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不仁不義之舉
傻子成精了,她會說話了 作者:重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從來不敢這樣明目張膽地罵這個狗皇帝,此時有這個機會,人人都覺得大快人心。
這時從外麵迴來的葛東青搓著手進來了,他一臉竊喜地對萬斂行說:“大哥,收效不錯,百姓都在罵大閬國的狗皇上呢,那樣子都有點要活剮了皇上一般。”
萬斂行歎了一口氣:“你多餘搞這麽一手,我這造反說的再冠冕堂皇,那也是造反,師出無名就師出無名吧。何必要撕去別人的臉皮呢。”
“大哥,我不讓百姓認清汴京朝堂之上的那些人,大家如何知道大哥的好呀,要想得人心,就得讓百姓學會識人。大哥為奉營的百姓做了那麽多的事實,大哥也該是時候收複人心了,此時就是最利於大哥的時候。”
見萬斂行沒說話,葛東青繼續勸:“大哥,您可不是優柔寡斷的性子,這都幾日了,您怎麽一直愁眉不展的呢,此時的時局看著對大哥不利,但是也不是一點益處都沒有。大哥請放寬心,您什麽心都別操,這些事情都交由我和黃塵鳴辦就是了,一切都已經安排妥當,大哥到時候照做就行。”
萬斂行抬手扶上了額角,慢悠悠地說:“賢弟,大哥還是那句話,要是戲演不好就別演,別弄的太浮誇難以收場,以後我還怎麽見奉營的百姓呀。”
“大哥,不必憂思,能走到今天雖然都是大閬國的皇上一步步把大哥逼到死路上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天助。別人是沒有大哥這樣的機遇,不然早就反了,誰能忍受朝廷這樣對待。在發放到奉營的這些年裏,我早就認清了朝堂之上這些人的嘴臉了,隨便哪個官員大筆一揮寫下那麽幾筆,就會有人遭殃,等待他們就是遷徙到荒山野嶺,甚至是更為偏遠的角落,就好比末春縣,凡是被放逐到這裏的人從此不得離開這裏半步,這輩子可能都沒機會迴到故土生活,為在故土上的先人上墳祭掃。”
葛東青歎了一口氣繼續說道:“大哥有所不知,當時與我同期被放逐的幾百戶人家,算下來得有上千人。你說這些人都有罪嗎?我是辦事不利,可是我有罪嗎,即使功過相抵,我依舊功大於過呀。我能僥幸活到今天,還能等到大哥來搭救我一把,我是這些人裏麵最幸運的了。他們裏麵一些人有很多比我還冤枉的呢,不清不楚就被那些奸臣寫上了兩筆,不分青紅皂白的狗皇上就信以為真,大筆一揮,就別放逐了。”
說著說著葛東青忍不住又歎了一口氣:“我是幸運的,活著到了末春縣,我們一批的那一千多人,最後到奉營不過一半,其餘的人都病死在了路上,還有一些因為水土不服,或者心中憋悶,病死不少,自殺的也不少,鬱鬱而終的也不少。就這樣的人反他就對了,我要是有大哥的人馬我早反了,這口惡氣不出,我不是男人。所以大哥不要認為造反是不仁之舉,大哥造反實則是造福百姓。你看看大街上從四麵八方來的那麽多的百姓,那寫都是大哥的信徒,他們信奉大哥,擁護大哥,仰慕大哥,隻有大哥登上王座,才能永遠庇護這些百姓。”
葛東青到 一番話,讓萬斂行頗為感慨,他也忍不住說了兩句心裏話:“我本是閑雲野鶴的性子,從來沒有太大的野心,我受不得拘束和管製,喜歡閑散脫離世事。一朝走起了黴運,我被封官加爵,這官一做就將近二十載,雖然沒為大閬國幹過什麽事實吧,但是也是一心為大閬找想。我私自養兵隻是為了自保,初衷絕對不是為了造反。如今走到這一步,實屬無奈之舉。”
“大哥,您在朝為官比我們早的多,傳言您對皇上有救命之恩,怎麽後來在朝堂外很少聽說這件事情呀,沒人知道您這侯爵具體是怎麽得來的,都說來的十分容易,是這樣嗎?”
