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5章 突厥異動
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 作者:一燈闌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馮睿達這輩子同人交接過金銀珠寶、錢帛美人等諸多好物,可頭一次和人鄭重交接首級,果真是新奇的體驗。
馮睿達將元昊慶的首級遞給白智宸,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無的弧度,打趣道:“該不會讓我教你怎麽硝製吧!”語氣裏帶著幾分調侃,又透著對仇人的不屑。
白智宸激動地連連擺手,“不用,不用!”
基本功!
埋汰誰呢!
為了以示鄭重,白智宸特意帶了一個匣子來。
馮睿達堅決不給仇人一點好待遇,皺著眉頭說道:“以後記得把匣子撤了!”給這首級好一點的安置,都是對自家仇恨的褻瀆。
白智宸點了點頭,“還用你說。”
說罷,兩人的目光不由得往西北方向望去。那裏正是戰場所在,喊殺聲隱隱傳來,硝煙彌漫在天際。
並州生力軍的加入,並沒有讓戰場出現一邊倒的情況。
雙方陷入了一種膠著狀態,攻擊、防守、對峙、僵持,循環往複,如同一場無休止的拉鋸戰。
馮睿達輕嗤一聲,滿臉不屑地說道:“突厥人學精了,不光增加夜間守備力量,還學會用絆馬索了!”
這點手段,在中原連看都不夠看。
他們倒是想挖陷阱,哪來那麽多鋤頭呢!條件不允許。
但就是這麽一點點手段“升級”,都給夜襲的右武衛、左驍衛造成不小的損失。
他們在暗夜,不可能永遠稱王。稍不注意,就容易著了道。
吳越和白雋每天背地裏問候唿圖的祖宗十八代,這個瘋子,讓他們種種盤算都成空。
哪怕將突厥俘虜推上前線,換取一定傷亡。
漢人軍隊的總體損失比突厥人少許多,但他們帶來的都是精兵,是唿圖手下那些半軍人半牧民能比的嗎?
唿圖身後有整座草原做支持,兵員補充相對容易,而吳越和白雋說白了就是大吳的兩個軍頭。
雖然因為覆巢完卵之危,諸地傾力支持,後方輜重源源不斷運到前線,可在這戰場上,形勢依舊嚴峻。
如今跑是跑不得了,他們跑不過突厥的遊騎。一旦逃竄,恐怕會被追得全軍覆沒。
逼得吳越和白雋也發了狠,大吳死得起人,就問突厥能不能承受海量的人口損失。雙方都憋著一股勁兒,互不相讓。
一段時間僵持下來,大戰少有,小規模衝突不斷。
吳越和白雋甚至假借骨祿的名義,招降各個突厥部落的頭目。
人來不來不是事,重要的是給他們和唿圖之間紮上一根刺。讓突厥內部產生嫌隙,好從中漁利。
反正他倆對骨祿都沒什麽好感,去年圍困並州的就有他。
自然是要敲骨吸髓、不計後果的使用。沒把骨祿推到陣前砍了,已經是慈悲了。
並州大營的斥候發現有不少部族假借戰亡,讓部眾偷偷離開王庭大軍。
具體操作辦法就是部族出戰後,謊稱遇上漢人軍隊,實則是讓部眾悄悄趕上牛羊返迴屬地。
眾所周知,漢人軍隊有戰後掩埋屍體的習慣,若遇上查證,帶上王庭官員去看幾個小土包便是。
這一招還真是瞞天過海,若非斥候偶然發現,恐怕很難察覺。
斥候為何會發現這件事呢?全因為他們關照同袍墓地時,看著幾波人馬接連到此。覺得可疑,抓了好些俘虜,才知道實情。
逃兵在軍中並不罕見,段曉棠隻是沒想到墓地竟然成了片場。
不過能這麽一輪輪地“騙”過去,可見王庭大軍內部要麽貪腐橫行,要麽就是大部分心生倦意。
他們出兵,第一念想是南下發財,現在被堵在此地寸進不得,好處撈不著,不就得想想怎麽保存實力嗎?
