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艱難的抉擇
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 作者:小蝸牛爬啊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之所以發出這個提問,也是現在大唐強大的國力,讓他看到了攻克更多異族的可能。
不管是三皇五帝,亦或者夏商周,還是秦皇漢武,都從未把西域那廣袤的地域打下來。
而李世民則想在他的帶領下,讓漢人的疆域一直向西延展。
至於天涯海角的盡頭在哪裏,大唐的鐵蹄就踐踏到哪裏。
王剪臉色嚴肅地說道:“迴陛下,臣認為往後5年時間內,盡可能地不動刀戈。”
“等我們發展一段時間後,把打下來的疆域徹底地鞏固下來,到時候西進才合適!”
現在大唐新打下來的疆域還未派人去治理,如果把戰線拉的太長,因為補給的問題,大唐士卒的強悍戰鬥力也會減弱。
要知道西域那邊的國家,並非都是實力低弱之人。
隻要他們把大唐的主力殲滅過一次,大唐的國力便會出現嚴重的下滑,到時候很容易被西域諸國反攻。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王愛卿言之有理,把基礎打牢固,才能夠確保大唐不會亂。”
“我大唐的百姓還是太少了,不然我們現在就能揮師西進,打下大片的疆域來!”
在他看來,如果大唐的人口能夠多幾倍之數,他們現在肯定可以放心地往西域進軍。
頓了頓。
李世民感慨著說道:“雖然生育補貼的法令下發,百姓們都在積極地生子嗣。”
“可等這些稚童成長起來,最少也需要十餘年的時間,還是有些漫長啊!”
大唐的男子在15歲的時候會舉行弱冠之禮,寓意著該男子即將成年。
等到20歲的時候,該男子會正式加冠,說明該男子正式成年。
在李世民看來,現在大唐的疆域處於快速擴張的階段,並沒有那麽多的時間等這些稚童成長起來。
況且他今年已經35歲,如果等個15年他便到了50歲,而到了那麽老的歲數,他還有心力開疆拓土嗎?
王剪認可地點了點頭,並沒有多說話。
在他看來,大唐領土的擴張是好事,但是要及時地把這些新疆域消化好。
不然打下新疆域的速度超過經營疆域的速度,那邊會出現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
接下來兩人又針對攻伐西域的問題,進行了一番詳細的交流。
半刻鍾後。
李世民滿臉笑容說道:“王愛卿,原本很多藏在朕心裏困惑的問題,跟你這麽一交流以後,全都得到了解決!”
“魏征說的沒錯,你才是最懂朕心中所想的人啊!”
以前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兩人,是最能讀懂他內心的人。
現在李世民看來,這個年滿20歲的戶部尚書,才是最懂自己,而且性格也跟自己很像的人。
王剪連忙說道:“陛下謬讚,臣哪能讀懂陛下的聖心。”
“隻是臣心裏覺得,我們大唐既然有強大的實力,就應該給子孫後代多打下一些生存的疆域。”
看到王剪又在謙虛,李世民微笑著擺了擺手。
他作為善於馭人的君主,知道屬下臣子的情況,同時對他們的性格和能力摸得比較透徹。
王剪這樣的年輕人,做事情有活力而且想法也很多,不會被固化的觀念所束縛。
現在的大唐日新月異,正需要王剪這樣勇於嚐試的年輕人去建設,也需要這樣率真的年輕人,和那幫迂腐的大臣抗衡。
李世民並沒有在這個話題多說,而是換了一個話題問道。
“王愛卿,現在兩個門閥世家的主使,以及兩個世家豢養的商人,已經被你押來長安。”
“待大理寺的人處置他們以後,你下一步動作該怎麽辦?”
來了!
王剪聽到李世民提起這件事,他的心神猛地一凜。
在迴來長安的路上,王剪已經針對這個問題想了許久,可最終的自我論證結果,可能都於不了了之。
王剪站起來臉上認真說道:“陛下,此次官鹽沉船案件的主使,就是荊王李元景!”
