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清穿劇]matche2
萬年女配逆天係統[快穿] 作者:超級瑪麗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純淨的水晶山上的雪水
蕩鈴子上麵的露珠
甘露做曲的美酒
智慧天女當壚
和著聖潔的誓約飲下
可以不墮惡途
——格魯派第六代法王羅桑仁欽·倉央嘉措
雖然都是在暗地裏進行的卻因牽連了太多的人而使消息傳揚開來:當日隨同蓮座一起下山的那些僧眾們斥的斥、貶的貶、逐的逐,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懲戒,如今服侍在蓮座身邊的人較之以往更加謹小慎微了。
上師們苦口婆心地規勸蓮座要勤於修止,如把心安住於一境,則能得到輕安之感,善思維、善護念,不可輕易嚐試惡趣。可是他那憂鬱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喀當基的窗格凝注在拉薩河對岸的雲山樹海之間,詩人浪漫的情懷豈是這些一輩子埋頭於經律文章的上師們所能懂得的。
縱然第一次喝酒的感覺並不怎麽好,可他仍把那視作一種神聖而珍貴的體驗,或許又是為了和精明的藏王捉迷藏,聽說後來他寫了一首頗為莊嚴的道歌,被上師們煞有介事地呈送到藏王的麵前。
藏王桑傑嘉措如刻的嘴角上終於露出一絲寬慰的笑意,他立即嚴裝整頓帶領著浩浩蕩蕩的群臣進宮請罪,說這一切都是因他和他的臣下不懂法王蓮座的梵心而犯下的過失,今後他自當帶頭更加黽勉用力為蓮座排憂。
高坐在神威赫赫的金龍寶座之上的倉央嘉措心如止水地看著這些官員們匍匐頓首,或者他並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叩拜。這已是藏王一貫的手法了,倘若把一個人舉得越高他就越沒有借口放縱已欲,藏王和上師們大抵都是這樣想的吧。
在雅魯藏布江的下遊有一大片平整的土地,那裏氣候溫暖、土壤肥沃,兒時的些許記憶時常在夢境中重現,秋收季節,雲雀從門隅地方飛來,輕抖一雙纖塵不染的羽翼,落在布達拉的宮門,捎來阿媽親手打的青稞種子。
一早,仁珍翁姆用過齋之後上了一炷香,聽說法王蓮座又派人來了,送東西的小沙彌在大門外止步,由侍奉的比丘尼將一個黃緞子蒙著的托盤端進來。
早就發心要給法王蓮座迴一封信,可一拖再拖,到現在連一個字都沒迴,說善哉?說謝謝?說抱歉?說什麽都覺得不自然,枉費她一肚子的墨水了。可不是嘛,姑娘家家身在佛門心在俗,跟一個喇嘛教主有什麽可說的?
仁珍翁姆瞥了一眼那黃緞蓋簾兒,上麵繡的飛鶴雲紋頗為入眼,她本想抄完經再看下麵的東西,隻因這蓋簾兒繡得精美,忍不住想用手指挑開來看,想不到那麽大一個托盤上麵僅僅是一個小麥穗。
“這是……”仁珍翁姆拈起來仔細端詳著,聽見身旁的比丘尼緩緩迴稟道:“迴格格的話,此物是藏地主食糌粑的原料,青稞。”
仁珍翁姆進宮以來每日進膳的珍饈美饌都是由藏王府特供來的,還不曾吃過一頓真正的糌粑,她用那纖細透潤的手指遮起檀口笑了笑:“糌粑……咯咯,好難聽,想必吃起來也不怎麽樣。”
比丘尼雙手合十,溫聲迴稟道:“氣味香醇,入口酥軟,也可拌和各種內地名茶,如紅、綠、黑、黃、白、花茶等,味道各不相同……”
