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5章 坊間趣聞
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 作者:一燈闌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本段曉棠統率的右武衛左廂軍,配置方麵最大的問題是缺少合格的先鋒。
如今這個問題解決了。
秦景、盧照、薛留,富裕極了,竟還有輪換的餘地。
旁人隻有眼紅的份。
段曉棠迴到自己的營帳裏,召集下屬,共同探討下一步攻打突厥部落的戰略部署。
左廂軍上下積極建言獻策,國仇家恨在前,無非就是把他們在關中搞出來的那一套,換湯不換藥。
段曉棠走過的路,寸草不生。
換到草原上,哪怕做起來有些困難,但也要盡量去做。
不能砸了自家的招牌。
段曉棠依舊決定輪換,將官和軍士皆是如此。
在遭遇突厥主力之前熱身,熟悉突厥的戰法,以戰代練。
會後,溫茂瑞催促道:“孫三,你可寫快點。”待會還得拿去給幾位大佬過目。
孫安豐負責將方略整理成文,此刻正埋頭擺弄筆墨,“你別催了,萬一寫壞了還得重寫。”
溫茂瑞隻好無奈地放棄催促,轉而與盧照聊起了天。“孫三現在比他爹還出息!”
因為秦景的關係,這兩人照理說也算有舊。但溫茂瑞卻察覺,盧照和孫安豐雖然沒有明麵上的矛盾,但私下卻有些避諱對方。
盧照的不滿隻針對孫安世,對孫文宴本人還是很尊重的。好奇道:“何處出息?”
孫安豐的才情,於將門沒有半分助益,頂多不算敗家子。
溫茂瑞大發慈悲地揭曉謎底,“榮國公沒來過草原吧!”
孫文宴長期在江南領兵,去一趟東萊、中原,都要專門祭地的人,長安就是他的極限了。來大吳的北境,隻怕水土不服。
盧照不得不承認,“你說得有道理。”
強詞奪理也是理!
大事商議完,段曉棠開始趕人,“明天出門的人,今晚好好休息。”
幸好右武衛上下神經堅韌,在並州休整了幾個月的時間,如今踏入草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水土不服現象。
夜幕降臨,營地中的篝火熊熊燃燒,照亮了四周的黑暗。
杜鬆和呂元正聯袂巡營,他倆私下關係一般,公事公辦的同僚情誼。
白智宸所部距離最遠,至今隻收到零散的消息。
左右兩邊的白雋和範成達所部倒是已經和突厥軍隊有了初步的交鋒。
杜鬆望著遠處的黑暗,心中不禁湧起了一股莫名的煩躁。“早知道把範二帶上了!”
呂元正不認為杜鬆是在排揎自己,畢竟明眼人都知道,範成明是替他留守並州。
杜鬆隻是單純覺得沒有找到突厥的軍隊的蹤跡,有些氣悶而已。
呂元正點到即止,“王爺與我們同行。”
吳越若有萬一,他們就全完了!
杜鬆反應過來,“似這般挑突厥部落,循序漸進也不錯。”
“突厥人口繁衍不易,一次損失數萬,足夠傷筋動骨,數年緩不過來。”
蠶食他們的部落,就是削弱他們的實力。
軍隊是國家的鋒矢,但需要龐大的底層人口支撐。
突厥人上馬征戰,下馬放牧。哪怕是牧民也沒那麽容易對付,但這些漠南部落的人口,無論殺還是俘,都是往突厥人心頭上插刀子。
況且左驍衛剛剛重組,右武衛近些年多在中原腹地活動,第一次對陣草原上的突厥人,可不得好好練練手嗎?
兩人達成一致後,話題也輕鬆了起來。
杜鬆說道:“右武衛可得加把勁,範二還在並州等著呢!”
無論何時何地,在南衙諸人心中,打趣範成明都是一件沒有後果的小事。
呂元正點了點頭,“我一定好生敦促俊江。”
作為右武衛的蹭軍功大戶,範成明絕不滿足於隻分潤總軍功。
在這方麵,範成明的直係下屬武俊江才是最該出力的人。
誰能料到,為了一個右武衛大將軍位,武俊江成了最大的倒黴蛋。
杜鬆聞言,無奈地撇過頭去。當初分家的時候,沒把老下屬拉出來,是他最遺憾的事。
世事總是難以預料,誰能想到,顫顫巍巍多年的韓騰會突然中風。
杜鬆隻要在右武衛多待大半年,大將軍位就能順順利利地落在他頭頂上。
“繼承”和“創業”,誰知道哪條路更好呢!
