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維唯將茶放好,比個手勢道:“左大人請用。”
左遷猶自有禮的跟沈太傅謙讓,“太傅老大人先請。”
沈太傅嗬嗬一笑:“一起,一起。”
一杯茶下肚,左遷心中剩餘的鬱悶一掃而空,臉色也和緩許多。和顏悅色問道:“獨孤小姐跟哪位先生讀的書?蒙學在哪所書院進學?”
獨孤維唯端端正正站好,才躬身迴道:“迴大人的話,晚輩沒有進學,之前一直由家母教導。”
沈太傅見外孫女人前做出一副禮節周全,進退有度的名門淑女樣子,便忍不住想笑,見慣了她飛揚跳脫的樣子,一時還真有些不適應。
左遷點頭道:“令堂有太傅大人教導,才學定然是好的。”突然毫無預兆開口問道:“‘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下一句是什麽?“
獨孤維唯一怔,旋即笑容綻放,這是考她呢,不急不緩答道:“樂驕樂、樂俠遊、樂宴樂,損矣。”
“何解?”
“有益之樂有三,損者之樂有三。以禮樂為樂、以善道人之善為樂、以交好賢人為樂。樂於驕奢淫逸、樂於遊蕩玩樂、樂於口腹宴飲,皆有害無益。”
獨孤維唯解釋到最後一句,心中一動,他這是諷刺她把精力用在口腹之欲上了?可他明明喝茶也喝的挺歡快的呀?
抬眼細看左遷,他目光中透著讚同滿意之色,沒有看到絲毫反諷的意思。
獨孤維唯就知道自己想多了,估計他也就隨口一問。左遷這樣的性子古直之人,若是看不慣估計會當麵斥責,不會迂迴拐彎。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何解?”
“博覽群書是應有之義,但還應該仔細的研討,謹慎的思考,加上審慎的辨別,然後堅定的貫徹實行,才是學習之道。”
左遷聽她兩次迴答皆與平素師長教育學生的經義注譯有所不同,便問道:“這是令堂所授?”
獨孤維唯搖頭道:“這些乃晚輩淺見。”
左遷點頭,當是如此。
時人教學,蒙學通常令學子通讀書本而不講其意。原意是讓孩子在年幼記憶力最佳時背誦大量知識,待其年齡漸長,師長再講授時便能很深刻的理解。
他不由有幾分驚訝,這姑娘在這樣的年齡便能夠對經義理解的如此深刻透澈,看起來是個極通透聰明的孩子。
他不由對獨孤維唯高看幾分。
剛才兩問,考了《論語》和《中庸》,便想再試試她的算學,因而問道:“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二,五五數之三,七七數之二,問物幾何?”
獨孤維唯暗地翻個白眼,還考個沒完沒了了,臉上不敢有絲毫不耐,邊思索邊嘀嘀咕咕:“三、七餘二,二十一餘二,是二十三,二十三五五分……”她點頭篤定得迴答:“是二十三。”
左遷的驚訝幾乎不加掩飾,題目固然不難,但這速度也太快了點吧!
不死心又問道:“‘解利西南。無所往,齊來複,吉。有攸往,夙吉。’何解?”
獨孤維唯在心裏翻了個大大的白眼,真當我什麽都會啊,我若連易經都理解透了,也不用進學了。
嘴上還得恭恭敬敬道:“《易》晚輩雖也粗略讀過,然其中所述博大精深,艱深晦澀,晚輩不解其意。”
左遷聽聞倒是籲了口氣,還好,還好,這般年齡如果連易經都讀通了,還讓不讓那些寒窗苦讀的學子們活了?女學所學不過也是這些東西,她若都會了,還進什麽學。
又問:“禮、樂、射、禦可曾習過?”
“禮之一道,稍有涉獵。樂、射、禦皆自六歲上開始修習。”
六歲學習,以她的聰明程度,應該學得很好。左遷這時都興不起感歎的情緒了,欣慰地捋著長胡須,臉上終於露出和藹的笑容來:“好,很好!老夫盡快報於禮部,如若可能,大約三日後,女學便能安排獨孤小姐補試。”
獨孤維唯綻出大大的笑臉,斂衽行禮:“多謝左大人通融……”伸手從桌上將剛才裝茶的匣子捧起來,道:“這裏是些紫筍茶,是晚輩用和傳統製茶方法迥異的方法炒製,還請左大人品鑒一二。泡茶的用具晚輩令侍女交給了左大人隨侍,泡茶手法也一並傳於了貴仆。”
左遷很難得的露出歡暢的笑,“所謂大道至簡,左某飲茶數十年餘,今日方才真正知道茶味。沿襲古法不難,難在能夠看出古法之弊端,從而開拓創新。獨孤小姐改良茶葉及飲茶方法,於茶道上,可稱得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左某能親見一代宗師現世,深感榮幸。還請獨孤小姐受在下一拜......”
