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始元年,黃帝曆4339年,西元1642年。


    新曆二月五日,舊曆二月十四。


    趙瀚帶著兩千親衛,一部分十曹官員,還有一些女官、中書舍人,從南京出發禦駕親征。


    鄭芝龍歸順之後,海關稅收大幅度提高。皇室年度預算,也從十萬兩銀子,直接增加到三十萬兩。


    無人提出異議,按照如今的歲入,文官們的底線是給皇室二百萬兩。如果超過二百萬兩,就會出現財政問題,到時候肯定有不少官員前來勸諫。


    趙瀚隻要三十萬兩,給足了文官麵子,他打算明年再漲到五十萬。


    循序漸進,各有餘地。


    船隊順著大運河,至淮安改走淮河,一路來到徐州城。


    大同軍第一師師長費如鶴、徐州知州陳邦彥,各領手下出城迎接禦駕。


    陳邦彥是嶺南三忠之首,趙瀚剛打下廣東時,這位先生還扭捏不願做官。但是,一直堅持給地方官寫信,提出治理廣東的各種可行性建議。


    如此一年之後,廣東各級官員,紛紛舉薦陳邦彥做官,皆言此人是治理民政的大才。


    吏部(當時還叫吏選司)派遣專人去調查,發現情況屬實,最終匯報到趙瀚麵前。


    隻有皇帝,可以超擢提拔官員!


    趙瀚看了各種調查資料,也覺得這人不做官可惜了。於是親自下令征辟,陳邦彥歡歡喜喜奉命出山,第一個職務便是做知縣。


    同鄉好友問:“公欲為大明忠臣,何故大明未亡,便做了新朝知縣?”


    陳邦彥說道:“鼎革之時,不可拘泥於此,當以黎民百姓為重。吾建言獻策數十條,皆被新朝采納,廣東已欣欣向榮。都督(趙瀚)既然征辟,何吝老朽之軀,施善政於天下呢?”


    進城之後,趙瀚沒有詢問軍事,而是問起了民生:“徐州今年氣候如何?”


    陳邦彥麵帶喜色:“隻是二月,卻已下了兩場春雨。去年冬天也不太冷,而且還有瑞雪。今年徐州的麥子,肯定大豐收!”


    “如此便好。”趙瀚也很高興。


    陳邦彥說道:“徐州本地百姓,皆言大旱數載,天公不作美也。而陛下治理徐州不到兩年,去年隻是小災,今年又有春雨,此必為天命所歸,蒼天亦喜陛下做皇帝。”


    趙瀚忍不住笑道:“先生也學會奉承話了。”


    陳邦彥莞爾道:“句句實言,不是拍馬屁,陛下真乃天命之主也。”


    “哈哈哈哈!”趙瀚大笑。


    趙瀚又扭頭看向費如鶴:“前線動了沒?”


    費如鶴迴答:“已經出兵河南。”


    這次趙瀚可謂傾盡全力,不打就不打,要打就來場大的。


    雖然一直說糧食不夠,但擠一擠總是有的。趙瀚動用了十多萬部隊,二十多萬民夫,趁著滿清立足未穩,主動出擊,至少要占領河南和山東!


    第一師,費如鶴。駐紮徐州,可防備山東的左良玉,關鍵時候也能順河殺進河南。


    第二師,張鐵牛。駐紮沂州,專門打左良玉,同時也可策應山東半島的黃蜚。必要時刻,走海路直取天津!


    第三師,李正。駐紮碭山,已攻河南,目標是歸德府的虞城。


    第四師,蕭宗顯。駐紮亳州,已攻河南,目標是歸德府的鹿邑。


    第五師,江良。駐紮潁州,已攻河南,目標是開封府的沈丘、項城。


    第六師,江大山。駐紮西平,已攻河南,目標是開封府的郾城。


    第七師,黃順。駐紮葉縣,已攻河南,目標是開封府的襄城。


    第八師,劉柱。駐紮南召,已攻河南,目標是汝州的魯山縣(魯陽關在趙瀚手中,直接出關打仗便是)。


    第九師,黃幺,正在攻略四川。


    第十師,劉新宇,正在蠶食廣西。


    第十一師,胡定貴,正在奇襲遼東。


    另有盧象升的騎兵旅,驍騎兵3000人,龍騎兵2000人。


    除了第八師、第九師之外,各師皆有2500騎兵,在大決戰之時,可以劃歸盧象升調遣。


    ……


    如此大規模的調動,不可能瞞得了清軍。


    多爾袞也隻能提前出兵,豪格被扔去陝西,跟李自成、羅汝才打仗。洪承疇與多鐸,大兵進逼山東,試圖強迫左良玉歸順。


    多爾袞自領二十多萬大軍,其中包括大量降兵降將,親自在河南跟大同軍作戰。


    山東,德州。


    駐紮在這裏的,是左良玉麾下頭號心腹大將李國英。


    “李將軍,隻要歸順我大清,便可獲封世襲‘阿思哈尼哈番’。”馮銓說道。


    李國英問道:“這是什麽爵位?”