遠在並州的範成明,可不知道杜鬆和呂元正兩個以“厚道老實”麵目示人的上司,在背後蛐蛐自己。
他從從莊旭零散傳迴來的戰報分析,四支大軍順利前進,尚未遇上突厥主力。
專業問題,自然要詢問專業的人。
範成明毫不遲疑地托付信任,問道:“寧將軍,大軍出征將近一月,他們還有多久才會遇上王庭的兵馬?”
寧岩手指在輿圖上輕輕比劃著,沉吟道:“少說也要半個多月。”
這是單純按照腳程計算出來的時間,若是加上天氣、戰術等原因,還會往後拖。
範成明的心被懸在半空,不知該期待這個日子快些來,還是祈禱它永遠不要到來。
破敵衝陣這種事,範成明一點也插不上話,隻得捂住胸口說道:“這時候後方若是出點事,豈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若大軍前線敗北,並州還能拚拚湊湊出一支救援軍隊,背後尚有長安洛陽的兵馬做倚靠。
但若是這時候,空虛的並州出點什麽事。強敵在前,大軍壓根不可能迴轉。
寧岩目光微閃,“你發現了什麽?”
範成明眉頭緊鎖,“我隻是覺得這個時機太好了。”
他如果要做點什麽事,肯定挑這個時候。
範成明當機立斷,“我去王府見見人。”見得自然是其他三衛的人。
軍隊是他們最大的底氣。
人來得有前有後,範成明逐一確認,左驍衛和左候衛營盤裏都極為穩當。
最後來迴話的是陳良為,兩人不僅有點狐狗交情,還是便宜大舅子和討人嫌的妹夫關係。
陳良為除了負責左武衛的營地,還與並州城內的一些小官有所交集。
此番提及的,並非什麽官方要務,而是一樁街頭巷尾的趣談。
陳良為:“並州大街上新開了一家酒肆,說要售賣地瓜燒。”
範成明皺眉道:“杏花村開到並州來了?”
哪怕廳堂內沒有旁人,陳良為依舊挪動座位,湊到範成明耳邊說道:“名字聽過一耳朵,倒沒記住,反正不是杏花村。聽說東家是滎陽來的。”
如今這個問題解決了。
秦景、盧照、薛留,富裕極了,竟還有輪換的餘地。
旁人隻有眼紅的份。
段曉棠迴到自己的營帳裏,召集下屬,共同探討下一步攻打突厥部落的戰略部署。
左廂軍上下積極建言獻策,國仇家恨在前,無非就是把他們在關中搞出來的那一套,換湯不換藥。
段曉棠走過的路,寸草不生。
換到草原上,哪怕做起來有些困難,但也要盡量去做。
不能砸了自家的招牌。
段曉棠依舊決定輪換,將官和軍士皆是如此。
在遭遇突厥主力之前熱身,熟悉突厥的戰法,以戰代練。
會後,溫茂瑞催促道:“孫三,你可寫快點。”待會還得拿去給幾位大佬過目。
孫安豐負責將方略整理成文,此刻正埋頭擺弄筆墨,“你別催了,萬一寫壞了還得重寫。”
溫茂瑞隻好無奈地放棄催促,轉而與盧照聊起了天。“孫三現在比他爹還出息!”
因為秦景的關係,這兩人照理說也算有舊。但溫茂瑞卻察覺,盧照和孫安豐雖然沒有明麵上的矛盾,但私下卻有些避諱對方。
盧照的不滿隻針對孫安世,對孫文宴本人還是很尊重的。好奇道:“何處出息?”
孫安豐的才情,於將門沒有半分助益,頂多不算敗家子。
溫茂瑞大發慈悲地揭曉謎底,“榮國公沒來過草原吧!”
孫文宴長期在江南領兵,去一趟東萊、中原,都要專門祭地的人,長安就是他的極限了。來大吳的北境,隻怕水土不服。
盧照不得不承認,“你說得有道理。”
強詞奪理也是理!
大事商議完,段曉棠開始趕人,“明天出門的人,今晚好好休息。”
幸好右武衛上下神經堅韌,在並州休整了幾個月的時間,如今踏入草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水土不服現象。
夜幕降臨,營地中的篝火熊熊燃燒,照亮了四周的黑暗。
杜鬆和呂元正聯袂巡營,他倆私下關係一般,公事公辦的同僚情誼。
白智宸所部距離最遠,至今隻收到零散的消息。
左右兩邊的白雋和範成達所部倒是已經和突厥軍隊有了初步的交鋒。
杜鬆望著遠處的黑暗,心中不禁湧起了一股莫名的煩躁。“早知道把範二帶上了!”
