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熙站在城牆上,目光憂慮地望著遠方。他深知燕國軍隊已經斷糧,而城中百姓的命運將受到嚴重影響。肖秀榮的軍隊雖然頑強抵抗,但雲熙心中充滿了擔憂。
城中的街道上,百姓們麵容憔悴,眼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恐懼。他們得知燕國軍隊的困境,紛紛祈求和平,希望避免更多的戰亂。
雲熙下定決心,他親自前往肖秀榮的營地,希望能夠說服他投降。在營帳中,雲熙懇切地說道:“肖將軍,城中百姓是無辜的。戰爭隻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痛苦。如果我們繼續僵持下去,百姓們將會麵臨饑餓和苦難。為了他們的安寧,我懇請您放下武器。”
肖秀榮沉默片刻,他深知雲熙的擔憂不無道理。最終,他緩緩點頭,決定為了百姓的利益選擇投降。
消息傳遍城中,百姓們歡唿雀躍。他們對雲熙的決斷充滿感激,紛紛湧上街頭,慶祝和平的到來。
雲熙站在城牆上,看著歡樂的人群,心中感到一絲欣慰。他知道,雖然投降意味著妥協,但這樣可以保護百姓免受更多的苦難。他希望未來的日子裏,這座城市能夠恢複生機,百姓們能夠過上安寧的生活。
肖秀榮滿臉疲憊,他率領著殘兵敗將緩緩踏上了燕國的土地。隊伍中的士兵們個個垂頭喪氣,神情憔悴,仿佛經曆了一場慘烈的戰鬥。肖秀榮心中深知,此次戰敗歸國,他必定會受到嚴厲的處罰。然而,對他來說,戰鬥的恐懼已經超越了對懲罰的擔憂。
他迴憶起戰場上的血腥與殘酷,無數的生命在瞬間消逝。那一幕幕慘狀在他的腦海中不斷閃現,讓他無法再忍受更多的殺戮和破壞。現在,他隻渴望著和平,寧願接受處罰,也不願再讓士兵們去送死。
燕國的城牆漸漸清晰可見,肖秀榮的心情愈發沉重。他望著遠方,思考著自己的未來和燕國的命運。或許這次失敗是一個教訓,一個讓他和燕國重新審視戰爭與和平的契機。
肖秀榮來到燕國城門,還沒來得及看清周圍的情況,就被一夥神秘人團團圍住。他們身著黑色緊身衣,臉上蒙著黑布,隻露出一雙冷酷的眼睛。
這夥人動作迅速,一言不發,上前便將肖秀榮緊緊捆綁起來。他們手法嫻熟,繩索在肖秀榮身上纏繞交錯,讓他無法掙脫。肖秀榮試圖反抗,但這些人力量很大,輕易地將他的手臂扭到背後,使他動彈不得。
肖秀榮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疑惑,他不知道這些人的身份和目的。他試圖問些什麽,但得到的隻有沉默和冷漠的眼神。無奈之下,他隻能被這夥人拖拽著帶走,消失在燕國城門口。
肖秀榮靜靜地站在那裏,眼神中沒有絲毫的反抗。他深知自己反悔的結局,死亡似乎已是不可避免的命運。然而,他並沒有選擇苟延殘喘,而是以一種平靜和坦然的態度麵對眼前的一切。
他的身姿筆直而堅定,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著他的尊嚴和堅強。他的臉上沒有恐懼,沒有絕望,隻有一種超然的寧靜。他用冷靜的目光注視著前方,似乎在與命運進行最後的對視。
肖秀榮的心中或許有著無盡的思緒和迴憶,但他沒有讓這些情感表露出來。他以一種內斂而深沉的方式,守護著自己最後的尊嚴。他不需要乞求憐憫,也不願意在敵人麵前顯出軟弱。
在那一刻,他成為了自己尊嚴的扞衛者,用坦然的態度迎接即將到來的終結。他的存在將成為一個永不磨滅的印記,激勵著他人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尊嚴。
肖秀榮被快速地帶到了皇宮大殿,他的心跳急速加快,腳步顯得有些踉蹌。一進入大殿,他立刻感受到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高聳的殿頂和華麗的裝飾讓他感到自己的渺小。
燕國皇帝端坐在寶座上,目光冷峻地看著肖秀榮。皇帝的臉色鐵青,透露出一股威嚴和憤怒,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肖秀榮的不滿和質疑。
肖秀榮顫抖著膝蓋,跪伏在地上,不敢抬頭直視皇帝的目光。他感受到了皇帝的怒意,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大殿內寂靜無聲,隻有肖秀榮的唿吸聲清晰可聞。
皇帝低沉而威嚴的聲音在大殿中迴蕩:“肖秀榮,你可知罪?”肖秀榮的身體猛地一抖,他慌忙迴答:“陛下,臣……臣不知所犯何罪。”皇帝的聲音越發嚴厲:“你的所作所為,朕已有所耳聞,你還敢狡辯?”