“而且通過查出海州、楚州和揚州等一眾官吏,發現他們全都附庸荊王,眼中並沒有陛下和朝廷!”
“他們牟取的巨大利益,很大一部分也是進了荊王的私庫!”
對於王剪所說的這個事情,李世民在王剪先前送過來的奏疏中,也知道事情的真相。
而且在證據確鑿之時,李世民還讓暗衛的人去查探荊王李元景,並且發現他的幾個庫房內都堆滿了銀子。
毫不誇張地說,在大唐搶掠東突厥、吐穀渾、吐蕃和遼東七國之前,國庫的銀子都比不過荊王李元景的財富。
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後,李世民氣地好幾天都吃不下飯,同樣也睡不好覺。
單單一個荊王就貪墨了如此多的銀子,而其他的王爺呢?
他們又該貪墨了多少的銀子呢?
李世民沉聲問道:“王愛卿,你認為該怎麽處置荊王?”
看到李世民把這個難題拋到自己的身上,王剪的臉色微微一變。
他剛才的一番分析,其目的就是想 讓李世民來下決定。
畢竟處不處置荊王李元景,這都屬於皇室的家事,跟他這個戶部尚書沒有太大的關係。
而如果由自己來處置李元景,那相當於他和一眾王爺對著來幹,以後這幫王爺恐怕不會對他有好的態度。
沉默了將近盞茶功夫後。
王剪這才輕聲問道:“陛下,臣在奉旨離開長安之前,您說過的那句話還算不算數?”
李世民挑著眉頭問道:“什麽話?”
這兩個月的時間,他並不像王剪一樣,隻需要查出貪官汙吏。
他除了要安排善後的問題,還要堅固李靖和程咬金那邊的戰局,因此他有很多事都已經淡忘。
額...
王剪看到李世民一臉茫然的表情,他的額頭忍不住冒出一排黑線。
李世民還真是貴人多忘事,竟然將這些話都給忘了。
也不知道是真的忘記,還是有意不說出來。
王剪提醒著說道:“陛下曾跟臣說過,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原來是這句話!”李世民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他並沒有馬上迴答王剪的話,因為他心裏已經猜測出王剪的決定。
不管是三皇五帝,亦或者夏商周,還是秦皇漢武,都從未把西域那廣袤的地域打下來。
而李世民則想在他的帶領下,讓漢人的疆域一直向西延展。
至於天涯海角的盡頭在哪裏,大唐的鐵蹄就踐踏到哪裏。
王剪臉色嚴肅地說道:“迴陛下,臣認為往後5年時間內,盡可能地不動刀戈。”
“等我們發展一段時間後,把打下來的疆域徹底地鞏固下來,到時候西進才合適!”
現在大唐新打下來的疆域還未派人去治理,如果把戰線拉的太長,因為補給的問題,大唐士卒的強悍戰鬥力也會減弱。
要知道西域那邊的國家,並非都是實力低弱之人。
隻要他們把大唐的主力殲滅過一次,大唐的國力便會出現嚴重的下滑,到時候很容易被西域諸國反攻。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王愛卿言之有理,把基礎打牢固,才能夠確保大唐不會亂。”
“我大唐的百姓還是太少了,不然我們現在就能揮師西進,打下大片的疆域來!”
在他看來,如果大唐的人口能夠多幾倍之數,他們現在肯定可以放心地往西域進軍。
頓了頓。
李世民感慨著說道:“雖然生育補貼的法令下發,百姓們都在積極地生子嗣。”
“可等這些稚童成長起來,最少也需要十餘年的時間,還是有些漫長啊!”
大唐的男子在15歲的時候會舉行弱冠之禮,寓意著該男子即將成年。
等到20歲的時候,該男子會正式加冠,說明該男子正式成年。
在李世民看來,現在大唐的疆域處於快速擴張的階段,並沒有那麽多的時間等這些稚童成長起來。
況且他今年已經35歲,如果等個15年他便到了50歲,而到了那麽老的歲數,他還有心力開疆拓土嗎?
