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雪霽初晴。


    攻略江浙和洞庭湖周邊府縣,廬陵縣官吏被抽走四分之一。前段時間接收福建,廬陵縣的吏員又被抽走幾個。


    女實習生柳如是,如今已是正兒八經的縣衙文吏。


    “小柳,準備些幹果酒水,明日要抽幾個人去白鷺洲。”主簿陳謙吉,親自來宣教科傳話。


    柳如是詳細確認道:“幹果酒水需幾何,又要抽幾人去白鷺洲?”


    陳謙吉想了想,迴答說:“幹果二百斤,酒水三十斤。抽多少人,你就不必管了,你是肯定要去的。記得把天素(林雪)也叫上。”


    柳如是沒有多問,她已經大概猜到,是某個貴人明天要去白鷺洲。


    陳謙吉就是那個年輕科長,半年時間,便升為廬陵縣主簿。等明年地盤再次擴張,他要麽升遷做縣丞,要麽外調哪個府做經曆(類似市級辦公室主任)。再有下一次升遷,妥妥的一方知縣。


    愛情事業雙豐收,陳謙吉已經追求到林雪,結婚的唯一阻礙就是說服封建家長。


    柳如是立即去支取銀錢,購買幹果酒水備著。


    迴到租住的院子,柳如是便對林雪說:“姐姐,姐夫讓你明日一起去白鷺洲。”


    “什麽姐夫?八字還沒一撇呢。”林雪驀地臉紅。


    “早晚的事,”柳如是笑道,“姐夫雖未說明白,我卻已經猜到了,恐怕明天是趙總鎮要到白鷺洲。否則的話,誰也不能讓縣衙支銀辦吃的。”


    林雪好笑道:“大明一個知縣出遊,都能搞得雞飛狗跳。趙先生的吏治可真嚴,招待上官的花銷,幾兩銀子而已,還得層層上報批準。好些官吏都抱怨,說在江西做官太難,做得多,拿得少,出了錯還要吃掛落。”


    柳如是說道:“已然不錯了。我隻是個縣衙文吏,俸祿養三個家人都沒問題。不能頓頓大魚大肉,也不能風花雪月,士紳子弟自是覺得艱苦。”


    “聽說黃女官(小紅)升任知縣了?”林雪突然問。


    柳如是點頭說:“安福知縣。”


    林雪驚歎豔羨:“真真是女中豪傑!”


    柳如是說道:“總鎮肯定暗中關照了,廬陵、吉水、安福三縣,是總鎮的龍興之地。安福縣風氣開放,而且格外富庶,女子在那裏做知縣阻力不大。”


    江西商賈當中,有兩大商幫,一是安福商幫,一是鉛山商幫,安福縣的工商業極為繁榮。


    翌日。


    林雪準備好筆墨紙硯,跟柳如是一起出門。她在縣衙等候,不多時柳如是便出來,另有陳謙吉帶著幾個吏員。


    知縣和縣丞,都不敢放下本職工作,親自跑去白鷺洲招待趙瀚。


    在渡口登船過江時,陳謙吉吩咐道:“今日有許多士子,他們是來勸進的,不惟江西這邊,江南、浙江、湖南、廣東,甚至連福建的都有。各省士子越聚越多,無非是請求總鎮自立為王,遷都至南京開科取士。他們的真實意圖,隻是開科取士而已,想要考試之後,跳過吏員直接做官。因此,無論他們說什麽,你們都不要去摻和。”


    眾吏員頓時醒悟,自家這次就是去做招待員的。


    坐船來到江心洲,不止廬陵縣來了吏員,白鷺洲書院的雜役也在忙活。凳子和書桌被抬出來,放置於外麵的空地上,抬出許多果脯和酒水,四下裏還有厚厚積雪。


    林雪指著遠處:“他也來了。”


    柳如是定睛一看,卻是前任男友陳子龍。兩人曾經都談婚論嫁了,陳家死活不同意,隨著陳子龍考上進士,進京做官就徹底分手。


    眾人稍待片刻,趙瀚終於現身,今天隻帶了十多個親衛。


    “拜見總鎮!”


    無人下跪,隻是作揖,這讓趙瀚非常滿意。


    趙瀚微笑道:“都坐吧。”


    “謝總鎮!”


    眾人各自落座。


    趙瀚舉杯說:“今日冬至,天寒地凍,且滿飲此杯。祝國泰民安,早日消弭兵禍。”


    眾人舉杯,跟著祝酒禮讚。


    酒杯放下,趙瀚微笑道:“誰是陳人中?”


    陳子龍離席起身,拱手道:“見過總鎮。”


    趙瀚點頭道:“原來是你,剛才全場就你沒有喝酒。”


    陳子龍說道:“丁憂未滿,不便飲酒。”


    “原來如此,給他沏一壺茶。”趙瀚吩咐道。


    “多謝總鎮體諒。”陳子龍說道。


    “坐下說話吧,”趙瀚讚許說,“你進獻的《農政全書》,我已經看過了,比前朝《農書》更加全麵細致。此書當頒行天下,各級官府都必須有,各級官吏都必須看。”


    陳子龍由衷高唿:“總鎮英明!”


