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縣城。


    “大哥,降了吧。”


    “是啊,降了吧,不降也打不過。”


    “趙天王是何等人物,我早就說該歸附。占再多田有甚用?別人一打過來,田全給你分完了。”


    “大哥,你倒是說句話啊!”


    “……”


    林金山被說得心煩意亂,猛然嗬斥:“閉嘴!”


    **之後,林金山又語氣緩和道:“就算要降,也得討價還價,把今後的事情說清楚。先派幾個人,去問那趙二將軍,降了能不能帶著銀子離開。咱們是從福建來的,帶著銀子迴福建修房置地,怎也不算白忙活一場。”


    “對對對,縣城給他,田地也給他,咱們帶著銀子迴福建!”眾人很支持這個想法,都盼望著衣錦還鄉。


    當即,他們用籮筐吊出一個使者,跑去跟費如鶴商量投降之事。


    費如鶴冷笑著告訴使者:“你迴去照我的原話說,要降就趕快降,怎麽處置是我的事,他們沒資格談條件!”


    若非揀選五百士卒訓練火銃,派出五百士卒駐守梅關,還要分兵進山剿滅土匪,整個南贛地區早被費如鶴打下來了。


    他根本沒把這些田兵放在眼裏,一群烏合之眾。


    南贛的土匪是真多,而且許多是客家人。


    永豐知縣劉綿祚,就是臨死前讓官吏從賊那位。他在山中剿匪數年,地方誌說剿“閩匪”,可永豐縣就在吉水隔壁,距離福建隔著半個江西,哪來的閩匪給他剿?


    所謂閩匪,其實是福建來的客家人。他們在南贛活不下去,幹脆進山做土匪,甚至流竄至富庶的贛中地區。


    這並非客家人的問題,而是南贛獨有的問題。


    在客家人沒有大量遷來以前,王陽明在南贛剿的,大部分是江西土著。這些江西農民活不下去,一邊在山裏種地,一邊兼職做土匪,導致村村都有人當土匪,鄰裏之間幫著互相隱瞞。


    因此,王陽明剿匪初期,剛剛出兵幾裏地,山裏的土匪全知道了。不但沿途農民通風報信,就連王陽明的向導裏都有土匪的親戚。


    王陽明的解決辦法很粗暴且實用,保甲連坐,檢舉免罪!


    一個字,殺!


    費如鶴剿匪也殺了不少人,其中不免有無辜,但亂世重典顧不得那麽多。


    且說信使迴去稟報,田兵首領們愁眉苦臉,然後就出現分歧吵作一團。


    一些說立即投降,越拖越沒有好下場。


    一些說還要等等,必須先把投降條件談清楚。


    就這樣吵了半個月,田兵首領們每天登上城樓,都能看到城外正在分丈土地。那是他們自己的土地啊,也有許多分給了普通田兵,如今就在眼皮底下被人分走。


    田兵首領們著急,普通田兵同樣著急。


    這些小兵都是佃戶,跟著首領們造反,無非就是想要土地而已。好不容易有了土地,現在又全沒了,那他們還造反幹什麽?


    還不如不造反呢,老老實實做佃戶,趙天王自會給他們分地。


    費如鶴圍城二十天之後,底層軍官開始秘密串聯。


    一個叫李天保的小頭頭說:“咱們為啥造反打仗?還不是為了分幾畝田。聽說趙天王也要分田,那咱們何必要給林金山賣命?就算打跑趙天王的兵,咱們還是隻有那幾畝田。輸了別說保田,連命都保不住。”


    “對,不降沒好處,降了沒壞處!”另一個叫王永四的小頭頭總結道。


    “今晚放火獻城怎樣?”


    “就今晚!”


    “……”


    夜間放火,必然大亂,因為許多士兵的家人就住在城裏。


    當夜城內火起,無數士兵奔下城樓,跟城中百姓一起自發滅火。而那些串聯投降的兵頭子,趁機高唿“趙天王進城了”,迅速引起更大的混亂,部分士兵幹脆打開城門往外跑。


    林金山也在跑,城內起火的一瞬間,他就知道肯定完蛋了。


    “殺!”


    費如鶴果斷帶兵攻城,至天明時平息混亂,整個縣城被大火燒了五分之一。


    首領級別的,抓到了全部砍頭!


    其他田兵,不予清算,這亂世根本算不清。


    又用一個月時間,費如鶴徹底掌控局勢,並帶兵掃蕩境內的殘餘田兵。當本地農會建立起來之後,費如鶴立即帶兵攻打瑞金縣,還是重複同樣的套路。


    基本上,兩個半月攻占一座縣城,麾下士卒的傷亡可以忽略不計。


    按照這種法子攻城,想快也快不起來,主要是組建農會、丈量分田(暫時隻分縣城周邊)搞得慢,必須不斷吸納會說客家話的本地人。


    不過在連續攻占三座縣城之後,速度突然變快!


    因為其他田兵首領被嚇壞了,得知自己成為費如鶴的目標,立即帶著金銀和少量心腹,離開南贛進入福建、廣東地界。


    他們可以迴閩粵老家做財主,也可以迴閩粵繼續造反,無論哪種選擇,都比麵對費如鶴更好。


    整個南贛,到了年底,終於變成趙瀚的地盤。


    ……


    贛州城。


    四十多個客家人首領、江西士紳,被請到府衙的大堂裏聚會,他們都是附近諸縣的代表。


    其中,不乏有仇人,見麵就要吵起來。


    當趙瀚現身的一瞬間,大堂裏立即安靜,全部把目光投向這位趙天王。


    年輕,威嚴,英俊,挺拔!


