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年終述職
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 作者:小蝸牛爬啊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這麽一打岔,席薔薇的臉色慢慢恢複平常。
二蛋好奇問道:“大哥,我迴來的時候,看到大門口的牌匾,怎麽換成龍門縣縣公府?”
他離開長安的時候,掛的還是開國縣侯府這個牌匾。
沒想到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大哥又升爵位了。
幺蛋舉著手說道:“二哥我知道。”
“大哥他搞出來了活字印刷術,陛下把大哥封了縣公的爵位。”
這小子可是個機靈鬼,耳朵靈的很。
王剪隻是提了一句,他就記在腦子裏。
二蛋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不愧是大哥,憑著格物的本領,立下一個又一個大功勞。
而且大哥現在還是從三品的禦史大夫,執掌禦史台。
不僅如此,大哥還讓他們這幫人也立功,在十六七歲的年紀,就封為中郎將。
五人也開始慢慢閑聊,直到萬籟寂靜之時,才各自迴去休息。
王剪也沒有堅持每天洗澡,他抹了身子以後,又泡了腳,直接摟著準媳婦睡覺。
翌日。
太極殿內擠滿了文武大臣。
而且這幫人除了長安縣和萬年縣兩個縣令,屬於五品官職,其餘人全都是四品以上,最不濟的都是下州刺史。
這一大群人,就是大唐掌握權力的人員。
李世民今日穿戴尤為嚴肅,他坐在龍椅上,朗聲說道:“諸位,廢話不多說,現在開始述職吧。”
“還是老規矩,刺史先說,尚書左仆射收尾。”
述職報告從低品級往上說,而且述職的順序也提前安排好。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幫人述職的時候,全都是匯報數據,沒有其他的廢話。
如現在匯報的揚州刺史。
“稟報陛下,揚州如今有四萬八千戶,人口共計二十七萬八千九百餘人,人口比去年多了將近六千五百人...”
唐朝人口超過三萬戶屬於上州,超過兩萬戶為中州,低於兩萬戶為下州。
揚州屬於上州,而揚州刺史為從三品的官員。
在品階上和九寺五監的長官,品階相同。
這幫刺史可是掌握著軍政大權,權力非常大。
如果朝廷昏庸,他們這幫刺史但凡有點異心,對於朝廷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整整一天時間,這幫刺史才述職完一半的人。
直到第二天結束,這一大幫刺史才述職完畢。
第三天的時候。
開始輪到九寺五監的長官述職。
王剪代表的是禦史台。
他說的話非常簡短,一共隻有兩個案例。
一是把禦史台的人,換了一大波,其次在寒潮來臨的時候,擼了三不作為的位刺史和十六位縣。
他說的話最少,可最震耳欲聾。
不管是朝廷中的百官,還是剛從外地趕迴來,第一次和王剪見麵的刺史。
他們對這個年輕人,眼裏露出深深的忌憚。
太猛了,這個新任禦史大夫剛上任不到三個月,就創下如此輝煌的戰果。
等明年他把禦史台的人分散出去,把他們一查,豈不是又有一大波人要倒黴了。
“得想辦法把屁股擦幹淨才行。”
絕大部分有徇私舞弊舉動的刺史,後背直冒虛汗。
他們紛紛絞盡腦汁在心裏想,自己做過哪些不法的事,有沒有把屁股擦幹淨的。
就連後麵九寺五監的主官做年終述職,都沒有認真聽。
接下來便是重頭戲,三省六部主管的述職報告。
特別是六部的人,好幾個部門的述職報告,都提到王剪的名字!
兵部:王剪為征討東突厥獻重要策略,革新馬蹄鐵,解決後勤糧草問題,製定比武大賽的規則...
工部:王剪提供的高產番薯,畝產三千斤以上,革新貞觀犁,提高耕種效率,漚肥之法提高土地肥力,...
戶部:王剪革新的算數,方便稅收統計,便於糧草計算...
禮部:王剪革新馬家莊宣紙,革新印刷術,大大降低書本價格,利於大唐教育事業...
吏部:王剪舉薦馬周、王天二、席君買...