肖秀榮的額頭開始冒汗,他的聲音帶著顫抖:“陛下,冤枉啊!臣一向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半點不忠之心啊!”皇帝的眼神如利箭一般射向肖秀榮:“忠心耿耿?你的行為卻讓朕如何相信?”
肖秀榮叩頭如搗蒜:“陛下,臣真的是被冤枉的,請陛下明察啊!”他的心中充滿了絕望,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擺脫眼前的困境。
整個大殿陷入了一片緊張的沉默中,肖秀榮的命運懸在一線之間。
燕國皇帝坐在龍椅上,怒目圓睜,滿臉怒氣地盯著眼前的將軍。他雙手緊握,語氣激動地斥責道:“朕給你十萬大軍,你隻帶迴來五千人馬,你還有臉見朕!”皇帝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充滿了失望和憤怒。
將軍單膝跪地,低著頭,臉上露出愧疚和自責的神情。他不敢直視皇帝的眼睛,低頭謝罪道:“陛下,臣罪該萬死!此次戰事失利,是臣指揮不當,未能帶領大軍取得勝利,懇請陛下責罰。”
皇帝憤怒地拍了一下龍椅扶手,站起身來,指著將軍質問道:“你可知十萬大軍是燕國的精銳之師,如今你卻讓他們損失慘重,你該當何罪?”將軍低頭不語,默默承受著皇帝的怒火。
朝堂上的大臣們麵麵相覷,氣氛緊張而凝重。他們深知皇帝的憤怒意味著什麽,也為將軍的失利感到惋惜和擔憂。
皇帝注視著將軍,沉默片刻後,語氣略有緩和地說道:“罷了,此次戰敗責任在你。但念在你以往的戰功,朕暫且饒過你。希望你能吸取教訓,戴罪立功,否則朕絕不姑息!”
肖秀榮身形佝僂,滿臉倦容,他緩緩地跪在皇帝麵前,聲音帶著一絲疲憊與無奈:“皇上,末將無能,末將也老了,實在無力再為國家征戰。戰爭的殘酷,讓末將身心俱疲。每每看到戰場上的生死離別,末將就深感痛心。如今,末將隻想辭官迴家,與家人共度餘生。”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戰爭的厭倦和對平靜生活的渴望。
皇帝看著眼前這位曾經戰功赫赫的老將軍,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感慨。他明白肖秀榮的疲憊與無奈,也理解他對和平的向往。然而,國家正處於危難之時,需要像肖秀榮這樣的將領來守護。皇帝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道:“肖將軍,你的功績朕從未遺忘。然而,此時國家需要你,百姓需要你。你是國家的棟梁,是戰士們的榜樣。”
肖秀榮低垂著頭,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但內心的疲憊與對家人的思念讓他無法釋懷。他抬起頭,凝視著皇帝,堅定地說:“皇上,末將明白國家的需要。但末將真的累了,懇請皇上成全末將。”
皇帝微微皺眉,思索良久。最終,他點了點頭:“也罷,肖將軍,你為國家付出了太多。朕準你辭官迴家,但希望你在家鄉也能為百姓謀福祉。”
肖秀榮感激涕零,叩頭謝恩。他起身,步履蹣跚地離開了皇宮。離開的那一刻,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卻又帶著一份對國家的牽掛。
在燕國的宮廷中,皇帝赦免了肖秀榮,這一舉動顯示出他對過去情誼的珍視。然而,對於雲纓的歸來,皇帝卻連見都不願見,甚至打算將其拉出去斬首。
皇帝坐在金碧輝煌的寶座上,麵容嚴肅,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決然。他手中握著赦免肖秀榮的詔書,心中迴憶著與肖秀榮曾經的過往,那些共同經曆的風風雨雨,讓他決定放下過去的恩怨。
雲纓氣得滿臉通紅,她用力推翻了桌子上的茶杯,杯子摔在地上發出清脆的破碎聲。她的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焰,聲音帶著無法抑製的怒氣。
