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濟昌實在不知道要說什麽好,自己當初怎麽會選中這麽個玩意兒。本來是看他孝順聽話,又是嫡長,現在竟是連最大的優點也沒了,都曉得自作主張了,還被另一個自作聰明的耍得團團轉。
“你也不看看,今日的大晉可還是昔日的大晉?今日的京都可還是昔日的京都?
當年趙玠一事,若是趙晟發難,許氏或有一搏之力。可是,如今的京都,鐵桶一般,兵權早就被趙珵牢牢把控在手裏,許氏在軍中的勢力被她一步一步地拔除,你拿什麽造反?拿你的血肉之軀去喂禁軍的刀鋒?你是嫌趙珵下手的理由還不夠充分嗎?
哼,更何況,你拉了趙珵下來,你打算捧誰上位?信不信,江南的趙昊立馬就會兵臨城下?你以為,除了趙珵,還有誰能擋住趙昊?趙珂那個軟趴趴的廢物?”
“怎麽…會這樣?皇帝不需要許氏了麽?”許維雲深受打擊,瞠目欲裂。
“唉,”好歹是自己的兒子,許濟昌一聲歎息,“大郎啊,為父昔日手把手地教你,你怎麽就不懂呢。皇帝需要的,是能為她所用的臣子,是能製衡朝堂的世家。她能容得下為父身居高位,能容得下許氏滿門榮華,卻容不得底下的人懷有貳心、與她為敵。
大郎啊,不是皇帝需要許氏,而是許氏需要皇帝。沒有許氏,還有王氏,有張氏,有陳氏,可若是沒有皇帝,那誰能容得下我許家?
唉,為父自詡眼光獨到,卻是生生看錯了兩個人。
一是趙珵。昔年她踏入許府,正是她展露崢嶸的開始。之後步步落子,算無遺策。而在此之前,為父卻是真真把她視作人畜無害的小公主。可這一點,我並沒有什麽可說的。趙珵此人,豈能以常理度之,她蟄伏之時從未顯出苗頭,她一旦出手便是天下震驚。
二是趙昊。為父卻是忘了,他也是天家血脈。皇族子弟,哪有心機簡單的。當初他遠封江南,我存了幾分心思,想為許氏留份退路,便設法打消了趙晟削藩之意,想留著江南以做牽製。如今想來,我這份心思恐怕是受了趙昊引導,被他頹喪放縱的外表騙過了。
這些日子以來,我也漸漸地琢磨出一些別樣的味道來。我且問你,趙珵頒布新法,推行新政,誰最為支持?誰起得作用最大?”
“啊?不是嚴氏麽?皇帝不是很為倚重嚴三郎?”許維雲一頭霧水,不知許濟昌為何會突然提到趙昊,篤定趙昊會謀反,會卷土重來。也不知皇帝改製和此間危局有何關係。
“嚴氏固然重要,可你還記得此事之始麽?”
不待長子迴答,許濟昌便自顧自說道:“建元元年,趙昊進京,獻上計簿,為僚屬表功請封。趙珵生怒,斥責戶部無能,國庫全年稅收不抵江南一境,提出增加賦稅收入之法。你看,這是不是順理成章?還有迴應戶部的那一句,‘依卿之意,晉朝大地,處處災禍連連,唯有江南一地,得天獨厚,得天庇護?’,之後誰敢再開口?
你再看,這兩年,兩稅法正式頒布施行之後,江南是何反應?大力推行,效果斐然。然後再看朝廷這邊,阻力是不是少了很多?”
“父親的意思是……?可是他們……?”許維雲著實被許濟昌話中之意震驚到。
“可是什麽?你是想說他們不說不共戴天,也算是彼此的眼中釘肉中刺?嗬,想必滿朝文武也都是這麽想的。所以,沒有人注意到江南的異常,沒有人注意到趙珵的改製尤為順利,你不妨想想趙昊當年,雖說二人行事手法不同,但細細想來也能感受到其中貓膩。”
“可是皇帝是提出推恩令的人呐,也一貫主張削藩的啊。不說她還未登基之前推行的法令,就單是這迴改製,父親也不是曾經讚歎‘趙昊前腳耀武揚威,公然挑釁之前的左官諭令,後腳趙珵便打臉迴去,這是何等手段’?