提起此事,萬斂行忽然皺起了眉頭,神色也變了,一改剛才的那副憂思狀,現在這張麵容才是萬斂行該有的模樣:“容易個屁,為了救他我差點沒死了,不過和死也沒什麽區別了。”
葛東青興致賊高:“大哥你講講唄,當時是咋迴事,你是在什麽危急的情況下把皇上救下的,還給您封了侯爵。”
萬斂行一擺手,一副不想說的樣子:“既然朝廷內外都打聽不到的事情,就不要打聽,說明這事情不想讓人知道。”
“大哥,賢弟想知道,你跟我講講唄。”
“不講。”
“賢弟想聽。”
“我不想講!”
“大哥講講唄,賢弟可以通過這個事情再濃重地給那狗皇上寫上一筆,就說侯爺冒死相救,皇上卻忘恩負義,對侯爺趕盡殺絕。這樣的故事以後肯定會被大哥的子民傳揚,人人都會敬重大哥的大仁大義,俠肝義膽,義薄雲天。”
如此軟磨硬泡對萬斂行根本不起作用,他說:“得了吧,你就別忽悠我了,也別在我身上編瞎話了,我當年救他是偶然,是本能,不是衝著什麽爵位去的。行了,你不許問了,我頭疼,讓我靜一靜。”
“大哥,明天是個大日子,您可別頭疼呀,我讓人請郎中過來給大哥看看吧。”
“你少問我兩句,我一會兒就能好。”
“行行行,我不問了,大哥您歇著,養精蓄銳,您一定要把身體養的好好的,晚上有好看的東西。”
“什麽好看的東西要晚上看,現在看不行嗎?”
“現在看不到,隻能晚上看。”
“你和我還打啞謎。既然這樣我看了。”
“大哥,是奇觀,誰不看,是說的損失。”
“我不聽你忽悠,趕快走,不要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晃。”
“成成成,我晚上來找大哥。”葛東青一溜煙的走了。
晚上。
亥時一到,大街小巷就傳出了敲銅鑼的聲音,所有的百姓都被這銅鑼給吵醒,大家都急匆匆的披著衣服出來了,因為他們以為是走水。
這時從外麵迴來的葛東青搓著手進來了,他一臉竊喜地對萬斂行說:“大哥,收效不錯,百姓都在罵大閬國的狗皇上呢,那樣子都有點要活剮了皇上一般。”
萬斂行歎了一口氣:“你多餘搞這麽一手,我這造反說的再冠冕堂皇,那也是造反,師出無名就師出無名吧。何必要撕去別人的臉皮呢。”
“大哥,我不讓百姓認清汴京朝堂之上的那些人,大家如何知道大哥的好呀,要想得人心,就得讓百姓學會識人。大哥為奉營的百姓做了那麽多的事實,大哥也該是時候收複人心了,此時就是最利於大哥的時候。”
見萬斂行沒說話,葛東青繼續勸:“大哥,您可不是優柔寡斷的性子,這都幾日了,您怎麽一直愁眉不展的呢,此時的時局看著對大哥不利,但是也不是一點益處都沒有。大哥請放寬心,您什麽心都別操,這些事情都交由我和黃塵鳴辦就是了,一切都已經安排妥當,大哥到時候照做就行。”
萬斂行抬手扶上了額角,慢悠悠地說:“賢弟,大哥還是那句話,要是戲演不好就別演,別弄的太浮誇難以收場,以後我還怎麽見奉營的百姓呀。”
“大哥,不必憂思,能走到今天雖然都是大閬國的皇上一步步把大哥逼到死路上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天助。別人是沒有大哥這樣的機遇,不然早就反了,誰能忍受朝廷這樣對待。在發放到奉營的這些年裏,我早就認清了朝堂之上這些人的嘴臉了,隨便哪個官員大筆一揮寫下那麽幾筆,就會有人遭殃,等待他們就是遷徙到荒山野嶺,甚至是更為偏遠的角落,就好比末春縣,凡是被放逐到這裏的人從此不得離開這裏半步,這輩子可能都沒機會迴到故土生活,為在故土上的先人上墳祭掃。”
