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當天下午就出發了,帶著為數不多的行李和朱三。還有一個原先沒有預料到的人——孔生。
一路上,孔生都是低氣壓中心,張睿不知該如何安慰,隻能安靜下來給他一點個人空間思考。將朱三和孔生安排在他暫住的寺廟中住下,張睿交代他們,說他要迴去和父母拜別,也要去看看舊友。
雖然牡丹等人的店鋪就在城裏,張睿卻決定先迴家看看。如今已經到了冬季禁漁的時候了,家裏的青壯年沒有出門,就在船邊的空地上,搭起架子做一些風魚,以期在冬月裏賣上好價錢。
他侄女兒已經會吐泡泡了,張睿從城裏帶來的麥芽糖她隻能舔一舔,然後露出無齒的微笑。張大寶如今個頭躥了,看著瘦了很多,也比以往愛讀書了,看著像個幹淨得體的少年,雖然說起話來還是一腔孩子氣。
他三哥相了個媳婦,不知道有沒有張睿的影響。這個未過門的嫂嫂是個舉人的長女,知書達禮,溫柔賢惠,家裏的兄弟也都讀書,在這個時代看來,端的是前程無限。他四哥如今也在相看,等著三哥成親後就能定下來。
整個張家沒有什麽大改變,卻因為人丁興旺,欣欣向榮起來。張睿和他們辭別,心裏的包袱比之前少了些。家裏人經常見他出門,雖然依舊擔憂,卻也漸漸能接受他的職業需求。
迴到城裏,張睿直奔牡丹她們的鮮花鋪子,雖然她們的糕餅店也新奇,卻不如這每日姣妍勝放的鮮花出名。這鋪子打從開起來,每日裏大戶人家的訂單能摞起三尺,隻是芍藥覺得這能力不能夠輕易向外展現,因此反而十分低調,隻做熟客生意,並且順道大力發展那家繡樓。
不知她是不是於這一道有天賦,竟然在花店的客戶中,建立了一個聯絡網,不僅招徠了不少熟客生意,還在其他方麵獲得不少便宜……
張睿來得不巧,牡丹和少女們出門會友去了,隻有桃花在店裏坐鎮。芍藥因為朱舉人的關係,上月就奉朱舉人的雙親進京了。
“她們如今也融入得不錯,牡丹別看她少兒心性,卻於筆墨丹青上有過人之處,配出來的顏色樣式精巧不說,平日裏的習作也很有靈氣。有大家小姐夫人們見了,十分惜才,讓她跟著小姐們一塊上學。”
“這不,她的那些姐妹們也和這些姑娘們認識了,平常一來二往熟悉起來,都不著家了。”桃花驕傲地說著。
她又說姑娘們誰和誰發現了新的愛好,誰和誰有些不一般的才能,即便是一兩個一時有些不適應的姑娘們,在她口中能說出這新地方的五六成好處來。
“在我看來,改變最大的隻怕就是你了。”張睿見她的樣子不由得感歎道。桃花對此恭維很是滿意,她如今算是找到能夠施展才華的地方了。
今日的生意不錯,桃花坐在內室算賬,總有好幾個相熟的客人請她出去,不多時,她的賬簿上又多了好幾筆大單。她走路的時候,總是抱著一隻小貓,小貓膽子不大,人一看就怯怯的,隻是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盯著別人,讓人發毛。
這是那隻小獅子。
張睿等了許久,不見牡丹她們迴來,於是跟桃花作別。桃花托他轉告鳶尾,若是在那邊有什麽困難,記得來信告知她。張睿問她有沒有人願意跟他一塊上京,桃花隻是說:“不必麻煩他們了。如今單我就能庇護住她們,在這裏不必在那裏好?”