趙昊若是聽命於皇帝,他是圖什麽呢?不怕皇帝迴過手來收拾江南麽?而且父親為何篤定,一旦皇位易主,趙昊必有異動呢?”
“趙珵手段莫測,她是怎麽做到的,我猜不到。我隻是根據現有的跡象推測罷了。哪裏能這麽巧了,這二人必有聯係。
至於趙昊,你覺得能悄無聲息挑起皇子相殘,算準趙晟性格行事的人,會沒有野心?手段又能差到哪兒去?我仔細查了昔年舊事,趙玠恐怕就是受他挑撥。大郎你多想想,若是沒有後來趙珵攪局,那時又會是個什麽局麵。趙晟握著趙玠的把柄,下一步就是向許氏發難。”
“嘶,”許維雲倒抽了一口涼氣,“京都生亂,那他便可趁虛而入?那豈不是今上還幫過許氏?可這不是也破壞了趙昊的算計?”
“所以說啊,她最終坐上了那個位子。處處打壓趙昊,還能令他如她意行事,真是好生厲害啊。正如她身為嚴氏子,卻能令為父真心臣服。”
“父親?”
“說你那個兒子自作聰明真沒說錯。人蠢一點倒還有救,可看不清狀況還自視甚高,就沒法子了。
他是不是想效仿我昔年行事?扶持弱勢皇子,獨攬大權?嗬,書讀傻了吧,死板迂闊,不知變通。他難道不曉得時移世易,此一時彼一時麽?
正所謂,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昔年,趙昊公然得罪世家,拿大族開刀,不得人心。他不過是皇子,而彼時身為皇帝的趙澤又是個軟性子,事情自是大有可為。
可是,如今呢,趙珵是皇帝,奉詔繼位,文武擁護,聲望正濃。改製有力推行,新政卓有成效,各家各有所得,她本人又深諳權術,心機手段樣樣不凡。在她眼裏,那些個異動者不過是魑魅魍魎,敵不過她一招。你告訴我,你兒子要怎麽行先帝之事?
趙珵便是大勢所在。我當日便告誡你了,與其同她硬抗,不如順勢而為。她需要平衡朝堂,她想要穩固帝位,那我許氏就做她需要的籌碼。可是你兒子呢?卻想把許氏一族拖入深淵,就因為他蠢,就因為他自作聰明。
再來說你,李清的鬼話你也會信?許世頤那般沒腦子的論調你也會信?嚴氏,嚴氏,我還就告訴你了,沒有嚴氏,就不會再有許氏。趙珵是趙珵,她不是趙晟,你別拿以前那一套。
嚴氏忠誠,趙珵便不會動手。可她身為帝王,務必要限製外戚。這才是許氏之機。製衡,製衡,隻有一方叫什麽製衡?那叫自取滅亡。”
“父親,是孩兒蠢鈍,累及許氏。”許維雲撩起袍子,噗通一聲跪下,仰頭望著許濟昌,“可父親英明,明了此中曲折。您可是有所應對了?”
許濟昌心下歎息,“此番隻能一賭趙珵胸襟了。”
……
===========
太和殿。
程知端坐桌案之後,略帶審視地看著眼前這個人。這個人再一次在自己麵前俯首行大禮,可這一次,程知並沒有叫起。
許濟昌伏跪在地,見上首之人久久未做出反應,心下不禁苦笑,隻得先行開口,“罪臣教子無方,竟讓子弟鑄成大錯,有負聖恩,罪臣萬死難恕。”
“喔?朕怎麽記得,丞相你上迴登門,也是行這般大禮,也是口稱教子無方?嗬,丞相你做教育很有一套嘛,教出來的子弟不是犯上行刺,就是謀逆造反,很厲害嘛。你這得是對皇位上坐著的人有多大的不滿?嗯?”