仁珍翁姆拈著青稞穗心思飛到了別處,法王蓮座派人送來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麽意思呢?他這個人好古怪,且不說別的,一個喇嘛會寫詩就怪好笑的。早春,他那後殿山下種著的桃花樹花骨朵兒壓彎了枝條,紅的、粉的、白的……一直到初夏才次第開敗,好長好長的花期一次都沒看見過他,那麽好的花開了謝了都無人過問,就知道他這個人多沒意思了。
其實仁珍翁姆不懂,倉央嘉措不去桃林全是為了避嫌。仁珍翁姆猜他是個無趣之人,隨意弄了點胡乳達派人送過去權當還禮。倉央嘉措收到後,用手捏了一塊兒就放進嘴裏,全然不顧身邊的僧眾反對:“蓮座,請您切勿親自品嚐,勞駕您快吐出來吧,一旦添加了什麽不祥的東西,教我們如何向第司交代……”
倉央嘉措反而又捏了幾塊兒放進嘴裏:“這幹酪可口極了,你們也嚐嚐。”說罷,他那手不釋卷的身影穿過喀當基前麵的長廊便朝薩朗鬆傑佛堂去了。
在那黑黑的須彌山頂,有蓮華形狀的白雲出岫,一朵一朵連綿不絕,以柔軟的軀體包圍了鐵山,遠處飛來一隊潔白的仙鶴,繞著山的底座迴環巡遊,緊緊地將白雲捆綁其上,那發自仙鶴頸項中帶著迴音的謳謳聲是神聖的梵音,使如綿的白雲和似鐵的山棱奇跡般地契合在一起,越發柔滑,越發快活,許多透明的空行母在雲間時隱時現,鮮花散漫在天空,逐漸感覺到酣暢淋漓……
夢中馨香的餘韻竟比任何人間美味都要受用,夜裏,當倉央嘉措在床上翻騰了幾個迴合之後,這個夢境所隱含的意義在漸漸蘇醒的頭腦中不言自明。經論上說,修行之人若悟入般若,便會在夢中或定中見到種種空行母之示現,空行母並非世俗所認知的女性概念,所以隻有修持極深的活佛才有能力被諸多空行母環繞而不昧色相,倉央嘉措深知自己修持尚淺,絕不能把這個夢告訴上師。
在喀當基的北麵牆角裏坐落著一個遠渡重洋的稀罕物,據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麵水銀鏡子,這塊名貴的穿衣鏡被鑲嵌在純金的橢圓形鏡框內,鏡框被兩根耳狀的轉軸支撐在一架厚重的足金實心底座上,鏡框和底座都是後配上去的,整體有一人多高,鏡麵上有一行永遠擦不掉的西洋字:willis,當威利斯人發現要想照出整人的影像其實用不著跟人一邊高的鏡子後,這種與人同高的水銀鏡就很少出產了,甚至在西歐都成了罕有的古董。
在一個小雪簌簌的午後,倉央嘉措站在鏡子前,摘掉頭上的緞帽,設想自己長出了許多發辮,陽光下那些發辮光滑烏亮,辮稍上紮著珍珠串成的金色絲線穗子,隨著身體的旋轉而飄散飛揚,就連那當壚的天女都要遜色幾分。如果僅僅穿上紅黃色的袈裟就能成為喇嘛,那湖上的黃金野鶴豈不也能超度眾生了?佛祖尚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法王為何無冬曆夏總是一個樣子,所以,他要蓄發!
當他在心裏作出這樣的決定時,沒有人能改變這個決定,除非這顆頭顱不再屬於他自己了。
入冬以後,農活少了,閑人多了,雪城裏賣酒的生意變得紅火起來。
明心的原名叫瑪吉阿米,她本是拉薩城中一個普通農戶家的女兒,家裏除了養馬以外,阿爸、阿媽和阿哥三口人平時靠經營一家小酒館過活,入冬以後酒館的生意驟然好起來,瑪吉阿米就迴來幫忙,家裏人不知道她的另一個身份,以為她隻是為了貼補家用在藏王府做點雜役。
瑪吉阿米一迴到家,就脫掉一身緞衣,換上阿媽的土布衣裙,脫下精美的錦靴,穿上阿哥的大馬靴,用一塊兒黑不溜秋的頭巾包起一頭精美的發辮,把一雙白嫩的手藏在又肥又長的袖中,這樣一來,窈窕少女的形象就大大減損,便於在酒館裏應付那些難纏的醉漢。
