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人頭錢數
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 作者:一燈闌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軍隊不同於其他地方,同袍之義深重,所有人不約而同選擇厚待“死人”一方。
將心比心,他們也希望自己若不幸罹難,家人能夠得到優待。
莊旭::“初步兩個方案,一個是十年全餉每年一給。”這個方案簡單粗暴,隻要計算好錢數,然後將錢交給家裏作主的人即可。
“另一個方案按人頭給錢。”
尹金明:“人頭?”他們隻有按人頭計功的,哪有按人頭給錢的。
“父、母、妻、子、女每年固定有一筆錢領,父母到老死、妻子不改嫁、子女養到十六歲,都有錢領。”這是段曉棠的堅持,兒子女兒一個待遇。
老有所依,幼有所養便是如此。
三人都沒過過苦日子,對於民間家庭生活開支並不清楚。
範成明:“每個人頭軍士四百文,隊正四百五十文,旅帥五百文,多多少少,可以再商量。”
範成明隨隨便便吃一頓飯都要二百文,這點錢在他眼裏當然算少的。
這二種方案對家庭人口眾多的更有利,它還有另一重好處,家分大家小家,隻要小家裏的人活著,就有錢。
旁的親戚看在錢的份上,也要穩當兩分。
尹金明:“敢問長史,這筆錢怎麽給?”
範成明:“世子護衛出麵去送。”另一種形式的監督。
王府護衛前程遠大,沒必要貪這點買命錢。
哪怕尹金明小家人口不多,但能換王府護衛一年一次去家裏看看,震懾宵小,也夠了。
李開德:“弟妹算嗎?”
段曉棠:“同父同母、同父異母、同母異父,沒分家未滿十六歲的都算但折半,過後出生的不算。”
至於哪個“後”,不言而喻,軍士死後出生的不算。
在段曉棠的觀念裏,弟妹不算直係親屬,但照大吳現有情況,兄長確有撫養弟妹的義務,旁邊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
李開德:“嗣子呢?”
段曉棠:“四子,什麽東西?”
莊旭沒想到段曉棠不知道嗣子,轉念一想,她家鄉那般情況,不把香火當迴事,不知道情有可原。
雖是小聲提醒,但屋子能有多大,所有人都聽得到,“過繼來承續香火的兒子。”
段曉棠沉吟片刻,“無兒無女過繼嗣子,折半。”
劉耿文:“若無兒有女呢?”
“可以過繼嗣子,但錢糧沒有。”段曉棠十分不理解有女兒還要過繼兒子的想法,哪怕女兒長大招贅,生下來也是自己親生的“香火”,比不知哪來的嗣子親近多了。
對段曉棠“重女輕男”的想法,自然是群情洶洶,各人均在表述,嗣子很重要,民間待遇與親子等同。以後沒人點香拜祭,到地下做孤魂野鬼也是要挨欺負的。
“嗣子”算是一筆額外支出,莊旭打圓場,“無兒無女過繼嗣子,折半。有女無兒過繼,再折半。”一百二十五文買個名義上的香火。
範成明熬了大半夜,不住按摩迷糊的雙眼,這會全靠濃茶續命,幸好明日休沐,方才有一絲喘息之機。
讓親兵送來算籌放到桌上,“懂算術的可以算一算。”
林金輝原本是後撥到範成明麾下的二千人中的旅帥,以前隻知道這堆人日日在校場訓練,奇怪得很。
過來後才發現,他們的主將哪裏是右武衛長史,分明是司戈段曉棠。
範成明從不過問日常訓練,今天還是他頭一迴近距離接觸名義上的主將。
今天段曉棠說將要出征,但來的隻有十四個旅帥,也就是說這迴出征的是前頭訓練的一千人,叫他們後麵的四個過來不過是打個樣。
這些人多是大老粗,連識字都是被段曉棠強迫的,不認字天天去校場跑圈,遑論算術。
尹金明能簡單擺弄兩下算籌,但水平一般,其他人隻能掰著手指頭算。
林金輝擠到前頭去,叫嚷道:“我家裏做生意的,我會算。”
關係到切身利益的事,沒人會往後退。
眾人給林金輝讓出位置來,傷殘五年,戰死的第一種方案一共是十年半,這都不難算。
難的是第二種,各家人口情況都不一樣。
這會顧不得晦氣,爭相開口。
“我朋友家裏父母二人俱在,妻一人,兒女兩人均不滿十六歲,底下還有一個沒成人的親弟弟。”會議內容正式,但形式鬆散。李開德顧不得許多,問道:“司戈,隔房的堂妹從小養在家裏的,算不算?”