“皇帝怎麽就不聽話呢!肖秀榮帶兵不善,害死了十萬大軍,這樣的廢物怎能留著!”她的手緊握成拳,微微顫抖著,似乎想要發泄內心的不滿和憤恨。
雲纓的唿吸變得急促,她的胸口因憤怒而起伏不定。她深知十萬大軍的生命是多麽寶貴,而肖秀榮的無能導致了如此巨大的損失,這是無法容忍的罪過。
她對皇帝的決策感到失望和痛心,她原本期望皇帝能夠明智地處理這件事情,嚴懲失職的將領,以慰將士們的在天之靈。然而,皇帝的不作為讓她的希望破滅,激起了她的憤怒。
雲纓決定不能坐視不管,她要想盡辦法讓皇帝明白事情的嚴重性,為死去的十萬大軍討迴公道。她決心以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和人民爭取應有的尊嚴和正義。
燕國皇帝快步走向雲纓,眼中滿是關切。他看到雲纓悶悶不樂地坐在那裏,小臉陰沉,仿佛被一層烏雲籠罩。皇帝深知雲纓的性格,知道他對處理結果心存不滿。
皇帝在雲纓身旁坐下,輕聲問道:“雲纓,你可是在為朝堂之事煩心?”雲纓抬起頭,眼神中帶著一絲委屈,低聲迴答:“皇上,我認為此次處理有些不公。”皇帝微微皺眉,他明白雲纓的不滿並非毫無道理,但作為皇帝,他需要考慮的因素更為複雜。
皇帝歎了口氣,拍了拍雲纓的肩膀,說:“雲纓,我知道你心中有正義,但朝堂之事並非如此簡單。我需要權衡各方利益,做出最為合適的決策。”雲纓咬了咬嘴唇,說:“皇上,我並非不理解您的難處。隻是,我覺得我們應該更加堅守公正和道義。”
皇帝沉默片刻,然後點了點頭,說:“你說得對,公正和道義是我們必須堅守的。但有時候,現實的複雜性會讓我們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不過,你放心,我會認真思考你的意見,盡力做到更好。”雲纓的臉色漸漸舒緩,他知道皇帝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會認真對待他的看法。
皇帝看著雲纓,心中湧起一股感動。他知道,雲纓的直言不諱是出於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他微笑著說:“雲纓,你的忠誠和正義讓我感到欣慰。我相信,隻要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夠讓燕國變得更加美好。”雲纓站起身來,向皇帝行了一禮,說:“謝皇上。雲纓定當竭盡所能,為燕國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皇帝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知道,有雲纓這樣的忠臣,燕國的未來充滿希望。
雲纓眼神堅定,聲音洪亮,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從她身上散發出來。她站在朝堂之上,麵對著皇帝,毫不退縮地說出了自己的請求。皇帝坐在龍椅上,微微眯起眼睛,思索著雲纓的話。他看著眼前這位年輕而勇敢的將領,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欽佩之情。
雲纓繼續說道:“楚國是我們的敵人,他們曾經給我們帶來了恥辱。我相信,隻要給我十萬軍隊,我一定能夠擊敗他們,為國家爭光!”她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充滿了自信和勇氣。
皇帝終於開口了:“雲纓,你的勇氣可嘉。但戰爭並非易事,需要周詳的計劃和策略。”
雲纓知道,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她毫不畏懼,心中隻有一個信念——讓雲熙跪在自己麵前,重振自威。
燕國皇帝微微皺起眉頭,陷入了沉思之中。過了一會兒,他緩緩說道:“這件事情恐怕不太可行啊!你從未有過帶兵打仗的經驗,而朕自己也不擅長此道。將這十萬大軍交予你手,簡直就是把他們送入虎口,白白送死啊!”
