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斯年請兵
王爺你的計劃太明顯了 作者:一隻薄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年初八早上,若華換上了朝服。然而走到王府門口,卻沒有看到那熟悉的身影。
若華走近馬車,繞到前麵向侍衛問道:
“王爺還沒出來麽?”
“迴向公子,王爺昨夜未迴府,隻是吩咐今日送公子上朝。”
若華想到昨日斯年離開時的背影,忽然覺得有些不安。竟是一夜未歸麽?
雖然斯年身為王爺,應是不會有太大事情,但若他與線人聯係被人發現,拿來做文章,也肯定會被發難一番。若華也不知自己為何會日此在意斯年的事情。但心中惴惴不安的感覺,越是接近皇城就越發強烈。
直到若華走進大殿,看到最前麵斯年的背影,才鬆了一口氣。
不出所料的,剛剛上朝,皇帝就提起了邊境之事。
“前方來報,北齊奇襲我楚平大軍,現下我軍困在白嶺之地,眾位卿家可有什麽看法。”
皇上此話一出,朝堂一片嘩然,且不說前方交戰如何,帶隊將領可是茂親王啊,在其他大臣眼中,本以為此次茂王帶隊出關無非就是走個過場贏得一些軍功。也好讓這個主管兵部的親王更名正言順些。
北齊雖向來喜歡騷擾楚平邊境,但其實以往也無大動幹戈地真正打過仗。這次居然趁過年的時候奇襲,還將軍隊逼入白嶺之地。這是許多人萬萬沒想到的。
就連向來主戰的王徹聽到皇上說出此話,都不由得心裏一驚。白嶺地勢險峻,且氣候惡劣,雖說易守難攻,但若不是逼到絕地也不至於選擇去那麽一個地方安營紮寨。
尤其是領兵的還是茂王,雖說他主管兵部,自幼熟讀兵書,但終究隻是紙上談兵,第一次領兵出關竟就遇到敵軍奇襲,還被步步緊逼,實在是讓人擔憂。
“臣以為,現下不如派使臣去北齊談和。”武佰長上前一步說道,“最主要的是茂王殿下的安全。”
“臣附議。”刑期也上前一步,附和道。
朝中大臣的議論聲也漸漸大了起來,雖說此時議和實在是有損楚平顏麵,但是白嶺那山窮水惡的地方,若茂王真的出了事情,皇上定會大怒,說不準還會遷怒於臣子。尤其是朝中茂王一派的人,更是恨不得現在就派人去議和,將茂王安全地接迴來。
而太子一派的,雖說若是此次茂王真出了什麽事情,幾乎下一任儲君就可以確定是太子無疑了。但是由於支持太子的多是文臣,文武兩派向來各司其職,不互相幹預。所以此時明麵上也不好大加要求主戰,否則意圖太明顯了或許反而會讓皇上對太子有所猜忌。
若華看著朝中大臣一張張麵孔,不由得在心裏冷笑。果然朝政權力這些東西,在哪個朝代都是如此,人人都為自己的利益而想。
都說皇權至上,生於皇家富貴加身萬人豔羨,但其實皇權之中的人或許才是最可憐的。重生一世反而看得清楚,本以為是自己掌握大權擺布天下,但其實坐在那個位置上隻可能是被權力所擺布受製於天下。
一日日想的都是如何平衡朝中權力,如何利用身邊可用之人,何時該對人親善何時又要苛待,根本不是憑借自己的喜好心情,而都是頭上那個一個大大的“權”字所決定的。
若是自己能重新登上那個皇位,定不會再如此。
其實在若華心裏雖然知道此時讓茂王迴來才是於自己最好的,若是茂王出了差錯,太子一支獨大,自己以後想要奪得天下就更不容易了。但是身為這片土地曾經的最高者,他又是如此不甘心,怎可對那麽一個隻會偷襲的小國低頭求和。
“王卿,你認為呢。”皇上忽然問向了三品軍侯王徹。
王徹猶豫著上前了一步,他向來是朝中的主戰派,皇上忽然問他的意見,這究竟有何意……
“迴稟皇上,”王徹俯身拜言,“臣以為,雖此時議和有損我國國威,但是茂王殿下身處險境,也確實不可貿然行動。”
