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開倉放糧
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 作者:小蝸牛爬啊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安城,甘露殿內。
正值壯年的李世民坐在書房裏,全神貫注地批閱奏折,眉頭慢慢地皺成一塊。
“宣長孫無忌、李靖、杜如晦、魏征入宮。”
看完奏折後,李世民心急火燎地下令。
“是!”
王德立即躬身接下李世民的手令,轉身吩咐下去。
李世民無力地癱坐在椅子上,揉著眉心,目光怔怔地看著書桌上的奏折,堅毅的臉龐露出一絲疲憊。
沒過多久,長孫無忌四人就趕到了甘露殿。
“陛下,可是房相那邊有消息傳來?”
長孫無忌和李世民從少年時期就相識,對他的性格最了解不過,看到李世民這副表情,心裏就知道有大事發生。
關中大旱月餘,李世民便任命左仆射房玄齡為正監察史,工部尚書段綸為左副監察史,民部尚書戴胄為右副監察史,到關中各地指揮抗旱。
一開始還取得不錯的成效,可往後的三個月,天仍然沒下一滴雨,旱災越來越嚴重,現在地方呈上來的奏章已堆積成山。
李世民捏著眉頭,沒有說話,王德雙手捧著奏折放到長孫無忌的身前。
長孫無忌接過奏章翻看,李靖幾人紛紛圍了上去,看完奏折的內容後,紛紛歎了口冷氣。
“陛下,黃河,涇水,渭水,洛水,汾河等數十條大河是關中的主要水源,現在水位下降了大半,導致其支流全部幹枯。”
“關中數百萬畝地受災,再拖月餘,我關中百姓將顆粒無收啊!”
杜如晦這位有著經緯之才的絕世謀士,眉頭緊緊碰到一塊。
魏征走前一步,神情嚴肅地拱手說道“陛下,房相奏折中所說的部分州縣已有大批流民,若不加以控製恐有大動亂,還請陛下開倉放糧!”
李世民沒說話,轉頭看向李靖。
李靖瞬間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彎腰拱手說道“陛下,北擊突厥之事可以往後推,當務之急還是以安內為主,臣懇請陛下開倉放糧!”
雄才偉略的李世民已經下令年中糧食收割完後,立即北討突厥,不曾想被老天爺牽製住。
李世民手指輕輕地敲著桌子,目光在幾位大臣身上來迴掃視,思考良久說道“開倉放糧乃是國本之大事,就由長孫愛卿全權負責。”
“臣,遵旨!”長孫無忌踏前一步,雙手躬身道。
他是文武百官之首,又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更是關隴集團的領軍人,由他負責最合適不過。
“宣旨!”
“下令,開放洛口、廣通、黎陽、太原、含嘉五大糧倉,由司空長孫無忌統籌,有貪贓枉法者可先斬後奏!”
“下令,兵部尚書李靖率一萬左驍衛北上,秋收在即,要嚴防突厥南下搶糧。”
“臣領旨!”
長孫無忌和李靖齊身躬身接旨。
“眾愛卿,糧倉雖大,但也維持不了數十萬之眾數月的口糧,大家還有何良策?”
杜如晦想了片刻,躬身說道“陛下,臣有三策。”
“杜愛卿快快說來。”李世民急切地說道,房謀杜斷是他的左膀右臂,很多計策都是出自這二人之手。
“一策:明日早朝,陛下帶頭從私庫捐錢捐糧,大臣們定會紛紛效仿。”
“二策:派人到淮南道、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嶺南道買糧,同時調配部分府糧。”
李世民、魏征和李靖點了點頭,他們明顯認可這兩策。
“三策:讓世家大族開放糧倉,以不高於官價一倍的價格販賣糧食,違者重懲!”
杜如晦說完第三策後,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明顯犯難。
世家門閥的力量非常強悍,朝廷和各州縣超九成以上的官員,都由世家子弟擔任,哪怕他是一國之君也不敢輕易動他們的利益。
長孫無忌很快站了出來,帶著意味深長的眼色看了杜如晦一眼,隨後拱手說道“陛下,杜仆射的第三策臣不讚成。”
看到李世民皺著眉頭,他接著說道“陛下,此次旱災所有的田地都受影響,天下剛定不久,宜靜不宜動。”
隨後給李世民找了個理由說“世家門閥需要養的佃農,下人,護院都不在少數,糧食夠不夠吃都還不好說,哪有餘糧販賣?”
“長孫大人這話,老夫不敢苟同!”
魏征走出來,臉色不喜地看了長孫無忌一眼,拱手說道。
“大唐大部分的田地都在世家手中,而且大多是上等田和中等田,房相在奏折中說的很清楚,上等田尚有河水灌溉,隻有中等田和下等田影響嚴重!”