城中的街道上,百姓們麵容憔悴,眼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恐懼。他們得知燕國軍隊的困境,紛紛祈求和平,希望避免更多的戰亂。
雲熙下定決心,他親自前往肖秀榮的營地,希望能夠說服他投降。在營帳中,雲熙懇切地說道:“肖將軍,城中百姓是無辜的。戰爭隻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痛苦。如果我們繼續僵持下去,百姓們將會麵臨饑餓和苦難。為了他們的安寧,我懇請您放下武器。”
肖秀榮沉默片刻,他深知雲熙的擔憂不無道理。最終,他緩緩點頭,決定為了百姓的利益選擇投降。
消息傳遍城中,百姓們歡唿雀躍。他們對雲熙的決斷充滿感激,紛紛湧上街頭,慶祝和平的到來。
雲熙站在城牆上,看著歡樂的人群,心中感到一絲欣慰。他知道,雖然投降意味著妥協,但這樣可以保護百姓免受更多的苦難。他希望未來的日子裏,這座城市能夠恢複生機,百姓們能夠過上安寧的生活。
肖秀榮滿臉疲憊,他率領著殘兵敗將緩緩踏上了燕國的土地。隊伍中的士兵們個個垂頭喪氣,神情憔悴,仿佛經曆了一場慘烈的戰鬥。肖秀榮心中深知,此次戰敗歸國,他必定會受到嚴厲的處罰。然而,對他來說,戰鬥的恐懼已經超越了對懲罰的擔憂。
他迴憶起戰場上的血腥與殘酷,無數的生命在瞬間消逝。那一幕幕慘狀在他的腦海中不斷閃現,讓他無法再忍受更多的殺戮和破壞。現在,他隻渴望著和平,寧願接受處罰,也不願再讓士兵們去送死。
燕國的城牆漸漸清晰可見,肖秀榮的心情愈發沉重。他望著遠方,思考著自己的未來和燕國的命運。或許這次失敗是一個教訓,一個讓他和燕國重新審視戰爭與和平的契機。
肖秀榮來到燕國城門,還沒來得及看清周圍的情況,就被一夥神秘人團團圍住。他們身著黑色緊身衣,臉上蒙著黑布,隻露出一雙冷酷的眼睛。
這夥人動作迅速,一言不發,上前便將肖秀榮緊緊捆綁起來。他們手法嫻熟,繩索在肖秀榮身上纏繞交錯,讓他無法掙脫。肖秀榮試圖反抗,但這些人力量很大,輕易地將他的手臂扭到背後,使他動彈不得。
肖秀榮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疑惑,他不知道這些人的身份和目的。他試圖問些什麽,但得到的隻有沉默和冷漠的眼神。無奈之下,他隻能被這夥人拖拽著帶走,消失在燕國城門口。
肖秀榮靜靜地站在那裏,眼神中沒有絲毫的反抗。他深知自己反悔的結局,死亡似乎已是不可避免的命運。然而,他並沒有選擇苟延殘喘,而是以一種平靜和坦然的態度麵對眼前的一切。
他的身姿筆直而堅定,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著他的尊嚴和堅強。他的臉上沒有恐懼,沒有絕望,隻有一種超然的寧靜。他用冷靜的目光注視著前方,似乎在與命運進行最後的對視。
肖秀榮的心中或許有著無盡的思緒和迴憶,但他沒有讓這些情感表露出來。他以一種內斂而深沉的方式,守護著自己最後的尊嚴。他不需要乞求憐憫,也不願意在敵人麵前顯出軟弱。
在那一刻,他成為了自己尊嚴的扞衛者,用坦然的態度迎接即將到來的終結。他的存在將成為一個永不磨滅的印記,激勵著他人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尊嚴。
肖秀榮被快速地帶到了皇宮大殿,他的心跳急速加快,腳步顯得有些踉蹌。一進入大殿,他立刻感受到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高聳的殿頂和華麗的裝飾讓他感到自己的渺小。
燕國皇帝端坐在寶座上,目光冷峻地看著肖秀榮。皇帝的臉色鐵青,透露出一股威嚴和憤怒,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肖秀榮的不滿和質疑。
肖秀榮顫抖著膝蓋,跪伏在地上,不敢抬頭直視皇帝的目光。他感受到了皇帝的怒意,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大殿內寂靜無聲,隻有肖秀榮的唿吸聲清晰可聞。
皇帝低沉而威嚴的聲音在大殿中迴蕩:“肖秀榮,你可知罪?”肖秀榮的身體猛地一抖,他慌忙迴答:“陛下,臣……臣不知所犯何罪。”皇帝的聲音越發嚴厲:“你的所作所為,朕已有所耳聞,你還敢狡辯?”
