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招聘藥工
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 作者:一燈闌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無咎親自操刀安排,一個時辰後,林婉婉坐在陳家花廳內。
尋常大夫上門算不得好事,但林婉婉不是旁人,是駱凝華的救命恩人。哪怕沒有提前遞帖子也暢通無阻。
林婉婉先替母子倆看過一遭,身體強健無甚大礙,慢慢說起來意。“今日不請自來,是想請娘子幫忙。”
駱凝華爽快道:“我們什麽交情,林大夫盡請直言。”
林婉婉:“我小徒弟,個子最矮的那一個,她兄長在吏部做事,出差去了文城。”
駱凝華來來去去見過幾個徒弟,印象最深的無疑是幫她開刀的朱淑順謝靜徽,說起個子矮,反倒有點印象。
駱凝華:“竟是官宦人家的小娘子!文城,河間王世子是不是去了那兒?”她對外頭的消息不甚敏感也不在意,心全拴在自己的小家上。
林婉婉:“對,就是那兒。平民亂打仗,小徒弟前兩天做了噩夢,這幾日神思不屬。我想她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偏偏心結解不開。你說這心定不下來,學業怎麽辦?”
駱凝華心知林婉婉對徒弟們好但也管得嚴,落腳點在學業上,果真符合她一貫隻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的人設。
林婉婉從藥箱裏拿出一封信和一個荷包來,放在桌子上。“信寫了平安符也求了,其他人我也不認識,隻能托到娘子你這兒來。能不能拜托令尊,夾帶到吏部傳遞文城的公文裏送過去。”
信自然不是杜若昭寫的,孫無咎在春風得意樓現借的筆墨,模仿幼童筆跡口吻寫的問候信。
平安符也不是在寺觀求的,孫無咎現場鬼畫的,細致到沒有用同一種紙張。真多才多藝。
杜喬隻要收到信,自然能明白。
駱凝華暗地裏鬆口氣,她也怕林婉婉幫人求官,別到時事辦不下來反壞了她倆的交情。果斷答應道:“沒問題,待會我就派人送去娘家。”
衙司信使傳遞公文之餘幫人帶信是常事,杜家差就差在當家人離京一時找不到門路,隻能由林婉婉出麵托請。
林婉婉拱手致謝,“多謝駱娘子。”
駱凝華懇切道:“不是什麽大事,便是杜家的仆役到衙門跟前攔個好說話的官員,將緣由道明,人家也會幫忙的。”
林婉婉:“我家那位在南衙,杜家老的老小的小,朝堂上的事兩眼一抹黑,哪能想到呢。”
駱凝華的話聽聽也就算了,真那麽好辦,就不會有官字兩張口的說法。或者隻是尚書家的事好辦,杜喬又不是什麽香餑餑。
二人再寒暄幾句,林婉婉返迴醫館,看著杜若昭來來迴迴忙碌的身影,不禁為小徒弟的前途發起愁來。
若杜喬迴不來長安,杜謙無論在哪兒都有書讀,但杜若昭怎麽辦,做失學兒童?
趙金業敲門進來,遞上幾頁紙張,“林大夫,人選已經確定,你看看。”
近來莊子上的事告一段落,祝明月抽走不少人,讓趙家爺孫倆忙活好一陣子。好在人手迅速補充上來,趙金業終於從田間地頭抽出身來,迴到濟生堂繼續站藥櫃。
不愧是走傳統學醫路線從藥童做起的,他在藥櫃做事,就是比朱淑順幾個臨時被抓壯丁的幹得漂亮。
濟生堂又要進新人,這次進的不是大夫,也不是徒弟,而是藥童。
濟生堂製藥業務不斷擴大,僅靠他們幾個忙不過來。林婉婉鄭鵬池等人要看診,朱淑順幾個要學習,不可能全心全意撲在製藥上。
趙大夫出了一個主意,招藥童亦或稱之為藥工,專門負責炮製和製藥。特別提醒,最好不要從各個醫家裏招,找身家清白的或者直接買人都成。
林婉婉先在各個作坊鋪子放出話去,通過老員工的關係大網捕魚,敲定時間統一麵試。
藥工不能不懂藥理知識,單以傳承論,朱淑順等人算內門弟子,藥工們頂多算外門甚至記名弟子。
前者是師徒關係,後者更多的是雇傭關係,學不著高深的醫學知識,但不似前者那般限製頗多。
林婉婉看著首頁一個熟悉的名字——高鳳金。
首批招五人,三女兩男,都沒有醫藥基礎。搓藥丸子不見人,又是個細致活,默認女人家更細心。
外頭招女子的鋪子作坊少,濟生堂有林婉婉親自坐鎮,不用擔心其他。故而許多員工家都將女孩送來應聘,多給家中賺一份錢帛也是好的。
高鳳金是個老實孩子,麵試時林婉婉問她,“怎麽來這兒了?”
