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煜月受封賞(補齊)
王爺你的計劃太明顯了 作者:一隻薄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華迴到禮部,看到斯年正背對著自己,將手中的瓷碟放在了他平日裏坐的位置。而就在石斯年轉身時,若華一閃身躲到了門側。
斯年似是感受到了什麽,向門外看了看,但一如往常,於是收迴了目光。
背靠在木框上的若華,總覺得有一種很怪異的感覺,他說不清自己為什麽要躲起來。但看到斯年還穿著朝服,一雙骨節分明的手托著一隻小瓷碟,俯身放到桌子上的樣子,突然就覺得好像有些緊張,像是冬日裏喝下一大口熱茶,那股溫熱猝不及防地就從心口湧了出來,帶著肆意和侵襲,隻一晃神,就被陌生的感覺包裹了全身。
若華在外麵又呆了一會,才裝作剛剛迴來的樣子,踏入了大門。
斯年微微抬頭:
“宮人送來些點心。”
若華坐到了方桌旁的椅子上,低著頭,拿了一塊點心一口一口咬著。
“怎麽,”斯年看若華比往日低沉了些,“去工部不大愉快?”
若華聽到工部愣了一下,然後反應過來,趕緊說:
“工部還在忙鑄鐵之事,我坐在一旁有些無趣。這麽久了,還沒弄完。”若華假意抱怨道。
“鑄鐵之術確實馬虎不得。你若是想找林朗,過幾日再去吧。”
“恩。”若華嘴中的東西沒完全咽下去,有些口齒含糊地應道。
斯年看到他這樣子,倒是覺得剛剛那種有些低沉的氣氛消散了,於是便和他閑聊起來:
“前些日子,你從我這裏討的書可是看完了?”說來斯年也有些奇怪,若華不愛看雜文怪談,也不喜學究長論,偏偏喜歡史說雜論。
“看完了,迴府後我就還給王爺。”雖說已接受自己是向若華這件事了,但是若華還是忍不住從書文的字裏行間找有關於夏元的痕跡,然而當他一遍遍看到“元起九年,夏元亡”還是感覺到一種深深地無力和悔恨之感。
楚評的各家史論中,對夏元的評價大體上都是不褒不貶,然而對他的評價倒是爭論較大,有的史書中將自己寫作了好戰的勇莽皇帝,有的寫作了少年登基一統四方的傳奇一帝,還有些旁門左枝中幹脆寫了自己覬覦長公主美色才強娶作皇後,而長公主不從才毒死了自己……
若華看到那段時,簡直想把寫這個史論的人揪出來打一頓,當初是巍瀛一再想將他們的長公主嫁過來,而他不過是恰恰覺得這是個可以利用的結親罷了。他就見過那女人一次,然後就被她毒死了。
但無論史家怎樣眾說紛紜,不爭的事實就是,夏擎死後,不足三個月,盛極一時的夏元皇朝就四分五裂了。倒是引得書中一片唏噓,這樣的大國存亡也不過是一夕之間,不免讓人感慨萬千。
“你若喜歡,就放你那邊罷。”斯年那幾本史書雖說放在府上,但他很少翻看,斯年並不喜那些沒什麽論據的史家雜談,“說起來,你對書中哪個朝代感興趣?”
