊哪個地方,鎮國府備倭衛能不能與其對上......
這一切的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
而與之相比的是,朱厚照此刻心中那是充滿了喜悅,兩隻眼睛都快要發光了。
哈哈哈!這些廢物果然不堪一擊,這些文官呐,就靠一張嘴,都不用本宮動手,他們底下的本質就被展示的一覽無遺了。
唉,關鍵時刻終究還是要看本宮的呀。
“父皇,何須依靠這些備倭衛,隻要父皇一聲令下讓兒臣前往江南,兒臣敢保證用不了多久便能提著這些倭奴的頭顱迴來。”
小小倭寇,本宮直接拿捏!
“太子,你閉嘴。”
弘治皇帝抬眸,掃了一眼朱厚照,淡淡的道。
要不是看你近些日子比較乖有進步 就朕現在的心情朕非得拿鞭子沾涼水讓你重溫一下朕的父愛。
“哦......”早料到弘治皇帝很可能不會答應的朱厚照乖乖閉嘴退了迴去。
反正叫叫又不會掉塊肉,父皇答應了是意外之喜,不答應也沒什麽損失嘛。
本就因為順天府一個多月未曾下雨導致情緒很差的弘治皇帝,正在龍案上處理政務,卻見一個宦官火急火燎的跑了進來道:“陛下,急報!東南急報,倭寇禍亂溫州府,溫州府及奏求援!”
弘治皇帝皺眉,壓下煩躁異常的情緒,定了定神。
“念!”
那宦官戰戰兢兢道:“臣溫州府知府馮沐恩奏明吾皇:‘茲有海外賊寇五百餘,於本月中突襲溫州府沿海樂清縣遭突襲。樂清上下百姓被屠戮殺害者不下百餘。備倭衛所奉命迎敵,潰敗而歸,倭賊囂張,肆虐數日殺我百姓、奸淫擄虐無數,後於朝廷援軍抵達之前乘船離去,不知所蹤。’”
一封短短不過百餘字的奏報,其中充斥著無數的血與淚,驚呆了所有人。
夏日江南煙雨,倭奴卷土重來。
而且,不是十幾二十個小團夥,而是一支五百餘人的大規模侵擾!
五百多人,就區區五百餘倭寇居然膽敢明目張膽的肆虐大明東南海疆,欺辱殺害我朝臣民。
這是恥辱,大明朝的恥辱!
最可怕的是,自那溫州府知府馮沐恩的奏報中可以知道,那前往對抗倭寇的備倭衛是多麽的腐爛,數倍於倭寇的人馬,居然被人家直接幹翻,殺的潰不成軍!
以至於讓這小小的倭寇在樂清縣肆虐數日光景!
弘治皇帝感覺自己太陽穴鼓鼓的,像是快要炸了一般。
雖然夏日雨季,因為江南多煙雨不論是軍隊的能見度還是行軍都會受到巨大的阻礙,倭寇深知風浪越大魚越貴的道理,在此時會比往日侵擾的概率更高。
但是......
太囂張了,實在是太囂張了!
簡直沒把我大明放在眼裏!
同時弘治皇帝更心寒的是,大明的備倭衛居然糜爛至此!
雖然命了鎮國府操練新的備倭衛,但飯要一口一口吃,之前的備倭衛建製都還在,隻是從中抽調了一些鎮國府那邊需要的人手,對於備倭衛龐大的體量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弘治皇帝恨啊,這些該死的蛀蟲誤我社稷大事!
作為宗主國,堂堂天下共主居然讓這小小的倭寇如入無人之境般在疆土內到處亂闖,這換做哪個皇帝在位都接受不了!
本是趕來匯報近日遞上的其他奏折的劉建、李東陽等人,此時也不由唏噓。
當初兩位殿下跟兵部爭這備倭權的時候,他們身為文官多少還是站在兵部這邊心中有些不舒服的,但是現在看看這情況......
兵部被搶備倭權,真他娘不冤。
去年創下被侵擾記錄,今年直接被倭寇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一般......