魏征從不看人臉色行事,直接迴懟長孫無忌。
兩人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掐著這個點爭論不斷。
李靖主管兵部和統兵作戰,很少在民政這塊發言。
但是大旱缺糧之下,嚴重影響軍隊的戰略意圖,也站了出來“陛下,倘若百姓缺糧造成餓浮千裏,定會動搖大唐國本,老臣懇請陛下下大決心!”
魏作看到李靖和自己站到一邊,也站出來說道“陛下,國難當頭,豈能畏手畏腳,還請陛下三思!”
“還請陛下三思!”
杜如晦附聲應和道。
“容我想想。”李世民擺了擺手,看神色明顯有幾分意動。
長孫無忌側頭看著杜如晦,雙眸飛快地轉著。
杜如晦是京兆杜家的人,其很多家族子弟都在各州縣當官,家裏倒不是以賣糧為主。
他長孫家又何曾不是?
雖然他長孫家良田不計其數是產糧大戶,可主要的收入是靠經營鐵器得來的。
心底衡量了一番,長孫無忌也隻能舍棄一些利益,隻見他正著臉色,朝著李世民拱手說道“陛下,我長孫家願帶頭開糧倉,助百姓渡過難關。”
李世民聽到長孫無忌的話後,心裏也大感欣慰“長孫愛卿真是朕的肱骨之臣啊!”
杜如晦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心裏放鬆地唿了口氣。
他們三人雖然都和世家大族有扯不清的關係,但是在國家大義麵前,他們是最堅定的支持者。
“杜愛卿,南下買糧之事由你全權負責,銀子從國庫中支出。”
“臣遵旨!”杜如晦知道朝中大臣外出抗災非常多,朝廷的人手捉襟見肘,這事隻能他安排人去做。
三策暫時解了眉頭之火,李世民的心情也恢複了一下。
待幾位大臣告退後,李世民在書房裏來迴地踱步,良久房間裏傳來李世民的聲音。
“傳令,召右武衛大將軍、使持節都督瀘、戎、榮三州諸軍事、瀘州刺史程咬金,秘密迴京!”
“是!”守在門外的王德恭敬地應了一聲,很快走出甘露殿。
一切都安排妥當後,李世民這才心神安定地拿起桌子上還冒著熱氣的茶,細細地品味一口。
正值壯年的李世民坐在書房裏,全神貫注地批閱奏折,眉頭慢慢地皺成一塊。
“宣長孫無忌、李靖、杜如晦、魏征入宮。”
看完奏折後,李世民心急火燎地下令。
“是!”
王德立即躬身接下李世民的手令,轉身吩咐下去。
李世民無力地癱坐在椅子上,揉著眉心,目光怔怔地看著書桌上的奏折,堅毅的臉龐露出一絲疲憊。
沒過多久,長孫無忌四人就趕到了甘露殿。
“陛下,可是房相那邊有消息傳來?”
長孫無忌和李世民從少年時期就相識,對他的性格最了解不過,看到李世民這副表情,心裏就知道有大事發生。
關中大旱月餘,李世民便任命左仆射房玄齡為正監察史,工部尚書段綸為左副監察史,民部尚書戴胄為右副監察史,到關中各地指揮抗旱。
一開始還取得不錯的成效,可往後的三個月,天仍然沒下一滴雨,旱災越來越嚴重,現在地方呈上來的奏章已堆積成山。
李世民捏著眉頭,沒有說話,王德雙手捧著奏折放到長孫無忌的身前。
長孫無忌接過奏章翻看,李靖幾人紛紛圍了上去,看完奏折的內容後,紛紛歎了口冷氣。
“陛下,黃河,涇水,渭水,洛水,汾河等數十條大河是關中的主要水源,現在水位下降了大半,導致其支流全部幹枯。”
“關中數百萬畝地受災,再拖月餘,我關中百姓將顆粒無收啊!”
杜如晦這位有著經緯之才的絕世謀士,眉頭緊緊碰到一塊。
魏征走前一步,神情嚴肅地拱手說道“陛下,房相奏折中所說的部分州縣已有大批流民,若不加以控製恐有大動亂,還請陛下開倉放糧!”
李世民沒說話,轉頭看向李靖。
李靖瞬間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彎腰拱手說道“陛下,北擊突厥之事可以往後推,當務之急還是以安內為主,臣懇請陛下開倉放糧!”
