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維唯心裏想著,微微頷首道:“不必客氣,快吃吧!”
又讓人勻些粥,用瓷盆盛了給送過去。
不多時兩名婦女從林子裏返迴,把用衣擺兜著些野果野菜仔細在地上放好,被人招唿著去用獨孤維唯送過去的肉和粥。
獨孤維唯這邊人數眾多,都是青壯,食量大,饒是打的獵物不少,也給吃個幹幹淨淨。
接下來收拾用具裝車,大家忙而不亂,井井有條。
獨孤維唯扶著老伯爺打算上車,對麵的老者手裏拄著個臨時從樹上折下來的樹枝權做拐杖,在那青年的攙扶下過來。
李景和韋家駒立刻如炸毛的貓,雙手按住刀柄,一左一右在老伯爺和獨孤維唯麵前分別站定。
其餘將士見這情況,紛紛站直身體看過來,一個個都像是滿弓之弦,引而待發。
老者和青年見這情形,並沒有再向前走,離著十來步的距離站定,老者先拱拱手再次道謝:“多謝老太爺和小姐慷慨,小民感激不盡。”
“舉手之勞,不必客氣。”老伯爺笑得極和善。
老者又道:“冒昧問一句,不知諸位去往何方,欲走哪條道?”
這話一問,李景和韋家駒神經立刻繃緊,不錯眼盯著老者看。
老者被這兩人的眼神看得不自覺緊張起來,急忙解釋道:“小民不是故意打探貴人行徑,受貴人一飯之恩,欲提個醒而已。”
獨孤維唯一笑:“二位不用緊張,一群婦孺老弱而已,退下吧。”說的是李景和韋家駒。
二人齊聲應是,向後各自退了兩步,隻將獨孤維唯和老伯爺的身影露出來,卻沒有完全退開。
“老丈請講----”獨孤維唯伸手一比,示意老者道。
那老者欠身道:“是。據此兩日路程的鷹嘴山夾壁溝新來了一夥山匪,人數眾多,勇悍異常。諸位雖然人多,但身份貴重,犯不著與山匪硬碰硬。小民就是提個醒,若是要走夾壁溝,不妨繞個道。”
“你一行遇到了山匪?”獨孤維唯打量幾眼前麵各自身上帶傷的人,說道。
老者歎口氣:“唉,出門沒燒好香啊,不瞞兩位,小民一家加上護衛,一行三十來人,就死的隻剩我們幾個了,大孫女和老四媳婦都叫山匪捉了,所有家當都給搶光了,若不是老大領著護衛拚死護著我們,恐怕現在都已經死光了。”
老者說到這裏,那青年眼見就是雙目通紅,神情悲傷。
獨孤維唯皺皺眉頭,“新來的山匪?他們到此多久?有多少人?你們有沒有報官?”
青年忍不住看獨孤維唯一眼,一般這個年紀的女孩子聽到山匪都是大驚失色,甚至會急吼吼囔囔著改道,這個好看的過分的少女卻沒半點驚懼,反倒打聽起山匪的情況來。看來富貴人家的教養果然不同。
這個念頭方起,便聽見少女身後疾步又過來一名少女,皮膚微黑,俊眉修目,臉上帶著不耐煩和幾分懼意道:“還問什麽問!趕緊改道。”
青年心道,原來也不是!
隻見那位十分和藹的老者向後來的少女伸出手臂道:“維寧啊,來,扶祖父上車,這裏有你妹妹,咱們就不操這閑心了。”
邊說邊不管後來的少女輕微掙紮,扯著人徑自上了馬車。
青年心中更是奇怪,聽起來這少女年齡更小,居然是這群人的主事者。
再看麵前看都沒看後來少女的少女,一雙秋水瑩澈的眼還盯著自家祖父,等著他迴答。
“是,原先這條道還算太平,這夥山匪也不過出來此地,路上聽人說是得罪了什麽大人物,怕官兵剿匪,才從原來的地方挪到這山南東道來了。具體人數小民不得而知,大略要有四五百來人。”
“鷹嘴山屬於河南道孺州安新縣管轄,因緊鄰著山南東道,地處偏遠,官府曆來疏於管理……”青年補充了一句。
未說完被老者打斷,截口道:“安新縣衙距此地還有四十多裏的路程,小民一家還沒走到地方,所以還沒報官。”
這些貴人身份不明,老者怕孫子說錯話得罪人,不讓他往下說。
獨孤維唯略想了想,向老者頷首道謝:“多謝老丈相告......”迴頭吩咐道:“阿敏,留下一口鍋,再裝一袋米給老丈。”
阿敏應是,轉身去了。
老者忙推辭:“不用,不用,我們再有兩日也到家了......”