“你也不看看,今日的大晉可還是昔日的大晉?今日的京都可還是昔日的京都?
當年趙玠一事,若是趙晟發難,許氏或有一搏之力。可是,如今的京都,鐵桶一般,兵權早就被趙珵牢牢把控在手裏,許氏在軍中的勢力被她一步一步地拔除,你拿什麽造反?拿你的血肉之軀去喂禁軍的刀鋒?你是嫌趙珵下手的理由還不夠充分嗎?
哼,更何況,你拉了趙珵下來,你打算捧誰上位?信不信,江南的趙昊立馬就會兵臨城下?你以為,除了趙珵,還有誰能擋住趙昊?趙珂那個軟趴趴的廢物?”
“怎麽…會這樣?皇帝不需要許氏了麽?”許維雲深受打擊,瞠目欲裂。
“唉,”好歹是自己的兒子,許濟昌一聲歎息,“大郎啊,為父昔日手把手地教你,你怎麽就不懂呢。皇帝需要的,是能為她所用的臣子,是能製衡朝堂的世家。她能容得下為父身居高位,能容得下許氏滿門榮華,卻容不得底下的人懷有貳心、與她為敵。
大郎啊,不是皇帝需要許氏,而是許氏需要皇帝。沒有許氏,還有王氏,有張氏,有陳氏,可若是沒有皇帝,那誰能容得下我許家?
唉,為父自詡眼光獨到,卻是生生看錯了兩個人。
一是趙珵。昔年她踏入許府,正是她展露崢嶸的開始。之後步步落子,算無遺策。而在此之前,為父卻是真真把她視作人畜無害的小公主。可這一點,我並沒有什麽可說的。趙珵此人,豈能以常理度之,她蟄伏之時從未顯出苗頭,她一旦出手便是天下震驚。
二是趙昊。為父卻是忘了,他也是天家血脈。皇族子弟,哪有心機簡單的。當初他遠封江南,我存了幾分心思,想為許氏留份退路,便設法打消了趙晟削藩之意,想留著江南以做牽製。如今想來,我這份心思恐怕是受了趙昊引導,被他頹喪放縱的外表騙過了。
這些日子以來,我也漸漸地琢磨出一些別樣的味道來。我且問你,趙珵頒布新法,推行新政,誰最為支持?誰起得作用最大?”
“啊?不是嚴氏麽?皇帝不是很為倚重嚴三郎?”許維雲一頭霧水,不知許濟昌為何會突然提到趙昊,篤定趙昊會謀反,會卷土重來。也不知皇帝改製和此間危局有何關係。
“嚴氏固然重要,可你還記得此事之始麽?”
不待長子迴答,許濟昌便自顧自說道:“建元元年,趙昊進京,獻上計簿,為僚屬表功請封。趙珵生怒,斥責戶部無能,國庫全年稅收不抵江南一境,提出增加賦稅收入之法。你看,這是不是順理成章?還有迴應戶部的那一句,‘依卿之意,晉朝大地,處處災禍連連,唯有江南一地,得天獨厚,得天庇護?’,之後誰敢再開口?
你再看,這兩年,兩稅法正式頒布施行之後,江南是何反應?大力推行,效果斐然。然後再看朝廷這邊,阻力是不是少了很多?”
“父親的意思是……?可是他們……?”許維雲著實被許濟昌話中之意震驚到。
“可是什麽?你是想說他們不說不共戴天,也算是彼此的眼中釘肉中刺?嗬,想必滿朝文武也都是這麽想的。所以,沒有人注意到江南的異常,沒有人注意到趙珵的改製尤為順利,你不妨想想趙昊當年,雖說二人行事手法不同,但細細想來也能感受到其中貓膩。”
“可是皇帝是提出推恩令的人呐,也一貫主張削藩的啊。不說她還未登基之前推行的法令,就單是這迴改製,父親也不是曾經讚歎‘趙昊前腳耀武揚威,公然挑釁之前的左官諭令,後腳趙珵便打臉迴去,這是何等手段’?