在酒館裏幫了幾天忙,瑪吉阿米還要趁著夜色偷偷迴到布達拉宮,去照顧照顧那位嬌滴滴的明妃,仁珍翁姆。若是嚴格按照藏王的命令,瑪吉阿米是不被允許迴家的,幸好藏王是個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大忙人,除非法王蓮座有事,平時他很少進宮。
這兩年,上師們完全摸透了法王蓮座的脾氣,曉得如何順著毛摩挲才能使他高興,這樣藏王就可以騰出手來與那個占著人家地盤不走的拉桑汗鬥智鬥勇了。
藏王桑傑嘉措是一個大能人,能文能武,能屈能伸,自從五世法王圓寂以來,他培育六世、安撫藏民、上奉清廷、下轄蒙古,為前人樹碑立傳、為後人開基立業,說句實話,人民能夠過上幾天太平日子,裏裏外外全仗他一個人。
桑傑嘉措在人民心目中威望很高,蓮座則將他視作父親。縱然他功勞卓越,在蓮座麵前卻也是謙卑至極的,比如說,他整整大了蓮座二十歲,在任何場合下他都尊稱蓮座為“上師”、“教主”、“活佛”、“日增”、“持明”、“尊者”……在這些無上殊勝的稱謂之中卻找不到哪一個是實權的象征。
黎明時分,明心順利地溜迴宮裏了,果然天一亮,仁珍翁姆就叫人來請她,說是昨晚藏王派人送進宮裏許多可愛物什,好多都還沒開包裝,想等姐姐迴來一起拆開來玩兒。
平民百姓家裏有這樣一個說法,養活姑娘就要盡量對她好,因為姑娘在家裏待不上幾年就要出嫁,到了夫家可再沒人寵著她。大抵藏王也是聽過這種說法,所以待仁珍翁姆好得都讓人說閑話,明心卻清楚,仁珍翁姆的歸宿不是精明強幹的藏王,而是野心勃勃的拉桑汗。
想到這個,明心不禁走了神兒,仁珍翁姆瞧著她手中的緞布盒子著急:“姐姐快拆呀,看看那裏麵是什麽東西?”
“噢。”明心略略點頭,把手裏這隻精美的六角形緞麵小盒子拆開,一塊兒嬌豔欲滴的胭脂膏子映入眼簾,明心故意逗她:“藏王送這個東西給你,妹妹,你……該送藏王什麽好呢?”
仁珍翁姆盯著那塊兒胭脂,白嫩的小手掃了掃發熱的臉頰:“哼,他當他什麽都懂呢。”
明心知道她其實心裏喜歡,明心又拆開一個長條的小盒子,一把精致的折疊團扇躺在裏麵,她小心地拿出來,展開,展成了一個平麵,兩條扇骨“哢噔”一聲固定在一個小凹槽內,先進得都有點嚇人,圓圓的扇麵足有西瓜那麽大,其上畫著一位漢族美女,也拿著一把團扇。
明心笑著說:“嗬嗬,你看,這是內地最新的發明,再精巧不過了。”
仁珍翁姆說:“你喜歡就送你吧,你天天對著它阿彌陀佛吧,嗬嗬嗬……”
明心道:“知道妹妹一向喜歡漢族風情,這是藏王派人從江南好不容易用十匹駿馬才換迴來的,我可不敢要,再說,我也並不適合拿這種扇子,我要拿也該拿‘桃花庵主’的那種。”
“桃花庵主是誰?”
明心故意調笑道:“桃花庵主都不知道是誰,你作詩填詞真是枉然了。”
仁珍翁姆不由得想到了倉央嘉措,這裏自然是個陷阱。仁珍翁姆忽然想起來什麽似的,攜著明心的手下了地:“姐姐,你隨我來,有樣東西給你看。”
“是什麽?”明心拿著團扇走過去,在一個黃緞蓋簾兒下有個銀托盤,托盤上放著一穗青稞。
“這是幾日前法王蓮座派人送來的,我實在弄不懂他的意思。”仁珍翁姆托著下頦好像有點生氣的樣子。
明心左想想右想想,也實在弄不懂這是什麽意思。仁珍翁姆也看出來了,忍不住說道:“這一點他就不如藏王,東西不論好壞,讓人一眼就能看明白,我不喜歡這麽不痛快的人!”