青年扯扯老者的衣袖,目視獨孤維唯,小聲道:“祖父,別說了,人家忙著呢。”
獨孤維唯的確心思不在這事上麵,吩咐完阿敏,轉身又吩咐阿捷:“取輿圖來,韋將軍,據此最近的駐軍是哪路人馬?主事是誰?”
青年扶著老者的手臂,心中一動,輿圖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且她稱唿“韋將軍”,顯然身邊的護衛都是軍中之人。聽她的話音似乎有拿下山匪的意思。
青年便邊走邊低聲跟老者商量:“祖父,聽這小姐的意思似乎是要拿下山匪,這麽一來妹妹和四嬸或許還有救。”
老者猶豫片刻:“先前我們沒奈何,救不迴你妹妹和四嬸,現在既然有希望,也不能丟下她們不管。但我們這一大家老的老,小的小,傷的傷,還沒吃的,長途跋涉不得......”
“祖父,不如您帶著大家先走,孫兒跟隨這位小姐一行,如果救下妹妹和四嬸,孫兒就帶她們迴去。”
老者看著青年,伸手拍拍他的肩,道:“咱們家的男人也隻有你傷的輕些,隻得這樣了。你去跟那小姐好好說說,我觀那小姐是個良善人,應該能說得通。”
頓一下又道:“隻是咱們欠人家這麽大情,也不知道能不能還的清......”
青年搖頭道:“我觀那小姐行事,不是為了圖咱們報答,再說人家是貴人,咱們拿什麽報答人家也不稀罕,不如今後多做善事,在別人需要的時候適時幫一把,也算把這份好意傳遞下去,我們自己也算行善積德了。”
老者頗欣慰,再次拍拍孫子的肩,道:“說的好!”
又讓人勻些粥,用瓷盆盛了給送過去。
不多時兩名婦女從林子裏返迴,把用衣擺兜著些野果野菜仔細在地上放好,被人招唿著去用獨孤維唯送過去的肉和粥。
獨孤維唯這邊人數眾多,都是青壯,食量大,饒是打的獵物不少,也給吃個幹幹淨淨。
接下來收拾用具裝車,大家忙而不亂,井井有條。
獨孤維唯扶著老伯爺打算上車,對麵的老者手裏拄著個臨時從樹上折下來的樹枝權做拐杖,在那青年的攙扶下過來。
李景和韋家駒立刻如炸毛的貓,雙手按住刀柄,一左一右在老伯爺和獨孤維唯麵前分別站定。
其餘將士見這情況,紛紛站直身體看過來,一個個都像是滿弓之弦,引而待發。
老者和青年見這情形,並沒有再向前走,離著十來步的距離站定,老者先拱拱手再次道謝:“多謝老太爺和小姐慷慨,小民感激不盡。”
“舉手之勞,不必客氣。”老伯爺笑得極和善。
老者又道:“冒昧問一句,不知諸位去往何方,欲走哪條道?”
這話一問,李景和韋家駒神經立刻繃緊,不錯眼盯著老者看。
老者被這兩人的眼神看得不自覺緊張起來,急忙解釋道:“小民不是故意打探貴人行徑,受貴人一飯之恩,欲提個醒而已。”
獨孤維唯一笑:“二位不用緊張,一群婦孺老弱而已,退下吧。”說的是李景和韋家駒。
二人齊聲應是,向後各自退了兩步,隻將獨孤維唯和老伯爺的身影露出來,卻沒有完全退開。
“老丈請講----”獨孤維唯伸手一比,示意老者道。
那老者欠身道:“是。據此兩日路程的鷹嘴山夾壁溝新來了一夥山匪,人數眾多,勇悍異常。諸位雖然人多,但身份貴重,犯不著與山匪硬碰硬。小民就是提個醒,若是要走夾壁溝,不妨繞個道。”
“你一行遇到了山匪?”獨孤維唯打量幾眼前麵各自身上帶傷的人,說道。
老者歎口氣:“唉,出門沒燒好香啊,不瞞兩位,小民一家加上護衛,一行三十來人,就死的隻剩我們幾個了,大孫女和老四媳婦都叫山匪捉了,所有家當都給搶光了,若不是老大領著護衛拚死護著我們,恐怕現在都已經死光了。”
老者說到這裏,那青年眼見就是雙目通紅,神情悲傷。
獨孤維唯皺皺眉頭,“新來的山匪?他們到此多久?有多少人?你們有沒有報官?”
