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天天和自己對著幹的魏征,現在竟然站在自己這一邊,李世民的臉上露出了詫異之色。


    這時候房玄齡、李靖、段綸和褚遂良等人,一齊站了出來。


    “臣等讚同陛下之決定!”


    緊接著馬周、孔穎達、何倫妥等人,全都站了出來。


    “臣等讚同!”


    麵對滿朝的讚同聲,李世民臉上的表情越來越興奮。


    而長孫無忌以及一眾反對的人,臉上像吃了屎一樣,非常難看。


    李世民微微頷首:“既然絕大多數大臣都讚同,對王愛卿的封賞,就這麽定了!”


    “陛下聖明!”


    百官一齊朝李世民躬身行禮。


    長孫無忌、盧承慶、李百藥、劉洎、韋挺和楊師道等人,雖然心有不甘,可事已至此也隻能應聲附和。


    於是乎,李世民對王剪的賞賜,就這麽定了下來。


    李世民接著說道:“侍中魏征剛才提的問題,朕認為很關鍵!”


    “那就是舊的賞賜製度,已經不符合現在的情況。”


    “像一戰滅一國,一戰滅兩國,甚至一戰滅三國,以後還可能繼續湧現出來。”


    “因此我們必須更新調整新的獎賞製度,以免以後因為類似的事情,而存在爭議。”


    說到這裏,李世民把目光看向房玄齡和李靖二人。


    李世民提高音量說道:“尚書左右仆射,調整賞賜製度,就由你們二人牽頭來完成。”


    房玄齡和李靖一齊站出來應道。


    “遵令!”


    對於李世民下的這個決定,朝臣的目光重新放在王剪和李靖的身上。


    當前參加朝會的人,也就李靖和王剪有這個能耐。


    接下來,李世民又和朝臣商議了最近發生的事,很快宣布結束朝會。


    朝會一結束。


    李世民朗聲說道:“王剪、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征、溫彥博、高士廉和戴胄,你們隨朕去兩儀殿議事。”


    被念到名字的人,紛紛跟在李世民的身後,朝兩儀殿的方向走去。


    王剪猜測李世民找他們要商議的事情內容。


    十有八九是聊吐穀渾和吐蕃這兩塊廣袤的疆域,該如何管理。


    他們二人此前已經聊過一次,這一次需要商議出可執行的方案。


    兩儀殿。


    氣氛看起來非常嚴肅。


    李世民微笑著說道:“諸位愛卿,今日把你們召來兩儀殿,主要有兩件事需要議論!”


    “其一,現在吐穀渾和吐蕃成為我們大唐的疆域,你們說該怎麽管理這兩塊地方?”


    “其二,越王李泰年12,按規矩應當受封,我們要討論越王的封賞。”


    現場的一眾大臣,紛紛低下頭沉思起來。


    王剪的臉上,也是帶著幾分愕然。


    沒想到還牽扯到李泰的封賞。


    過了許久,房玄齡率先說道。


    “陛下,吐穀渾的管理,可把應對東突厥的那一套挪過來直接用。”


    “可把吐穀渾劃分為青海道,下設四個州。”


    “吐穀渾那邊的風土人情,和鄯州、瓜州和甘州等地一致,百姓即可耕種,又可放牧。”


    “因此臣認為激烈政策一出,鄯州和瓜州等地的百姓,定會紛紛前往吐穀渾這塊新地域。”


    頓了頓,房玄齡臉帶一抹難色說道。


    “吐蕃那邊恐怕就麻煩些。”


    “因為那邊的地勢太高,很多中原百姓過去居住,身體都會出現不舒服的情況。”


    “即便朝廷許諾更多的好處,百姓恐怕都不太願意去。”


    這兩個新打下來的疆域,恰恰吐蕃的地盤是最大的。


    如果沒有百姓願意遷徙過去居住,那才叫一個可惜。


    接下來長孫無忌、魏征、高士廉和戴胄等人,紛紛發表心中的看法。


    他們一致認為吐穀渾好處理,在之上劃分為1道4州,再把激勵的政策告知周邊的百姓,百姓定會對此趨之若鶩。


    能耕種能放牧,這和中原的不少地方並沒有什麽兩樣。


    而且裏麵居住的都是漢人,大家的信仰和飲食習慣都是一樣。


    看到一眾大臣對吐穀渾的處置方式達成一致,李世民拍板說道。


    “房愛卿和李愛卿,吐穀渾的處置安排,就按照東突厥的來,你們尚書省要形成一套周密的計劃。”


    “五日後,朕要看到你們的計劃。”


    房玄齡和李靖作為尚書省左右仆射,執掌尚書省的大小事務。


    由他們帶著尚書省本部,以及麾下的六部,這件事對他來說完全沒有絲毫的影響。


    再加上有東突厥的管理經驗,隻需要稍微改一下就可以了。


    “遵命!”


    房玄齡和李靖同時站起來應道。


    解決了吐穀渾的問題,李世民接著問道。


    “吐蕃的管理,諸位愛卿可有辦法?”


    隨著李世民的話音落下,大殿內的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有很好的辦法。


    在他們看來,吐蕃那塊偏僻的苦寒之地,就連嶺南等地都不如。


    好歹嶺南地勢較低,百姓過去居住不會有強烈的不適感。


    而且嶺南非常適合耕種,種植的水稻能一年兩熟。


    奈何嶺南人煙稀少,到處都是原始森林,而且那邊的氣候炎熱。


    和適宜居住的中原腹地相比,嶺南是被流放之人的地盤。


    對百官和百姓來說,流放嶺南已經足夠讓人崩潰,現在去更偏僻的吐蕃地域,這比流放嶺南還要慘。


    因為這個點,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魏征等人才沒有馬上迴答。


    這時候李世民把目光看向了王剪,臉上帶著幾分期待說道。


    “王愛卿,吐蕃是你親手打下來的,而且你也在那邊待了一段時間。”


    “你可有好辦法?”


    大殿內,一眾大臣也把目光看向王剪,眼裏帶著各種複雜的情緒。


    王剪在剛才其他大臣議論時,心中已經有了清晰的想法。


    於是站起來朗聲說道:“陛下,吐蕃這塊寬闊的疆域,對大唐來說屬於一塊雞肋,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


    聽到王剪對吐蕃的評價,在場的人都微微點了點頭。


    他們心中也是這個想法。


    王剪接著說道:“我大唐有諸多皇子、王爺、功勞巨大的大臣,陛下後續也會對這些人進行封賞。”


    “不如把吐蕃作為封地,賞賜給這些身份尊貴和有功人。”


    “如此既能保證中原腹地的完整性,吐蕃這塊地也會有人經營。”


    隨著王剪的話音剛落,兩儀殿內瞬間陷入安靜。


    過了片刻,魏征拍手說道。


    “韓國公的這個提議妙啊!”


    “吐蕃雖然苦寒,一旦被劃分為無數的封地,那些封底的主人定會派遣族人和仆人,去經營封地。”


    “不出多久,吐蕃定會重新恢複繁榮!”


    緊接著,房玄齡、李靖、溫彥博、高士廉和戴胄等人,紛紛點頭讚同。


    王剪接著說道:“陛下,臣認為吐蕃的第一塊封地,可封賞給越王!”


    “此舉既能給其餘諸王起表率作用,也能解決越王的封地問題。”


    “一舉兩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蝸牛爬啊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蝸牛爬啊爬並收藏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