“夏元。”若華幾乎是脫口而出,但開口後馬上就後悔自己的莽撞了。
“哦?”斯年聽到這兩個字,倒是更好奇了些……似乎,若華醒來的時候,第一句問的就是……
若華趕緊改口:”夏元、慶商、殷的雜談都很有趣……而且我也隻是閑來無事,打發些閑暇時間……“
“是麽?”斯年看若華改口,就也沒再追問,“你吃完點心,便一起迴府吧。”
“是。”
若華唿出一口氣,真是大意不得……
過了兩日,煜月在上朝時再提改製之事。
“父皇,前些日皇兄所提改製之事,兒臣認為也並非全無道理。“煜月做禮而叩。
朝中嘩然一片。前些日子太子剛因此事受了責罵,茂王這又是想起了什麽。
“哼”,皇上雖是不滿,但也沒有拍案而怒,隻是冷哼了一下,“你倒是說說看,你覺得哪裏有道理。”
煜月直跪起身:
“我知父皇對皇兄所提改製之事有所不滿,但長久下去,父皇隻親身邊人而遠朝中忠良之臣,這讓一心效忠於您的大臣們如何為這楚平天下盡心盡力。隻會讓更多人敢怒不敢言,父皇聖明,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弊。改製之事,還望父皇再作考慮。”
從皇上的表情倒是看不出究竟讚同與否,但是若華能明顯感受到,周圍的大臣們皆露出了讚歎之情。太子第一次提出時,朝臣們對這件事的態度或許驚訝大於讚賞。而茂王這邊——有了太子的前車之鑒,明知有可能會是一頓責罵,但依舊敢於諫言,這才更容易引起別人的讚賞之情。這也是若華設計,要先讓太子提出一個皇帝不可能接受的辦法的原因。
皇上半晌沒有說話,所有人都有些緊張地看著跪在大殿中間的煜月。而太子齊光倒是也難得的斂起的往日的笑意,像是也在思考著些什麽。
“父皇,兒臣不若皇兄聰慧,但也想出了一些改製之法,還望父王可以過目。”說著,煜月便將文書雙手呈上,然後恭順地低下了頭。
“拿上來。”皇上遣身邊的小太監,將煜月手中的文書拿了過來。
皇上的眉頭最開始緊緊皺起,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次茂王也要受一頓譴責的時候,皇上忽然麵露出欣慰讚賞之態,然後一揮金龍袍袖,說了一句:
“還是煜兒甚得朕心!”
朝中各大臣表情各異,但總歸都露出驚訝之態。而若華卻是微微低下頭,掩去嘴角的笑意。
“煜兒,將你的改製之法訴於這大殿之上,讓各位大臣也聽聽。”
“是,父皇。”煜月站起,而後轉身麵向重朝臣,背手而立說道,“我認為,除六部之外,可另設內書院,此部門獨立於六部之外,隻專門負責六部文書的分類與圈注。”
大臣聽完煜月所說,其中一部分神情有些不自然,似是有隱忍不滿之態。
煜月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不過,這內書院任職人員,皆選自寒仕,且不入官冊,人員選拔由各地推舉再父皇親自挑選,每三年為一期進行更換,任滿後棟梁之才則派迴其祖籍任地方官,平平之人則隻分些銀子或土地,作為這三年間辛苦的恩賞。如此這樣。其中人員流動性大,既防止了內書院權利獨大,也讓其不會與六部之間產生衝突或勾結,而且從根本上防止了宦官插手朝政。”
煜月微微俯身:“此改製之策也隻是我的一人之法,許是還有諸多紕漏,不知各位大人對此可有什麽指點補充。”
剛剛還麵有不滿的大臣,聽到煜月後半段話時,都漸漸露出滿意之色,而煜月最後帶著些許謙遜的語氣更是讓眾臣紛紛露出敬佩之意。
一個年輕皇子,不僅願頂著受斥責的風險再談改製之事,而且還能考慮的如此麵麵俱到,不傷及各方利益,確實十分難得。何況還全無自滿自大之態,在這大殿之上願俯身討教,這讓之前並不是十分看好他的大臣們也因此事高看了他許多。
若華站在其中,自然也是滿意的。這個茂王,雖說做事過於冒進,而且野心膨脹得厲害,但是對於揣測皇上和大臣的心思倒是厲害。
皇上看到煜月如此謙遜更是滿意了,於是說道:“各位可對這方法有什麽異議麽?”