明心笑了笑,仁珍翁姆畢竟是位蒙古格格,脾氣是有一點,性格也是豪爽無疑,但是她不懂,法王和藏王不一樣,法王是這片土地上的精神首領,他是不會用十匹駿馬換來女兒家的稀罕物收買人心的,與他甚至無法以心換心,隻能“神交”。
蕩鈴子上麵的露珠
甘露做曲的美酒
智慧天女當壚
和著聖潔的誓約飲下
可以不墮惡途
——格魯派第六代法王羅桑仁欽·倉央嘉措
雖然都是在暗地裏進行的卻因牽連了太多的人而使消息傳揚開來:當日隨同蓮座一起下山的那些僧眾們斥的斥、貶的貶、逐的逐,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懲戒,如今服侍在蓮座身邊的人較之以往更加謹小慎微了。
上師們苦口婆心地規勸蓮座要勤於修止,如把心安住於一境,則能得到輕安之感,善思維、善護念,不可輕易嚐試惡趣。可是他那憂鬱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喀當基的窗格凝注在拉薩河對岸的雲山樹海之間,詩人浪漫的情懷豈是這些一輩子埋頭於經律文章的上師們所能懂得的。
縱然第一次喝酒的感覺並不怎麽好,可他仍把那視作一種神聖而珍貴的體驗,或許又是為了和精明的藏王捉迷藏,聽說後來他寫了一首頗為莊嚴的道歌,被上師們煞有介事地呈送到藏王的麵前。
藏王桑傑嘉措如刻的嘴角上終於露出一絲寬慰的笑意,他立即嚴裝整頓帶領著浩浩蕩蕩的群臣進宮請罪,說這一切都是因他和他的臣下不懂法王蓮座的梵心而犯下的過失,今後他自當帶頭更加黽勉用力為蓮座排憂。
高坐在神威赫赫的金龍寶座之上的倉央嘉措心如止水地看著這些官員們匍匐頓首,或者他並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叩拜。這已是藏王一貫的手法了,倘若把一個人舉得越高他就越沒有借口放縱已欲,藏王和上師們大抵都是這樣想的吧。
在雅魯藏布江的下遊有一大片平整的土地,那裏氣候溫暖、土壤肥沃,兒時的些許記憶時常在夢境中重現,秋收季節,雲雀從門隅地方飛來,輕抖一雙纖塵不染的羽翼,落在布達拉的宮門,捎來阿媽親手打的青稞種子。
一早,仁珍翁姆用過齋之後上了一炷香,聽說法王蓮座又派人來了,送東西的小沙彌在大門外止步,由侍奉的比丘尼將一個黃緞子蒙著的托盤端進來。
早就發心要給法王蓮座迴一封信,可一拖再拖,到現在連一個字都沒迴,說善哉?說謝謝?說抱歉?說什麽都覺得不自然,枉費她一肚子的墨水了。可不是嘛,姑娘家家身在佛門心在俗,跟一個喇嘛教主有什麽可說的?
仁珍翁姆瞥了一眼那黃緞蓋簾兒,上麵繡的飛鶴雲紋頗為入眼,她本想抄完經再看下麵的東西,隻因這蓋簾兒繡得精美,忍不住想用手指挑開來看,想不到那麽大一個托盤上麵僅僅是一個小麥穗。
“這是……”仁珍翁姆拈起來仔細端詳著,聽見身旁的比丘尼緩緩迴稟道:“迴格格的話,此物是藏地主食糌粑的原料,青稞。”
仁珍翁姆進宮以來每日進膳的珍饈美饌都是由藏王府特供來的,還不曾吃過一頓真正的糌粑,她用那纖細透潤的手指遮起檀口笑了笑:“糌粑……咯咯,好難聽,想必吃起來也不怎麽樣。”
比丘尼雙手合十,溫聲迴稟道:“氣味香醇,入口酥軟,也可拌和各種內地名茶,如紅、綠、黑、黃、白、花茶等,味道各不相同……”
仁珍翁姆拈著青稞穗心思飛到了別處,法王蓮座派人送來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麽意思呢?他這個人好古怪,且不說別的,一個喇嘛會寫詩就怪好笑的。早春,他那後殿山下種著的桃花樹花骨朵兒壓彎了枝條,紅的、粉的、白的……一直到初夏才次第開敗,好長好長的花期一次都沒看見過他,那麽好的花開了謝了都無人過問,就知道他這個人多沒意思了。
