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畏手畏腳還幹啥大事
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 作者:小蝸牛爬啊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剪說完以後,行了一個禮,隨後退迴位置上坐下來。
他的態度已經表明,其他的就看李世民怎麽來決定。
“啪啪啪啪~”
李世民拍起了手掌,他大聲說道:“王愛卿說的好啊!”
“我大唐子民被小小的吐穀渾如此踐踏,如果不把他們收拾一頓,以後是個人都想拿捏我們這個軟柿子。”
吐穀渾之所以敢三番五次跨過邊境,去大唐境內打秋風,本身也是學東突厥。
雖然東突厥去年被大唐給滅了,可吐蕃的宰相天柱王認為,唐軍之所以滅東突厥,是因為他們在貞觀元年,打到了渭水。
而且還逼迫大唐簽下渭水之盟。
天柱王堅信,隻要小打小鬧,唐軍就不會對他們大動幹戈。
國王慕容伏允被他這麽一忽悠,也覺得天柱王說的有道理。
再加上去年年底的寒潮,凍死了不少牛羊,導致他們的糧食嚴重不足。
這才鋌而走險,去大唐境內掠奪。
房玄齡適時地站出來說道:“陛下,絲綢之路南道就經過吐穀渾,如果不能保證這條道路的安全,就無法保障商人的利益。”
“這條開辟的絲綢之路,也就成了有名無實,嚴重影響我們和西域諸國的貿易。”
李靖這個軍神緊隨其後:“陛下,臣支持對吐穀渾動兵。”
“我等也支持。”
程咬金、尉遲恭、牛進達等人紛紛站起來支持。
看到支持出兵的聲音越來越高,魏征看了王剪一眼,隨後站出來說道。
“王剪,你認為對吐穀渾的戰爭,應該到達哪一步?”
聽到魏征的話,所有人再次把目光看向王剪。
因為這涉及到大唐對吐穀渾的反擊力度。
如果隻是小小懲罰一番,讓段誌玄派兵簡單攻伐一下即可。
如果是大的戰役,所調動的兵員數量,恐怕和東突厥不相上下。
去年征戰高句麗已經用了不少糧草,而且現在正值冬季,糧食尚未收成,民間百姓也缺糧。
王剪站起來說道:“吐穀渾是個攪屎棍,以前隋朝就已經把他們打敗了一次,可沒過多少年,邊境繼續被他們襲擾。”
“我認為對待吐穀渾的戰爭,應當跟東突厥一樣,把它徹底變成我大唐的國土!”
靜!
兩儀殿內瞬間變得死一般的寂靜!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著王剪,包括李世民這個主張出兵的人。
他們都想不到,年紀最小的王剪,胃口竟然這麽大。
長孫無忌搖著頭說道:“王縣公,如果要把吐穀渾滅國,你知道要動員多少兵力嗎?”
“如果我們在攻打吐穀渾的時候,其他國家來入侵大唐,該怎麽辦?”
年輕氣盛,他可以理解,特別像王剪這種,沒經曆過失敗的人。
魏征欲言又止,還是忍不住說道:“大唐這把劍,如果磨的太鋒利,必定會遭到其他國家的人忌憚。”
“他們要是聯合起來,後果可就不堪設想啊!”
反對征戰吐穀渾的人,再次站出來。
不得不說,兩幫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而且還十分充分。
可恰巧意見不同意,才是最可怕的事。
李世民沉默著臉沒有說話,可從他的神情可以看出,此時他的內心十分不爽。
房玄齡和李靖則低著頭,在思考衡量。
他們兩人是重要的謀臣以及武將,可不能單憑自己所想,便意氣用氣。
從反對的角度思考,有時候也能避免出問題。
王剪考慮的沒有他們那麽複雜,站起來說道。
“我們大唐麵對現在的吐穀渾,和去年麵對東突厥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處處擔心,認為但凡出兵攻打其中一個國家,其他國家必定會聯合起來攻伐大唐,那這仗永遠也不用打了。”
“按照你們現在的思維,隻要吐蕃、高句麗、薛延陀和西突厥這些強國不是自行滅亡,我們就永遠不能出兵。”
頓了頓,王剪提高語氣說道。
“畏手畏腳,別說替陛下開疆拓土,就連我大唐子民的安全也無法保證。”
“你們這幫將軍不如解甲歸田,迴家多種種地。”
“到時候把糧食朝貢給周邊的國家,再跪下來向他們祈求,不要掠奪我大唐子民,說不定他們會看在大家虔誠的態度,網開一麵。”
聽到王剪的一番話,長孫無忌、魏征和侯君集等人,全都愣住了。
而張亮、柴紹、薛萬徹等人則氣地臉色憋紅。
他們恨不得把王剪當場大卸八塊。
李績和李靖對視了一眼,心裏恍然大悟起來。
怪不得他們在征伐東突厥時,王剪能舌戰群儒,讓他們繼續對東突厥展開圍剿。
就憑他這把和刀子一樣鋒利的嘴,哪個人能說得過他?
