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0章 長短兵器
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 作者:一燈闌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右武衛原本的將官群體,能力普遍維持在南衙同級中的中上水準,但等到範成明那一撥人開始入營,從那以後就開始良莠不齊。
好的不說橫壓同級,至少也是笑傲南衙。差的,就是在整個南衙序列裏吊車尾,叫人看了滿眼愁。
呂元正一行人到了小校場,唉聲歎氣之聲不絕於耳。
看著前排的全永思、薛留等人,無盡的滿意;再往後就沒眼看了……傷眼。
旁邊還有一個旁聽生尉遲野,這人隻是經驗差些,論實力可以橫掃右武衛大部分將官。
就問某些知名不具的人,羞不羞、愧不愧?
今日是眾人集結的第一天,因此尚未上馬,所有人都在地麵上進行艱苦的恢複訓練。
與軍士們隻能使用營中配發的簡陋武器不同,將官們的武器可謂是五花八門,刀光劍影,槍槊如林,鏟影重重,不一而足。
有時候會欣慰他們帶藝投軍,具備一定的經驗;但有時候又頭痛,他們的毛病隻能由家中親長親自修正。
故而這種時候,最好的辦法便是通過一場場高質量的比試,將問題一一暴露出來,然後逐一解決,不斷精進。
秦景在右武衛這些時日也不是白待的,基本摸清了每個將官的武藝路數,簡單按照武藝高低排列,先讓他們同實力接近、武器類別相似的對手比試。
於是,右武衛便呈現出了上中下三個截然不同的階層,兩頭奇峰突起,中間隊伍異常龐大的怪相。
孫安豐和莊旭等人打來打去的沒幾個對手,中間階層的將官都快打成車輪戰了。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對將官們進行如此精細化的訓練並非沒有原因,他們是支撐一支軍隊的骨骼,要在戰場上引領士兵行動。提高他們在戰場上的存活率,是首要的目標。
說得直白一些,一個軍士和一個將官所投入的培養成本有著天壤之別,而他們所能發揮的作用也截然不同。
武俊江的目光鎖定在右廂軍的幾個苗子身上,靳華清和溫茂瑞打得難解難分,相娑羅則和李開德不相上下……
右武衛凡是有餘力的將官,都會多學一門兵器,圖的就是的有備無患。
兵者,兇器也。學沒學過,能發揮出的威力大不相同。比如相娑羅的月牙鏟,換在沒用過的人的手裏,還不如一根燒火棍好使呢。
那些從小學習長兵器的人反而更有優勢,他們為了方便出行、使用,通常還會順帶練習一些刀劍之類的短兵器。這樣一來,在戰場上便能更加遊刃有餘。
寧岩看到場中的一對組合,歎道:“還是那些老毛病,華清氣力不足,溫六準頭不夠。”
這兩人都是用劍的,加在一起簡直就是菜雞互啄,令人不忍直視。
呂元正當起和事佬,“比他們初入營的時候,已經好多了。”
話雖如此,但若是能將他們的短板補上,勉強也能當一員小號猛將使用。對深諳苟道,卻缺乏衝鋒能力的右武衛有莫大作用。
武俊江環手抱胸道:“還能怎麽辦?華清日常坐臥帶著鐵砂袋,把溫六發配去火頭營,練一練準頭?”
整座大營中,唯一能躲過這場全員練兵的人,不是範成明,而是周水生。因為夥頭營的訓練從未停止過。
秦景的法子旨在敦實將官的基礎,但現在呂元正看來,還有改進的餘地。
呂元正心中浮現一絲念頭,眼睛微眯,“基礎要打牢,但也有投機取巧的法子。”
武俊江不解道:“還能有什麽法子?”
呂元正語氣篤定道:“這次,我們的對手是突厥人。”
說罷,呂元正上前和秦景低聲交流幾句。
隔幾步的武、寧等人,就隻見秦景時不時點頭附和。
等到中場休息時,一幫被同袍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將官們紛紛在小校場上或站或蹲。若是天氣再暖和一些,他們恐怕會直接躺在地上休息。
呂元正雙手負在背後,緩緩走到中間,點名道:“孫三,把我待會說的話記下來。”
諸將官一看正經事,立刻收起休閑的模樣。
呂元正目光掃視所有人,“你們知道突厥人的武器是什麽嗎?”