趙昊若是聽命於皇帝,他是圖什麽呢?不怕皇帝迴過手來收拾江南麽?而且父親為何篤定,一旦皇位易主,趙昊必有異動呢?”
“趙珵手段莫測,她是怎麽做到的,我猜不到。我隻是根據現有的跡象推測罷了。哪裏能這麽巧了,這二人必有聯係。
至於趙昊,你覺得能悄無聲息挑起皇子相殘,算準趙晟性格行事的人,會沒有野心?手段又能差到哪兒去?我仔細查了昔年舊事,趙玠恐怕就是受他挑撥。大郎你多想想,若是沒有後來趙珵攪局,那時又會是個什麽局麵。趙晟握著趙玠的把柄,下一步就是向許氏發難。”
“嘶,”許維雲倒抽了一口涼氣,“京都生亂,那他便可趁虛而入?那豈不是今上還幫過許氏?可這不是也破壞了趙昊的算計?”
“所以說啊,她最終坐上了那個位子。處處打壓趙昊,還能令他如她意行事,真是好生厲害啊。正如她身為嚴氏子,卻能令為父真心臣服。”
“父親?”
“說你那個兒子自作聰明真沒說錯。人蠢一點倒還有救,可看不清狀況還自視甚高,就沒法子了。
他是不是想效仿我昔年行事?扶持弱勢皇子,獨攬大權?嗬,書讀傻了吧,死板迂闊,不知變通。他難道不曉得時移世易,此一時彼一時麽?
正所謂,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昔年,趙昊公然得罪世家,拿大族開刀,不得人心。他不過是皇子,而彼時身為皇帝的趙澤又是個軟性子,事情自是大有可為。
可是,如今呢,趙珵是皇帝,奉詔繼位,文武擁護,聲望正濃。改製有力推行,新政卓有成效,各家各有所得,她本人又深諳權術,心機手段樣樣不凡。在她眼裏,那些個異動者不過是魑魅魍魎,敵不過她一招。你告訴我,你兒子要怎麽行先帝之事?
趙珵便是大勢所在。我當日便告誡你了,與其同她硬抗,不如順勢而為。她需要平衡朝堂,她想要穩固帝位,那我許氏就做她需要的籌碼。可是你兒子呢?卻想把許氏一族拖入深淵,就因為他蠢,就因為他自作聰明。
再來說你,李清的鬼話你也會信?許世頤那般沒腦子的論調你也會信?嚴氏,嚴氏,我還就告訴你了,沒有嚴氏,就不會再有許氏。趙珵是趙珵,她不是趙晟,你別拿以前那一套。
嚴氏忠誠,趙珵便不會動手。可她身為帝王,務必要限製外戚。這才是許氏之機。製衡,製衡,隻有一方叫什麽製衡?那叫自取滅亡。”
“父親,是孩兒蠢鈍,累及許氏。”許維雲撩起袍子,噗通一聲跪下,仰頭望著許濟昌,“可父親英明,明了此中曲折。您可是有所應對了?”
許濟昌心下歎息,“此番隻能一賭趙珵胸襟了。”
……
===========
太和殿。
程知端坐桌案之後,略帶審視地看著眼前這個人。這個人再一次在自己麵前俯首行大禮,可這一次,程知並沒有叫起。
許濟昌伏跪在地,見上首之人久久未做出反應,心下不禁苦笑,隻得先行開口,“罪臣教子無方,竟讓子弟鑄成大錯,有負聖恩,罪臣萬死難恕。”
“喔?朕怎麽記得,丞相你上迴登門,也是行這般大禮,也是口稱教子無方?嗬,丞相你做教育很有一套嘛,教出來的子弟不是犯上行刺,就是謀逆造反,很厲害嘛。你這得是對皇位上坐著的人有多大的不滿?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