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娟遞出來,崔小四眼疾手快,從案板上劃拉兩大塊白嫩嫩的豆腐,穩穩地放入她的碗中,還不忘囑咐道:“若是一時吃不完,不妨將豆腐蒸熟或是煮熟,再放到院子裏凍起來,想吃時再取。”


    鄧秀娟卻像是想起了什麽似的,突然問了一個看似不相幹的問題:“年前豆渣還賣嗎?”


    崔小四答道:“自然是賣的,不過到了年三十、初一初二這幾天隻開半日,你若要來,可得趕早些。”


    鄧秀娟連連點頭,嘴裏應著:“嗯,我知道了。”


    今年過年不用吃豆渣,是給相熟人家問的。


    鄧秀娟將隨身的布袋打開,小四便熟練地將粉絲、豆皮等物什一一放入。


    恆榮祥通勤的工人,通常都會帶一個袋子,這倒不用格外提醒。


    豆腐攤子後麵,擺放著兩個鼓鼓囊囊的籮筐,裏麵滿滿當當的都是香皂。一筐是黃色的,一筐是綠色的,煞是好看。


    婁稟帶著他兒子,新晉的小婁管事婁津負責分發香皂。二人忙前忙後,不亦樂乎。


    徐達勝揣著手,在一旁絮絮叨叨地說著:“每人兩塊香皂,一塊硫磺的,一塊艾草的,都別挑,私下裏你們願意怎麽換就怎麽換。”


    有相熟的工人打趣道:“掌櫃的,花想容不都發步步糕的點心嗎?我們怎麽就發點豆腐、香皂打發了。”


    幾項產業內部聯絡緊密,說不定誰家親戚在哪個地方做事,各家年貨的底細早就傳開了。


    徐達勝聽了這話,脖子一梗,眉毛一挑,“花想容才幾個人,她們為了換點心,肉隻有一半。我們這兒幾百張嘴巴,都拿點心塞滿了,我不如直接跳渭河去算了!”


    婁津畢竟年輕,聽了徐達勝這番無賴話,隻能低頭輕笑,不敢多言。


    今年生意大漲,東家又向來大方,連給工人們辦年貨的預算都大大增加。光吃肉算怎麽迴事?恆榮祥發毛線,步步糕發點心,看著都不太像話。


    幾個掌櫃臨時碰到一處,一商量幹脆各自拿出一些貨物,按照內部價給優惠。至於具體搭配,全看各家的富裕程度。


    計劃一報上去,戚蘭娘爽快的同意了。


    鑒於各家在其他產業內部都有人,哪些東西實惠心裏都有杆秤,五穀豆坊的東西便宜又實惠,最受歡迎。從樸素的本心出發,還是吃食最讓人安心。


    於是一個個工人的口袋被塞得滿滿當當,兩隻手都沒有空著,要麽端著豆腐,要麽提著肉。


    住宿舍的工人連忙排上去,有些人會將吃食單獨拿出來另有去處,隻是食堂改善的夥食的時候,他們不吃便是。


    偶爾有一兩個女工,會招唿何春梅,邀請她哪一天去家裏喝喜酒。


    不管她們有怎樣的過去,靜心恢複一兩年,一個女人,隻要會幹活,能生孩子,總能嫁出去的。


    何春梅隻有一句囑咐,不論夫家是何境況,別忘了掙錢,要有養活自己的本事。


    要說這幾項產業中年貨真正稱得上豪華的,還得是濟生堂。因為它不光賺的多,它還人少啊!


    林婉婉不拿豆腐充數,全是“幹貨”。


    放假時,姚南星書包裏塞滿了短短十來天寒假需要帶迴家看的書、做的作業,腳邊還放著兩個大口袋。


    前來接女兒的姚父見了這一幕,嚇得不輕:“這都是什麽?”


    姚南星鬆了一口氣,淡淡道:“醫館發的年貨。”


    五個徒弟算半工半讀,林婉婉索性將她們和藥工劃到一檔。


    姚南星趕忙催促道:“父親,快抬車上去吧!”


    杜若昭嫌棄兩個口袋太重,直接放在林婉婉的馬車上,讓她捎迴去。


    其他幾人家中若沒有車馬來接,就隻能肩挑手提地帶迴去,姑且算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姚父在車上暫時按捺住好奇心,等迴到家後,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對著那幾個袋子指指點點。但沒人對姚南星的書包有興趣。


    姚南星緩緩說道:“一袋是吃食,一袋是雜物。”


    姚母自告奮勇拆包裹,一樣樣往外拿。肉、粉條、豆皮等物都是常見的,辣椒醬、醬菜、酒等物,各有一小罐。步步糕的點心兩大包,連食樂園的零食也有。


    另一袋裏,更是琳琅滿目:花想容的麵霜、手霜、香皂,恆榮祥的毛線……應有盡有。


    置辦年貨的時候,沒人會想要濟生堂的成藥。


    姚母手裏拿著幾團紅色毛線,“這幾日為娘讓人給你織條圍巾。”


    林婉婉覺得大紅色庸俗,但誰叫過年喜慶呢,最終隻能順應民意。


    姚家也不指望姚南星能織毛衣了,自從金餅拿迴家,她的手和時間有更重要的事做。


    姚母下結論,“比起朝廷給你叔祖發的年禮,也差不了多少了。”


    這卻是強行貼金了。年節下羊肉是什麽價格?何況今年念及姚壯憲遠在並州效力,還多給他發了一隻羊呢。


    姚南星這兩大袋子年貨,大多是按照內部價拿來的,哪怕算成市價,也比不得朝廷官員的待遇。


    姚南星輕聲說出一個消息,“師父計劃明年再收兩到三個徒弟。”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明年朱淑順會時不時跟著李秀芸出門接生,常駐醫館的謝靜徽能帶一帶小師妹,不用林婉婉事事費心親力親為。


    姚母聞言,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從來沒聽過哪個當師父的,能同時帶七八個徒弟,哪怕隻下苦力泥瓦匠也是如此。


    但看姚南星等人的進度,說不定真能帶出來。姚母下定決心,走親訪友時提一句,免得日後姚南星顯得太特立獨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燈闌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燈闌珊並收藏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