溫茂瑞堅定道:“武器繁雜,但以彎刀居多。”
彎刀適合騎馬衝刺劈砍,且突厥人長期遊牧遷徙,彎刀的輕便和易於攜帶使得它們成為理想的選擇。
呂元正微微頷首,“彎刀說白了還是刀,一種短兵器。”
先看向幾個手持長槍馬槊的將官,問道:“長兵器打短兵器該如何做?”
盧照喉頭微微滑動了一下,率先開口:“以長兵器之利,克短兵器之速。”
繼續解釋道:“長兵器如槍、戟、大刀等,優勢在於距離控製,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短兵器如匕首、刀劍等,雖然靈活多變近戰犀利,但卻受限於攻擊範圍。”
這些道理算不得秘密,但凡腦子聰慧、比試過幾場的人都知道。
區別在於聰明人有明確的認知並且能夠準確地執行,愚蠢的人隻知道死記硬背卻不知靈活運用,隻能依靠本能反應出招。
薛留接下去,“保持距離是重中之重,利用手中的長槍、馬槊,始終保持一個對手難以觸及的安全距離。一旦讓短兵器近身,便是劣勢顯現之時。靈活移動,迅速變換身形,要讓對手始終摸不清你的攻擊軌跡。”
“在敵人試圖縮短距離時,不妨用槍尖輕挑,或馬槊橫掃,利用武器的長度優勢,將對手的攻勢化解於無形。”
呂元正滿意地點點頭,“記住,力從腰發,勁透槍尖,每一擊都要力求精準而有力。”
“以長製短,以靜製動。麵對短兵器快速而猛烈的攻擊切忌慌亂。保持冷靜,以不變應萬變。利用長兵器進行防禦的同時,尋找反擊的機會。”
原先遮在眾人眼前的迷霧,被呂元正三言兩語揭開。
雖然右武衛上下從未與突厥交過手,但一竅通百竅。衝鋒陷陣,殺人放火的活計,他們都是幹熟了的。
呂元正毫不藏私道:“長兵器有了,那短兵器又如何克製彎刀呢?”
“記住,距離是你的敵人,也是你的朋友。短兵相接,迫使你貼身肉搏,正是誘敵深入的良機。靈活閃躲,讓敵人的彎刀在空中虛晃,耗盡他的體力,打亂他的步調。”
好的不說橫壓同級,至少也是笑傲南衙。差的,就是在整個南衙序列裏吊車尾,叫人看了滿眼愁。
呂元正一行人到了小校場,唉聲歎氣之聲不絕於耳。
看著前排的全永思、薛留等人,無盡的滿意;再往後就沒眼看了……傷眼。
旁邊還有一個旁聽生尉遲野,這人隻是經驗差些,論實力可以橫掃右武衛大部分將官。
就問某些知名不具的人,羞不羞、愧不愧?
今日是眾人集結的第一天,因此尚未上馬,所有人都在地麵上進行艱苦的恢複訓練。
與軍士們隻能使用營中配發的簡陋武器不同,將官們的武器可謂是五花八門,刀光劍影,槍槊如林,鏟影重重,不一而足。
有時候會欣慰他們帶藝投軍,具備一定的經驗;但有時候又頭痛,他們的毛病隻能由家中親長親自修正。
故而這種時候,最好的辦法便是通過一場場高質量的比試,將問題一一暴露出來,然後逐一解決,不斷精進。
秦景在右武衛這些時日也不是白待的,基本摸清了每個將官的武藝路數,簡單按照武藝高低排列,先讓他們同實力接近、武器類別相似的對手比試。
於是,右武衛便呈現出了上中下三個截然不同的階層,兩頭奇峰突起,中間隊伍異常龐大的怪相。
孫安豐和莊旭等人打來打去的沒幾個對手,中間階層的將官都快打成車輪戰了。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對將官們進行如此精細化的訓練並非沒有原因,他們是支撐一支軍隊的骨骼,要在戰場上引領士兵行動。提高他們在戰場上的存活率,是首要的目標。
說得直白一些,一個軍士和一個將官所投入的培養成本有著天壤之別,而他們所能發揮的作用也截然不同。
武俊江的目光鎖定在右廂軍的幾個苗子身上,靳華清和溫茂瑞打得難解難分,相娑羅則和李開德不相上下……
右武衛凡是有餘力的將官,都會多學一門兵器,圖的就是的有備無患。
兵者,兇器也。學沒學過,能發揮出的威力大不相同。比如相娑羅的月牙鏟,換在沒用過的人的手裏,還不如一根燒火棍好使呢。
那些從小學習長兵器的人反而更有優勢,他們為了方便出行、使用,通常還會順帶練習一些刀劍之類的短兵器。這樣一來,在戰場上便能更加遊刃有餘。
寧岩看到場中的一對組合,歎道:“還是那些老毛病,華清氣力不足,溫六準頭不夠。”
這兩人都是用劍的,加在一起簡直就是菜雞互啄,令人不忍直視。
呂元正當起和事佬,“比他們初入營的時候,已經好多了。”
話雖如此,但若是能將他們的短板補上,勉強也能當一員小號猛將使用。對深諳苟道,卻缺乏衝鋒能力的右武衛有莫大作用。
武俊江環手抱胸道:“還能怎麽辦?華清日常坐臥帶著鐵砂袋,把溫六發配去火頭營,練一練準頭?”