“臣等無異。”大臣們皆紛紛跪叩,表示讚同。
“太子呢。”皇上忽然又問向了一直站在一側的齊光。
齊光也頷首道:“煜月所提之法,的確甚好。兒臣作為兄長,自愧不如。”
“你自應羞愧。”皇上冷哼一聲,就轉過了臉。
“父皇莫要生氣,皇兄也是一心為了楚平的將來著想。”煜月此時上前了一步,看似是維護太子的說道。
若華卻不由得勾了勾嘴角,這句話聽起來是維護之意,但細細想一下,怕是更給太子添了一個罪由吧。別人許是聽不出這其中的微妙,但是作為坐在那把龍椅上的人來講,太子所提的改製是為了楚平的將來,而不是為了現在的皇上……這其中的深意……怕是皇上聽了,怎麽都要對太子更是多了幾分猜忌吧。
果然,皇帝的表情動了動,隨即站起說道:
“既然諸位大臣無異,改製之事就按照茂王之策來辦。即日起,通知各地方,推舉寒仕學子到都城。其中調度,撥銀,記錄皆由茂王統籌負責。推舉過來的寒仕,朕會親自挑選,從中選出三十人組成內書院。推舉的人選家中血親不可有在朝為官之人,不可有為商之人,更不可有人冒名頂替偷梁換柱,一經發現,朕必將嚴處。”
“臣等遵旨。”
皇上看各大臣紛紛拜禮後,滿意地坐迴了龍椅上。然後看了看低頭站在階前的煜月,說:
“煜兒,此次改製,你所想之策甚好,可想要什麽賞賜?”
煜月跪下:“為父皇分憂是兒臣的本分,不敢討賞。”
“煜兒聰慧且恭,若是不賞,倒是朕偏頗了。”
“那便賞兒臣一塊玉佩吧,兒臣可配在身上,如此便能時刻不忘要為父皇分憂,才不枉這恩賞。”
“哈哈哈,”皇上聽到煜月的話,甚是開心,“那朕便賞你一塊玉佩,麒麟玉佩你可喜歡?”
皇上一語完畢,所有人都不由驚歎。麒麟玉佩,那是親王才可佩戴的。雖說當下楚平的王爺也有幾位,但最多也都是郡王級的,就連楚斯也隻是封為尊郡王。茂王如今還未及冠,就被封為親王,此等恩賞,如何不讓人驚歎。
“父皇,兒臣……”煜月叩首似是想要拒絕。
“朕既然許給你,你就接著。朕的楚平,有你替朕分憂,這親王之位,就應屬於你。”
皇上這話聽起來隻是誇讚之詞,但是朝中參與黨爭和有意觀望的人卻心思各異了,皇上這話將太子撂到了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皇上將茂王捧得如此高,那太子是不是……
然而當大臣有意無意地看向齊光時,卻發現齊光還是那副溫和的樣子,沒有怒氣也沒有失意之態,就那麽站在皇座之下大殿之上,眸子裏還帶著點笑意的看著這一切。然而偏偏是這般溫和的樣子,卻讓人硬生生地生出敬畏之感,仿佛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下一般。到底是有怎樣的底氣,才能在這樣的形勢下還不動聲色一如往常的。
若華自然也看到了齊光此時的樣子,也是略有詫異。當齊光似是也看向了他,若華趕緊有些心虛地低下頭,避開了那目光。不知怎麽的,若華忽然覺得,齊光好像和他想的不大一樣……
然而並沒有讓眾人驚訝太久,皇上就在大殿之上直接下詔:“茂王楚煜月,溫文肅敬,行有枝葉,博厚寬人,聰穎恭順,特著封為茂親王。今日起,其府邸、用度皆以親王之禮製而加,兵部諸事由其而理。賞麒麟玉佩以茲表其恭順之心。”
“謝父皇。”煜月叩首而謝,他沒想到皇上此次會因改製之事直接將他封為親王,原本他隻是想狠狠打壓一下太子,此次封賞也算是意外之喜了。煜月眯了眯眼睛——那份大禮下朝後就送到延王府吧,這次可要好好謝謝那位向尚書了。
而若華聽到皇上對茂王的封賞,用餘光看著周圍人的反應,將手伸入自己的袖中,摩挲著那塊玉腰牌,在心裏想到:這朝中局勢,是該變了。
斯年似是感受到了什麽,向門外看了看,但一如往常,於是收迴了目光。
背靠在木框上的若華,總覺得有一種很怪異的感覺,他說不清自己為什麽要躲起來。但看到斯年還穿著朝服,一雙骨節分明的手托著一隻小瓷碟,俯身放到桌子上的樣子,突然就覺得好像有些緊張,像是冬日裏喝下一大口熱茶,那股溫熱猝不及防地就從心口湧了出來,帶著肆意和侵襲,隻一晃神,就被陌生的感覺包裹了全身。
若華在外麵又呆了一會,才裝作剛剛迴來的樣子,踏入了大門。
斯年微微抬頭:
“宮人送來些點心。”
若華坐到了方桌旁的椅子上,低著頭,拿了一塊點心一口一口咬著。
“怎麽,”斯年看若華比往日低沉了些,“去工部不大愉快?”