雄才偉略的李世民已經下令年中糧食收割完後,立即北討突厥,不曾想被老天爺牽製住。
李世民手指輕輕地敲著桌子,目光在幾位大臣身上來迴掃視,思考良久說道“開倉放糧乃是國本之大事,就由長孫愛卿全權負責。”
“臣,遵旨!”長孫無忌踏前一步,雙手躬身道。
他是文武百官之首,又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更是關隴集團的領軍人,由他負責最合適不過。
“宣旨!”
“下令,開放洛口、廣通、黎陽、太原、含嘉五大糧倉,由司空長孫無忌統籌,有貪贓枉法者可先斬後奏!”
“下令,兵部尚書李靖率一萬左驍衛北上,秋收在即,要嚴防突厥南下搶糧。”
“臣領旨!”
長孫無忌和李靖齊身躬身接旨。
“眾愛卿,糧倉雖大,但也維持不了數十萬之眾數月的口糧,大家還有何良策?”
杜如晦想了片刻,躬身說道“陛下,臣有三策。”
“杜愛卿快快說來。”李世民急切地說道,房謀杜斷是他的左膀右臂,很多計策都是出自這二人之手。
“一策:明日早朝,陛下帶頭從私庫捐錢捐糧,大臣們定會紛紛效仿。”
“二策:派人到淮南道、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嶺南道買糧,同時調配部分府糧。”
李世民、魏征和李靖點了點頭,他們明顯認可這兩策。
“三策:讓世家大族開放糧倉,以不高於官價一倍的價格販賣糧食,違者重懲!”
杜如晦說完第三策後,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明顯犯難。
世家門閥的力量非常強悍,朝廷和各州縣超九成以上的官員,都由世家子弟擔任,哪怕他是一國之君也不敢輕易動他們的利益。
長孫無忌很快站了出來,帶著意味深長的眼色看了杜如晦一眼,隨後拱手說道“陛下,杜仆射的第三策臣不讚成。”
看到李世民皺著眉頭,他接著說道“陛下,此次旱災所有的田地都受影響,天下剛定不久,宜靜不宜動。”
隨後給李世民找了個理由說“世家門閥需要養的佃農,下人,護院都不在少數,糧食夠不夠吃都還不好說,哪有餘糧販賣?”
“長孫大人這話,老夫不敢苟同!”
魏征走出來,臉色不喜地看了長孫無忌一眼,拱手說道。
“大唐大部分的田地都在世家手中,而且大多是上等田和中等田,房相在奏折中說的很清楚,上等田尚有河水灌溉,隻有中等田和下等田影響嚴重!”
魏征從不看人臉色行事,直接迴懟長孫無忌。
兩人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掐著這個點爭論不斷。
李靖主管兵部和統兵作戰,很少在民政這塊發言。
但是大旱缺糧之下,嚴重影響軍隊的戰略意圖,也站了出來“陛下,倘若百姓缺糧造成餓浮千裏,定會動搖大唐國本,老臣懇請陛下下大決心!”
魏作看到李靖和自己站到一邊,也站出來說道“陛下,國難當頭,豈能畏手畏腳,還請陛下三思!”
“還請陛下三思!”
杜如晦附聲應和道。
“容我想想。”李世民擺了擺手,看神色明顯有幾分意動。
長孫無忌側頭看著杜如晦,雙眸飛快地轉著。
杜如晦是京兆杜家的人,其很多家族子弟都在各州縣當官,家裏倒不是以賣糧為主。
他長孫家又何曾不是?
雖然他長孫家良田不計其數是產糧大戶,可主要的收入是靠經營鐵器得來的。
心底衡量了一番,長孫無忌也隻能舍棄一些利益,隻見他正著臉色,朝著李世民拱手說道“陛下,我長孫家願帶頭開糧倉,助百姓渡過難關。”
李世民聽到長孫無忌的話後,心裏也大感欣慰“長孫愛卿真是朕的肱骨之臣啊!”
杜如晦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心裏放鬆地唿了口氣。
他們三人雖然都和世家大族有扯不清的關係,但是在國家大義麵前,他們是最堅定的支持者。
“杜愛卿,南下買糧之事由你全權負責,銀子從國庫中支出。”
“臣遵旨!”杜如晦知道朝中大臣外出抗災非常多,朝廷的人手捉襟見肘,這事隻能他安排人去做。
三策暫時解了眉頭之火,李世民的心情也恢複了一下。
待幾位大臣告退後,李世民在書房裏來迴地踱步,良久房間裏傳來李世民的聲音。
“傳令,召右武衛大將軍、使持節都督瀘、戎、榮三州諸軍事、瀘州刺史程咬金,秘密迴京!”
“是!”守在門外的王德恭敬地應了一聲,很快走出甘露殿。
一切都安排妥當後,李世民這才心神安定地拿起桌子上還冒著熱氣的茶,細細地品味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