王徹沒有說出一個明確的態度,而是說了一個模棱兩可意見。他也實在是摸不準相較於皇上,這究竟是國威更重要還是茂王的安全。
“陳子卿呢,”皇上看向文臣一側,“你的看法呢。”
陳子卿是吏部禦史,算得上是太子的心腹之一。先是王徹,後是陳子卿,實在是讓人揣測不偷皇上的意思。
“臣身為文臣,確實不大懂兵家之術,但臣以為國威不可損,這是國之氣節的問題,若是我們就這樣求和,那下一次他北齊更會變本加厲地犯我楚平。以臣陋見,應速速派兵支援茂王殿下,待茂王殿下脫於險境後,我們應反而擊之,耀我楚平之威。”
皇上聽完陳子卿一席話後,並沒有露出讚許或反對的表情。隻是揮了揮手,讓他退了迴去。
若華猜想,此時皇上應也是有所猶疑的。原本他允準茂王出關,本就是因內書房之事對其有所猜忌所以那個時候才有意讓他避開內書房推選之事。皇上自傲且多疑,若是茂王剛剛出關就被奇襲,這個皇上怕是想都不想就會要求繼續迎戰。
但現在過了一個年,加之榮貴妃又是皇上現下最寵信的妃子。肯定少不得平日裏的思子之言,這一段時間時間過去了,皇上估計也心軟下來。
按說派兵去接應茂王,護得茂王安全再反攻北齊,這應是皇上最想要的接結果,但是派誰去這是個大問題。
陳子卿以一句自己是文臣,不懂武將之事,將這個事情規避了過去。但其實許多人心裏也清楚,朝中有名望的老將大多年歲大肯定受不住連續幾日快馬加鞭的路途,而若是派遣一個新將領去,這說出去多不好聽。前陣子才升了親王的掌管兵部的茂王殿下,竟最後狼狽到要靠一個不知名的小將搭救的地步。
朝中年輕的將領心中自然也清楚其中的利害,若是茂王被自己救下,對自己而言這絕不是件好事,怕是自己的官途也就停於此了。
就在朝中議論了許久都討論不出個所以然時,斯年忽然上前了一步:
“臣弟自請,帶兵出征。”
斯年此話一出,朝中瞬間一片嘩然。延王楚斯年,若是單論這件事確實是一個好人選。朝中稍微有些資曆的臣子都知道,楚斯年的母親以前的陳淑妃是護國候陳深的獨女。先皇還在時,特準楚斯年隨護國候習武,甚於若是先皇多活幾年現在這個皇位是誰的還說不準呢。
而現在的皇上登基後,連年打壓護國候,最後盛極一時的護*竟也就那麽散了。
且傳聞說,先皇曾有旨意,待楚斯年及冠兵部便交由他掌管。傳言半真半假地串了好幾年,眼看著楚斯年及冠了,皇帝卻派他去了禮部。
且不論先皇是否真的有過旨意,即便是沒有,但是皇上有意打壓楚斯年的意思所有人都是看在眼中的。而這個王爺雖說也未聽說有過什麽殘暴或是易怒之態,但是日日是那一張嚴肅的臉,讓人看著不由退避三分。“鐵麵王爺”的稱號也漸漸傳開。
而此時,這個安分於禮部好幾年的王爺居然在此時自請帶兵,實在是讓人心裏捏了一把汗。
朝中一眾臣子都禁聲低下頭,等著皇上開口。
站在朝臣之中的若華自然也是心裏一驚,他知道以斯年的性格肯定是不會讓北齊真的舉兵犯楚平邊境的,他以為此次斯年會暗中派自己手下的人去搭救一下,卻萬萬沒想到斯年會親自請兵。
按照道理來說,斯年其實算不得十分看好茂王的,此次事情最後的結果多半是推出去一個皇上不大喜歡或是家中勢力較弱的新將去接應茂王,至少也能將茂王解救出來。至於之後要不要反攻,這就看兵力情況了。
這樣的結果於斯年來講也並不算太差,但是為什麽他會在這個節骨眼上親自請兵。說的好聽這叫顧及叔侄之情有愛國之心,但若是換一種想法呢,這不就是在逼皇上給自己暫時的兵權麽。
若華忍不住偷偷抬起頭,看著站在最前麵,俯身而拜的斯年,心裏一陣縮緊,這個人究竟在想些什麽,自己似乎從來都不曾知道。
斯年說完話以後,整個大殿安靜得連一根針掉落在地上的聲音都聽得到。
過了半晌,皇上開口打破了這一片寂靜:
“你可保證能將茂兒平安的帶迴來。”
“臣弟保證。”
“五支鐵騎隊可夠?”