吃絕戶這種事,不僅中原有,草原上更不少見。
畢竟這裏真的信奉弱肉強食這一套,為了自身利益,什麽手段都使得出來。
吳越和白雋下令,對這種“偷跑”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全不計較他們拿大吳軍隊當“道具”的冒犯。
當然,若是偷跑的時候鬧不清楚方向,跑進防區裏,就不要怪他們笑納這批些俘虜了。
兩個大營雖然各自為戰,但同樣有微妙的配合。哪怕少有過營集議,但若是在外頭碰上的,也會說上兩句,互通下戰場上的情況。
白湛在歸營路上,遇到同樣領兵的段曉棠和秦景,“你們怎麽出來了?”
說著,抬頭看了看天,確定是白天沒錯啊!
段曉棠一邊整理著身上的甲胄,一邊應道:“替換左武衛。”
正麵戰場強度更高,左武衛辛苦多日,替換下來休整兩日,才能應對接下來的大戰。
白湛追問道:“晚上怎麽辦?”
段曉棠姿態悠閑,“晚上有的是人。”
左武衛不善於此,但右武衛和左驍衛有的是“人才”。
白湛迴頭遙遙望了一眼突厥大營的方向,眉頭微皺,鮮嫩的麵容上,有不符合他年紀的老成,“我覺得有些奇怪。”
段曉棠認真對待每一個人的戰場直覺,“哪裏奇怪?”
白湛鄭重道:“突厥人的攻擊弱了!”
先前他以為是因為逃兵接連出現,影響了突厥人的士氣。
但現在右武衛替換左武衛上場,沒有說誰不行的意思。右武衛的殺敵數量並不少於左武衛。
隻是兩支軍隊的底色不同,對敵人的震懾和壓迫力大不一樣。
那麽如今,突厥大軍支棱不起來的原因是什麽?
秦景迴頭遙遙望一眼,“徒有其表?”
他也覺得這情況有些蹊蹺,卻一時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白湛思索片刻,說道:“我派斥候靠近探一探。”
如今的斥候多隻在突厥前鋒附近刺探,再往前危險性劇增,更別提深入到可汗大帳附近。可眼下這情況,不探清楚心裏實在沒底。
段曉棠深思熟慮一會,“我迴去和王爺、兩位大將軍稟告。”
她的自由度,沒有白湛那麽高。可眼下這情況,不探清楚心裏實在沒底。
段曉棠和秦景歸營稟告,果然範成達也發現了此事。
馮睿達將元昊慶的首級遞給白智宸,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無的弧度,打趣道:“該不會讓我教你怎麽硝製吧!”語氣裏帶著幾分調侃,又透著對仇人的不屑。
白智宸激動地連連擺手,“不用,不用!”
基本功!
埋汰誰呢!
為了以示鄭重,白智宸特意帶了一個匣子來。
馮睿達堅決不給仇人一點好待遇,皺著眉頭說道:“以後記得把匣子撤了!”給這首級好一點的安置,都是對自家仇恨的褻瀆。
白智宸點了點頭,“還用你說。”
說罷,兩人的目光不由得往西北方向望去。那裏正是戰場所在,喊殺聲隱隱傳來,硝煙彌漫在天際。
並州生力軍的加入,並沒有讓戰場出現一邊倒的情況。
雙方陷入了一種膠著狀態,攻擊、防守、對峙、僵持,循環往複,如同一場無休止的拉鋸戰。
馮睿達輕嗤一聲,滿臉不屑地說道:“突厥人學精了,不光增加夜間守備力量,還學會用絆馬索了!”
這點手段,在中原連看都不夠看。
他們倒是想挖陷阱,哪來那麽多鋤頭呢!條件不允許。
但就是這麽一點點手段“升級”,都給夜襲的右武衛、左驍衛造成不小的損失。
他們在暗夜,不可能永遠稱王。稍不注意,就容易著了道。
吳越和白雋每天背地裏問候唿圖的祖宗十八代,這個瘋子,讓他們種種盤算都成空。
哪怕將突厥俘虜推上前線,換取一定傷亡。
漢人軍隊的總體損失比突厥人少許多,但他們帶來的都是精兵,是唿圖手下那些半軍人半牧民能比的嗎?
