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兜兜轉轉,到最後的結局還是投降。


    他原本生出的開疆拓土的野望,也在嘉秧平措說的這番話裏,隨之泯滅。


    “除了投降,難道我們沒有第二條路了嗎?”


    鬆讚幹布的言語裏,滿是不甘心。


    他以弱冠之年,便把混亂的吐蕃整合好,這一壯舉在這片高原,乃至曆史源遠流長的漢人國度裏,都絕無僅有。


    曾有智者說,他將來必定會成為吐蕃最偉大的王。


    可是當前的局麵,這個箴言是如此的可笑。


    嘉秧平措朝他躬身行禮道:“大王,投降隻是暫時度過這個危險的關頭,等我們把反叛者全都肅清後,我們在潛心發展十餘年。”


    “待我們兵強馬壯之時,再度開疆拓土也不遲啊!”


    聽到嘉秧平措的話,朝中大臣紛紛點頭認可。


    漢人有句古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現在他們吐蕃內憂外患,而大唐卻軍威強盛,如果真的兩國發生戰鬥,他們吐蕃的勝算不足三成。


    甚至誇張點說,沒有絲毫的勝算。


    一個文臣站起來說道:“大王,臣曾聽聞漢人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故事。”


    “越國戰敗於吳國,而越國國王勾踐更是被忍辱負重,入吳國當馬夫。”


    “越王勾踐迴到迴國後臥心藏膽,把國家經營的富足強盛,最終把吳國滅了。”


    吐蕃的文臣武將,全都是學習漢人的先進文化。


    所以他們不少人對漢人的文化,了解的比較詳細。


    其餘大臣紛紛附和道。


    “大王,你如今正是風華正茂之時,而唐皇已經步入中年。”


    “等大唐能征善戰的武將,以及唐皇老死之後,如果大唐的繼承者能力不足,我們便可進攻大唐,占領那片沃土。”


    看到一眾大臣紛紛給自己台階下,年輕的鬆讚幹布心裏也發生動搖。


    臣子們說的對,他現在還年輕,吐蕃也才剛剛起步。


    隻要在他手上經營的越來越富足,以後大唐漸漸衰落,再開疆拓土也不遲。


    把念頭放在投降上時,鬆讚幹布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他臉色難看說道:“嘉秧平措,到了現在這個關頭,唐軍還願意接受我們的投降嗎?”


    現在唐軍和叛軍的數量加起來,已經超過吐蕃朝廷的守備大軍。


    大唐處於這麽大的優勢,怎麽可能接受他們的投降。


    嘉秧平措沉思片刻說道:“大王,我們吐蕃和吐穀渾不一樣,唐軍不適應我們高聳的地勢。”


    “如果他們不接受我們的投降,最後導致兩國發生大戰,我們也未必怕水土不服的唐軍。”


    一眾武將也站起來,臉色自信地說道。


    “大王,如果唐軍真的要把我們往死裏逼,我們也未必怕他們。”


    “大不了募集全國百姓,我們和大唐決一死戰!”


    “唐軍連續征戰多年,老子不相信他們的國力還能支持跟我們大戰!”


    吐蕃現在還有正規大軍十餘萬人,如果動員全國百姓,他們瞬間能湊出將近50大軍。


    雖然兵員質量良莠不齊,但是能拿得起刀刃就行。


    看到文臣武將都這麽說,於是鬆讚幹布直接拍板說道。


    “嘉秧平措,投降國書由你來寫,然後派遣使者快馬加鞭把投降書送到長安!”


    “遵命!”


    嘉秧平措恭敬地行了一個禮。


    兩個時辰後。


    一大群吐蕃使者帶著投降書,以及賠禮清單,騎著快馬火速離開吐蕃皇城。


    ...


    三日後。


    長安城。


    太極殿內。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接見了吐蕃的使者。


    “偉大的天可汗陛下,我們吐蕃一時鬼迷心竅動了歪念,我們的大王鬆讚幹布特派小的前來賠禮道歉。”


    “這是我們大王鬆讚幹布寫的投降國書,以及我們送給大唐的貢禮,還請天可汗陛下過目。”


    說完使者把投降國書,以及一大摞賠禮清單,呈交給李世民的內侍。


    李世民臉上掛著一抹淡淡的笑,他麵對王德呈上來的投降國書,直接揮手說道。


    “把吐蕃的投降國書,還有他們送的賠禮清單,念給文武大臣聽吧。”


    王德連忙躬身說道。


    “諾。”


    說著他雙手捧著吐蕃的投降書,走到台階的一側朗聲念起來。


    太極殿兩側。


    一眾文武大臣聽著吐蕃卑微的投降書,不少人臉上都露出高人一等的感覺。


    甚至有些人微仰著頭,一副飄飄然的樣子。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這樣。


    像房玄齡、李婧、魏征和馬周等人,全都是臉色沉默,對他們寫的投降書不為所動。


    他們現在和王剪的理念一致,對異族的態度就是殲滅。


    而長孫無忌是心思最複雜的人。


    他既想把吐蕃滅掉,讓大唐的疆域擴充。


    可又不想王剪立太大的功績,對他的地位產生威脅。


    擁有滅國之功的人,對國史來說是非常重大,一定會被史冊記載。


    王德念完投降書後,他接著拿起禮物清單念起來。


    “馬匹5000匹,羊隻,牛5000頭...”


    禮物清單的內容很多,而且十分雜亂。


    不僅有牲畜,還有吐蕃特色的產物。


    聽完賠禮清單後,發現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那五萬多頭牲畜。


    其他的吐蕃特產,跟富足的大唐相比,顯的十分寒酸。


    不過鬆讚幹布一次性拿出這麽多賠償的東西,可見其魄力之大。


    李世民臉上帶著微笑,朝文武百官詢問道:“諸位愛卿,吐蕃現在向我們投降,你們認為接受還是不接受啊?”


    此話一出,吐蕃的使者則臉色緊張地看向左右兩側的大唐大臣。


    一個身穿淺緋色服飾的五品官吏站了出來,他高舉笏板,一臉驕傲地啟奏道。


    “啟奏陛下,吐蕃如此誠懇認罪,且給的賠禮又如此有誠意。”


    “我大唐以仁治天下,應當接受他們的投降。”


    緊接著又走出幾名年老的大臣,他們紛紛高舉笏板說道。


    “陛下,我們大軍連續征戰兩場大戰,此時接受吐蕃的投降最為合適。”


    “現在已經是三月下旬,過不了多久我們的百姓就要開始春耕,如果大軍能夠撤迴來休養生息,今年的勞作就不會被耽誤。”


    “而且吐蕃給的賠禮,和我們打敗吐蕃所繳獲的東西,也差不了多少。”


    “...”


    在這幫年老的大臣心裏,兩國交戰的目的,除了自保和所謂的麵子。


    最重要的就是戰場繳獲。


    現在不需要廢一兵一卒,就能拿到勝利後才有的戰利品,誰能不心動?


    李世民微微皺眉,並沒有多說話。


    因為朝中一眾三品大臣都沒說話,他們的意見才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蝸牛爬啊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蝸牛爬啊爬並收藏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