王剪認可地點了點頭,並沒有多說話。
在他看來,大唐領土的擴張是好事,但是要及時地把這些新疆域消化好。
不然打下新疆域的速度超過經營疆域的速度,那邊會出現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
接下來兩人又針對攻伐西域的問題,進行了一番詳細的交流。
半刻鍾後。
李世民滿臉笑容說道:“王愛卿,原本很多藏在朕心裏困惑的問題,跟你這麽一交流以後,全都得到了解決!”
“魏征說的沒錯,你才是最懂朕心中所想的人啊!”
以前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兩人,是最能讀懂他內心的人。
現在李世民看來,這個年滿20歲的戶部尚書,才是最懂自己,而且性格也跟自己很像的人。
王剪連忙說道:“陛下謬讚,臣哪能讀懂陛下的聖心。”
“隻是臣心裏覺得,我們大唐既然有強大的實力,就應該給子孫後代多打下一些生存的疆域。”
看到王剪又在謙虛,李世民微笑著擺了擺手。
他作為善於馭人的君主,知道屬下臣子的情況,同時對他們的性格和能力摸得比較透徹。
王剪這樣的年輕人,做事情有活力而且想法也很多,不會被固化的觀念所束縛。
現在的大唐日新月異,正需要王剪這樣勇於嚐試的年輕人去建設,也需要這樣率真的年輕人,和那幫迂腐的大臣抗衡。
李世民並沒有在這個話題多說,而是換了一個話題問道。
“王愛卿,現在兩個門閥世家的主使,以及兩個世家豢養的商人,已經被你押來長安。”
“待大理寺的人處置他們以後,你下一步動作該怎麽辦?”
來了!
王剪聽到李世民提起這件事,他的心神猛地一凜。
在迴來長安的路上,王剪已經針對這個問題想了許久,可最終的自我論證結果,可能都於不了了之。
王剪站起來臉上認真說道:“陛下,此次官鹽沉船案件的主使,就是荊王李元景!”
“而且通過查出海州、楚州和揚州等一眾官吏,發現他們全都附庸荊王,眼中並沒有陛下和朝廷!”
“他們牟取的巨大利益,很大一部分也是進了荊王的私庫!”
對於王剪所說的這個事情,李世民在王剪先前送過來的奏疏中,也知道事情的真相。
而且在證據確鑿之時,李世民還讓暗衛的人去查探荊王李元景,並且發現他的幾個庫房內都堆滿了銀子。
毫不誇張地說,在大唐搶掠東突厥、吐穀渾、吐蕃和遼東七國之前,國庫的銀子都比不過荊王李元景的財富。
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後,李世民氣地好幾天都吃不下飯,同樣也睡不好覺。
單單一個荊王就貪墨了如此多的銀子,而其他的王爺呢?
他們又該貪墨了多少的銀子呢?
李世民沉聲問道:“王愛卿,你認為該怎麽處置荊王?”
看到李世民把這個難題拋到自己的身上,王剪的臉色微微一變。
他剛才的一番分析,其目的就是想 讓李世民來下決定。
畢竟處不處置荊王李元景,這都屬於皇室的家事,跟他這個戶部尚書沒有太大的關係。
而如果由自己來處置李元景,那相當於他和一眾王爺對著來幹,以後這幫王爺恐怕不會對他有好的態度。
沉默了將近盞茶功夫後。
王剪這才輕聲問道:“陛下,臣在奉旨離開長安之前,您說過的那句話還算不算數?”
李世民挑著眉頭問道:“什麽話?”
這兩個月的時間,他並不像王剪一樣,隻需要查出貪官汙吏。
他除了要安排善後的問題,還要堅固李靖和程咬金那邊的戰局,因此他有很多事都已經淡忘。
額...
王剪看到李世民一臉茫然的表情,他的額頭忍不住冒出一排黑線。
李世民還真是貴人多忘事,竟然將這些話都給忘了。
也不知道是真的忘記,還是有意不說出來。
王剪提醒著說道:“陛下曾跟臣說過,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原來是這句話!”李世民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他並沒有馬上迴答王剪的話,因為他心裏已經猜測出王剪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