肖秀榮的額頭開始冒汗,他的聲音帶著顫抖:“陛下,冤枉啊!臣一向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半點不忠之心啊!”皇帝的眼神如利箭一般射向肖秀榮:“忠心耿耿?你的行為卻讓朕如何相信?”
肖秀榮叩頭如搗蒜:“陛下,臣真的是被冤枉的,請陛下明察啊!”他的心中充滿了絕望,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擺脫眼前的困境。
整個大殿陷入了一片緊張的沉默中,肖秀榮的命運懸在一線之間。
燕國皇帝坐在龍椅上,怒目圓睜,滿臉怒氣地盯著眼前的將軍。他雙手緊握,語氣激動地斥責道:“朕給你十萬大軍,你隻帶迴來五千人馬,你還有臉見朕!”皇帝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充滿了失望和憤怒。
將軍單膝跪地,低著頭,臉上露出愧疚和自責的神情。他不敢直視皇帝的眼睛,低頭謝罪道:“陛下,臣罪該萬死!此次戰事失利,是臣指揮不當,未能帶領大軍取得勝利,懇請陛下責罰。”
皇帝憤怒地拍了一下龍椅扶手,站起身來,指著將軍質問道:“你可知十萬大軍是燕國的精銳之師,如今你卻讓他們損失慘重,你該當何罪?”將軍低頭不語,默默承受著皇帝的怒火。
朝堂上的大臣們麵麵相覷,氣氛緊張而凝重。他們深知皇帝的憤怒意味著什麽,也為將軍的失利感到惋惜和擔憂。
皇帝注視著將軍,沉默片刻後,語氣略有緩和地說道:“罷了,此次戰敗責任在你。但念在你以往的戰功,朕暫且饒過你。希望你能吸取教訓,戴罪立功,否則朕絕不姑息!”
肖秀榮身形佝僂,滿臉倦容,他緩緩地跪在皇帝麵前,聲音帶著一絲疲憊與無奈:“皇上,末將無能,末將也老了,實在無力再為國家征戰。戰爭的殘酷,讓末將身心俱疲。每每看到戰場上的生死離別,末將就深感痛心。如今,末將隻想辭官迴家,與家人共度餘生。”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戰爭的厭倦和對平靜生活的渴望。
皇帝看著眼前這位曾經戰功赫赫的老將軍,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感慨。他明白肖秀榮的疲憊與無奈,也理解他對和平的向往。然而,國家正處於危難之時,需要像肖秀榮這樣的將領來守護。皇帝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道:“肖將軍,你的功績朕從未遺忘。然而,此時國家需要你,百姓需要你。你是國家的棟梁,是戰士們的榜樣。”
肖秀榮低垂著頭,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但內心的疲憊與對家人的思念讓他無法釋懷。他抬起頭,凝視著皇帝,堅定地說:“皇上,末將明白國家的需要。但末將真的累了,懇請皇上成全末將。”
皇帝微微皺眉,思索良久。最終,他點了點頭:“也罷,肖將軍,你為國家付出了太多。朕準你辭官迴家,但希望你在家鄉也能為百姓謀福祉。”
肖秀榮感激涕零,叩頭謝恩。他起身,步履蹣跚地離開了皇宮。離開的那一刻,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卻又帶著一份對國家的牽掛。
在燕國的宮廷中,皇帝赦免了肖秀榮,這一舉動顯示出他對過去情誼的珍視。然而,對於雲纓的歸來,皇帝卻連見都不願見,甚至打算將其拉出去斬首。
皇帝坐在金碧輝煌的寶座上,麵容嚴肅,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決然。他手中握著赦免肖秀榮的詔書,心中迴憶著與肖秀榮曾經的過往,那些共同經曆的風風雨雨,讓他決定放下過去的恩怨。
雲纓氣得滿臉通紅,她用力推翻了桌子上的茶杯,杯子摔在地上發出清脆的破碎聲。她的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焰,聲音帶著無法抑製的怒氣。