若華聽到工部愣了一下,然後反應過來,趕緊說:
“工部還在忙鑄鐵之事,我坐在一旁有些無趣。這麽久了,還沒弄完。”若華假意抱怨道。
“鑄鐵之術確實馬虎不得。你若是想找林朗,過幾日再去吧。”
“恩。”若華嘴中的東西沒完全咽下去,有些口齒含糊地應道。
斯年看到他這樣子,倒是覺得剛剛那種有些低沉的氣氛消散了,於是便和他閑聊起來:
“前些日子,你從我這裏討的書可是看完了?”說來斯年也有些奇怪,若華不愛看雜文怪談,也不喜學究長論,偏偏喜歡史說雜論。
“看完了,迴府後我就還給王爺。”雖說已接受自己是向若華這件事了,但是若華還是忍不住從書文的字裏行間找有關於夏元的痕跡,然而當他一遍遍看到“元起九年,夏元亡”還是感覺到一種深深地無力和悔恨之感。
楚評的各家史論中,對夏元的評價大體上都是不褒不貶,然而對他的評價倒是爭論較大,有的史書中將自己寫作了好戰的勇莽皇帝,有的寫作了少年登基一統四方的傳奇一帝,還有些旁門左枝中幹脆寫了自己覬覦長公主美色才強娶作皇後,而長公主不從才毒死了自己……
若華看到那段時,簡直想把寫這個史論的人揪出來打一頓,當初是巍瀛一再想將他們的長公主嫁過來,而他不過是恰恰覺得這是個可以利用的結親罷了。他就見過那女人一次,然後就被她毒死了。
但無論史家怎樣眾說紛紜,不爭的事實就是,夏擎死後,不足三個月,盛極一時的夏元皇朝就四分五裂了。倒是引得書中一片唏噓,這樣的大國存亡也不過是一夕之間,不免讓人感慨萬千。
“你若喜歡,就放你那邊罷。”斯年那幾本史書雖說放在府上,但他很少翻看,斯年並不喜那些沒什麽論據的史家雜談,“說起來,你對書中哪個朝代感興趣?”