說著,便起身整冠下拜。
這是極高的讚譽了,獨孤維唯閱曆尚淺,不明白今日這話會有多大影響,沈太傅卻是知道的。有了京華女學司業的一番盛讚,想必不久外孫女便會名滿京都。將來新的茶道興起,獨孤維唯的名字將會被記入史冊。
雖然心中暗樂,嘴上仍謙虛道:“左大人盛讚太過,她小孩家家的哪裏能擔得起。”
獨孤維唯也忙肅容迴拜:“左大人過譽了,小女子不過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已。方才還背誦‘損者三樂’轉眼便犯了‘樂宴樂’,晚輩學而不能‘篤行之’,真是慚愧之至。”
左遷聽她能把聖人言如此運用,知她的確對經義知之甚深,更覺欣喜,當下安慰道:“茶之道可歸為待客之道,即為禮,為禮則不能歸屬於宴樂。獨孤小姐不必心中不安。”
沈太傅險些沒噴了茶,她會心中不安?這丫頭嘴裏一套冠冕堂皇,不定心裏在偷著樂呢。
送走了如同撿了個大寶貝,嘴巴都合不上的左遷,獨孤維唯立馬癱在椅上,“哎呦我的娘耶,可累死我了!每次見人都這般端著,真讓人了無生趣啊!”
沈太傅屈指在她頭上敲一下,笑罵道:“誰讓你端著了?還不是你自己怕給人家留的印象不好才裝模作樣的,怪得誰來?你是什麽樣子便給人展示什麽樣子,一時裝腔作勢,時間久了,本性總會暴露出來,屆時徒惹人唇舌,與其這樣,不如當初便以真實麵目示人。”
外祖父訓誡,獨孤維唯忙起身恭聽,末了乖乖點頭,“外祖父所言有利,維唯知錯了。”
沈太傅怕話說重了,又抬手撫撫她的腦袋,“率性而為是生活態度,不見得不好。我們維唯爽朗灑脫、聰明大方,原本就很惹人喜歡,不用刻意掩藏自己。”
獨孤維唯笑得露出兩隻小尖牙,點頭應是。
左遷猶自有禮的跟沈太傅謙讓,“太傅老大人先請。”
沈太傅嗬嗬一笑:“一起,一起。”
一杯茶下肚,左遷心中剩餘的鬱悶一掃而空,臉色也和緩許多。和顏悅色問道:“獨孤小姐跟哪位先生讀的書?蒙學在哪所書院進學?”
獨孤維唯端端正正站好,才躬身迴道:“迴大人的話,晚輩沒有進學,之前一直由家母教導。”
沈太傅見外孫女人前做出一副禮節周全,進退有度的名門淑女樣子,便忍不住想笑,見慣了她飛揚跳脫的樣子,一時還真有些不適應。
左遷點頭道:“令堂有太傅大人教導,才學定然是好的。”突然毫無預兆開口問道:“‘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下一句是什麽?“
獨孤維唯一怔,旋即笑容綻放,這是考她呢,不急不緩答道:“樂驕樂、樂俠遊、樂宴樂,損矣。”
“何解?”
“有益之樂有三,損者之樂有三。以禮樂為樂、以善道人之善為樂、以交好賢人為樂。樂於驕奢淫逸、樂於遊蕩玩樂、樂於口腹宴飲,皆有害無益。”
獨孤維唯解釋到最後一句,心中一動,他這是諷刺她把精力用在口腹之欲上了?可他明明喝茶也喝的挺歡快的呀?
抬眼細看左遷,他目光中透著讚同滿意之色,沒有看到絲毫反諷的意思。
獨孤維唯就知道自己想多了,估計他也就隨口一問。左遷這樣的性子古直之人,若是看不慣估計會當麵斥責,不會迂迴拐彎。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何解?”
“博覽群書是應有之義,但還應該仔細的研討,謹慎的思考,加上審慎的辨別,然後堅定的貫徹實行,才是學習之道。”
左遷聽她兩次迴答皆與平素師長教育學生的經義注譯有所不同,便問道:“這是令堂所授?”
