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沈文蓁聽到自己的聲音在發問,“長幼有序,這是您當日殿前所言。待三位王爺婚事定下,您,打算如何同朝臣交代?”
程知心下一跳,慢慢抬頭,隻見自己心心念念的那個人,撐著一副淡定自若的樣子,麵上一派仿若英勇就義的表情,目光灼灼,雙手掩在裙角兩側,似是揪著一角。
此刻,她的眼中,隻有我。程知的眼中盛滿了溫柔,四肢百骸都充斥著喜悅的意味。她問出來了?她在緊張?她很在乎?
程知強壓下胸中似要噴薄而出的笑意,輕咳一聲,狀似無意地開口,“那你以為,當如何是好?”
“陛下?”沈文蓁沒料到她竟是沒迴這話,還把問題踢迴給自己。不過話已出口,沈文蓁便按自己心意說了。
“陛下身為一國之君,身係社稷國運,自當承繼宗廟,冊立中宮。”沈文蓁抿抿唇,艱澀開口,“隻是,現下還不是時候。曆來女子生產,危機重重,陛下當擇內外安定之機,至少等到朝堂肅清,與趙王賭約分出勝負之後。那時,內無賊子,外無強敵,陛下當無憂也。”
“是這道理,可現下大臣相逼,該如何應對?”嘖,這可不是我真正想聽的。
“欲脅陛下就範者,一以周禮安為首,或恪守禮製,或為阻擋改製轉移陛下視線;一如許濟昌之流,欲謀中宮之位。後者可以利誘之,與其周旋。前者勢單力孤,不成氣候。”沈文蓁說到後麵,卻是呐呐不能言。根本沒有什麽可拖延的理由,能想到的都被趙珵用過了。
“縱橫睥睨正是陛下所長,隻要陛下不首肯,自是無人可如願。”還是踢迴給趙珵,反正,她這麽厲害。
“喔?既然冊立中宮乃是必然,留後嗣承繼是君主職責,那麽早與晚又有何區別?成婚是一迴事兒,生子又是另一迴事兒。有人為阻擋改製,以大婚來轉移我視線,那我也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以中宮之位引他們行事,來減少新法推行阻力。如今正值改革初始,有中宮之位吊著,豈不效果斐然?說到利益,哪個能比得上家族中出一個下一任皇帝生父?”
“陛下?”沈文蓁聞言,霍然瞠目,不敢置信。這人竟真的打算拿自個兒的婚事做籌碼?
“嗯?怎麽?”
“陛下素來驕傲,率性而為,如今卻打算妥協,為人掣肘?”
“文蓁,政治從來都是一場交換與妥協的藝術。婚姻,亦可用作於此。”
沈文蓁啞然。是了,這不是理所當然的答案麽。她天生帝王,她雄才偉略,這是她實現大業的手段,這是她想要的,她,她是樂意的。可是,為什麽自己偏偏會一廂情願地認為趙珵不會這麽做呢?
沈文蓁神色數變,卻想不明白自己是怎麽了。勉強壓下思緒,自己是她的臣子,既是君上所願,自當為她分憂。
“陛下可有人選?”
程知雙眼微眯,“你覺得呢?”
“若要聯姻,嚴家已無必要。一則陛下信重嚴家,嚴家全心效命。二則陛下將為康王與嚴氏小姐賜婚。嚴氏嫡長孫嚴煦雖說是京中數一數二的青年才俊,卻不合適。
能與嚴公子相較者,許氏嫡長孫許世頤算是一個。此人風度翩翩,才思敏捷,容貌秀美,名冠京都,有玉麵郎君的美譽。而許氏,陛下似乎頗為看中。之前有撥除之機,陛下也留了手,想必是另有想法。隻是,先帝一朝許氏盤踞朝堂二十餘載,許濟昌野心勃勃,若是再為外戚,日後恐怕不可控製。
其餘世家子弟,各有千秋,但看陛下選擇。隻是,若是名望不夠,怕是無法達成陛下預期的效果,於改製無甚用處。”
程知失笑,“文蓁,按著你這麽一劃拉,京都子弟被你篩了個遍,就沒一個合適的嘛。你,是不是不想我成婚?”