除了刑部尚書沒有特意提到王剪,其他六部尚書都花了一定的篇幅誇讚王剪。
原本兵書尚書侯君集不想寫王剪的事跡,可陛下看了他的述職報告後,覺得缺點東西。
無論他怎麽修改調整,始終無法順利通過。
知道他向其他尚書請教,才得知這個緣由。
果不其然,把王剪的事跡加上去以後,陛下當即就通過,沒有再讓他進行修改。
今年的年終述職,王剪成了被提到最多次的官員。
而且全都是正麵的內容。
中書令溫彥博、侍中魏征的述職報告,最枯燥無味。
他們念的不外乎擬了多少奏疏,提了多少條諫言等等。
他們做的事,大多關乎陛下,所以其餘刺史都不怎麽感興趣。
輪到尚書左仆射房玄齡代表尚書省做述職報告時,所有刺史都變得非常嚴肅。
因為尚書省管轄他們,批評讚揚,對他們的年終考核具有重大的意義。
說句不好聽的,被房玄齡念出考核不過關的人,明年就得降職處理。
所以他們都很緊張,眼巴巴地看著房玄齡。
房玄齡要說的東西最多,也說的最久。
他一個人的述職時間,就說了將近一個時辰。
“唿,述職報告終於全都說完了。”
王剪感覺屁股都坐痛了。
真是難為那幫五六十歲的人,是怎麽堅持一動不動坐這麽久,還能保持臉色不變的人。
李世民站起來,雙眼環顧大殿內的一眾大臣,也準備做最後的總結。
“諸位愛卿,貞觀四年,大家的表現非常不錯。”
“朕在這裏重點表揚禦史大夫王愛卿。”
“這一年大唐所有積極的大事,基本都是在他的推動下完成,特別是高產番薯,以及應對東突厥的問題。”
“對朝廷和民生大計,具有很大的意義!”
“諸位愛卿,你們要向王愛卿看齊,多做一些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王剪立的功勞太多,而且單獨一件拎出來都不得了,李世民隻能挑最具有影響力的來說。
聽到李世民的叮囑,百官一齊站起來行禮道:“我等謹遵陛下囑托。”
接下來,李世民自己又說了將近大半個時辰,把這幫人說的昏昏欲睡以後才停止。
李世民臉上帶著微笑,朗聲說道:“諸位愛卿,明日在太極殿這裏擺宴,大家可穿便服來。”
“臣等謝陛下。”
百官行禮後,一年一度的述職報告便到此結束。
後續的人員升遷、貶低,亦或者調任,就是元正後的事情。
二蛋好奇問道:“大哥,我迴來的時候,看到大門口的牌匾,怎麽換成龍門縣縣公府?”
他離開長安的時候,掛的還是開國縣侯府這個牌匾。
沒想到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大哥又升爵位了。
幺蛋舉著手說道:“二哥我知道。”
“大哥他搞出來了活字印刷術,陛下把大哥封了縣公的爵位。”
這小子可是個機靈鬼,耳朵靈的很。
王剪隻是提了一句,他就記在腦子裏。
二蛋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不愧是大哥,憑著格物的本領,立下一個又一個大功勞。
而且大哥現在還是從三品的禦史大夫,執掌禦史台。
不僅如此,大哥還讓他們這幫人也立功,在十六七歲的年紀,就封為中郎將。
五人也開始慢慢閑聊,直到萬籟寂靜之時,才各自迴去休息。
王剪也沒有堅持每天洗澡,他抹了身子以後,又泡了腳,直接摟著準媳婦睡覺。
翌日。
太極殿內擠滿了文武大臣。
而且這幫人除了長安縣和萬年縣兩個縣令,屬於五品官職,其餘人全都是四品以上,最不濟的都是下州刺史。
這一大群人,就是大唐掌握權力的人員。
李世民今日穿戴尤為嚴肅,他坐在龍椅上,朗聲說道:“諸位,廢話不多說,現在開始述職吧。”
“還是老規矩,刺史先說,尚書左仆射收尾。”
述職報告從低品級往上說,而且述職的順序也提前安排好。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幫人述職的時候,全都是匯報數據,沒有其他的廢話。
如現在匯報的揚州刺史。
“稟報陛下,揚州如今有四萬八千戶,人口共計二十七萬八千九百餘人,人口比去年多了將近六千五百人...”