    “拜見趙先生!”眾人連忙起身行禮。


    就連那些客家人首領,也是會說江西話的,畢竟定居江西已經近百年,難免要跟本地土著打交道。


    趙瀚抱拳迴禮,笑著說:“諸位請坐。我此次來南贛,是聽說諸位糾紛不斷,希望能勸大家放下仇恨,共同抗旱救災。”


    “總鎮的好意,在下心領了,可這事情沒法說和,”一個江西士紳代表,站起來憤怒大唿,“這些客家人,從閩粵兩省而來,不但霸占我江西土地,還要搶奪我江西人的水源!”


    “放屁!”


    一個客家人首領也站起來,針鋒相對道:“你們這些本地人,慣會欺負客家人。趙先生來之前,哪次不是勾結官府下黑手?”


    “那是你們先不講理!”


    “是你們先欺負人!”


    “……”


    土客矛盾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甚至都搞不明白誰先欺負誰,近百年來數代人結下的仇怨。


    你們村殺了我爺爺,我們村打死你叔祖,冤冤相報何時能了?


    這些屬於大矛盾,而客家人之間,江西士紳內部,同樣各自有矛盾。


    “砰!”


    趙瀚猛拍驚堂木,嚇得眾人立即閉嘴。


    趙瀚麵色陰沉道:“我先說幾句,可不可以?”


    “趙總鎮請講。”這些人又變得乖巧起來,畢竟趙瀚手裏拿著刀把子。


    趙瀚說道:“清官難斷家務事,你們許多屬於世仇,我也沒那個能力去判斷是非。以前的恩怨我不管,從下個月起,但有違法犯罪者,依《大明律》處置。你們如果不懂《大明律》,殺人償命的道理總該懂吧?”


    說著,趙瀚又掃視眾人一眼,冷笑道:“莫要以為法不責眾,若是聚眾鬥毆,罪責全部算在串聯、領頭之人身上。也不要以為,沒打死人就不處罰。隻要有鬥毆的行為,定然嚴懲不饒!”


    一個士紳代表問:“總鎮,爭水之事何解?”


    “暫時交給農會處理,”趙瀚說道,“麵對天災,當同舟共濟,而不是彼此爭鬥。”


    客家人代表不幹了,有人說:“總鎮,你這是偏幫他們。本地人的村子有農會,我們客家人的村子沒農會,農會自然要幫著他們說話。”


    “那你們為何不建農會?是怕農會建起來,你們在鄉下失去威信嗎?”趙瀚反問道。


    無人能迴答,因為被趙瀚說中了,當然也有客家人不信趙瀚的因素。


    趙瀚突然用官話說道:“我不是江西人,我其實是北方人。”


    此言一出,眾人都有些驚訝。


    趙瀚繼續說道:“江西人,客家人,對我而言,並無區別,都是華夏子民而已。我不偏幫誰,也不歧視誰。依我的規矩做事,那便是自己人。不依我的規矩做事,那便不是自己人。對於你們客家村鎮,先是不配合落戶,落戶之後又不配合農會,我的容忍是有限度的。”


    江西士紳聽了幸災樂禍,客家首領聽了惴惴不安。


    “普通客家兄弟,定然不會**農會,全都是你們這些首領在阻撓,”趙瀚的語氣變得更重,“作為懲罰,我要強行分田,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允許你們每人最多保留一百畝地!現在,山中百姓,每人最多能留五十畝!”


    那些客家首領,又是憤怒,又是害怕,一個個都隱藏怒火。


    趙瀚繼續說道:“誰人不服,可以起兵造反,我不介意殺幾個立威。客家人鬧一次,不管有沒有參與,該鎮的其他客家人,能保留的土地就降十畝。除非提前檢舉,才能不受處罰。”


    江西士紳更加高興,他們就喜歡看仇人遭罪。


    趙瀚突然轉向那些士紳代表:“你們也最好老實點,有人不服我分田,正在私下串聯搗亂。這事我早就接到檢舉,別逼我搞抄家滅族那一套。”


    士紳們瞬間肅然,笑容立刻消失。


    趙瀚又宣布說:“最新田政,略有改動,你們可以了解一下。”


    今年田政又做出微調,耕地分為四個等級:上田,中田,下田,下下田。


    上田多為水田,中田多為旱田,下田多為山地,下下田非常貧瘠。


    在分地的時候,每人可分四畝上田,上田不夠就用其他代替。一畝上田,等於兩畝中田,等於四畝下田,等於五畝下下田。


    若是隻要中田,等於每人可分八畝!


    若是隻要下下田,等於每人可分二十畝!


    這是農會經過數年的觀察統計,根據田畝實際產出而製定的,今後收取田賦也按如此標準。


    最近三年,年滿十二歲者,這次也能分到土地。


    以前沒分夠的,全部予以補足。


    不怕土地不夠,泰和縣、宜春縣、萍鄉縣、永新縣、永寧縣,都被反賊肆虐得夠嗆。人口銳減之後,其餘諸縣可以遷徙過去。


    南贛地區同樣如此,經過一連串的戰亂,耕地肯定是夠分的。


    “你們客家人,願意組建農會嗎?”趙瀚問道。


    這些客家首領,互相用眼神交流意見,然後齊刷刷跪下說:“我等皆遵趙總鎮之命!”


    趙瀚都說了,以後爭水什麽的,都讓農會來進行調解。


    客家人若不建農會,還不任由江西土著欺負?


    趙瀚總算鬆了一口氣,不抵觸農會就好,土客矛盾肯定難以消除,但今後可以慢慢來解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趙瀚趙貞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梓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梓鈞並收藏朕趙瀚趙貞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