“我哪有?我……”
“嗬,”程知打斷了沈文蓁的支支吾吾,笑著道,“我方才還沒有說完。婚姻也可以用來交換與妥協,除非,有特別的理由。特別到,我願意為她披荊斬棘,掃除一切障礙。這叫做,原則之下必有例外。”
“啊?”那你問我做什麽?耍我麽?
“那陛下有沒有例外?”
“自然是,”程知拖長了音,“有啊。”
接著,眉梢一挑,雙目定定地鎖住那個人,“隻是要看那個例外領不領情了。
都說婚姻是結兩姓之好,可我趙珵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需要與哪家交好?改革這種事兒,推行順暢沒有阻力固然是好,可是難道遇有磨折問題便要收手停滯麽?自是要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
當婚姻脫離了利益交換,而專注於婚姻本身的時候,這便是例外。隻有那個人,隻是那個人,於千千萬萬人之中,她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不會因利益糾葛而權衡猶疑,不會因價值得失而挑揀比較。遇見她之前,從未想過成婚;在一起之後,絕不會後悔。
這便是例外。”程知的目光深邃而專注,眼神裏仿若包裹著炙熱的火光,似是要噴薄而出。
沈文蓁甫一接觸到這樣的目光,心尖為之一顫,有什麽東西正在蠢蠢欲動,正如早就生根發芽的種子突然遇到陽光雨露,便再也遮擋不住勃勃生機。這種子會破土而出,會生長壯大,終有一日會成參天大樹。
沈文蓁垂下眼簾,不敢深想,隻是問道,“陛下這是有意中人了麽?在陛下身側日久,竟從未發覺,是臣失職。”
“嗬,”隻聽那人輕笑一聲,“那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改天介紹你認識。”
沈文蓁的心落迴了原處,卻有些悵然若失,還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酸楚,甚至委屈。自己在期待什麽?趙珵的意中人?她真的傾慕上了一個人?那是怎樣的人物,居然會令趙珵心折?會讓她說出那番話?世間情深,不過如此。真是至情至性。
沈文蓁的倉惶失措,她的強自鎮定,都被前方視線從未離開的程知捕捉到了。嗬,你待我也是有異的,隻是現下你還不明白這異常是什麽。唔,還不是時候,快了,就快了。現在還是別驚著這隻小兔子了。
“文蓁,你約莫是呆了吧?有李清的挑撥,有許濟昌的加力,你以為周禮安還會咬著不放?隻需要一個台階,一個看似合理的理由,給他下台,以全他忠良之名罷了。”
“理由?還有什麽理由可用?”還沒迴過神來的沈文蓁本能地反問,倒真的顯得有些呆呆的。
“哈哈,你且看著,講道理也是我的長處。隻要我不首肯,自是無人可如願。”
……
==========
建元元年五月,皇帝下旨賜婚。欽賜京營統領嚴駿長女嚴氏為康王正妃,英國公李繼勳第三女李氏為平王正妃,鴻臚寺卿吳覃侄女吳氏為安王正妃,擇日完婚。
諸王領旨謝恩。
……
隨即,太傅周禮安上書,稱家禮已畢,當行國禮,請皇帝冊立中宮,以安社稷。
皇帝稱善。並言,不欲後宮三千,惟願中宮一人,舉案齊眉,共治河山。而中宮者,肩負社稷之重,須審慎定之,擇德才兼備者。遂令群臣推舉,先行擬定候選。
太傅以為符合女子貞德,盛讚皇帝。
群臣稱諾,紛紛領命。
……
==========
建元元年末月,皇帝正式頒布兩稅法及土地買賣法,下令各地施行。
法令規定,以原有地稅和戶稅為主,統一各項稅收,征收兩稅,其餘雜捐、雜稅全部取消。朝廷根據財政支出定出總稅額,地方依照中央分配的數目向當地人戶征收。