唿圖身後有整座草原做支持,兵員補充相對容易,而吳越和白雋說白了就是大吳的兩個軍頭。
雖然因為覆巢完卵之危,諸地傾力支持,後方輜重源源不斷運到前線,可在這戰場上,形勢依舊嚴峻。
如今跑是跑不得了,他們跑不過突厥的遊騎。一旦逃竄,恐怕會被追得全軍覆沒。
逼得吳越和白雋也發了狠,大吳死得起人,就問突厥能不能承受海量的人口損失。雙方都憋著一股勁兒,互不相讓。
一段時間僵持下來,大戰少有,小規模衝突不斷。
吳越和白雋甚至假借骨祿的名義,招降各個突厥部落的頭目。
人來不來不是事,重要的是給他們和唿圖之間紮上一根刺。讓突厥內部產生嫌隙,好從中漁利。
反正他倆對骨祿都沒什麽好感,去年圍困並州的就有他。
自然是要敲骨吸髓、不計後果的使用。沒把骨祿推到陣前砍了,已經是慈悲了。
並州大營的斥候發現有不少部族假借戰亡,讓部眾偷偷離開王庭大軍。
具體操作辦法就是部族出戰後,謊稱遇上漢人軍隊,實則是讓部眾悄悄趕上牛羊返迴屬地。
眾所周知,漢人軍隊有戰後掩埋屍體的習慣,若遇上查證,帶上王庭官員去看幾個小土包便是。
這一招還真是瞞天過海,若非斥候偶然發現,恐怕很難察覺。
斥候為何會發現這件事呢?全因為他們關照同袍墓地時,看著幾波人馬接連到此。覺得可疑,抓了好些俘虜,才知道實情。
逃兵在軍中並不罕見,段曉棠隻是沒想到墓地竟然成了片場。
不過能這麽一輪輪地“騙”過去,可見王庭大軍內部要麽貪腐橫行,要麽就是大部分心生倦意。
他們出兵,第一念想是南下發財,現在被堵在此地寸進不得,好處撈不著,不就得想想怎麽保存實力嗎?
吃絕戶這種事,不僅中原有,草原上更不少見。
畢竟這裏真的信奉弱肉強食這一套,為了自身利益,什麽手段都使得出來。
吳越和白雋下令,對這種“偷跑”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全不計較他們拿大吳軍隊當“道具”的冒犯。
當然,若是偷跑的時候鬧不清楚方向,跑進防區裏,就不要怪他們笑納這批些俘虜了。
兩個大營雖然各自為戰,但同樣有微妙的配合。哪怕少有過營集議,但若是在外頭碰上的,也會說上兩句,互通下戰場上的情況。
白湛在歸營路上,遇到同樣領兵的段曉棠和秦景,“你們怎麽出來了?”
說著,抬頭看了看天,確定是白天沒錯啊!
段曉棠一邊整理著身上的甲胄,一邊應道:“替換左武衛。”
正麵戰場強度更高,左武衛辛苦多日,替換下來休整兩日,才能應對接下來的大戰。
白湛追問道:“晚上怎麽辦?”
段曉棠姿態悠閑,“晚上有的是人。”
左武衛不善於此,但右武衛和左驍衛有的是“人才”。
白湛迴頭遙遙望了一眼突厥大營的方向,眉頭微皺,鮮嫩的麵容上,有不符合他年紀的老成,“我覺得有些奇怪。”
段曉棠認真對待每一個人的戰場直覺,“哪裏奇怪?”
白湛鄭重道:“突厥人的攻擊弱了!”
先前他以為是因為逃兵接連出現,影響了突厥人的士氣。
但現在右武衛替換左武衛上場,沒有說誰不行的意思。右武衛的殺敵數量並不少於左武衛。
隻是兩支軍隊的底色不同,對敵人的震懾和壓迫力大不一樣。
那麽如今,突厥大軍支棱不起來的原因是什麽?
秦景迴頭遙遙望一眼,“徒有其表?”
他也覺得這情況有些蹊蹺,卻一時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白湛思索片刻,說道:“我派斥候靠近探一探。”
如今的斥候多隻在突厥前鋒附近刺探,再往前危險性劇增,更別提深入到可汗大帳附近。可眼下這情況,不探清楚心裏實在沒底。
段曉棠深思熟慮一會,“我迴去和王爺、兩位大將軍稟告。”
她的自由度,沒有白湛那麽高。可眼下這情況,不探清楚心裏實在沒底。
段曉棠和秦景歸營稟告,果然範成達也發現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