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鈞坐沒坐相的斜斜倚在逍遙居的軟榻上,手裏抱著個大迎枕,跟個霜打茄子似的,神情懨懨道:“這下好了,嫁不出去了!”
“怎麽?護國公查了這麽多天,有結果了?”獨孤維唯一邊奮筆疾書,一邊心不在焉地問道。
蕭鈞最近心思在母親的死因上,那件事就交給韋鳳麟查了。
蕭鈞怨念無比道:“京畿周邊都查遍了,你說的那些情況果然不少。特別聰明的也有,不過沒幾個。”
“嗚----”蕭鈞哀嚎一聲:“我都十七了,好不容易找個人家,還被你禍害了,不行,你得賠我一個駙馬來!”
獨孤維唯把筆往筆擱上一放,挑眉道:“嘿!還有你這麽賴皮的?我好心好意救你於水火,反倒成壞人了!早知這樣,就讓你生個傻兒子算了!”
“不見得我就那麽倒黴,這麽糟心的事就讓我給碰到了!”蕭鈞嘴強道。
“好啊,那你就嫁你表弟得了,我等著喝你喜酒啊!”獨孤維唯笑眯眯道。
蕭鈞衝獨孤維唯皺皺鼻子,頓時消聲。
停了一會,又撓頭道:“到哪再找個駙馬去?”
獨孤維唯無語至極,你個嫡長公主還愁嫁?扭頭又去寫自己手頭的東西,丟下一句:“可別找我,我沒轍。”
重新在書桌前坐好,拿起筆叮囑一句:“別打擾我思路,正思考先皇後的案子從哪裏入手好呢。”
這是大事,蕭鈞乖乖閉嘴。
蕭鐸前日派人過來告知他查到的一則消息,符瑞吉進金吾衛,是走的金吾衛大將軍徐世立的路子。他目前正在查徐世立和宮中哪位主子暗地有聯係。
這條線先慢慢查訪,獨孤維唯把接下來蕭鐸能做的事情先一一羅列,然後讓蕭鈞帶迴去。
年節一天天臨近,她著實抽不開身,開棺也隻能等到年後進行。先前先把當初伺候韋皇後的宮女太監、太醫、接生婆等一一過一遍,篩查其中有沒有什麽可疑的地方。若能找到點線索,說不定就不用開棺了。
獨孤維澤娶迴新婦後,京華女學中獨孤維唯這一屆女學生就要結業了。女學結業需要經過結業考,獨孤維唯這一年都沒去過一天學裏,居然又考了六科甲上。
一年沒上學還考出這樣成績,自然又引起一大波羨慕嫉妒恨。獨孤維唯聲名赫赫,在京城幾乎成為家長教育女孩子的典範,動不動你看人家定北伯府的二小姐怎麽怎麽出色,獨孤維唯於是在無意間又拉了一大波仇恨值。
擾擾攘攘中,李懷佑和岑若柳的婚期也到了。
沈鶴行這一年慢慢接受了李惟嶽的示好,也不再打壓李家。
王氏看在外孫李坤的份上委曲求全,算是打算和李家捐棄前嫌。
外人都知道,李懷佑和岑若柳的婚事便是王氏促成。
沈瑩去世一年多了,坤兒那麽小,離不開母親的照顧,所以王氏親自出馬促成了這門親事。
岑四小姐知書達理,寬和大度,定能將坤兒視為己出,好好撫養成人。
這是王氏對外的原話。
不少人都在暗地笑話王氏傻,人家跟她女婿勾勾搭搭,最後氣死了她女兒,她還裝作大度,把人湊做堆,實在是傻得透頂了。
沈瑩的死,不管是沈家還是李家,在外都三緘其口。外人隻知道當初鬧出匪夷所思的死人和活人和離事件,肯定是李懷佑做了什麽對不起沈瑩的事,才導致沈瑩鬱鬱而終。甚至很多人都一致認為沈瑩是被李懷佑和岑若柳的曖昧關係給生生氣死的。
因此沈家不忿李家沒有善待女兒,所以才堅要和離。
不管外麵如何沸沸揚揚,沈李兩家冰釋前嫌,雖不是蜜裏調油,但好歹有一條共同的血脈維係,如今還算融洽。
所以李懷佑成親這日,給沈家也下了帖子,不光沈鶴行去了,王氏也帶著沈淩和獨孤維唯去了。
對於獨孤維唯這個不速之客,李惟嶽可沒敢抱著人家是給他李家做麵子來的想法。看到獨孤維唯,李惟嶽都忍不住心下惴惴,深怕這機狡百變的小姑奶奶半道鬧什麽幺蛾子,忙交代妻子好好照看。
當然,對於沈鶴行和王氏夫婦到來,暗地裏不知有多少人笑話,沈家會參加前女婿的婚禮也不嫌尷尬難堪,沈家也真是的,沈老太傅的清名都叫這夫妻二人給丟盡了。
宴席上的王氏對這些或明或暗的嘲笑充耳不聞,倒是她娘家嫂子----吏部王侍郎的長媳鞠氏有些受不住,扯了她的衣服,笑道:“我去更衣,你去不?”