膽子大,還不怕得罪人。
簡直比魏征還要頭鐵。
李世民聽到他的應夢賢臣這番話,激動地連拍桌子。
“王愛卿說的好啊!”
“如果我們行事畏手畏腳,擔心這擔心那,什麽都不用幹了。”
“幹脆打開國庫,向這些小小的異族貢奉求饒算了!”
聽到李世民最後一句氣話,長孫無忌和侯君集等人,臉色瞬間大變。
他們紛紛站起來躬身說道。
“還請陛下恕罪。”
“我等也是從大唐當前的情況考慮。”
不怕陛下當眾罵人,就怕陛下說話陰陽怪氣,因為這代表陛下會記很長一段時間。
李世民背負雙手,在高階上來迴踱步,低頭沉思著。
片刻後他指著一眾大臣,果斷地說道。
“朕決定,征伐吐穀渾,此戰為滅國之戰!”
“徹底把吐穀渾納入我大唐的疆域!”
這...
現場愣了幾個唿吸的時間。
王剪、房玄齡、李靖、李績、程咬金和尉遲恭等人率先躬身行禮道。
“遵令!”
緊接著,在李世民銳利的雙眸注視下,長孫無忌和侯君集等反對的人,也紛紛低頭行禮道。
“我等遵令!”
現場除了魏征沒有說話,其他人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全都讚成征伐高句麗。
李世民自動略過魏征,他臉上露出一抹笑容說道:“好!你們都是好樣的!”
他的態度已經表明,其他的就看李世民怎麽來決定。
“啪啪啪啪~”
李世民拍起了手掌,他大聲說道:“王愛卿說的好啊!”
“我大唐子民被小小的吐穀渾如此踐踏,如果不把他們收拾一頓,以後是個人都想拿捏我們這個軟柿子。”
吐穀渾之所以敢三番五次跨過邊境,去大唐境內打秋風,本身也是學東突厥。
雖然東突厥去年被大唐給滅了,可吐蕃的宰相天柱王認為,唐軍之所以滅東突厥,是因為他們在貞觀元年,打到了渭水。
而且還逼迫大唐簽下渭水之盟。
天柱王堅信,隻要小打小鬧,唐軍就不會對他們大動幹戈。
國王慕容伏允被他這麽一忽悠,也覺得天柱王說的有道理。
再加上去年年底的寒潮,凍死了不少牛羊,導致他們的糧食嚴重不足。
這才鋌而走險,去大唐境內掠奪。
房玄齡適時地站出來說道:“陛下,絲綢之路南道就經過吐穀渾,如果不能保證這條道路的安全,就無法保障商人的利益。”
“這條開辟的絲綢之路,也就成了有名無實,嚴重影響我們和西域諸國的貿易。”
李靖這個軍神緊隨其後:“陛下,臣支持對吐穀渾動兵。”
“我等也支持。”
程咬金、尉遲恭、牛進達等人紛紛站起來支持。
看到支持出兵的聲音越來越高,魏征看了王剪一眼,隨後站出來說道。
“王剪,你認為對吐穀渾的戰爭,應該到達哪一步?”
聽到魏征的話,所有人再次把目光看向王剪。
因為這涉及到大唐對吐穀渾的反擊力度。
如果隻是小小懲罰一番,讓段誌玄派兵簡單攻伐一下即可。
如果是大的戰役,所調動的兵員數量,恐怕和東突厥不相上下。
去年征戰高句麗已經用了不少糧草,而且現在正值冬季,糧食尚未收成,民間百姓也缺糧。
王剪站起來說道:“吐穀渾是個攪屎棍,以前隋朝就已經把他們打敗了一次,可沒過多少年,邊境繼續被他們襲擾。”
“我認為對待吐穀渾的戰爭,應當跟東突厥一樣,把它徹底變成我大唐的國土!”