範成明見段曉棠手指按著鼻梁,閉目假寐。索性接話道:“你們司戈隻認生她的和她生的。”
言下之意,不算。
林金輝直接按照旅帥的品階計算,“第一年能拿兩貫七百五十文。李哥,你朋友家裏三個孩子多大,父母身體是否康健?”
李開德:“二老身體尚可,弟弟十二歲,兒子五歲,女兒三歲。”
林金輝:“弟弟能拿兩貫錢,兒子五貫半,女兒六貫半。二老活二十年各能拿十貫,妻子不改嫁活三十年是十五貫。”
林文輝換一種說法就直觀多了,若李開德在接下來的戰事中陣亡,他的家人能拿到四十九貫錢。
這隻是最理想的情況,老人會死,孩子可能夭折,誰都說不清楚。但李開德已經很滿意了。
其他人有樣學樣,紛紛報著家庭情況,僅僅化名“我同鄉”、“我親戚”,掩耳盜鈴。
經過各種考量,最後舉手表決,選擇以人頭錢作為陣亡撫恤。
旅帥們被司戈叫出去開會,一夜未歸。營中沒有其他動靜,倒不至於人心惶惶。
有心人想到秋收將至,恐怕是要動兵,說不定頭頭們是被段曉棠叫去商量戰怎麽打。
一大清早,旅帥們迴來,立刻將手底下會寫字的人挑出來。
底下人叫嚷道:“會認字行不行?”
劉耿文總算知道為何孫安昌總背地裏念叨,段曉棠喜歡讀書人。換這時候,他也理解了。
“要會寫字的。”寫得好不好另說,關鍵要會寫。
劉耿文:“按夥按隊來,一個個說清楚籍貫住址還有家中人口。”
文書寫下軍士姓名籍貫,抬頭問道:“兩個女兒多大?”
軍士:“這也要說嗎?”
文書鄭重道:“要。”
將心比心,他們也希望自己若不幸罹難,家人能夠得到優待。
莊旭::“初步兩個方案,一個是十年全餉每年一給。”這個方案簡單粗暴,隻要計算好錢數,然後將錢交給家裏作主的人即可。
“另一個方案按人頭給錢。”
尹金明:“人頭?”他們隻有按人頭計功的,哪有按人頭給錢的。
“父、母、妻、子、女每年固定有一筆錢領,父母到老死、妻子不改嫁、子女養到十六歲,都有錢領。”這是段曉棠的堅持,兒子女兒一個待遇。
老有所依,幼有所養便是如此。
三人都沒過過苦日子,對於民間家庭生活開支並不清楚。
範成明:“每個人頭軍士四百文,隊正四百五十文,旅帥五百文,多多少少,可以再商量。”
範成明隨隨便便吃一頓飯都要二百文,這點錢在他眼裏當然算少的。
這二種方案對家庭人口眾多的更有利,它還有另一重好處,家分大家小家,隻要小家裏的人活著,就有錢。
旁的親戚看在錢的份上,也要穩當兩分。
尹金明:“敢問長史,這筆錢怎麽給?”
範成明:“世子護衛出麵去送。”另一種形式的監督。
王府護衛前程遠大,沒必要貪這點買命錢。
哪怕尹金明小家人口不多,但能換王府護衛一年一次去家裏看看,震懾宵小,也夠了。
李開德:“弟妹算嗎?”
段曉棠:“同父同母、同父異母、同母異父,沒分家未滿十六歲的都算但折半,過後出生的不算。”
至於哪個“後”,不言而喻,軍士死後出生的不算。
在段曉棠的觀念裏,弟妹不算直係親屬,但照大吳現有情況,兄長確有撫養弟妹的義務,旁邊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
李開德:“嗣子呢?”
段曉棠:“四子,什麽東西?”