兩稅依田畝納米粟,依戶等納錢或等值替代物。田畝稅以朝廷最新一次清丈土地的墾田數為準,均平征收。戶等定為三等九品,各有上中下,以財產多少為憑據,包括奴婢、部曲、土地、住房、菜園、塢舍、牛、車、各種糧,其中放籍者不計入。朝廷將定戶標準分發至地方各州縣。縣據以定樣,清點造冊,依定樣確定戶等,記錄定簿。州再行複核,上報尚書省造籍。戶等每三年審定一次,進行調整。地方戶等失調嚴重者,刺史知情不報,同論罪。以實物繳納稅款者,不得低於朝廷折稅價格。
兩稅分夏秋兩次征收,夏稅限六月納畢,秋稅十一月納畢。
……
法令規定,允許土地買賣。地方各級官府,須見細則清單所列,方能加蓋大印,完成土地所有者變更,產去稅移。經手官吏必須確保手續完整,存份備案。交易完成,買方課稅。
……
改製自此正式拉開序幕,後世稱做建元新政。賦稅改革被列為晉昭武帝文治武功的首項。
後世史學界稱,自建元後,輕重之權,始歸於朝廷。昭武改製,使賦不加斂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虛實,貪吏不誠而奸無所取,便利天下,與民生息,是賦稅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影響深遠,譽載史冊。兩稅法,是人頭稅向田畝稅的過渡,奠定了後來朝代徹底舍人稅地的基礎,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是一個偉大的曆史進步。
==========
建元二年初,皇帝發布大晉朝建元年間第一個五年計劃。昭告五年間朝廷的施政方向、全國的重大事項、財政初步預算、賦稅收入基本預期,等等,明確提出不加稅率,不增稅種,要使國庫賦稅收入穩步增長,五年翻兩番。一時朝野嘩然。
……
這便是五年規劃的由來。後世雖因戰亂動蕩、王朝更替有過間斷,然則治世君主為恢複國力、充裕財政,紛紛效仿昭武,使得五年規劃傳承後世,廣為采用。此亦被譽為昭武之功。
程知心下一跳,慢慢抬頭,隻見自己心心念念的那個人,撐著一副淡定自若的樣子,麵上一派仿若英勇就義的表情,目光灼灼,雙手掩在裙角兩側,似是揪著一角。
此刻,她的眼中,隻有我。程知的眼中盛滿了溫柔,四肢百骸都充斥著喜悅的意味。她問出來了?她在緊張?她很在乎?
程知強壓下胸中似要噴薄而出的笑意,輕咳一聲,狀似無意地開口,“那你以為,當如何是好?”
“陛下?”沈文蓁沒料到她竟是沒迴這話,還把問題踢迴給自己。不過話已出口,沈文蓁便按自己心意說了。
“陛下身為一國之君,身係社稷國運,自當承繼宗廟,冊立中宮。”沈文蓁抿抿唇,艱澀開口,“隻是,現下還不是時候。曆來女子生產,危機重重,陛下當擇內外安定之機,至少等到朝堂肅清,與趙王賭約分出勝負之後。那時,內無賊子,外無強敵,陛下當無憂也。”
“是這道理,可現下大臣相逼,該如何應對?”嘖,這可不是我真正想聽的。
“欲脅陛下就範者,一以周禮安為首,或恪守禮製,或為阻擋改製轉移陛下視線;一如許濟昌之流,欲謀中宮之位。後者可以利誘之,與其周旋。前者勢單力孤,不成氣候。”沈文蓁說到後麵,卻是呐呐不能言。根本沒有什麽可拖延的理由,能想到的都被趙珵用過了。
“縱橫睥睨正是陛下所長,隻要陛下不首肯,自是無人可如願。”還是踢迴給趙珵,反正,她這麽厲害。
“喔?既然冊立中宮乃是必然,留後嗣承繼是君主職責,那麽早與晚又有何區別?成婚是一迴事兒,生子又是另一迴事兒。有人為阻擋改製,以大婚來轉移我視線,那我也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以中宮之位引他們行事,來減少新法推行阻力。如今正值改革初始,有中宮之位吊著,豈不效果斐然?說到利益,哪個能比得上家族中出一個下一任皇帝生父?”