高鳳金:“我娘叫我來的。”
林婉婉看著她長大,為人踏實懂事。這個年紀的孩子,誌向規劃都是虛。問道:“不女承母業做繡娘嗎?”記得她幾歲起,就幫何春梅打下手。
高鳳金垂著腦袋,“娘說我差點靈氣,單靠做繡娘養活不了自己。”
高德生何春梅家裏靠不上,兩口子全靠自謀生路。加上隻有兩個女兒,婚事上指望不得,想的就是讓她們有一技之長先把自己養活。
專業範疇內的事,林婉婉不做評價,反正比她們幾個強多了。
家長等候在院中,事後林婉婉找到何春梅,問道:“怎麽想著把鳳金送來?”
何春梅實話實說,“她年紀大了,刺繡隻能做點家常的東西,再學門手藝總不錯。”
跟在林婉婉身邊,哪怕不是正經學徒,多少通些醫理,給自家看個頭疼腦熱不成問題,許多鄉下郎中也就這水平。
高德生私下說過,謝靜徽幾個私下哭的老慘了。知女莫若母,何春梅深知自家大女兒實在吃不得這份高端的苦,不如踏踏實實當個小藥工,按月拿工錢。
何春梅在恆榮祥是大管事,高德生隻能迴避到其他地方做事。但高德生在濟生堂隻是普通的安保人員,高鳳金進來犯不著迴避,父女倆還能一塊下工迴家。
在大吳一家子全在主家做事,是忠誠的表現。和三代煙草人、三代電力人的權力滋生不可同日而語。
尋常大夫上門算不得好事,但林婉婉不是旁人,是駱凝華的救命恩人。哪怕沒有提前遞帖子也暢通無阻。
林婉婉先替母子倆看過一遭,身體強健無甚大礙,慢慢說起來意。“今日不請自來,是想請娘子幫忙。”
駱凝華爽快道:“我們什麽交情,林大夫盡請直言。”
林婉婉:“我小徒弟,個子最矮的那一個,她兄長在吏部做事,出差去了文城。”
駱凝華來來去去見過幾個徒弟,印象最深的無疑是幫她開刀的朱淑順謝靜徽,說起個子矮,反倒有點印象。
駱凝華:“竟是官宦人家的小娘子!文城,河間王世子是不是去了那兒?”她對外頭的消息不甚敏感也不在意,心全拴在自己的小家上。
林婉婉:“對,就是那兒。平民亂打仗,小徒弟前兩天做了噩夢,這幾日神思不屬。我想她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偏偏心結解不開。你說這心定不下來,學業怎麽辦?”
駱凝華心知林婉婉對徒弟們好但也管得嚴,落腳點在學業上,果真符合她一貫隻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的人設。
林婉婉從藥箱裏拿出一封信和一個荷包來,放在桌子上。“信寫了平安符也求了,其他人我也不認識,隻能托到娘子你這兒來。能不能拜托令尊,夾帶到吏部傳遞文城的公文裏送過去。”
信自然不是杜若昭寫的,孫無咎在春風得意樓現借的筆墨,模仿幼童筆跡口吻寫的問候信。
平安符也不是在寺觀求的,孫無咎現場鬼畫的,細致到沒有用同一種紙張。真多才多藝。
杜喬隻要收到信,自然能明白。
駱凝華暗地裏鬆口氣,她也怕林婉婉幫人求官,別到時事辦不下來反壞了她倆的交情。果斷答應道:“沒問題,待會我就派人送去娘家。”
衙司信使傳遞公文之餘幫人帶信是常事,杜家差就差在當家人離京一時找不到門路,隻能由林婉婉出麵托請。
林婉婉拱手致謝,“多謝駱娘子。”
駱凝華懇切道:“不是什麽大事,便是杜家的仆役到衙門跟前攔個好說話的官員,將緣由道明,人家也會幫忙的。”
林婉婉:“我家那位在南衙,杜家老的老小的小,朝堂上的事兩眼一抹黑,哪能想到呢。”
駱凝華的話聽聽也就算了,真那麽好辦,就不會有官字兩張口的說法。或者隻是尚書家的事好辦,杜喬又不是什麽香餑餑。
二人再寒暄幾句,林婉婉返迴醫館,看著杜若昭來來迴迴忙碌的身影,不禁為小徒弟的前途發起愁來。
若杜喬迴不來長安,杜謙無論在哪兒都有書讀,但杜若昭怎麽辦,做失學兒童?