莊旭沒想到段曉棠不知道嗣子,轉念一想,她家鄉那般情況,不把香火當迴事,不知道情有可原。
雖是小聲提醒,但屋子能有多大,所有人都聽得到,“過繼來承續香火的兒子。”
段曉棠沉吟片刻,“無兒無女過繼嗣子,折半。”
劉耿文:“若無兒有女呢?”
“可以過繼嗣子,但錢糧沒有。”段曉棠十分不理解有女兒還要過繼兒子的想法,哪怕女兒長大招贅,生下來也是自己親生的“香火”,比不知哪來的嗣子親近多了。
對段曉棠“重女輕男”的想法,自然是群情洶洶,各人均在表述,嗣子很重要,民間待遇與親子等同。以後沒人點香拜祭,到地下做孤魂野鬼也是要挨欺負的。
“嗣子”算是一筆額外支出,莊旭打圓場,“無兒無女過繼嗣子,折半。有女無兒過繼,再折半。”一百二十五文買個名義上的香火。
範成明熬了大半夜,不住按摩迷糊的雙眼,這會全靠濃茶續命,幸好明日休沐,方才有一絲喘息之機。
讓親兵送來算籌放到桌上,“懂算術的可以算一算。”
林金輝原本是後撥到範成明麾下的二千人中的旅帥,以前隻知道這堆人日日在校場訓練,奇怪得很。
過來後才發現,他們的主將哪裏是右武衛長史,分明是司戈段曉棠。
範成明從不過問日常訓練,今天還是他頭一迴近距離接觸名義上的主將。
今天段曉棠說將要出征,但來的隻有十四個旅帥,也就是說這迴出征的是前頭訓練的一千人,叫他們後麵的四個過來不過是打個樣。
這些人多是大老粗,連識字都是被段曉棠強迫的,不認字天天去校場跑圈,遑論算術。
尹金明能簡單擺弄兩下算籌,但水平一般,其他人隻能掰著手指頭算。
林金輝擠到前頭去,叫嚷道:“我家裏做生意的,我會算。”
關係到切身利益的事,沒人會往後退。
眾人給林金輝讓出位置來,傷殘五年,戰死的第一種方案一共是十年半,這都不難算。
難的是第二種,各家人口情況都不一樣。
這會顧不得晦氣,爭相開口。
“我朋友家裏父母二人俱在,妻一人,兒女兩人均不滿十六歲,底下還有一個沒成人的親弟弟。”會議內容正式,但形式鬆散。李開德顧不得許多,問道:“司戈,隔房的堂妹從小養在家裏的,算不算?”
範成明見段曉棠手指按著鼻梁,閉目假寐。索性接話道:“你們司戈隻認生她的和她生的。”
言下之意,不算。
林金輝直接按照旅帥的品階計算,“第一年能拿兩貫七百五十文。李哥,你朋友家裏三個孩子多大,父母身體是否康健?”
李開德:“二老身體尚可,弟弟十二歲,兒子五歲,女兒三歲。”
林金輝:“弟弟能拿兩貫錢,兒子五貫半,女兒六貫半。二老活二十年各能拿十貫,妻子不改嫁活三十年是十五貫。”
林文輝換一種說法就直觀多了,若李開德在接下來的戰事中陣亡,他的家人能拿到四十九貫錢。
這隻是最理想的情況,老人會死,孩子可能夭折,誰都說不清楚。但李開德已經很滿意了。
其他人有樣學樣,紛紛報著家庭情況,僅僅化名“我同鄉”、“我親戚”,掩耳盜鈴。
經過各種考量,最後舉手表決,選擇以人頭錢作為陣亡撫恤。
旅帥們被司戈叫出去開會,一夜未歸。營中沒有其他動靜,倒不至於人心惶惶。
有心人想到秋收將至,恐怕是要動兵,說不定頭頭們是被段曉棠叫去商量戰怎麽打。
一大清早,旅帥們迴來,立刻將手底下會寫字的人挑出來。
底下人叫嚷道:“會認字行不行?”
劉耿文總算知道為何孫安昌總背地裏念叨,段曉棠喜歡讀書人。換這時候,他也理解了。
“要會寫字的。”寫得好不好另說,關鍵要會寫。
劉耿文:“按夥按隊來,一個個說清楚籍貫住址還有家中人口。”
文書寫下軍士姓名籍貫,抬頭問道:“兩個女兒多大?”
軍士:“這也要說嗎?”
文書鄭重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