於是張睿獨自一人迴到寺廟,這時候已經是下午了。冬天到了,夜幕來得太快,此時已經有了星月。
走在窄窄的巷道裏,嗚嗚嚎叫的冷風,讓人不由得想到一些不和諧的生物。張睿加緊了腳步。遠遠的,就看到寺廟窗戶之上透出的燈光,有一個側影一動不動。而後,似乎有風吹過,影子成了兩個,倏忽間在看卻明明還是一個。
張睿推門進去,朱三還沒有迴來,隻有孔生一人坐在椅子上,手邊攤開一卷書冊。張睿掃了一眼,是一本策論。
看樣子他還沒有吃飯,張睿正好從家裏帶了風魚和臘肉,剁了辣椒和蔥,隨意翻炒一下,就是香噴噴的美味。他燜上米飯,將炒好的菜放拿蒸屜放在上頭熱著。
“孔兄,你要這樣坐到什麽時候?”張睿問他。孔生抬起頭,黝黑的瞳仁可以看出他如今很清醒,極端清醒。
張睿被這個目光驚到了,這不是一個失意人的形容。
“鬆溪呀。”孔生喚了他一聲,似乎在叫他的名字,又似乎隻是確認來人是他。張睿還等著他繼續說話,他卻又低下頭不知在做什麽。
“孔兄,先吃飯吧。民以食為天,你不吃飯哪有精力想事情呢……”張睿想了想,他之前看過一篇研究,說饑餓會激發人的負麵情緒,相反,飽食以後,人的情緒會變高。孔生這樣已經一天了,如今正是情緒低落悲觀的時候,不能放任他這樣陷入不好的情緒。
“我特意從家裏帶來的美食,我跟你說,這風魚,就是把魚剖開洗幹淨,拿竹篾將它們整個撐開了,放在木材燒的火上麵熏烤,要用果木,不然香樟也可以,烤出來的風魚,半濕半幹最好吃了,且一點辣椒,拿一把豆豉一衝,誒喲,你聞聞……不過我沒有豆豉了,真可惜……”
張睿企圖用噪音,將孔生吵得無心思考。這本是個極其小孩子的做法,沒想到對付孔生,還真管用。
也不知道是哪句話戳動了他,孔生向張睿道了謝,起身到廚房將張睿做的飯菜吃了個幹淨,才又迴到房裏低頭沉思。
這,可是三個人的飯量呀。
張睿終於知道孔生的決心了。於是他識趣地給孔生個人空間。晚上朱三迴來了,帶了許多包裹,張睿沒細看是什麽。
第二天的時候,朱三帶著的那些包裹,就成了一隻半人高的包袱。好在朱三個頭不小,這麽大袋東西,他背著一點不費力。倒是張睿看不過眼,不過是讓他現在是個窮人呢,隻能用精神鼓勵朱三了。
見到孟龍潭的時候,已經是十天以後的事情了,這幾天因為孔生不太說話,幾人的效率很高,才能早早就到了孟家。
在村口的時候,張睿找了個小童,遞給他兩三塊糖,問他知不知道孟龍潭孟舉人的家。沒想到小孩子竟然知道,還帶著張睿一路走到孟龍潭家門口。
孟家住的是一幢土磚房子,看著有四五間,門口開辟了幾片菜地,門口有幾隻母雞在啄米,邊上的豬圈裏有肥豬的哼唧聲音。
小童在門口大聲唿喊,告訴孟龍潭他的舊友來了。孟龍潭的家門沒有關,也沒有看見人,張睿好奇地打量了一下,周圍大多如此,隻有幾戶人家有堂客們端著笸籮在門口做針線。
孟龍潭很快就出來了,他如今消瘦了些,臉上的輪廓明朗起來,張睿在他身上看不出考試對他的影響。
“鬆溪,原來是你呀。我當時過君山的時候,還想去找你呢。隻是了凡大師算出你不在縣裏麵,我就直接迴家了。算一算,我們也就兩個多月不見,感覺卻仿佛過了很久呀。”
“來來來,你快跟我進屋,毛毛,你去跟三伯娘說我的學友來了,讓她在山裏帶些好菜迴來。”
“誒!”毛毛應了,轉身跑了,給張睿留下一個屁股蹲兒。
孟龍潭注意到孔生和朱三。因為張睿曾經引薦過,他認識孔生,知道孔生的遭遇,還很是同情他。不過他自己經曆了一遭,實在覺得自己是無需同情的,推己及人,他曾經的同情說不定對孔生來說並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呢。
“朱三,你怎麽也來了?”孟龍潭首先問的是朱三,一個管事。
“孟舉人,我家郎君想接張公子去京城,又囑咐我來看望你。正好張公子說進京之前要來和你告別,我想正好順路,就一起來了。”朱三把來龍去脈解釋一遍。