趙金業敲門進來,遞上幾頁紙張,“林大夫,人選已經確定,你看看。”
近來莊子上的事告一段落,祝明月抽走不少人,讓趙家爺孫倆忙活好一陣子。好在人手迅速補充上來,趙金業終於從田間地頭抽出身來,迴到濟生堂繼續站藥櫃。
不愧是走傳統學醫路線從藥童做起的,他在藥櫃做事,就是比朱淑順幾個臨時被抓壯丁的幹得漂亮。
濟生堂又要進新人,這次進的不是大夫,也不是徒弟,而是藥童。
濟生堂製藥業務不斷擴大,僅靠他們幾個忙不過來。林婉婉鄭鵬池等人要看診,朱淑順幾個要學習,不可能全心全意撲在製藥上。
趙大夫出了一個主意,招藥童亦或稱之為藥工,專門負責炮製和製藥。特別提醒,最好不要從各個醫家裏招,找身家清白的或者直接買人都成。
林婉婉先在各個作坊鋪子放出話去,通過老員工的關係大網捕魚,敲定時間統一麵試。
藥工不能不懂藥理知識,單以傳承論,朱淑順等人算內門弟子,藥工們頂多算外門甚至記名弟子。
前者是師徒關係,後者更多的是雇傭關係,學不著高深的醫學知識,但不似前者那般限製頗多。
林婉婉看著首頁一個熟悉的名字——高鳳金。
首批招五人,三女兩男,都沒有醫藥基礎。搓藥丸子不見人,又是個細致活,默認女人家更細心。
外頭招女子的鋪子作坊少,濟生堂有林婉婉親自坐鎮,不用擔心其他。故而許多員工家都將女孩送來應聘,多給家中賺一份錢帛也是好的。
高鳳金是個老實孩子,麵試時林婉婉問她,“怎麽來這兒了?”
高鳳金:“我娘叫我來的。”
林婉婉看著她長大,為人踏實懂事。這個年紀的孩子,誌向規劃都是虛。問道:“不女承母業做繡娘嗎?”記得她幾歲起,就幫何春梅打下手。
高鳳金垂著腦袋,“娘說我差點靈氣,單靠做繡娘養活不了自己。”
高德生何春梅家裏靠不上,兩口子全靠自謀生路。加上隻有兩個女兒,婚事上指望不得,想的就是讓她們有一技之長先把自己養活。
專業範疇內的事,林婉婉不做評價,反正比她們幾個強多了。
家長等候在院中,事後林婉婉找到何春梅,問道:“怎麽想著把鳳金送來?”
何春梅實話實說,“她年紀大了,刺繡隻能做點家常的東西,再學門手藝總不錯。”
跟在林婉婉身邊,哪怕不是正經學徒,多少通些醫理,給自家看個頭疼腦熱不成問題,許多鄉下郎中也就這水平。
高德生私下說過,謝靜徽幾個私下哭的老慘了。知女莫若母,何春梅深知自家大女兒實在吃不得這份高端的苦,不如踏踏實實當個小藥工,按月拿工錢。
何春梅在恆榮祥是大管事,高德生隻能迴避到其他地方做事。但高德生在濟生堂隻是普通的安保人員,高鳳金進來犯不著迴避,父女倆還能一塊下工迴家。
在大吳一家子全在主家做事,是忠誠的表現。和三代煙草人、三代電力人的權力滋生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