“陛下?”沈文蓁聞言,霍然瞠目,不敢置信。這人竟真的打算拿自個兒的婚事做籌碼?
“嗯?怎麽?”
“陛下素來驕傲,率性而為,如今卻打算妥協,為人掣肘?”
“文蓁,政治從來都是一場交換與妥協的藝術。婚姻,亦可用作於此。”
沈文蓁啞然。是了,這不是理所當然的答案麽。她天生帝王,她雄才偉略,這是她實現大業的手段,這是她想要的,她,她是樂意的。可是,為什麽自己偏偏會一廂情願地認為趙珵不會這麽做呢?
沈文蓁神色數變,卻想不明白自己是怎麽了。勉強壓下思緒,自己是她的臣子,既是君上所願,自當為她分憂。
“陛下可有人選?”
程知雙眼微眯,“你覺得呢?”
“若要聯姻,嚴家已無必要。一則陛下信重嚴家,嚴家全心效命。二則陛下將為康王與嚴氏小姐賜婚。嚴氏嫡長孫嚴煦雖說是京中數一數二的青年才俊,卻不合適。
能與嚴公子相較者,許氏嫡長孫許世頤算是一個。此人風度翩翩,才思敏捷,容貌秀美,名冠京都,有玉麵郎君的美譽。而許氏,陛下似乎頗為看中。之前有撥除之機,陛下也留了手,想必是另有想法。隻是,先帝一朝許氏盤踞朝堂二十餘載,許濟昌野心勃勃,若是再為外戚,日後恐怕不可控製。
其餘世家子弟,各有千秋,但看陛下選擇。隻是,若是名望不夠,怕是無法達成陛下預期的效果,於改製無甚用處。”
程知失笑,“文蓁,按著你這麽一劃拉,京都子弟被你篩了個遍,就沒一個合適的嘛。你,是不是不想我成婚?”
“我哪有?我……”
“嗬,”程知打斷了沈文蓁的支支吾吾,笑著道,“我方才還沒有說完。婚姻也可以用來交換與妥協,除非,有特別的理由。特別到,我願意為她披荊斬棘,掃除一切障礙。這叫做,原則之下必有例外。”
“啊?”那你問我做什麽?耍我麽?
“那陛下有沒有例外?”
“自然是,”程知拖長了音,“有啊。”
接著,眉梢一挑,雙目定定地鎖住那個人,“隻是要看那個例外領不領情了。
都說婚姻是結兩姓之好,可我趙珵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需要與哪家交好?改革這種事兒,推行順暢沒有阻力固然是好,可是難道遇有磨折問題便要收手停滯麽?自是要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
當婚姻脫離了利益交換,而專注於婚姻本身的時候,這便是例外。隻有那個人,隻是那個人,於千千萬萬人之中,她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不會因利益糾葛而權衡猶疑,不會因價值得失而挑揀比較。遇見她之前,從未想過成婚;在一起之後,絕不會後悔。
這便是例外。”程知的目光深邃而專注,眼神裏仿若包裹著炙熱的火光,似是要噴薄而出。
沈文蓁甫一接觸到這樣的目光,心尖為之一顫,有什麽東西正在蠢蠢欲動,正如早就生根發芽的種子突然遇到陽光雨露,便再也遮擋不住勃勃生機。這種子會破土而出,會生長壯大,終有一日會成參天大樹。
沈文蓁垂下眼簾,不敢深想,隻是問道,“陛下這是有意中人了麽?在陛下身側日久,竟從未發覺,是臣失職。”
“嗬,”隻聽那人輕笑一聲,“那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改天介紹你認識。”
沈文蓁的心落迴了原處,卻有些悵然若失,還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酸楚,甚至委屈。自己在期待什麽?趙珵的意中人?她真的傾慕上了一個人?那是怎樣的人物,居然會令趙珵心折?會讓她說出那番話?世間情深,不過如此。真是至情至性。