    其實馮銓也搞不清楚,滿清為了招降,臨時弄出來的,至今不知怎麽翻譯為漢名。他隻說:“此爵秩比二品大員。大清爵位,有世襲罔替和世代遞減兩種,將軍此爵可以世襲罔替,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


    “隻一個爵位,便讓我背主投敵?”李國英有些不滿意。


    得加錢!


    馮銓說道:“山東五千畝地,李將軍自己去圈占,另外再賞賜白銀三千兩!”


    五千畝地,還能自己圈占,那就是五千畝上田。


    李國英已然心動。


    馮銓又說:“將軍可入鑲黃旗,今後就是自己人了!”


    鑲黃旗的旗主是滿清皇帝,這讓李國英更加心動。


    馮銓繼續說:“山東軍將,要麽北投,要麽南投。投北邊有無盡好處,投南邊有甚好處?我聽說投降的張獻忠,都被偽帝趙瀚發配荒島了。將軍難道想去荒島跟張獻忠作伴?”


    李國英已經接觸過趙瀚的使者,對他許下各種好處,但遠遠不如滿清的條件豐厚。


    而且,李國英駐紮在山東最北邊,一旦滿清大軍南下,他必然首當其衝。到時候,大同軍很難及時救援,說不定他直接兵敗身死。


    馮銓又說:“館陶守將金聲桓,已願降清。”


    金聲桓,流寇出身,匪號“一鬥粟”,也是四年前跟著左良玉混的。


    “好,我歸順大清!”李國英咬牙說道。


    馮銓摘掉帽子,露出鋥亮的腦門,還有後腦勺一小撮辮子,笑著說:“我已剃發,請李將軍也剃發。”


    李國英叫來一個親兵,拿出平時修理胡須的刀子,把頭發剃得隻剩後腦勺那片。


    馮銓笑道:“李將軍,今後咱們就是同僚了。”


    馮銓這家夥,比許多漢奸都可惡,因為李自成和滿清進京時,他都沒有住在北京當官。此人為閹黨餘孽,靠巴結魏忠賢,做了尚書和閣臣,還加官太子太保。


    崇禎即位後,馮銓被革除功名,奔走十多年想要複官。


    黃台吉占據北京,有閹黨推薦馮銓,清廷便寫信征辟。接到征辟信件,馮銓麻溜的進京當漢奸,半路上就把自己的頭發給剃了。


    如今,更是跑到瘟疫遍地的山東做招降使者。


    新曆二月中旬,左良玉的頭號大將李國英降清。並且親自擔任開路先鋒,與金聲桓一起帶兵南下,洪承疇和多鐸也帶兵進入山東地界。


    數日之後,臨清守將郝效忠降清,三人合兵直取左良玉的老巢東昌府。


    馮銓又進城說降左良玉:“左侯,閣下若是歸順我大清,今後就要稱唿您為左王了。平南王,世襲罔替,編入漢軍八旗,山東十萬畝地隨便圈占。一路南下,沿途各城任君劫掠,搶到的銀子都是自己的,隻需給大清朝廷交出糧食便可。南京那邊,出得起這種價嗎?”


    左良玉咽了咽口水。


    “還是說,再等幾日,大清發兵來勸降?”馮銓威脅道。


    左良玉說:“好,我降。”


    馮銓笑道:“請平南王剃發。”


    左良玉說:“此時天涼,等酷暑再剃發也不遲。”


    馮銓笑道:“王爺到現在還想首鼠兩端嗎?”


    左良玉很想弄死眼前這小人,他無奈歎息,叫來親兵給自己剃發。


    剃發的時候,馮銓問道:“侯總督何在?”


    “安置在府衙賓館裏。”左良玉迴答。


    馮銓冷笑:“請殺之。”


    左良玉不願動手:“侯先生不是大清的山東總督嗎?”


    馮銓說道:“此人詐稱勸降,來了山東快半年,卻一直沒有絲毫進展。無非想借機南逃而已,幸好攝政王英明,派了人日夜監督看守。”


    左良玉依舊想當牆頭草,現在投降滿清隻是權宜之計。


    南北大戰已經爆發,如果大同軍取勝,他想在關鍵時候倒戈。剃發留辮又如何?頭發還可以長出來!


    侯恂明顯心向南京,若真殺了侯恂,等於斷絕自己退路。


    左良玉說:“侯先生是我舊日恩主,現在又身為大清總督。我實不敢殺之,不如送其迴北京,交給攝政王處置。”


    馮銓想了想,點頭道:“也可。”


    新曆二月二十五日,左良玉宣布降清,被多爾袞冊封為平南王。


    消息傳出,占據登萊二府的黃蜚,宣布脫離左良玉,改旗易幟歸附大同軍,並且立即出兵進攻青州府。張鐵牛予以配合,一東一南,夾著青州府打。


    流寇出身的馬進忠,也宣布脫離左良玉,帶兵南下與費如鶴匯合。


    與此同時,洪承疇、多鐸移師山東,邊軍降將多行劫掠事。山東瘟疫嚴重,又遭左良玉盤剝,現在滿清又來劫掠,一時間起義軍四起,紛紛打出大同軍的旗幟。


    洪承疇、多鐸直奔曲阜,曲阜孔氏跪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趙瀚趙貞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梓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梓鈞並收藏朕趙瀚趙貞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