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鐵牛從湖廣殺到廣東,白撿十五座城池之時,費如鶴的南路大軍,僅打下來一座和平縣城。


    而且和平縣城,還是江大山奇襲得手,跟費如鶴本人沒啥關係。


    費如鶴翻山越嶺,一頭撞在龍川縣,直到現在也沒能攻克這座城池。


    沈猶龍分兵防守戰略要地,也不出來野戰,就是一板一眼的打呆仗。偏偏他還兵力充足,且都是剿匪三年的老卒,費如鶴用盡各種方法都宣告失敗。


    江大山率部前來匯合,與費如鶴圍攻龍川,然而還是無計可施。


    無奈之下,費如鶴隻能繼續包圍龍川,讓江大山帶兵去打興寧縣。除了興寧縣,也沒有別的地方可去,因為無論去哪都需翻山越嶺。


    江大山抵達興寧之後,同樣被卡在城下,這地方也有三千老卒駐守。


    雙方就此按兵不動,進入了長達兩月的對峙期。


    龍川城外,大同軍營。


    費如鶴照舊把部隊拉出來溜溜,護城河已經填平,他試著攻城一次,之後就懶得再硬拚了。


    這貨滿臉笑容,完全看不出受挫的沮喪,還有閑心掏出千裏鏡觀察城樓。


    縣城之內,沈猶龍反而憂心忡忡。


    他根本不敢出城,隻能一直消極防禦。


    而且也無法增兵,因為主力必須駐守南雄。若是調兵支援龍川,南雄萬一失守,就等於丟掉半個廣東。


    南海舉人馮毓舜,此時是沈猶龍的幕僚,他望著城外皺眉道:“督師,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反賊在城外分田將近兩月,龍川實質已經變成一座孤城。”


    “出城浪戰必敗。”沈猶龍臉色難看道。


    前段時間,沈猶龍見趙賊主力都在龍川,於是讓總兵陸謙從南雄出兵,試圖趁虛攻占梅嶺三關。


    陸謙帶著五千精銳老兵,攻打三百人駐守的梅關。一戰下來,丟盔棄甲,傷亡六百餘,嚇得陸謙趕緊滾迴南雄躲起來。


    陸謙還傳來消息,趙賊軍中有大量“萬人敵”。


    而且那些萬人敵,皆為陶瓷外殼,平地也可拋擲很遠距離。


    沈猶龍憂心忡忡道:“我最擔心的是陸謙那邊啊。”


    “陸總兵還能從賊不成?”馮毓舜疑惑道。


    沈猶龍歎息說:“他被彈劾通夷,就是你老家的士紳所彈劾。”


    馮毓舜瞬間無語,暗罵自己的鄉人是智障,同時又腹誹那陸謙是個混蛋。


    廣東總兵陸謙,去年剿匪的時候,順手殺了幾個南海士紳,搶走這些士紳的貨物搞走私。


    明代沿海走私,可不僅是在海上,陸路也得有人供貨啊。


    陸謙憑借自己的總兵身份,想要強行插手陸上走私貿易。而且做得有些過分,經常縱兵劫掠,把***的陸上私商給惹毛了。


    馮毓舜說道:“朝廷正值用人之際,應該不會罷免陸總兵。”


    沈猶龍搖頭說:“陸謙若是不被罷免,***的士紳就要串聯從賊了。”


    “這……還真有可能。”馮毓舜越想越可怕。


    廣東本就山多地少,那些沿海士紳豪族,不靠土地收入發家。湖廣、江西的貨物運來,他們正大光明收購,再背著朝廷悄悄賣給海商。


    一直阻撓大明開海的,正是這些人!


    至於海商和海盜,要麽是他們的傀儡,要麽是他們的合作夥伴。


    如今,大同軍關閉了梅嶺三關,導致江西貨物無法進入廣東。湖廣商道也被切斷,廣東走私商賈損失慘重,甚至鄭芝龍這種海商也損失巨大。


    另外還有廣東鹽商,他們的主要銷售市場,就是湖廣和江西,現在也運不過去了。


    鹽商、海商、陸上走私商,現在急得如同熱鍋螞蟻。他們不敢得罪“江西王”趙瀚,因為江西是貨物來源地,於是就想方設法串聯背刺廣東官兵。


    他們不但彈劾廣東總兵陸謙,還在彈劾兩廣總督沈猶龍。


    對這些商賈來說,廣東可以被反賊占了,但絕對不可以長期打仗!