斯年屈膝跪在大殿正中央,而後叩首,字字堅定地說道:“臣弟,定不負皇上聖望。”
“兵符下朝後朕會派人送去你那裏,明日朝禮後便出發吧。”
朝中大臣相視無言,這是怎麽了?皇上為何就這麽答應了斯年的請兵,甚至還派出五支鐵騎精兵隊與斯年。而二人間的對話似是聽不出任何不滿、惱怒,好似這是一件經常發生的事情一樣。
難不成往日裏傳言皇上有意打壓斯年都是亂說的?
就連若華也吃了一驚,皇上竟毫無條件的就這麽答應了,且直接將兵符交由斯年調遣。難不成皇帝當真是愛子心切?
若華抬頭看著又站迴自己前方的斯年,心中更加疑惑了。究竟有什麽,是他不曾知道的?
下朝後,若華走到斯年的身側,許多朝臣雖不敢明目張膽地指點評論些什麽,但是向斯年投來的目光卻大多十分複雜。
若華自然也感受到了那些明裏暗裏的目光,下意識的就往斯年身邊貼了貼,好似這樣可以為他擋去一些一樣。
斯年感覺到若華的小動作,臉上雖還是那般表情,心裏卻是一暖。雖然這人許是無意識的,但證明他還是有些在乎自己的。
兩人走至宮門,若華憋了一路的問題剛剛想趁到馬車上問出來的。然而卻不曾想,斯年卻忽然說:
“我暫時先不迴府中了,你先迴去吧。”
“你……”若華想開口問些什麽,然而卻被斯年用一根手指抵住了嘴唇。
“我沒事的,你先迴去吧。”斯年感覺自己的指腹觸碰到那一片肖想了許久的柔軟,不由得心裏有些癢癢的。
而嘴唇被碰到的若華,當機也腦中一片空白。隻覺得斯年手指的溫度從自己的嘴唇迅速燒遍了全身。
斯年拍了拍若華的頭,將他推上馬車,而後吩咐駕車的侍衛將若華帶迴府。
馬車動了起來,心虛還有些亂的若華偷偷掀開了一點簾子,向後方看去。不曾想卻正好對上了斯年那雙眼睛,那雙眼睛也正看著自己。
若華的臉有些燙,但不知怎麽心裏卻有些難受。
看到獨自站在皇宮門內的斯年,若華忽然很想將他帶出來,那個人應該策馬黃沙長河落日,而不是被留在這金碧輝煌的宮牆之中。
若華第一次覺得,被圈在禮部那些繁瑣書卷之中的斯年,或許他從來都是落寞的。
若華走近馬車,繞到前麵向侍衛問道:
“王爺還沒出來麽?”
“迴向公子,王爺昨夜未迴府,隻是吩咐今日送公子上朝。”
若華想到昨日斯年離開時的背影,忽然覺得有些不安。竟是一夜未歸麽?
雖然斯年身為王爺,應是不會有太大事情,但若他與線人聯係被人發現,拿來做文章,也肯定會被發難一番。若華也不知自己為何會日此在意斯年的事情。但心中惴惴不安的感覺,越是接近皇城就越發強烈。
直到若華走進大殿,看到最前麵斯年的背影,才鬆了一口氣。
不出所料的,剛剛上朝,皇帝就提起了邊境之事。
“前方來報,北齊奇襲我楚平大軍,現下我軍困在白嶺之地,眾位卿家可有什麽看法。”
皇上此話一出,朝堂一片嘩然,且不說前方交戰如何,帶隊將領可是茂親王啊,在其他大臣眼中,本以為此次茂王帶隊出關無非就是走個過場贏得一些軍功。也好讓這個主管兵部的親王更名正言順些。
北齊雖向來喜歡騷擾楚平邊境,但其實以往也無大動幹戈地真正打過仗。這次居然趁過年的時候奇襲,還將軍隊逼入白嶺之地。這是許多人萬萬沒想到的。
就連向來主戰的王徹聽到皇上說出此話,都不由得心裏一驚。白嶺地勢險峻,且氣候惡劣,雖說易守難攻,但若不是逼到絕地也不至於選擇去那麽一個地方安營紮寨。
尤其是領兵的還是茂王,雖說他主管兵部,自幼熟讀兵書,但終究隻是紙上談兵,第一次領兵出關竟就遇到敵軍奇襲,還被步步緊逼,實在是讓人擔憂。
“臣以為,現下不如派使臣去北齊談和。”武佰長上前一步說道,“最主要的是茂王殿下的安全。”
“臣附議。”刑期也上前一步,附和道。
朝中大臣的議論聲也漸漸大了起來,雖說此時議和實在是有損楚平顏麵,但是白嶺那山窮水惡的地方,若茂王真的出了事情,皇上定會大怒,說不準還會遷怒於臣子。尤其是朝中茂王一派的人,更是恨不得現在就派人去議和,將茂王安全地接迴來。