呂元正不認為杜鬆是在排揎自己,畢竟明眼人都知道,範成明是替他留守並州。
杜鬆隻是單純覺得沒有找到突厥的軍隊的蹤跡,有些氣悶而已。
呂元正點到即止,“王爺與我們同行。”
吳越若有萬一,他們就全完了!
杜鬆反應過來,“似這般挑突厥部落,循序漸進也不錯。”
“突厥人口繁衍不易,一次損失數萬,足夠傷筋動骨,數年緩不過來。”
蠶食他們的部落,就是削弱他們的實力。
軍隊是國家的鋒矢,但需要龐大的底層人口支撐。
突厥人上馬征戰,下馬放牧。哪怕是牧民也沒那麽容易對付,但這些漠南部落的人口,無論殺還是俘,都是往突厥人心頭上插刀子。
況且左驍衛剛剛重組,右武衛近些年多在中原腹地活動,第一次對陣草原上的突厥人,可不得好好練練手嗎?
兩人達成一致後,話題也輕鬆了起來。
杜鬆說道:“右武衛可得加把勁,範二還在並州等著呢!”
無論何時何地,在南衙諸人心中,打趣範成明都是一件沒有後果的小事。
呂元正點了點頭,“我一定好生敦促俊江。”
作為右武衛的蹭軍功大戶,範成明絕不滿足於隻分潤總軍功。
在這方麵,範成明的直係下屬武俊江才是最該出力的人。
誰能料到,為了一個右武衛大將軍位,武俊江成了最大的倒黴蛋。
杜鬆聞言,無奈地撇過頭去。當初分家的時候,沒把老下屬拉出來,是他最遺憾的事。
世事總是難以預料,誰能想到,顫顫巍巍多年的韓騰會突然中風。
杜鬆隻要在右武衛多待大半年,大將軍位就能順順利利地落在他頭頂上。
“繼承”和“創業”,誰知道哪條路更好呢!
遠在並州的範成明,可不知道杜鬆和呂元正兩個以“厚道老實”麵目示人的上司,在背後蛐蛐自己。
他從從莊旭零散傳迴來的戰報分析,四支大軍順利前進,尚未遇上突厥主力。
專業問題,自然要詢問專業的人。
範成明毫不遲疑地托付信任,問道:“寧將軍,大軍出征將近一月,他們還有多久才會遇上王庭的兵馬?”
寧岩手指在輿圖上輕輕比劃著,沉吟道:“少說也要半個多月。”
這是單純按照腳程計算出來的時間,若是加上天氣、戰術等原因,還會往後拖。
範成明的心被懸在半空,不知該期待這個日子快些來,還是祈禱它永遠不要到來。
破敵衝陣這種事,範成明一點也插不上話,隻得捂住胸口說道:“這時候後方若是出點事,豈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若大軍前線敗北,並州還能拚拚湊湊出一支救援軍隊,背後尚有長安洛陽的兵馬做倚靠。
但若是這時候,空虛的並州出點什麽事。強敵在前,大軍壓根不可能迴轉。
寧岩目光微閃,“你發現了什麽?”
範成明眉頭緊鎖,“我隻是覺得這個時機太好了。”
他如果要做點什麽事,肯定挑這個時候。
範成明當機立斷,“我去王府見見人。”見得自然是其他三衛的人。
軍隊是他們最大的底氣。
人來得有前有後,範成明逐一確認,左驍衛和左候衛營盤裏都極為穩當。
最後來迴話的是陳良為,兩人不僅有點狐狗交情,還是便宜大舅子和討人嫌的妹夫關係。
陳良為除了負責左武衛的營地,還與並州城內的一些小官有所交集。
此番提及的,並非什麽官方要務,而是一樁街頭巷尾的趣談。
陳良為:“並州大街上新開了一家酒肆,說要售賣地瓜燒。”
範成明皺眉道:“杏花村開到並州來了?”
哪怕廳堂內沒有旁人,陳良為依舊挪動座位,湊到範成明耳邊說道:“名字聽過一耳朵,倒沒記住,反正不是杏花村。聽說東家是滎陽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