獨孤維唯搖頭道:“這些乃晚輩淺見。”
左遷點頭,當是如此。
時人教學,蒙學通常令學子通讀書本而不講其意。原意是讓孩子在年幼記憶力最佳時背誦大量知識,待其年齡漸長,師長再講授時便能很深刻的理解。
他不由有幾分驚訝,這姑娘在這樣的年齡便能夠對經義理解的如此深刻透澈,看起來是個極通透聰明的孩子。
他不由對獨孤維唯高看幾分。
剛才兩問,考了《論語》和《中庸》,便想再試試她的算學,因而問道:“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二,五五數之三,七七數之二,問物幾何?”
獨孤維唯暗地翻個白眼,還考個沒完沒了了,臉上不敢有絲毫不耐,邊思索邊嘀嘀咕咕:“三、七餘二,二十一餘二,是二十三,二十三五五分……”她點頭篤定得迴答:“是二十三。”
左遷的驚訝幾乎不加掩飾,題目固然不難,但這速度也太快了點吧!
不死心又問道:“‘解利西南。無所往,齊來複,吉。有攸往,夙吉。’何解?”
獨孤維唯在心裏翻了個大大的白眼,真當我什麽都會啊,我若連易經都理解透了,也不用進學了。
嘴上還得恭恭敬敬道:“《易》晚輩雖也粗略讀過,然其中所述博大精深,艱深晦澀,晚輩不解其意。”
左遷聽聞倒是籲了口氣,還好,還好,這般年齡如果連易經都讀通了,還讓不讓那些寒窗苦讀的學子們活了?女學所學不過也是這些東西,她若都會了,還進什麽學。
又問:“禮、樂、射、禦可曾習過?”
“禮之一道,稍有涉獵。樂、射、禦皆自六歲上開始修習。”
六歲學習,以她的聰明程度,應該學得很好。左遷這時都興不起感歎的情緒了,欣慰地捋著長胡須,臉上終於露出和藹的笑容來:“好,很好!老夫盡快報於禮部,如若可能,大約三日後,女學便能安排獨孤小姐補試。”
獨孤維唯綻出大大的笑臉,斂衽行禮:“多謝左大人通融……”伸手從桌上將剛才裝茶的匣子捧起來,道:“這裏是些紫筍茶,是晚輩用和傳統製茶方法迥異的方法炒製,還請左大人品鑒一二。泡茶的用具晚輩令侍女交給了左大人隨侍,泡茶手法也一並傳於了貴仆。”
左遷很難得的露出歡暢的笑,“所謂大道至簡,左某飲茶數十年餘,今日方才真正知道茶味。沿襲古法不難,難在能夠看出古法之弊端,從而開拓創新。獨孤小姐改良茶葉及飲茶方法,於茶道上,可稱得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左某能親見一代宗師現世,深感榮幸。還請獨孤小姐受在下一拜......”
說著,便起身整冠下拜。
這是極高的讚譽了,獨孤維唯閱曆尚淺,不明白今日這話會有多大影響,沈太傅卻是知道的。有了京華女學司業的一番盛讚,想必不久外孫女便會名滿京都。將來新的茶道興起,獨孤維唯的名字將會被記入史冊。
雖然心中暗樂,嘴上仍謙虛道:“左大人盛讚太過,她小孩家家的哪裏能擔得起。”
獨孤維唯也忙肅容迴拜:“左大人過譽了,小女子不過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已。方才還背誦‘損者三樂’轉眼便犯了‘樂宴樂’,晚輩學而不能‘篤行之’,真是慚愧之至。”
左遷聽她能把聖人言如此運用,知她的確對經義知之甚深,更覺欣喜,當下安慰道:“茶之道可歸為待客之道,即為禮,為禮則不能歸屬於宴樂。獨孤小姐不必心中不安。”
沈太傅險些沒噴了茶,她會心中不安?這丫頭嘴裏一套冠冕堂皇,不定心裏在偷著樂呢。
送走了如同撿了個大寶貝,嘴巴都合不上的左遷,獨孤維唯立馬癱在椅上,“哎呦我的娘耶,可累死我了!每次見人都這般端著,真讓人了無生趣啊!”
沈太傅屈指在她頭上敲一下,笑罵道:“誰讓你端著了?還不是你自己怕給人家留的印象不好才裝模作樣的,怪得誰來?你是什麽樣子便給人展示什麽樣子,一時裝腔作勢,時間久了,本性總會暴露出來,屆時徒惹人唇舌,與其這樣,不如當初便以真實麵目示人。”
外祖父訓誡,獨孤維唯忙起身恭聽,末了乖乖點頭,“外祖父所言有利,維唯知錯了。”
沈太傅怕話說重了,又抬手撫撫她的腦袋,“率性而為是生活態度,不見得不好。我們維唯爽朗灑脫、聰明大方,原本就很惹人喜歡,不用刻意掩藏自己。”
獨孤維唯笑得露出兩隻小尖牙,點頭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