而太子一派的,雖說若是此次茂王真出了什麽事情,幾乎下一任儲君就可以確定是太子無疑了。但是由於支持太子的多是文臣,文武兩派向來各司其職,不互相幹預。所以此時明麵上也不好大加要求主戰,否則意圖太明顯了或許反而會讓皇上對太子有所猜忌。
若華看著朝中大臣一張張麵孔,不由得在心裏冷笑。果然朝政權力這些東西,在哪個朝代都是如此,人人都為自己的利益而想。
都說皇權至上,生於皇家富貴加身萬人豔羨,但其實皇權之中的人或許才是最可憐的。重生一世反而看得清楚,本以為是自己掌握大權擺布天下,但其實坐在那個位置上隻可能是被權力所擺布受製於天下。
一日日想的都是如何平衡朝中權力,如何利用身邊可用之人,何時該對人親善何時又要苛待,根本不是憑借自己的喜好心情,而都是頭上那個一個大大的“權”字所決定的。
若是自己能重新登上那個皇位,定不會再如此。
其實在若華心裏雖然知道此時讓茂王迴來才是於自己最好的,若是茂王出了差錯,太子一支獨大,自己以後想要奪得天下就更不容易了。但是身為這片土地曾經的最高者,他又是如此不甘心,怎可對那麽一個隻會偷襲的小國低頭求和。
“王卿,你認為呢。”皇上忽然問向了三品軍侯王徹。
王徹猶豫著上前了一步,他向來是朝中的主戰派,皇上忽然問他的意見,這究竟有何意……
“迴稟皇上,”王徹俯身拜言,“臣以為,雖此時議和有損我國國威,但是茂王殿下身處險境,也確實不可貿然行動。”
王徹沒有說出一個明確的態度,而是說了一個模棱兩可意見。他也實在是摸不準相較於皇上,這究竟是國威更重要還是茂王的安全。
“陳子卿呢,”皇上看向文臣一側,“你的看法呢。”
陳子卿是吏部禦史,算得上是太子的心腹之一。先是王徹,後是陳子卿,實在是讓人揣測不偷皇上的意思。
“臣身為文臣,確實不大懂兵家之術,但臣以為國威不可損,這是國之氣節的問題,若是我們就這樣求和,那下一次他北齊更會變本加厲地犯我楚平。以臣陋見,應速速派兵支援茂王殿下,待茂王殿下脫於險境後,我們應反而擊之,耀我楚平之威。”
皇上聽完陳子卿一席話後,並沒有露出讚許或反對的表情。隻是揮了揮手,讓他退了迴去。
若華猜想,此時皇上應也是有所猶疑的。原本他允準茂王出關,本就是因內書房之事對其有所猜忌所以那個時候才有意讓他避開內書房推選之事。皇上自傲且多疑,若是茂王剛剛出關就被奇襲,這個皇上怕是想都不想就會要求繼續迎戰。
但現在過了一個年,加之榮貴妃又是皇上現下最寵信的妃子。肯定少不得平日裏的思子之言,這一段時間時間過去了,皇上估計也心軟下來。
按說派兵去接應茂王,護得茂王安全再反攻北齊,這應是皇上最想要的接結果,但是派誰去這是個大問題。
陳子卿以一句自己是文臣,不懂武將之事,將這個事情規避了過去。但其實許多人心裏也清楚,朝中有名望的老將大多年歲大肯定受不住連續幾日快馬加鞭的路途,而若是派遣一個新將領去,這說出去多不好聽。前陣子才升了親王的掌管兵部的茂王殿下,竟最後狼狽到要靠一個不知名的小將搭救的地步。
朝中年輕的將領心中自然也清楚其中的利害,若是茂王被自己救下,對自己而言這絕不是件好事,怕是自己的官途也就停於此了。
就在朝中議論了許久都討論不出個所以然時,斯年忽然上前了一步:
“臣弟自請,帶兵出征。”
斯年此話一出,朝中瞬間一片嘩然。延王楚斯年,若是單論這件事確實是一個好人選。朝中稍微有些資曆的臣子都知道,楚斯年的母親以前的陳淑妃是護國候陳深的獨女。先皇還在時,特準楚斯年隨護國候習武,甚於若是先皇多活幾年現在這個皇位是誰的還說不準呢。
而現在的皇上登基後,連年打壓護國候,最後盛極一時的護*竟也就那麽散了。