“我家郎君讓我跟你說,隻是一次考試,你不要過於掛心。也許這次的成績,隻是因為考官不喜歡你的行文風格呢。考試的其他因素占的比重很大,你不要因為一次的成績就否定自己呀。”
“多謝你和你家公子了。”孟舉人神色淡淡的,“你瞧我如今,不是已經想開了嗎?”張睿不知道內情,卻也感覺孟龍潭和朱舉人起了嫌隙。
“孟舉人,那不是我家郎君的本意,他真的隻是因為擔心你難以接受,所以才……”朱三著急的解釋。
“我都說了謝謝他,你還要我真麽說呢?”孟龍潭問道。
“怎麽迴事?”孔生反而問道。
“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孟龍潭說道:“我隻當這個朋友交錯了。”
“冤家宜解不宜結,你還是要弄清內情,不要因為誤會,就錯過一段情誼。”孔生深有體會。
孟龍潭隻是不說話,似乎難以介懷。連這麽鐵的兄弟,都如此表現,難不成朱舉人真的做了什麽壞事?可是,我印象中的朱舉人並不是那樣的人呀。張睿百思不得其解。
一路上,孔生都是低氣壓中心,張睿不知該如何安慰,隻能安靜下來給他一點個人空間思考。將朱三和孔生安排在他暫住的寺廟中住下,張睿交代他們,說他要迴去和父母拜別,也要去看看舊友。
雖然牡丹等人的店鋪就在城裏,張睿卻決定先迴家看看。如今已經到了冬季禁漁的時候了,家裏的青壯年沒有出門,就在船邊的空地上,搭起架子做一些風魚,以期在冬月裏賣上好價錢。
他侄女兒已經會吐泡泡了,張睿從城裏帶來的麥芽糖她隻能舔一舔,然後露出無齒的微笑。張大寶如今個頭躥了,看著瘦了很多,也比以往愛讀書了,看著像個幹淨得體的少年,雖然說起話來還是一腔孩子氣。
他三哥相了個媳婦,不知道有沒有張睿的影響。這個未過門的嫂嫂是個舉人的長女,知書達禮,溫柔賢惠,家裏的兄弟也都讀書,在這個時代看來,端的是前程無限。他四哥如今也在相看,等著三哥成親後就能定下來。
整個張家沒有什麽大改變,卻因為人丁興旺,欣欣向榮起來。張睿和他們辭別,心裏的包袱比之前少了些。家裏人經常見他出門,雖然依舊擔憂,卻也漸漸能接受他的職業需求。
迴到城裏,張睿直奔牡丹她們的鮮花鋪子,雖然她們的糕餅店也新奇,卻不如這每日姣妍勝放的鮮花出名。這鋪子打從開起來,每日裏大戶人家的訂單能摞起三尺,隻是芍藥覺得這能力不能夠輕易向外展現,因此反而十分低調,隻做熟客生意,並且順道大力發展那家繡樓。
不知她是不是於這一道有天賦,竟然在花店的客戶中,建立了一個聯絡網,不僅招徠了不少熟客生意,還在其他方麵獲得不少便宜……
張睿來得不巧,牡丹和少女們出門會友去了,隻有桃花在店裏坐鎮。芍藥因為朱舉人的關係,上月就奉朱舉人的雙親進京了。
“她們如今也融入得不錯,牡丹別看她少兒心性,卻於筆墨丹青上有過人之處,配出來的顏色樣式精巧不說,平日裏的習作也很有靈氣。有大家小姐夫人們見了,十分惜才,讓她跟著小姐們一塊上學。”
“這不,她的那些姐妹們也和這些姑娘們認識了,平常一來二往熟悉起來,都不著家了。”桃花驕傲地說著。
她又說姑娘們誰和誰發現了新的愛好,誰和誰有些不一般的才能,即便是一兩個一時有些不適應的姑娘們,在她口中能說出這新地方的五六成好處來。
“在我看來,改變最大的隻怕就是你了。”張睿見她的樣子不由得感歎道。桃花對此恭維很是滿意,她如今算是找到能夠施展才華的地方了。
今日的生意不錯,桃花坐在內室算賬,總有好幾個相熟的客人請她出去,不多時,她的賬簿上又多了好幾筆大單。她走路的時候,總是抱著一隻小貓,小貓膽子不大,人一看就怯怯的,隻是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盯著別人,讓人發毛。
這是那隻小獅子。
張睿等了許久,不見牡丹她們迴來,於是跟桃花作別。桃花托他轉告鳶尾,若是在那邊有什麽困難,記得來信告知她。張睿問她有沒有人願意跟他一塊上京,桃花隻是說:“不必麻煩他們了。如今單我就能庇護住她們,在這裏不必在那裏好?”