“夏元。”若華幾乎是脫口而出,但開口後馬上就後悔自己的莽撞了。
“哦?”斯年聽到這兩個字,倒是更好奇了些……似乎,若華醒來的時候,第一句問的就是……
若華趕緊改口:”夏元、慶商、殷的雜談都很有趣……而且我也隻是閑來無事,打發些閑暇時間……“
“是麽?”斯年看若華改口,就也沒再追問,“你吃完點心,便一起迴府吧。”
“是。”
若華唿出一口氣,真是大意不得……
過了兩日,煜月在上朝時再提改製之事。
“父皇,前些日皇兄所提改製之事,兒臣認為也並非全無道理。“煜月做禮而叩。
朝中嘩然一片。前些日子太子剛因此事受了責罵,茂王這又是想起了什麽。
“哼”,皇上雖是不滿,但也沒有拍案而怒,隻是冷哼了一下,“你倒是說說看,你覺得哪裏有道理。”
煜月直跪起身:
“我知父皇對皇兄所提改製之事有所不滿,但長久下去,父皇隻親身邊人而遠朝中忠良之臣,這讓一心效忠於您的大臣們如何為這楚平天下盡心盡力。隻會讓更多人敢怒不敢言,父皇聖明,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弊。改製之事,還望父皇再作考慮。”
從皇上的表情倒是看不出究竟讚同與否,但是若華能明顯感受到,周圍的大臣們皆露出了讚歎之情。太子第一次提出時,朝臣們對這件事的態度或許驚訝大於讚賞。而茂王這邊——有了太子的前車之鑒,明知有可能會是一頓責罵,但依舊敢於諫言,這才更容易引起別人的讚賞之情。這也是若華設計,要先讓太子提出一個皇帝不可能接受的辦法的原因。
皇上半晌沒有說話,所有人都有些緊張地看著跪在大殿中間的煜月。而太子齊光倒是也難得的斂起的往日的笑意,像是也在思考著些什麽。
“父皇,兒臣不若皇兄聰慧,但也想出了一些改製之法,還望父王可以過目。”說著,煜月便將文書雙手呈上,然後恭順地低下了頭。
“拿上來。”皇上遣身邊的小太監,將煜月手中的文書拿了過來。
皇上的眉頭最開始緊緊皺起,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次茂王也要受一頓譴責的時候,皇上忽然麵露出欣慰讚賞之態,然後一揮金龍袍袖,說了一句:
“還是煜兒甚得朕心!”
朝中各大臣表情各異,但總歸都露出驚訝之態。而若華卻是微微低下頭,掩去嘴角的笑意。
“煜兒,將你的改製之法訴於這大殿之上,讓各位大臣也聽聽。”
“是,父皇。”煜月站起,而後轉身麵向重朝臣,背手而立說道,“我認為,除六部之外,可另設內書院,此部門獨立於六部之外,隻專門負責六部文書的分類與圈注。”
大臣聽完煜月所說,其中一部分神情有些不自然,似是有隱忍不滿之態。
煜月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不過,這內書院任職人員,皆選自寒仕,且不入官冊,人員選拔由各地推舉再父皇親自挑選,每三年為一期進行更換,任滿後棟梁之才則派迴其祖籍任地方官,平平之人則隻分些銀子或土地,作為這三年間辛苦的恩賞。如此這樣。其中人員流動性大,既防止了內書院權利獨大,也讓其不會與六部之間產生衝突或勾結,而且從根本上防止了宦官插手朝政。”
煜月微微俯身:“此改製之策也隻是我的一人之法,許是還有諸多紕漏,不知各位大人對此可有什麽指點補充。”
剛剛還麵有不滿的大臣,聽到煜月後半段話時,都漸漸露出滿意之色,而煜月最後帶著些許謙遜的語氣更是讓眾臣紛紛露出敬佩之意。
一個年輕皇子,不僅願頂著受斥責的風險再談改製之事,而且還能考慮的如此麵麵俱到,不傷及各方利益,確實十分難得。何況還全無自滿自大之態,在這大殿之上願俯身討教,這讓之前並不是十分看好他的大臣們也因此事高看了他許多。
若華站在其中,自然也是滿意的。這個茂王,雖說做事過於冒進,而且野心膨脹得厲害,但是對於揣測皇上和大臣的心思倒是厲害。
皇上看到煜月如此謙遜更是滿意了,於是說道:“各位可對這方法有什麽異議麽?”