這想幫你說話你也不爭氣啊......
“陛下,臣覺得當務之急是要通知其他備倭衛多加提防,按照前兩年愈演愈烈的倭患情況,這些倭寇後麵一定還會對大明其他沿海地區進行侵擾。”劉建沉聲道。
這些倭賊還惦記著大明的財富呢,他們現在最重要的,是防住後麵還未發生的倭患。
“劉卿,你繼續。”
弘治皇帝抬眸,示意道。
“陛下,眼下大明備倭衛所腐朽嚴重,但我大明並非沒有可用的抗倭人馬。”
“劉卿的意思是......鎮國府備倭新軍?”
弘治皇帝有些猶豫:“新軍初建不久,怕是......”
弘治皇帝不再往下說了。
這可是他兒子建立的新軍,時間尚短不說,據他所知人數還不到千人。
不是弘治不自信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實在是那原本的備倭衛幾倍於對麵的人數都被打的潰不成軍,可見倭寇的實力絕對是不容小覷的。
這初出牛犢的鎮國府備倭衛......能行嗎......
“陛下,這鎮國府備倭衛雖新建不久,但太子殿下、蔚王殿下一直以來都給朝廷帶來不斷的驚喜,臣覺得此次也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的。”李東陽想了想,拱手道。
太子殿下和蔚王殿下帶給朝野的驚喜次數那叫一個多,他的兒子李兆先不就是其中之一嗎?
不知為何,李東陽現在對鎮國府有股莫名的自信。
這可能就是,愛屋及烏?
“陛下,不妨叫二位殿下來問一問?”劉建又道。
“這......”弘治皇帝那不太好的臉色中流露一抹無奈。
“宣太子和蔚王吧。”
同時,他又不住搖頭:“區區彈丸之地搓爾小國竟成我大明心腹大患,當初三寶太監所言果然沒錯。”
“這國之海疆,若不給予重視將其棄之如敝履,終有一天這禍事是要從海疆來的。”
“諸卿與朕,皆要引以為戒啊。”
弘治皇帝感觸頗深,當初大明的船隊要是保留了下來,哪怕隻是存留一部分沒有完全摒棄,現在也不可能是這種局麵呐。
“這摒棄海疆的錯誤,就到朕這終結吧,知錯......就要改!”
當傳訊到達朱厚照、朱厚煒手中,起身前往宮中時,兩人心中皆是思緒飛舞。
朱厚煒心中還是有些虛的。
雖然吧,他是拿出了大明對抗倭寇最強悍、正確的兵書。
還找了作者他爹作為操練計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更是依照當初戚繼光將軍的尋兵法找了最適合當兵的一群人來作為鎮國府備倭衛的主體。
但是吧......他所做的一切都隻是依葫蘆畫瓢、紙上談兵而已。
兵書兵法是否能出效果,所謂最適合當兵的窮漢子是否能擔得起重擔。
接下來倭寇會襲擊哪個地方,鎮國府備倭衛能不能與其對上......
這一切的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
而與之相比的是,朱厚照此刻心中那是充滿了喜悅,兩隻眼睛都快要發光了。
哈哈哈!這些廢物果然不堪一擊,這些文官呐,就靠一張嘴,都不用本宮動手,他們底下的本質就被展示的一覽無遺了。
唉,關鍵時刻終究還是要看本宮的呀。
“父皇,何須依靠這些備倭衛,隻要父皇一聲令下讓兒臣前往江南,兒臣敢保證用不了多久便能提著這些倭奴的頭顱迴來。”
小小倭寇,本宮直接拿捏!
“太子,你閉嘴。”
弘治皇帝抬眸,掃了一眼朱厚照,淡淡的道。
要不是看你近些日子比較乖有進步 就朕現在的心情朕非得拿鞭子沾涼水讓你重溫一下朕的父愛。
“哦......”早料到弘治皇帝很可能不會答應的朱厚照乖乖閉嘴退了迴去。
反正叫叫又不會掉塊肉,父皇答應了是意外之喜,不答應也沒什麽損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