青年忍不住看獨孤維唯一眼,一般這個年紀的女孩子聽到山匪都是大驚失色,甚至會急吼吼囔囔著改道,這個好看的過分的少女卻沒半點驚懼,反倒打聽起山匪的情況來。看來富貴人家的教養果然不同。
這個念頭方起,便聽見少女身後疾步又過來一名少女,皮膚微黑,俊眉修目,臉上帶著不耐煩和幾分懼意道:“還問什麽問!趕緊改道。”
青年心道,原來也不是!
隻見那位十分和藹的老者向後來的少女伸出手臂道:“維寧啊,來,扶祖父上車,這裏有你妹妹,咱們就不操這閑心了。”
邊說邊不管後來的少女輕微掙紮,扯著人徑自上了馬車。
青年心中更是奇怪,聽起來這少女年齡更小,居然是這群人的主事者。
再看麵前看都沒看後來少女的少女,一雙秋水瑩澈的眼還盯著自家祖父,等著他迴答。
“是,原先這條道還算太平,這夥山匪也不過出來此地,路上聽人說是得罪了什麽大人物,怕官兵剿匪,才從原來的地方挪到這山南東道來了。具體人數小民不得而知,大略要有四五百來人。”
“鷹嘴山屬於河南道孺州安新縣管轄,因緊鄰著山南東道,地處偏遠,官府曆來疏於管理……”青年補充了一句。
未說完被老者打斷,截口道:“安新縣衙距此地還有四十多裏的路程,小民一家還沒走到地方,所以還沒報官。”
這些貴人身份不明,老者怕孫子說錯話得罪人,不讓他往下說。
獨孤維唯略想了想,向老者頷首道謝:“多謝老丈相告......”迴頭吩咐道:“阿敏,留下一口鍋,再裝一袋米給老丈。”
阿敏應是,轉身去了。
老者忙推辭:“不用,不用,我們再有兩日也到家了......”
青年扯扯老者的衣袖,目視獨孤維唯,小聲道:“祖父,別說了,人家忙著呢。”
獨孤維唯的確心思不在這事上麵,吩咐完阿敏,轉身又吩咐阿捷:“取輿圖來,韋將軍,據此最近的駐軍是哪路人馬?主事是誰?”
青年扶著老者的手臂,心中一動,輿圖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且她稱唿“韋將軍”,顯然身邊的護衛都是軍中之人。聽她的話音似乎有拿下山匪的意思。
青年便邊走邊低聲跟老者商量:“祖父,聽這小姐的意思似乎是要拿下山匪,這麽一來妹妹和四嬸或許還有救。”
老者猶豫片刻:“先前我們沒奈何,救不迴你妹妹和四嬸,現在既然有希望,也不能丟下她們不管。但我們這一大家老的老,小的小,傷的傷,還沒吃的,長途跋涉不得......”
“祖父,不如您帶著大家先走,孫兒跟隨這位小姐一行,如果救下妹妹和四嬸,孫兒就帶她們迴去。”
老者看著青年,伸手拍拍他的肩,道:“咱們家的男人也隻有你傷的輕些,隻得這樣了。你去跟那小姐好好說說,我觀那小姐是個良善人,應該能說得通。”
頓一下又道:“隻是咱們欠人家這麽大情,也不知道能不能還的清......”
青年搖頭道:“我觀那小姐行事,不是為了圖咱們報答,再說人家是貴人,咱們拿什麽報答人家也不稀罕,不如今後多做善事,在別人需要的時候適時幫一把,也算把這份好意傳遞下去,我們自己也算行善積德了。”
老者頗欣慰,再次拍拍孫子的肩,道:“說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