於是張睿獨自一人迴到寺廟,這時候已經是下午了。冬天到了,夜幕來得太快,此時已經有了星月。
走在窄窄的巷道裏,嗚嗚嚎叫的冷風,讓人不由得想到一些不和諧的生物。張睿加緊了腳步。遠遠的,就看到寺廟窗戶之上透出的燈光,有一個側影一動不動。而後,似乎有風吹過,影子成了兩個,倏忽間在看卻明明還是一個。
張睿推門進去,朱三還沒有迴來,隻有孔生一人坐在椅子上,手邊攤開一卷書冊。張睿掃了一眼,是一本策論。
看樣子他還沒有吃飯,張睿正好從家裏帶了風魚和臘肉,剁了辣椒和蔥,隨意翻炒一下,就是香噴噴的美味。他燜上米飯,將炒好的菜放拿蒸屜放在上頭熱著。
“孔兄,你要這樣坐到什麽時候?”張睿問他。孔生抬起頭,黝黑的瞳仁可以看出他如今很清醒,極端清醒。
張睿被這個目光驚到了,這不是一個失意人的形容。
“鬆溪呀。”孔生喚了他一聲,似乎在叫他的名字,又似乎隻是確認來人是他。張睿還等著他繼續說話,他卻又低下頭不知在做什麽。
“孔兄,先吃飯吧。民以食為天,你不吃飯哪有精力想事情呢……”張睿想了想,他之前看過一篇研究,說饑餓會激發人的負麵情緒,相反,飽食以後,人的情緒會變高。孔生這樣已經一天了,如今正是情緒低落悲觀的時候,不能放任他這樣陷入不好的情緒。
“我特意從家裏帶來的美食,我跟你說,這風魚,就是把魚剖開洗幹淨,拿竹篾將它們整個撐開了,放在木材燒的火上麵熏烤,要用果木,不然香樟也可以,烤出來的風魚,半濕半幹最好吃了,且一點辣椒,拿一把豆豉一衝,誒喲,你聞聞……不過我沒有豆豉了,真可惜……”
張睿企圖用噪音,將孔生吵得無心思考。這本是個極其小孩子的做法,沒想到對付孔生,還真管用。
也不知道是哪句話戳動了他,孔生向張睿道了謝,起身到廚房將張睿做的飯菜吃了個幹淨,才又迴到房裏低頭沉思。
這,可是三個人的飯量呀。
張睿終於知道孔生的決心了。於是他識趣地給孔生個人空間。晚上朱三迴來了,帶了許多包裹,張睿沒細看是什麽。
第二天的時候,朱三帶著的那些包裹,就成了一隻半人高的包袱。好在朱三個頭不小,這麽大袋東西,他背著一點不費力。倒是張睿看不過眼,不過是讓他現在是個窮人呢,隻能用精神鼓勵朱三了。
見到孟龍潭的時候,已經是十天以後的事情了,這幾天因為孔生不太說話,幾人的效率很高,才能早早就到了孟家。
在村口的時候,張睿找了個小童,遞給他兩三塊糖,問他知不知道孟龍潭孟舉人的家。沒想到小孩子竟然知道,還帶著張睿一路走到孟龍潭家門口。
孟家住的是一幢土磚房子,看著有四五間,門口開辟了幾片菜地,門口有幾隻母雞在啄米,邊上的豬圈裏有肥豬的哼唧聲音。
小童在門口大聲唿喊,告訴孟龍潭他的舊友來了。孟龍潭的家門沒有關,也沒有看見人,張睿好奇地打量了一下,周圍大多如此,隻有幾戶人家有堂客們端著笸籮在門口做針線。
孟龍潭很快就出來了,他如今消瘦了些,臉上的輪廓明朗起來,張睿在他身上看不出考試對他的影響。
“鬆溪,原來是你呀。我當時過君山的時候,還想去找你呢。隻是了凡大師算出你不在縣裏麵,我就直接迴家了。算一算,我們也就兩個多月不見,感覺卻仿佛過了很久呀。”
“來來來,你快跟我進屋,毛毛,你去跟三伯娘說我的學友來了,讓她在山裏帶些好菜迴來。”
“誒!”毛毛應了,轉身跑了,給張睿留下一個屁股蹲兒。
孟龍潭注意到孔生和朱三。因為張睿曾經引薦過,他認識孔生,知道孔生的遭遇,還很是同情他。不過他自己經曆了一遭,實在覺得自己是無需同情的,推己及人,他曾經的同情說不定對孔生來說並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呢。
“朱三,你怎麽也來了?”孟龍潭首先問的是朱三,一個管事。
“孟舉人,我家郎君想接張公子去京城,又囑咐我來看望你。正好張公子說進京之前要來和你告別,我想正好順路,就一起來了。”朱三把來龍去脈解釋一遍。
“我家郎君讓我跟你說,隻是一次考試,你不要過於掛心。也許這次的成績,隻是因為考官不喜歡你的行文風格呢。考試的其他因素占的比重很大,你不要因為一次的成績就否定自己呀。”
“多謝你和你家公子了。”孟舉人神色淡淡的,“你瞧我如今,不是已經想開了嗎?”張睿不知道內情,卻也感覺孟龍潭和朱舉人起了嫌隙。
“孟舉人,那不是我家郎君的本意,他真的隻是因為擔心你難以接受,所以才……”朱三著急的解釋。
“我都說了謝謝他,你還要我真麽說呢?”孟龍潭問道。
“怎麽迴事?”孔生反而問道。
“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孟龍潭說道:“我隻當這個朋友交錯了。”
“冤家宜解不宜結,你還是要弄清內情,不要因為誤會,就錯過一段情誼。”孔生深有體會。
孟龍潭隻是不說話,似乎難以介懷。連這麽鐵的兄弟,都如此表現,難不成朱舉人真的做了什麽壞事?可是,我印象中的朱舉人並不是那樣的人呀。張睿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