沈文蓁的倉惶失措,她的強自鎮定,都被前方視線從未離開的程知捕捉到了。嗬,你待我也是有異的,隻是現下你還不明白這異常是什麽。唔,還不是時候,快了,就快了。現在還是別驚著這隻小兔子了。
“文蓁,你約莫是呆了吧?有李清的挑撥,有許濟昌的加力,你以為周禮安還會咬著不放?隻需要一個台階,一個看似合理的理由,給他下台,以全他忠良之名罷了。”
“理由?還有什麽理由可用?”還沒迴過神來的沈文蓁本能地反問,倒真的顯得有些呆呆的。
“哈哈,你且看著,講道理也是我的長處。隻要我不首肯,自是無人可如願。”
……
==========
建元元年五月,皇帝下旨賜婚。欽賜京營統領嚴駿長女嚴氏為康王正妃,英國公李繼勳第三女李氏為平王正妃,鴻臚寺卿吳覃侄女吳氏為安王正妃,擇日完婚。
諸王領旨謝恩。
……
隨即,太傅周禮安上書,稱家禮已畢,當行國禮,請皇帝冊立中宮,以安社稷。
皇帝稱善。並言,不欲後宮三千,惟願中宮一人,舉案齊眉,共治河山。而中宮者,肩負社稷之重,須審慎定之,擇德才兼備者。遂令群臣推舉,先行擬定候選。
太傅以為符合女子貞德,盛讚皇帝。
群臣稱諾,紛紛領命。
……
==========
建元元年末月,皇帝正式頒布兩稅法及土地買賣法,下令各地施行。
法令規定,以原有地稅和戶稅為主,統一各項稅收,征收兩稅,其餘雜捐、雜稅全部取消。朝廷根據財政支出定出總稅額,地方依照中央分配的數目向當地人戶征收。
兩稅依田畝納米粟,依戶等納錢或等值替代物。田畝稅以朝廷最新一次清丈土地的墾田數為準,均平征收。戶等定為三等九品,各有上中下,以財產多少為憑據,包括奴婢、部曲、土地、住房、菜園、塢舍、牛、車、各種糧,其中放籍者不計入。朝廷將定戶標準分發至地方各州縣。縣據以定樣,清點造冊,依定樣確定戶等,記錄定簿。州再行複核,上報尚書省造籍。戶等每三年審定一次,進行調整。地方戶等失調嚴重者,刺史知情不報,同論罪。以實物繳納稅款者,不得低於朝廷折稅價格。
兩稅分夏秋兩次征收,夏稅限六月納畢,秋稅十一月納畢。
……
法令規定,允許土地買賣。地方各級官府,須見細則清單所列,方能加蓋大印,完成土地所有者變更,產去稅移。經手官吏必須確保手續完整,存份備案。交易完成,買方課稅。
……
改製自此正式拉開序幕,後世稱做建元新政。賦稅改革被列為晉昭武帝文治武功的首項。
後世史學界稱,自建元後,輕重之權,始歸於朝廷。昭武改製,使賦不加斂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虛實,貪吏不誠而奸無所取,便利天下,與民生息,是賦稅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影響深遠,譽載史冊。兩稅法,是人頭稅向田畝稅的過渡,奠定了後來朝代徹底舍人稅地的基礎,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是一個偉大的曆史進步。
==========
建元二年初,皇帝發布大晉朝建元年間第一個五年計劃。昭告五年間朝廷的施政方向、全國的重大事項、財政初步預算、賦稅收入基本預期,等等,明確提出不加稅率,不增稅種,要使國庫賦稅收入穩步增長,五年翻兩番。一時朝野嘩然。
……
這便是五年規劃的由來。後世雖因戰亂動蕩、王朝更替有過間斷,然則治世君主為恢複國力、充裕財政,紛紛效仿昭武,使得五年規劃傳承後世,廣為采用。此亦被譽為昭武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