    陳子龍其實沒做幾天官,便母親病逝迴家治喪,丁憂期間在家編撰整理《農政全書》。


    《農政全書》是徐光啟的遺作,還沒經過審定修改,徐光啟就病逝了。陳子龍從徐光啟的孫子手中,得到《農政全書》的草稿,大概刪改了十分之三,又自己新增了十分之二的內容。


    此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農業技術,一部分是農業政策。


    僅救災備荒的內容,就有十八卷之多,甚至附錄了幾百種可以充饑的植物。曆朝曆代的水旱蝗災,書中不但做了統計,而且分析論述各種救災方式的利弊得失。


    僅憑《農政全書》,趙瀚就會大力重用陳子龍。


    唉,曆史上陳子龍抗清失敗,被清兵抓住押赴南京。陳子龍拒不投降,半路跳水而死,屍體竟被淩遲斬首,最後還遭拋屍於江中。


    趙瀚對眾士子說:“鄙人唯才是舉,各路君子莫要急躁。”


    這些士子都是各省來的,在白鷺洲書院越聚越多。他們拉不下臉做吏員,於是三天兩頭寫信勸進,還請求趙瀚在南京開科取士。


    此刻見趙瀚讚賞陳子龍,一個個都羨慕不已。


    趙瀚拉了一陣家常,說了些勉勵之言,突然問道:“諸君可知,大明社稷,為何敗壞致斯?”


    江陰舉人徐亮工站起來,這貨是徐霞客的侄子:“大明時局敗壞,無非三點。第一,奸臣當道,國政敗壞;第二,文恬武嬉,內不能治民,外不能禦敵;第三,皇帝昏庸,橫征暴斂,民不聊生。”


    “還有呢?”趙瀚問其餘士子。


    宜興秀才盧象觀說:“賞罰不明,獎懲無常。做事之人常取禍,屍位之人得升遷。如此,還有誰願為朝廷效命?我家兄長,為大明殫精竭慮,如今卻關在北京詔獄當中!”


    趙瀚問道:“令兄是誰?”


    盧象觀迴答:“家兄姓盧,諱象升。”


    原來是盧象升的親弟弟。


    盧象觀也是個抗清義士,親領三十騎衝入市鎮,在街道上跟清兵巷戰。後在橋邊被包圍,兄弟子侄陣亡45人,盧氏族人竟要抓他獻給滿清。盧象觀帶三百人進太湖,寡不敵眾,砍斷帆索,在船上力戰而亡。


    盧象觀說道:“總鎮賞罰分明,自當大興。在下此次來江西,並非勸進,而是請求從軍,令天下早日歸於太平。”


    “你願意從軍?”趙瀚有些驚訝。


    盧象觀說道:“總鎮不缺文官,在下願意投筆從戎。請從什長做起!”


    “可精通騎術?”趙瀚問道。


    “騎射皆精。”盧象觀迴答。


    “好!”


    趙瀚拍手笑道:“濟州島在訓練騎兵,你可把妻兒都帶去,便在島上為騎兵軍官!”


    “謝總鎮!”


    盧象觀沒有坐下,繼續說道:“潮州陳坦公,乃天雄軍之部將,此人精於陣戰,亦通騎兵縱橫之術。家兄下獄之後,陳坦公辭官歸鄉,如今就在潮州海陽縣。”


    趙瀚對秘書說:“記下陳坦公此人,招去濟州島訓練騎兵。”


    盧象觀這才滿意了,坐下吃瓜子,沒有再發一言。


    太平府舉人李一元,站起來說道:“總鎮之政略,處處都是極好的。唯有一處,便是開科取士。總鎮已有半壁江山,請加王號遷都南京。一旦在南京開科取士,則盡收天下士子之心,九州皆望風歸降矣!”


    “請總鎮開科取士!”眾士子大唿。


    趙瀚笑著說:“今後自要開科取士,但必須各省各縣,皆設立中學再說。爾等可以繼續做學問,把小學、中學科目熟悉一二,今後定然能夠高中科舉!”


    眾人愕然。


    福建舉人吳煌甲忍不住問:“今後開科取士,數學、幾何亦要考嗎?”


    “這是自然。”趙瀚斬釘截鐵。


    南京舉人陳丹衷激奮道:“算學乃小道耳,怎能登科舉之堂?”


    趙瀚臉上的笑容消失,語氣冰冷道:“你們隻有兩個選擇,要麽考試,要麽不考。”


    錢塘舉人徐複儀拱手作揖:“請總鎮三思,科舉已有定製,不可輕易改之。”


    趙瀚反問:“孔孟之時,有科舉嗎?”


    徐複儀迴答:“並無。”


    “既然如此,科舉究竟考什麽,那是後世帝王所定,”趙瀚說道,“我若為帝王,想考什麽就考什麽。還是說,你們認為本鎮做不成帝王?”


    “不敢。”徐複儀連忙坐迴去。


    趙瀚說道:“明年春夏之時,我會搬去南京。至於開科取士,還是那句話,要等各地中學、小學都建成。你們想要參加科舉,就老老實實學大同、數學、幾何。或者,現在就去做吏員,說不定今後開科取士,你們都已經做到知縣了!”


    眾士子麵麵相覷,終究不敢再蹦躂,生怕此刻就得罪了趙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趙瀚趙貞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梓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梓鈞並收藏朕趙瀚趙貞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