“臣等無異。”大臣們皆紛紛跪叩,表示讚同。
“太子呢。”皇上忽然又問向了一直站在一側的齊光。
齊光也頷首道:“煜月所提之法,的確甚好。兒臣作為兄長,自愧不如。”
“你自應羞愧。”皇上冷哼一聲,就轉過了臉。
“父皇莫要生氣,皇兄也是一心為了楚平的將來著想。”煜月此時上前了一步,看似是維護太子的說道。
若華卻不由得勾了勾嘴角,這句話聽起來是維護之意,但細細想一下,怕是更給太子添了一個罪由吧。別人許是聽不出這其中的微妙,但是作為坐在那把龍椅上的人來講,太子所提的改製是為了楚平的將來,而不是為了現在的皇上……這其中的深意……怕是皇上聽了,怎麽都要對太子更是多了幾分猜忌吧。
果然,皇帝的表情動了動,隨即站起說道:
“既然諸位大臣無異,改製之事就按照茂王之策來辦。即日起,通知各地方,推舉寒仕學子到都城。其中調度,撥銀,記錄皆由茂王統籌負責。推舉過來的寒仕,朕會親自挑選,從中選出三十人組成內書院。推舉的人選家中血親不可有在朝為官之人,不可有為商之人,更不可有人冒名頂替偷梁換柱,一經發現,朕必將嚴處。”
“臣等遵旨。”
皇上看各大臣紛紛拜禮後,滿意地坐迴了龍椅上。然後看了看低頭站在階前的煜月,說:
“煜兒,此次改製,你所想之策甚好,可想要什麽賞賜?”
煜月跪下:“為父皇分憂是兒臣的本分,不敢討賞。”
“煜兒聰慧且恭,若是不賞,倒是朕偏頗了。”
“那便賞兒臣一塊玉佩吧,兒臣可配在身上,如此便能時刻不忘要為父皇分憂,才不枉這恩賞。”
“哈哈哈,”皇上聽到煜月的話,甚是開心,“那朕便賞你一塊玉佩,麒麟玉佩你可喜歡?”
皇上一語完畢,所有人都不由驚歎。麒麟玉佩,那是親王才可佩戴的。雖說當下楚平的王爺也有幾位,但最多也都是郡王級的,就連楚斯也隻是封為尊郡王。茂王如今還未及冠,就被封為親王,此等恩賞,如何不讓人驚歎。
“父皇,兒臣……”煜月叩首似是想要拒絕。
“朕既然許給你,你就接著。朕的楚平,有你替朕分憂,這親王之位,就應屬於你。”
皇上這話聽起來隻是誇讚之詞,但是朝中參與黨爭和有意觀望的人卻心思各異了,皇上這話將太子撂到了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皇上將茂王捧得如此高,那太子是不是……
然而當大臣有意無意地看向齊光時,卻發現齊光還是那副溫和的樣子,沒有怒氣也沒有失意之態,就那麽站在皇座之下大殿之上,眸子裏還帶著點笑意的看著這一切。然而偏偏是這般溫和的樣子,卻讓人硬生生地生出敬畏之感,仿佛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下一般。到底是有怎樣的底氣,才能在這樣的形勢下還不動聲色一如往常的。
若華自然也看到了齊光此時的樣子,也是略有詫異。當齊光似是也看向了他,若華趕緊有些心虛地低下頭,避開了那目光。不知怎麽的,若華忽然覺得,齊光好像和他想的不大一樣……
然而並沒有讓眾人驚訝太久,皇上就在大殿之上直接下詔:“茂王楚煜月,溫文肅敬,行有枝葉,博厚寬人,聰穎恭順,特著封為茂親王。今日起,其府邸、用度皆以親王之禮製而加,兵部諸事由其而理。賞麒麟玉佩以茲表其恭順之心。”
“謝父皇。”煜月叩首而謝,他沒想到皇上此次會因改製之事直接將他封為親王,原本他隻是想狠狠打壓一下太子,此次封賞也算是意外之喜了。煜月眯了眯眼睛——那份大禮下朝後就送到延王府吧,這次可要好好謝謝那位向尚書了。
而若華聽到皇上對茂王的封賞,用餘光看著周圍人的反應,將手伸入自己的袖中,摩挲著那塊玉腰牌,在心裏想到:這朝中局勢,是該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