    ……


    又過數日。


    陳茂生率領宣教官和農會骨幹,翻山越嶺而來,並且麾下以瑤民和客家人居多。


    見到費如鶴,陳茂生忍不住問:“你信裏沒說清楚,廣東究竟實情如何?總鎮也讓我傳話,為何出兵兩月,隻攻下了一座縣城。”


    費如鶴胸有成竹道:“廣東這邊,各處戰略要地,皆有沈猶龍重兵防守。如果一座一座強行攻打,等把廣東占下來,我手裏的兵也該死完了。其實占領廣東,根本不需要打仗,我一來這邊就已經發現了。”


    “你就直說吧,別繞圈子。”陳茂生道。


    費如鶴說:“廣東諸府縣,接連大旱兩年,今年才稍微正常。而從萬曆末年起,這邊就民亂不斷,沈猶龍自己就反複剿匪兩次,他前麵那位也大剿過一次。直到現在,連州、連山那邊的瑤亂還沒平定。隻要張鐵牛打下樂昌,我估計半個粵北都得亂起來。”


    “粵東這邊呢?”陳茂生問道。


    費如鶴說道:“粵東百姓,生活極其困苦,他們對官府恨之入骨。連年大旱之下,沈猶龍還要養兵,已經逼反不知多少百姓。我見龍川縣無法強攻,就立即讓宣教團和農會主持分田。如今,大半個龍川縣,都已經分田完畢,龍川早就成了一座孤城,城外村鎮都是咱們的地盤。”


    “那你還讓我帶人來作甚?”陳茂生不解道。


    “這裏的情況太複雜了,”費如鶴解釋說,“有客家人,有瑤民,有苗民,有僮民(壯族)。就拿瑤民來說,又分為平地瑤和高山瑤,亂七八糟搞得我頭暈。那些高山瑤,甚至還在刀耕火種,必須你這位大能親自來搞。”


    明末的兩廣地區,有一大半府縣,都居住著瑤族百姓。


    平地瑤屬於漢化程度較深的,許多瑤民,甚至說漢話、穿漢服、用漢名。他們編戶齊民,要給朝廷納稅,甚至出現了瑤族地主和瑤族佃戶。


    這種瑤民,可以直接分田,他們被瑤官和地主剝削得很慘。


    高山瑤則漢化程度參差不齊,最原始的瑤族部落,如今還在刀耕火種。燒一片山林,耕種兩三年,就遷往另一片山林燒耕,反正這裏的山嶺也很多,可以稱得上“遊耕部落”。


    還有一些高山瑤,已經學會先進的耕作方式,但是他們還不會說漢話。


    這類瑤民,被瑤族土官統治。


    土官們強迫瑤民采集、挖掘、製作各種特產,每隔幾年,都要去北京朝貢,用瑤族特產換取皇帝賞賜的財貨。


    然而,崇禎皇帝也是個窮逼,瑤族土官漸漸無利可圖,有事沒事就帶著部眾下山劫掠,或者幹脆攻城略地直接造反。


    這類瑤民就必須謹慎對待,他們不會說漢話,被瑤族土官控製,也被瑤族土官剝削。直接殺死土官,瑤民反而不會領情,必須先讓他們了解政策。


    另有許多地方,漢族、瑤族、苗族、壯族正在融合,你很難分清他們是哪個族的。


    明末廣東,有大量瑤族、苗族和壯族,並且正在不斷漢化當中。


    如此複雜的情況,把費如鶴搞得頭大,隻能寫信把陳茂生請來主持工作。


    南贛地區的崇義縣,全是瑤民和苗民,年初已經完成分田工作,並且組建了農會。陳茂生這次南下,在費如鶴的要求下,直接帶來300多個瑤民和苗民。


    陳茂生一來,費如鶴立即分兵,親率主力繞過龍川,前去包圍河源縣。


    ……


    “督師,賊寇分兵了,”馮毓舜迷惑道,“如此大搖大擺過去,他們就不怕被斷了糧道,遭到南北夾擊?”


    沈猶龍此時非常憤怒:“他們就是在誘我出城,完全不把我放在眼裏!”


    馮毓舜說:“既然反賊分兵,不如派五百精銳,夜襲反賊大營。”


    “吾正有此意!”沈猶龍也想出一口惡氣。


    當晚沒有行動,又過幾天,沈猶龍感覺賊寇已放鬆警惕,便讓一個千總帶兵五百出城夜襲。


    去了就沒迴來……


    倒不是千總從賊了,而是偷營時被擊潰,士兵們幹脆趁機潰逃迴老家。


    費如鶴帶著陳茂生去河源分地,他在南贛已經總結出經驗。隻要把城外土地分完,全縣百姓都是自己人,還能趁機鎮壓地主增加軍糧。


    “報!!!!”


    “八排瑤起義,已攻占連州、連山、陽山、**四城!”


    聽到這個消息,費如鶴笑道:“廣東不用打了,官兵很快就要全線崩潰。”


    連州三城,北接湖廣,西接廣西,三省交接區域,全是瑤民聚居地。


    曆史上的崇禎八年,可不僅是劉新宇帶著湖廣瑤民和礦工造反。同時出現的,還有廣東八排瑤起義,湖廣江華瑤起義,廣西賀縣瑤民起義。


    三省瑤民和礦工,同時起來造反,都是鬧了三年,朝廷才派五省聯軍圍剿。


    而八排瑤起義鬧得最大,五省圍剿,換了兩個總督,從崇禎十一年,一直剿到崇禎十五年才平定。


    沈猶龍兩年前,耗費全部精力,終於把八排瑤打迴山中。


    此時此刻,張鐵牛帶兵占領樂昌,隔壁正好就是八排瑤地盤。他們趁機走出大山,把四座城池全部攻陷,配合張鐵牛一起打官兵。


    廣東沒了,官兵扛不住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趙瀚趙貞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梓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梓鈞並收藏朕趙瀚趙貞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