整座大營中,唯一能躲過這場全員練兵的人,不是範成明,而是周水生。因為夥頭營的訓練從未停止過。
秦景的法子旨在敦實將官的基礎,但現在呂元正看來,還有改進的餘地。
呂元正心中浮現一絲念頭,眼睛微眯,“基礎要打牢,但也有投機取巧的法子。”
武俊江不解道:“還能有什麽法子?”
呂元正語氣篤定道:“這次,我們的對手是突厥人。”
說罷,呂元正上前和秦景低聲交流幾句。
隔幾步的武、寧等人,就隻見秦景時不時點頭附和。
等到中場休息時,一幫被同袍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將官們紛紛在小校場上或站或蹲。若是天氣再暖和一些,他們恐怕會直接躺在地上休息。
呂元正雙手負在背後,緩緩走到中間,點名道:“孫三,把我待會說的話記下來。”
諸將官一看正經事,立刻收起休閑的模樣。
呂元正目光掃視所有人,“你們知道突厥人的武器是什麽嗎?”
溫茂瑞堅定道:“武器繁雜,但以彎刀居多。”
彎刀適合騎馬衝刺劈砍,且突厥人長期遊牧遷徙,彎刀的輕便和易於攜帶使得它們成為理想的選擇。
呂元正微微頷首,“彎刀說白了還是刀,一種短兵器。”
先看向幾個手持長槍馬槊的將官,問道:“長兵器打短兵器該如何做?”
盧照喉頭微微滑動了一下,率先開口:“以長兵器之利,克短兵器之速。”
繼續解釋道:“長兵器如槍、戟、大刀等,優勢在於距離控製,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短兵器如匕首、刀劍等,雖然靈活多變近戰犀利,但卻受限於攻擊範圍。”
這些道理算不得秘密,但凡腦子聰慧、比試過幾場的人都知道。
區別在於聰明人有明確的認知並且能夠準確地執行,愚蠢的人隻知道死記硬背卻不知靈活運用,隻能依靠本能反應出招。
薛留接下去,“保持距離是重中之重,利用手中的長槍、馬槊,始終保持一個對手難以觸及的安全距離。一旦讓短兵器近身,便是劣勢顯現之時。靈活移動,迅速變換身形,要讓對手始終摸不清你的攻擊軌跡。”
“在敵人試圖縮短距離時,不妨用槍尖輕挑,或馬槊橫掃,利用武器的長度優勢,將對手的攻勢化解於無形。”
呂元正滿意地點點頭,“記住,力從腰發,勁透槍尖,每一擊都要力求精準而有力。”
“以長製短,以靜製動。麵對短兵器快速而猛烈的攻擊切忌慌亂。保持冷靜,以不變應萬變。利用長兵器進行防禦的同時,尋找反擊的機會。”
原先遮在眾人眼前的迷霧,被呂元正三言兩語揭開。
雖然右武衛上下從未與突厥交過手,但一竅通百竅。衝鋒陷陣,殺人放火的活計,他們都是幹熟了的。
呂元正毫不藏私道:“長兵器有了,那短兵器又如何克製彎刀呢?”
“記住,距離是你的敵人,也是你的朋友。短兵相接,迫使你貼身肉搏,正是誘敵深入的良機。靈活閃躲,讓敵人的彎刀在空中虛晃,耗盡他的體力,打亂他的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