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世民竟然提拔房仁裕和高履行兩個身份特殊的人,長孫無忌和溫彥博兩人的臉上露出了一抹驚訝之色。


    現在5個州的刺史,除了有皇親國戚,也有關隴世家的人,還有山東士卒的人。


    三股勢力的人摻雜在一起,魏州、兗州和齊州等中原腹地,以後定然會比現在更加好管理。


    至於王剪和魏征兩人,他們對這些刺史的任命並不在乎,因為他們的背後並沒有合適的家族子弟可安排進去。


    馬家莊的那幫人能安排的已經安排的差不多,至於剩下的那幫百姓,他們需要經營造紙廠、農具廠和茶園。


    經營好這三個聚寶盆,比做刺史要有用的多。


    高士廉站起來勸諫道:“陛下,高履行剛擔任滑州刺史才兩年時間不到,現在讓他去擔任魏征刺史會不會有些快?”


    “臣懇請陛下收迴成命,另外安排能力強的官吏去擔任魏州刺史。”


    當一個下州刺史的難度相對較低,而擔任上州刺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特別是魏州還是地處中原腹地,乃是大唐最重要的稅收來源之一。


    如果他那不成器的兒子管理不好,亦或者鬧出比較大的亂子,對高履行來說反而是一場災難。


    房玄齡也推辭道:“陛下,臣認為房仁裕也是年紀尚輕,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擔此大任!”


    “身為尚書左仆射,臣認為陛下應當令擇大才去擔任兗州刺史。”


    別看房仁裕在輩分上是房玄齡的族叔,可他實際的年齡僅有40歲出頭,足足比房玄齡小了10多歲。


    對於這個輩分上的族叔,房玄齡知道他究竟有多大的才能,為人的秉性究竟如何。


    雖然房仁裕有一定的才能和治理州府的經驗,可他本身也貪圖錢財和美色,其所作所為和今日被殺頭的大臣一樣。


    隻不過房仁裕在自己的叮囑下,並沒有那麽張狂而已。


    他擔心房仁裕擔任一方刺史後,會仗著自己這個尚書左仆射的身份,在兗州胡作非為。


    看到兩個重臣都讓自己換人,李世民滿臉微笑地擺了擺手。


    他語氣堅決說道:“兩位愛卿不必多說,就這麽決定了!”


    “朕相信這幾位愛卿都是忠君愛國體恤百姓的好臣子,這幾個州在他們5人的治理下,定然會更加繁榮。”


    其實李世民並不是相信房仁裕和高履行兩人,而是相信房玄齡和高士廉兩個左膀右臂。


    有這兩位正直的重臣在背後監督,房仁裕和高履行兩人再差也差不到哪裏去。


    房玄齡和高士廉兩人麵麵相覷一眼,並沒有繼續勸諫推辭,他們一齊抱拳行禮道。


    “遵旨!”


    坐在眾人最後麵的王剪,看到花了不到半個時辰就把5個刺史給定下來,他的臉上露出了一抹莫名之色。


    像吏部甄六品以下的官吏,其流程和步驟十分繁瑣,而且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沒想到選拔一州刺史,反而更加的高效快速。


    李世民點了點頭接著把目光看向王剪,隨後臉上帶著一抹微笑說道。


    “王愛卿,你對這5名新刺史,可有不同的看法?”


    聽到李世民單獨詢問王剪的意見,大殿內一眾重臣的目光再次集中到王剪的身上。


    他們知道陛下詢問王剪之意,因為出自太原王氏的王珪和王剪之間有大矛盾,而且王珪的貶官也是因為和王剪鬥。


    現在陛下貿然啟用寸功未立的王珪,恐怕會引起王剪的不快。


    一旦引起君臣不和,對江山社稷可不是一件好事情。


    要知道現在的王剪,已經不是數年前那個可以隨意被捏死的小螞蟻,而是一個連陛下都忌憚的龐然大物。


    王剪臉色淡然地抱拳應道:“迴陛下,方才臣便說過,臣對於這些官吏的才能並不了解,因此當一名旁觀者。”


    “既然這5名刺史是陛下和諸位大臣所舉薦,他們定然是德才兼備的官吏。”


    “像齊州、魏州和宋州等地的百姓,他們以前飽受貪官汙吏搜刮民脂民膏,現在迫切需要這種清廉官吏的治理。”


    “因此臣完全讚同並支持陛下的決定。”


    雖然王剪對長孫無忌舉薦王珪的行為不爽,但是長孫無忌是個老奸巨猾的人,他不會輕易跟自己對上。


    唯一的解釋,就是長孫無忌得到了李世民的授意,舉薦王珪為一方刺史。


    再怎麽說太原王氏也是李世民的鐵杆支持者,李世民隻想削弱其家族的勢力,可不能讓太原王氏完全倒下。


    李世民朗聲笑說道:“王愛卿乃是把這幫貪官汙吏揪出來的人,也是知道當地百姓的疾苦。”


    “朕覺得這些官吏赴任之前,都應該到王愛卿這邊聽聽前一任貪官汙吏的所作所為,以達到警醒的作用!”


    雖然李世民用淡然的語氣說出這番話,可聽在王剪的耳朵裏,且並不是這麽一迴事。


    如果這些刺史在上任前真的找上他接受教誨,長久以往王剪便會一直成為李世民手中的刀劍。


    當前做一下還行,長久下去可不好。


    王剪連忙說道:“陛下折煞臣了,揪出貪官汙吏乃是禦史台的功勞,臣不敢搶功。”


    李世民微笑著說道:“王愛卿不必謙虛,朕還要給你記大功,給你升官!”


    提到給王剪獎賞一事時,李世民的目光看了中書令溫彥博一眼。


    因為溫彥博已經60多歲的年紀,而且他的身體飽受疾病困擾,最近這段時間老是向他告病假。


    正好王剪立下了這麽大的一個功勞,甚至不惜得罪天下的官吏。


    對於這樣的大功臣,李世民如果不重賞王剪,以後可就沒有人願意替他做這樣的事。


    李世民的這個小動作雖然做的比較隱晦,可眼神鋒利的長孫無忌、房玄齡和魏征三人卻注意到了。


    王剪已經是正三品的戶部尚書,再升官豈不是三省六部的尚書麽?


    而現在陛下把目光看向溫彥博,其目的不言而喻。


    想到這個結果,他們三人的心頭一凜,臉上的表情各不相同。


    王剪也注意到了李世民的眼神,他的臉上也露出驚愕的表情。


    沒想到李世民還是有給他升任官職的想法,而且還是負責草擬皇帝詔誥,及有關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中書令一職。


    王剪在心中暗忖道:“倒是個意外的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蝸牛爬啊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蝸牛爬啊爬並收藏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