王氏明白嫂子要說什麽,笑著拒絕:“要不我讓阿淩陪你去吧!”
鞠氏一噎,她這小姑子從來不是省油的燈,她可不信她沒聽出來的她的意思,這是不想聽自己勸,打算一意孤行了。
停了停隻得小聲湊過去道:“你呀----說你什麽好!閨女被人欺負成這樣還幫人娶媳婦呢,年輕時那股子橫勁哪去了?老了老了倒成軟柿子了。”
在坐不少人都關注著王氏,她這樣不尷不尬的身份也真夠好事者上心的。
因此鞠氏盡管聲音壓得低低的,但同桌的都裝作漫不經心,豎起耳朵細聽。
王氏輕歎一聲:“我能怎麽辦?阿瑩去都已經去了,坤兒還在呢,我們不能不管坤兒,他可是阿瑩唯一的血脈呀!”
提到沈瑩,王氏忍不住紅了眼眶。這倒不是做作,畢竟那是親生女兒,作為母親傷心是難免的。
“再是阿瑩的血脈那也是李家人,李家還能虧待了他?再者說李大人也不會讓家裏鬧得不像話叫禦史台抓住痛腳彈劾。你犯得著低三下四嗎?”鞠氏依舊小聲吃說教王氏。
姑嫂兩個在宴上嘀嘀咕咕,獨孤維唯那桌上卻靜悄悄毫無聲響。都是大家閨秀,在人前自然是食不言寢不語。
主要是來李府赴宴的小姐們都是出自文官家裏,獨孤維唯跟她們不熟。還有就是她即將是寧王妃,身份高,人家清高,不屑攀附。
獨孤維唯心思不在這個上麵,她看似優雅的,動作神情無可挑剔地用餐,實則注意力都在馮氏身上。
“怎麽?護國公查了這麽多天,有結果了?”獨孤維唯一邊奮筆疾書,一邊心不在焉地問道。
蕭鈞最近心思在母親的死因上,那件事就交給韋鳳麟查了。
蕭鈞怨念無比道:“京畿周邊都查遍了,你說的那些情況果然不少。特別聰明的也有,不過沒幾個。”
“嗚----”蕭鈞哀嚎一聲:“我都十七了,好不容易找個人家,還被你禍害了,不行,你得賠我一個駙馬來!”
獨孤維唯把筆往筆擱上一放,挑眉道:“嘿!還有你這麽賴皮的?我好心好意救你於水火,反倒成壞人了!早知這樣,就讓你生個傻兒子算了!”
“不見得我就那麽倒黴,這麽糟心的事就讓我給碰到了!”蕭鈞嘴強道。
“好啊,那你就嫁你表弟得了,我等著喝你喜酒啊!”獨孤維唯笑眯眯道。
蕭鈞衝獨孤維唯皺皺鼻子,頓時消聲。
停了一會,又撓頭道:“到哪再找個駙馬去?”