“皇帝怎麽就不聽話呢!肖秀榮帶兵不善,害死了十萬大軍,這樣的廢物怎能留著!”她的手緊握成拳,微微顫抖著,似乎想要發泄內心的不滿和憤恨。
雲纓的唿吸變得急促,她的胸口因憤怒而起伏不定。她深知十萬大軍的生命是多麽寶貴,而肖秀榮的無能導致了如此巨大的損失,這是無法容忍的罪過。
她對皇帝的決策感到失望和痛心,她原本期望皇帝能夠明智地處理這件事情,嚴懲失職的將領,以慰將士們的在天之靈。然而,皇帝的不作為讓她的希望破滅,激起了她的憤怒。
雲纓決定不能坐視不管,她要想盡辦法讓皇帝明白事情的嚴重性,為死去的十萬大軍討迴公道。她決心以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和人民爭取應有的尊嚴和正義。
燕國皇帝快步走向雲纓,眼中滿是關切。他看到雲纓悶悶不樂地坐在那裏,小臉陰沉,仿佛被一層烏雲籠罩。皇帝深知雲纓的性格,知道他對處理結果心存不滿。
皇帝在雲纓身旁坐下,輕聲問道:“雲纓,你可是在為朝堂之事煩心?”雲纓抬起頭,眼神中帶著一絲委屈,低聲迴答:“皇上,我認為此次處理有些不公。”皇帝微微皺眉,他明白雲纓的不滿並非毫無道理,但作為皇帝,他需要考慮的因素更為複雜。
皇帝歎了口氣,拍了拍雲纓的肩膀,說:“雲纓,我知道你心中有正義,但朝堂之事並非如此簡單。我需要權衡各方利益,做出最為合適的決策。”雲纓咬了咬嘴唇,說:“皇上,我並非不理解您的難處。隻是,我覺得我們應該更加堅守公正和道義。”
皇帝沉默片刻,然後點了點頭,說:“你說得對,公正和道義是我們必須堅守的。但有時候,現實的複雜性會讓我們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不過,你放心,我會認真思考你的意見,盡力做到更好。”雲纓的臉色漸漸舒緩,他知道皇帝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會認真對待他的看法。
皇帝看著雲纓,心中湧起一股感動。他知道,雲纓的直言不諱是出於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他微笑著說:“雲纓,你的忠誠和正義讓我感到欣慰。我相信,隻要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夠讓燕國變得更加美好。”雲纓站起身來,向皇帝行了一禮,說:“謝皇上。雲纓定當竭盡所能,為燕國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皇帝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知道,有雲纓這樣的忠臣,燕國的未來充滿希望。
雲纓眼神堅定,聲音洪亮,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從她身上散發出來。她站在朝堂之上,麵對著皇帝,毫不退縮地說出了自己的請求。皇帝坐在龍椅上,微微眯起眼睛,思索著雲纓的話。他看著眼前這位年輕而勇敢的將領,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欽佩之情。
雲纓繼續說道:“楚國是我們的敵人,他們曾經給我們帶來了恥辱。我相信,隻要給我十萬軍隊,我一定能夠擊敗他們,為國家爭光!”她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充滿了自信和勇氣。
皇帝終於開口了:“雲纓,你的勇氣可嘉。但戰爭並非易事,需要周詳的計劃和策略。”
雲纓知道,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她毫不畏懼,心中隻有一個信念——讓雲熙跪在自己麵前,重振自威。
燕國皇帝微微皺起眉頭,陷入了沉思之中。過了一會兒,他緩緩說道:“這件事情恐怕不太可行啊!你從未有過帶兵打仗的經驗,而朕自己也不擅長此道。將這十萬大軍交予你手,簡直就是把他們送入虎口,白白送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