唐朝人口超過三萬戶屬於上州,超過兩萬戶為中州,低於兩萬戶為下州。
揚州屬於上州,而揚州刺史為從三品的官員。
在品階上和九寺五監的長官,品階相同。
這幫刺史可是掌握著軍政大權,權力非常大。
如果朝廷昏庸,他們這幫刺史但凡有點異心,對於朝廷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整整一天時間,這幫刺史才述職完一半的人。
直到第二天結束,這一大幫刺史才述職完畢。
第三天的時候。
開始輪到九寺五監的長官述職。
王剪代表的是禦史台。
他說的話非常簡短,一共隻有兩個案例。
一是把禦史台的人,換了一大波,其次在寒潮來臨的時候,擼了三不作為的位刺史和十六位縣。
他說的話最少,可最震耳欲聾。
不管是朝廷中的百官,還是剛從外地趕迴來,第一次和王剪見麵的刺史。
他們對這個年輕人,眼裏露出深深的忌憚。
太猛了,這個新任禦史大夫剛上任不到三個月,就創下如此輝煌的戰果。
等明年他把禦史台的人分散出去,把他們一查,豈不是又有一大波人要倒黴了。
“得想辦法把屁股擦幹淨才行。”
絕大部分有徇私舞弊舉動的刺史,後背直冒虛汗。
他們紛紛絞盡腦汁在心裏想,自己做過哪些不法的事,有沒有把屁股擦幹淨的。
就連後麵九寺五監的主官做年終述職,都沒有認真聽。
接下來便是重頭戲,三省六部主管的述職報告。
特別是六部的人,好幾個部門的述職報告,都提到王剪的名字!
兵部:王剪為征討東突厥獻重要策略,革新馬蹄鐵,解決後勤糧草問題,製定比武大賽的規則...
工部:王剪提供的高產番薯,畝產三千斤以上,革新貞觀犁,提高耕種效率,漚肥之法提高土地肥力,...
戶部:王剪革新的算數,方便稅收統計,便於糧草計算...
禮部:王剪革新馬家莊宣紙,革新印刷術,大大降低書本價格,利於大唐教育事業...
吏部:王剪舉薦馬周、王天二、席君買...
除了刑部尚書沒有特意提到王剪,其他六部尚書都花了一定的篇幅誇讚王剪。
原本兵書尚書侯君集不想寫王剪的事跡,可陛下看了他的述職報告後,覺得缺點東西。
無論他怎麽修改調整,始終無法順利通過。
知道他向其他尚書請教,才得知這個緣由。
果不其然,把王剪的事跡加上去以後,陛下當即就通過,沒有再讓他進行修改。
今年的年終述職,王剪成了被提到最多次的官員。
而且全都是正麵的內容。
中書令溫彥博、侍中魏征的述職報告,最枯燥無味。
他們念的不外乎擬了多少奏疏,提了多少條諫言等等。
他們做的事,大多關乎陛下,所以其餘刺史都不怎麽感興趣。
輪到尚書左仆射房玄齡代表尚書省做述職報告時,所有刺史都變得非常嚴肅。
因為尚書省管轄他們,批評讚揚,對他們的年終考核具有重大的意義。
說句不好聽的,被房玄齡念出考核不過關的人,明年就得降職處理。
所以他們都很緊張,眼巴巴地看著房玄齡。
房玄齡要說的東西最多,也說的最久。
他一個人的述職時間,就說了將近一個時辰。
“唿,述職報告終於全都說完了。”
王剪感覺屁股都坐痛了。
真是難為那幫五六十歲的人,是怎麽堅持一動不動坐這麽久,還能保持臉色不變的人。
李世民站起來,雙眼環顧大殿內的一眾大臣,也準備做最後的總結。
“諸位愛卿,貞觀四年,大家的表現非常不錯。”
“朕在這裏重點表揚禦史大夫王愛卿。”
“這一年大唐所有積極的大事,基本都是在他的推動下完成,特別是高產番薯,以及應對東突厥的問題。”
“對朝廷和民生大計,具有很大的意義!”
“諸位愛卿,你們要向王愛卿看齊,多做一些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王剪立的功勞太多,而且單獨一件拎出來都不得了,李世民隻能挑最具有影響力的來說。
聽到李世民的叮囑,百官一齊站起來行禮道:“我等謹遵陛下囑托。”
接下來,李世民自己又說了將近大半個時辰,把這幫人說的昏昏欲睡以後才停止。
李世民臉上帶著微笑,朗聲說道:“諸位愛卿,明日在太極殿這裏擺宴,大家可穿便服來。”
“臣等謝陛下。”
百官行禮後,一年一度的述職報告便到此結束。
後續的人員升遷、貶低,亦或者調任,就是元正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