獨孤維唯無語至極,你個嫡長公主還愁嫁?扭頭又去寫自己手頭的東西,丟下一句:“可別找我,我沒轍。”
重新在書桌前坐好,拿起筆叮囑一句:“別打擾我思路,正思考先皇後的案子從哪裏入手好呢。”
這是大事,蕭鈞乖乖閉嘴。
蕭鐸前日派人過來告知他查到的一則消息,符瑞吉進金吾衛,是走的金吾衛大將軍徐世立的路子。他目前正在查徐世立和宮中哪位主子暗地有聯係。
這條線先慢慢查訪,獨孤維唯把接下來蕭鐸能做的事情先一一羅列,然後讓蕭鈞帶迴去。
年節一天天臨近,她著實抽不開身,開棺也隻能等到年後進行。先前先把當初伺候韋皇後的宮女太監、太醫、接生婆等一一過一遍,篩查其中有沒有什麽可疑的地方。若能找到點線索,說不定就不用開棺了。
獨孤維澤娶迴新婦後,京華女學中獨孤維唯這一屆女學生就要結業了。女學結業需要經過結業考,獨孤維唯這一年都沒去過一天學裏,居然又考了六科甲上。
一年沒上學還考出這樣成績,自然又引起一大波羨慕嫉妒恨。獨孤維唯聲名赫赫,在京城幾乎成為家長教育女孩子的典範,動不動你看人家定北伯府的二小姐怎麽怎麽出色,獨孤維唯於是在無意間又拉了一大波仇恨值。
擾擾攘攘中,李懷佑和岑若柳的婚期也到了。
沈鶴行這一年慢慢接受了李惟嶽的示好,也不再打壓李家。
王氏看在外孫李坤的份上委曲求全,算是打算和李家捐棄前嫌。
外人都知道,李懷佑和岑若柳的婚事便是王氏促成。
沈瑩去世一年多了,坤兒那麽小,離不開母親的照顧,所以王氏親自出馬促成了這門親事。
岑四小姐知書達理,寬和大度,定能將坤兒視為己出,好好撫養成人。
這是王氏對外的原話。
不少人都在暗地笑話王氏傻,人家跟她女婿勾勾搭搭,最後氣死了她女兒,她還裝作大度,把人湊做堆,實在是傻得透頂了。
沈瑩的死,不管是沈家還是李家,在外都三緘其口。外人隻知道當初鬧出匪夷所思的死人和活人和離事件,肯定是李懷佑做了什麽對不起沈瑩的事,才導致沈瑩鬱鬱而終。甚至很多人都一致認為沈瑩是被李懷佑和岑若柳的曖昧關係給生生氣死的。
因此沈家不忿李家沒有善待女兒,所以才堅要和離。
不管外麵如何沸沸揚揚,沈李兩家冰釋前嫌,雖不是蜜裏調油,但好歹有一條共同的血脈維係,如今還算融洽。
所以李懷佑成親這日,給沈家也下了帖子,不光沈鶴行去了,王氏也帶著沈淩和獨孤維唯去了。
對於獨孤維唯這個不速之客,李惟嶽可沒敢抱著人家是給他李家做麵子來的想法。看到獨孤維唯,李惟嶽都忍不住心下惴惴,深怕這機狡百變的小姑奶奶半道鬧什麽幺蛾子,忙交代妻子好好照看。
當然,對於沈鶴行和王氏夫婦到來,暗地裏不知有多少人笑話,沈家會參加前女婿的婚禮也不嫌尷尬難堪,沈家也真是的,沈老太傅的清名都叫這夫妻二人給丟盡了。
宴席上的王氏對這些或明或暗的嘲笑充耳不聞,倒是她娘家嫂子----吏部王侍郎的長媳鞠氏有些受不住,扯了她的衣服,笑道:“我去更衣,你去不?”
王氏明白嫂子要說什麽,笑著拒絕:“要不我讓阿淩陪你去吧!”
鞠氏一噎,她這小姑子從來不是省油的燈,她可不信她沒聽出來的她的意思,這是不想聽自己勸,打算一意孤行了。
停了停隻得小聲湊過去道:“你呀----說你什麽好!閨女被人欺負成這樣還幫人娶媳婦呢,年輕時那股子橫勁哪去了?老了老了倒成軟柿子了。”
在坐不少人都關注著王氏,她這樣不尷不尬的身份也真夠好事者上心的。
因此鞠氏盡管聲音壓得低低的,但同桌的都裝作漫不經心,豎起耳朵細聽。
王氏輕歎一聲:“我能怎麽辦?阿瑩去都已經去了,坤兒還在呢,我們不能不管坤兒,他可是阿瑩唯一的血脈呀!”
提到沈瑩,王氏忍不住紅了眼眶。這倒不是做作,畢竟那是親生女兒,作為母親傷心是難免的。
“再是阿瑩的血脈那也是李家人,李家還能虧待了他?再者說李大人也不會讓家裏鬧得不像話叫禦史台抓住痛腳彈劾。你犯得著低三下四嗎?”鞠氏依舊小聲吃說教王氏。
姑嫂兩個在宴上嘀嘀咕咕,獨孤維唯那桌上卻靜悄悄毫無聲響。都是大家閨秀,在人前自然是食不言寢不語。
主要是來李府赴宴的小姐們都是出自文官家裏,獨孤維唯跟她們不熟。還有就是她即將是寧王妃,身份高,人家清高,不屑攀附。
獨孤維唯心思不在這個上麵,她看似優雅的,動作神情無可挑剔地用餐,實則注意力都在馮氏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