其實仁珍翁姆不懂,倉央嘉措不去桃林全是為了避嫌。仁珍翁姆猜他是個無趣之人,隨意弄了點胡乳達派人送過去權當還禮。倉央嘉措收到後,用手捏了一塊兒就放進嘴裏,全然不顧身邊的僧眾反對:“蓮座,請您切勿親自品嚐,勞駕您快吐出來吧,一旦添加了什麽不祥的東西,教我們如何向第司交代……”
倉央嘉措反而又捏了幾塊兒放進嘴裏:“這幹酪可口極了,你們也嚐嚐。”說罷,他那手不釋卷的身影穿過喀當基前麵的長廊便朝薩朗鬆傑佛堂去了。
在那黑黑的須彌山頂,有蓮華形狀的白雲出岫,一朵一朵連綿不絕,以柔軟的軀體包圍了鐵山,遠處飛來一隊潔白的仙鶴,繞著山的底座迴環巡遊,緊緊地將白雲捆綁其上,那發自仙鶴頸項中帶著迴音的謳謳聲是神聖的梵音,使如綿的白雲和似鐵的山棱奇跡般地契合在一起,越發柔滑,越發快活,許多透明的空行母在雲間時隱時現,鮮花散漫在天空,逐漸感覺到酣暢淋漓……
夢中馨香的餘韻竟比任何人間美味都要受用,夜裏,當倉央嘉措在床上翻騰了幾個迴合之後,這個夢境所隱含的意義在漸漸蘇醒的頭腦中不言自明。經論上說,修行之人若悟入般若,便會在夢中或定中見到種種空行母之示現,空行母並非世俗所認知的女性概念,所以隻有修持極深的活佛才有能力被諸多空行母環繞而不昧色相,倉央嘉措深知自己修持尚淺,絕不能把這個夢告訴上師。
在喀當基的北麵牆角裏坐落著一個遠渡重洋的稀罕物,據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麵水銀鏡子,這塊名貴的穿衣鏡被鑲嵌在純金的橢圓形鏡框內,鏡框被兩根耳狀的轉軸支撐在一架厚重的足金實心底座上,鏡框和底座都是後配上去的,整體有一人多高,鏡麵上有一行永遠擦不掉的西洋字:willis,當威利斯人發現要想照出整人的影像其實用不著跟人一邊高的鏡子後,這種與人同高的水銀鏡就很少出產了,甚至在西歐都成了罕有的古董。
在一個小雪簌簌的午後,倉央嘉措站在鏡子前,摘掉頭上的緞帽,設想自己長出了許多發辮,陽光下那些發辮光滑烏亮,辮稍上紮著珍珠串成的金色絲線穗子,隨著身體的旋轉而飄散飛揚,就連那當壚的天女都要遜色幾分。如果僅僅穿上紅黃色的袈裟就能成為喇嘛,那湖上的黃金野鶴豈不也能超度眾生了?佛祖尚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法王為何無冬曆夏總是一個樣子,所以,他要蓄發!
當他在心裏作出這樣的決定時,沒有人能改變這個決定,除非這顆頭顱不再屬於他自己了。
入冬以後,農活少了,閑人多了,雪城裏賣酒的生意變得紅火起來。
明心的原名叫瑪吉阿米,她本是拉薩城中一個普通農戶家的女兒,家裏除了養馬以外,阿爸、阿媽和阿哥三口人平時靠經營一家小酒館過活,入冬以後酒館的生意驟然好起來,瑪吉阿米就迴來幫忙,家裏人不知道她的另一個身份,以為她隻是為了貼補家用在藏王府做點雜役。
瑪吉阿米一迴到家,就脫掉一身緞衣,換上阿媽的土布衣裙,脫下精美的錦靴,穿上阿哥的大馬靴,用一塊兒黑不溜秋的頭巾包起一頭精美的發辮,把一雙白嫩的手藏在又肥又長的袖中,這樣一來,窈窕少女的形象就大大減損,便於在酒館裏應付那些難纏的醉漢。