且傳聞說,先皇曾有旨意,待楚斯年及冠兵部便交由他掌管。傳言半真半假地串了好幾年,眼看著楚斯年及冠了,皇帝卻派他去了禮部。
且不論先皇是否真的有過旨意,即便是沒有,但是皇上有意打壓楚斯年的意思所有人都是看在眼中的。而這個王爺雖說也未聽說有過什麽殘暴或是易怒之態,但是日日是那一張嚴肅的臉,讓人看著不由退避三分。“鐵麵王爺”的稱號也漸漸傳開。
而此時,這個安分於禮部好幾年的王爺居然在此時自請帶兵,實在是讓人心裏捏了一把汗。
朝中一眾臣子都禁聲低下頭,等著皇上開口。
站在朝臣之中的若華自然也是心裏一驚,他知道以斯年的性格肯定是不會讓北齊真的舉兵犯楚平邊境的,他以為此次斯年會暗中派自己手下的人去搭救一下,卻萬萬沒想到斯年會親自請兵。
按照道理來說,斯年其實算不得十分看好茂王的,此次事情最後的結果多半是推出去一個皇上不大喜歡或是家中勢力較弱的新將去接應茂王,至少也能將茂王解救出來。至於之後要不要反攻,這就看兵力情況了。
這樣的結果於斯年來講也並不算太差,但是為什麽他會在這個節骨眼上親自請兵。說的好聽這叫顧及叔侄之情有愛國之心,但若是換一種想法呢,這不就是在逼皇上給自己暫時的兵權麽。
若華忍不住偷偷抬起頭,看著站在最前麵,俯身而拜的斯年,心裏一陣縮緊,這個人究竟在想些什麽,自己似乎從來都不曾知道。
斯年說完話以後,整個大殿安靜得連一根針掉落在地上的聲音都聽得到。
過了半晌,皇上開口打破了這一片寂靜:
“你可保證能將茂兒平安的帶迴來。”
“臣弟保證。”
“五支鐵騎隊可夠?”
斯年屈膝跪在大殿正中央,而後叩首,字字堅定地說道:“臣弟,定不負皇上聖望。”
“兵符下朝後朕會派人送去你那裏,明日朝禮後便出發吧。”
朝中大臣相視無言,這是怎麽了?皇上為何就這麽答應了斯年的請兵,甚至還派出五支鐵騎精兵隊與斯年。而二人間的對話似是聽不出任何不滿、惱怒,好似這是一件經常發生的事情一樣。
難不成往日裏傳言皇上有意打壓斯年都是亂說的?
就連若華也吃了一驚,皇上竟毫無條件的就這麽答應了,且直接將兵符交由斯年調遣。難不成皇帝當真是愛子心切?
若華抬頭看著又站迴自己前方的斯年,心中更加疑惑了。究竟有什麽,是他不曾知道的?
下朝後,若華走到斯年的身側,許多朝臣雖不敢明目張膽地指點評論些什麽,但是向斯年投來的目光卻大多十分複雜。
若華自然也感受到了那些明裏暗裏的目光,下意識的就往斯年身邊貼了貼,好似這樣可以為他擋去一些一樣。
斯年感覺到若華的小動作,臉上雖還是那般表情,心裏卻是一暖。雖然這人許是無意識的,但證明他還是有些在乎自己的。
兩人走至宮門,若華憋了一路的問題剛剛想趁到馬車上問出來的。然而卻不曾想,斯年卻忽然說:
“我暫時先不迴府中了,你先迴去吧。”
“你……”若華想開口問些什麽,然而卻被斯年用一根手指抵住了嘴唇。
“我沒事的,你先迴去吧。”斯年感覺自己的指腹觸碰到那一片肖想了許久的柔軟,不由得心裏有些癢癢的。
而嘴唇被碰到的若華,當機也腦中一片空白。隻覺得斯年手指的溫度從自己的嘴唇迅速燒遍了全身。
斯年拍了拍若華的頭,將他推上馬車,而後吩咐駕車的侍衛將若華帶迴府。
馬車動了起來,心虛還有些亂的若華偷偷掀開了一點簾子,向後方看去。不曾想卻正好對上了斯年那雙眼睛,那雙眼睛也正看著自己。
若華的臉有些燙,但不知怎麽心裏卻有些難受。
看到獨自站在皇宮門內的斯年,若華忽然很想將他帶出來,那個人應該策馬黃沙長河落日,而不是被留在這金碧輝煌的宮牆之中。
若華第一次覺得,被圈在禮部那些繁瑣書卷之中的斯年,或許他從來都是落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