靜!
兩儀殿內瞬間變得死一般的寂靜!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著王剪,包括李世民這個主張出兵的人。
他們都想不到,年紀最小的王剪,胃口竟然這麽大。
長孫無忌搖著頭說道:“王縣公,如果要把吐穀渾滅國,你知道要動員多少兵力嗎?”
“如果我們在攻打吐穀渾的時候,其他國家來入侵大唐,該怎麽辦?”
年輕氣盛,他可以理解,特別像王剪這種,沒經曆過失敗的人。
魏征欲言又止,還是忍不住說道:“大唐這把劍,如果磨的太鋒利,必定會遭到其他國家的人忌憚。”
“他們要是聯合起來,後果可就不堪設想啊!”
反對征戰吐穀渾的人,再次站出來。
不得不說,兩幫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而且還十分充分。
可恰巧意見不同意,才是最可怕的事。
李世民沉默著臉沒有說話,可從他的神情可以看出,此時他的內心十分不爽。
房玄齡和李靖則低著頭,在思考衡量。
他們兩人是重要的謀臣以及武將,可不能單憑自己所想,便意氣用氣。
從反對的角度思考,有時候也能避免出問題。
王剪考慮的沒有他們那麽複雜,站起來說道。
“我們大唐麵對現在的吐穀渾,和去年麵對東突厥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處處擔心,認為但凡出兵攻打其中一個國家,其他國家必定會聯合起來攻伐大唐,那這仗永遠也不用打了。”
“按照你們現在的思維,隻要吐蕃、高句麗、薛延陀和西突厥這些強國不是自行滅亡,我們就永遠不能出兵。”
頓了頓,王剪提高語氣說道。
“畏手畏腳,別說替陛下開疆拓土,就連我大唐子民的安全也無法保證。”
“你們這幫將軍不如解甲歸田,迴家多種種地。”
“到時候把糧食朝貢給周邊的國家,再跪下來向他們祈求,不要掠奪我大唐子民,說不定他們會看在大家虔誠的態度,網開一麵。”
聽到王剪的一番話,長孫無忌、魏征和侯君集等人,全都愣住了。
而張亮、柴紹、薛萬徹等人則氣地臉色憋紅。
他們恨不得把王剪當場大卸八塊。
李績和李靖對視了一眼,心裏恍然大悟起來。
怪不得他們在征伐東突厥時,王剪能舌戰群儒,讓他們繼續對東突厥展開圍剿。
就憑他這把和刀子一樣鋒利的嘴,哪個人能說得過他?
膽子大,還不怕得罪人。
簡直比魏征還要頭鐵。
李世民聽到他的應夢賢臣這番話,激動地連拍桌子。
“王愛卿說的好啊!”
“如果我們行事畏手畏腳,擔心這擔心那,什麽都不用幹了。”
“幹脆打開國庫,向這些小小的異族貢奉求饒算了!”
聽到李世民最後一句氣話,長孫無忌和侯君集等人,臉色瞬間大變。
他們紛紛站起來躬身說道。
“還請陛下恕罪。”
“我等也是從大唐當前的情況考慮。”
不怕陛下當眾罵人,就怕陛下說話陰陽怪氣,因為這代表陛下會記很長一段時間。
李世民背負雙手,在高階上來迴踱步,低頭沉思著。
片刻後他指著一眾大臣,果斷地說道。
“朕決定,征伐吐穀渾,此戰為滅國之戰!”
“徹底把吐穀渾納入我大唐的疆域!”
這...
現場愣了幾個唿吸的時間。
王剪、房玄齡、李靖、李績、程咬金和尉遲恭等人率先躬身行禮道。
“遵令!”
緊接著,在李世民銳利的雙眸注視下,長孫無忌和侯君集等反對的人,也紛紛低頭行禮道。
“我等遵令!”
現場除了魏征沒有說話,其他人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全都讚成征伐高句麗。
李世民自動略過魏征,他臉上露出一抹笑容說道:“好!你們都是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