在酒館裏幫了幾天忙,瑪吉阿米還要趁著夜色偷偷迴到布達拉宮,去照顧照顧那位嬌滴滴的明妃,仁珍翁姆。若是嚴格按照藏王的命令,瑪吉阿米是不被允許迴家的,幸好藏王是個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大忙人,除非法王蓮座有事,平時他很少進宮。
這兩年,上師們完全摸透了法王蓮座的脾氣,曉得如何順著毛摩挲才能使他高興,這樣藏王就可以騰出手來與那個占著人家地盤不走的拉桑汗鬥智鬥勇了。
藏王桑傑嘉措是一個大能人,能文能武,能屈能伸,自從五世法王圓寂以來,他培育六世、安撫藏民、上奉清廷、下轄蒙古,為前人樹碑立傳、為後人開基立業,說句實話,人民能夠過上幾天太平日子,裏裏外外全仗他一個人。
桑傑嘉措在人民心目中威望很高,蓮座則將他視作父親。縱然他功勞卓越,在蓮座麵前卻也是謙卑至極的,比如說,他整整大了蓮座二十歲,在任何場合下他都尊稱蓮座為“上師”、“教主”、“活佛”、“日增”、“持明”、“尊者”……在這些無上殊勝的稱謂之中卻找不到哪一個是實權的象征。
黎明時分,明心順利地溜迴宮裏了,果然天一亮,仁珍翁姆就叫人來請她,說是昨晚藏王派人送進宮裏許多可愛物什,好多都還沒開包裝,想等姐姐迴來一起拆開來玩兒。
平民百姓家裏有這樣一個說法,養活姑娘就要盡量對她好,因為姑娘在家裏待不上幾年就要出嫁,到了夫家可再沒人寵著她。大抵藏王也是聽過這種說法,所以待仁珍翁姆好得都讓人說閑話,明心卻清楚,仁珍翁姆的歸宿不是精明強幹的藏王,而是野心勃勃的拉桑汗。
想到這個,明心不禁走了神兒,仁珍翁姆瞧著她手中的緞布盒子著急:“姐姐快拆呀,看看那裏麵是什麽東西?”
“噢。”明心略略點頭,把手裏這隻精美的六角形緞麵小盒子拆開,一塊兒嬌豔欲滴的胭脂膏子映入眼簾,明心故意逗她:“藏王送這個東西給你,妹妹,你……該送藏王什麽好呢?”
仁珍翁姆盯著那塊兒胭脂,白嫩的小手掃了掃發熱的臉頰:“哼,他當他什麽都懂呢。”
明心知道她其實心裏喜歡,明心又拆開一個長條的小盒子,一把精致的折疊團扇躺在裏麵,她小心地拿出來,展開,展成了一個平麵,兩條扇骨“哢噔”一聲固定在一個小凹槽內,先進得都有點嚇人,圓圓的扇麵足有西瓜那麽大,其上畫著一位漢族美女,也拿著一把團扇。
明心笑著說:“嗬嗬,你看,這是內地最新的發明,再精巧不過了。”
仁珍翁姆說:“你喜歡就送你吧,你天天對著它阿彌陀佛吧,嗬嗬嗬……”
明心道:“知道妹妹一向喜歡漢族風情,這是藏王派人從江南好不容易用十匹駿馬才換迴來的,我可不敢要,再說,我也並不適合拿這種扇子,我要拿也該拿‘桃花庵主’的那種。”
“桃花庵主是誰?”
明心故意調笑道:“桃花庵主都不知道是誰,你作詩填詞真是枉然了。”
仁珍翁姆不由得想到了倉央嘉措,這裏自然是個陷阱。仁珍翁姆忽然想起來什麽似的,攜著明心的手下了地:“姐姐,你隨我來,有樣東西給你看。”
“是什麽?”明心拿著團扇走過去,在一個黃緞蓋簾兒下有個銀托盤,托盤上放著一穗青稞。
“這是幾日前法王蓮座派人送來的,我實在弄不懂他的意思。”仁珍翁姆托著下頦好像有點生氣的樣子。
明心左想想右想想,也實在弄不懂這是什麽意思。仁珍翁姆也看出來了,忍不住說道:“這一點他就不如藏王,東西不論好壞,讓人一眼就能看明白,我不喜歡這麽不痛快的人!”
明心笑了笑,仁珍翁姆畢竟是位蒙古格格,脾氣是有一點,性格也是豪爽無疑,但是她不懂,法王和藏王不一樣,法王是這片土地上的精神首領,他是不會用十匹駿馬換來女兒家的稀罕物收買人心的,與他甚至無法以心換心,隻能“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