葛東青歎了一口氣繼續說道:“大哥有所不知,當時與我同期被放逐的幾百戶人家,算下來得有上千人。你說這些人都有罪嗎?我是辦事不利,可是我有罪嗎,即使功過相抵,我依舊功大於過呀。我能僥幸活到今天,還能等到大哥來搭救我一把,我是這些人裏麵最幸運的了。他們裏麵一些人有很多比我還冤枉的呢,不清不楚就被那些奸臣寫上了兩筆,不分青紅皂白的狗皇上就信以為真,大筆一揮,就別放逐了。”
說著說著葛東青忍不住又歎了一口氣:“我是幸運的,活著到了末春縣,我們一批的那一千多人,最後到奉營不過一半,其餘的人都病死在了路上,還有一些因為水土不服,或者心中憋悶,病死不少,自殺的也不少,鬱鬱而終的也不少。就這樣的人反他就對了,我要是有大哥的人馬我早反了,這口惡氣不出,我不是男人。所以大哥不要認為造反是不仁之舉,大哥造反實則是造福百姓。你看看大街上從四麵八方來的那麽多的百姓,那寫都是大哥的信徒,他們信奉大哥,擁護大哥,仰慕大哥,隻有大哥登上王座,才能永遠庇護這些百姓。”
葛東青到 一番話,讓萬斂行頗為感慨,他也忍不住說了兩句心裏話:“我本是閑雲野鶴的性子,從來沒有太大的野心,我受不得拘束和管製,喜歡閑散脫離世事。一朝走起了黴運,我被封官加爵,這官一做就將近二十載,雖然沒為大閬國幹過什麽事實吧,但是也是一心為大閬找想。我私自養兵隻是為了自保,初衷絕對不是為了造反。如今走到這一步,實屬無奈之舉。”
“大哥,您在朝為官比我們早的多,傳言您對皇上有救命之恩,怎麽後來在朝堂外很少聽說這件事情呀,沒人知道您這侯爵具體是怎麽得來的,都說來的十分容易,是這樣嗎?”
提起此事,萬斂行忽然皺起了眉頭,神色也變了,一改剛才的那副憂思狀,現在這張麵容才是萬斂行該有的模樣:“容易個屁,為了救他我差點沒死了,不過和死也沒什麽區別了。”
葛東青興致賊高:“大哥你講講唄,當時是咋迴事,你是在什麽危急的情況下把皇上救下的,還給您封了侯爵。”
萬斂行一擺手,一副不想說的樣子:“既然朝廷內外都打聽不到的事情,就不要打聽,說明這事情不想讓人知道。”
“大哥,賢弟想知道,你跟我講講唄。”
“不講。”
“賢弟想聽。”
“我不想講!”
“大哥講講唄,賢弟可以通過這個事情再濃重地給那狗皇上寫上一筆,就說侯爺冒死相救,皇上卻忘恩負義,對侯爺趕盡殺絕。這樣的故事以後肯定會被大哥的子民傳揚,人人都會敬重大哥的大仁大義,俠肝義膽,義薄雲天。”
如此軟磨硬泡對萬斂行根本不起作用,他說:“得了吧,你就別忽悠我了,也別在我身上編瞎話了,我當年救他是偶然,是本能,不是衝著什麽爵位去的。行了,你不許問了,我頭疼,讓我靜一靜。”
“大哥,明天是個大日子,您可別頭疼呀,我讓人請郎中過來給大哥看看吧。”
“你少問我兩句,我一會兒就能好。”
“行行行,我不問了,大哥您歇著,養精蓄銳,您一定要把身體養的好好的,晚上有好看的東西。”
“什麽好看的東西要晚上看,現在看不行嗎?”
“現在看不到,隻能晚上看。”
“你和我還打啞謎。既然這樣我看了。”
“大哥,是奇觀,誰不看,是說的損失。”
“我不聽你忽悠,趕快走,不要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晃。”
“成成成,我晚上來找大哥。”葛東青一溜煙的走了。
晚上。
亥時一到,大街小巷就傳出了敲銅鑼的聲音,所有的百姓都被這銅鑼給吵醒,大家都急匆匆的披著衣服出來了,因為他們以為是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