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後,新鮮出爐的進士老爺們被皇上放了一個月的長假,用來衣錦還鄉或完成金榜題名時之後的洞房花燭夜。
獨孤維清不用衣錦還鄉,至於洞房花燭夜且早著呢,媳婦還不知道在那個犄角旮旯裏繡花。
沈氏對這個假期滿意極了,正好用來相親,速度快點的話說不定能把親事定下。
沈氏早托了她嫂子王氏打聽人選,王氏沒幾日功夫便給她送來個名單。名單裏將京城裏適齡的大家閨秀出身樣貌才情等等,詳詳細細注明,使看得人一目了然。
獨孤維唯死皮賴臉硬要跟在沈氏身邊,說獨孤家未來的長孫媳婦人選一定要慎重,沒有她幫著參詳怎麽可以。
母女兩個頭碰頭對著單子商量半天,初步選定三個人選,決定問問獨孤維清,若沒意見,便空個日子設法見見人。
獨孤維清被找來問主意,但默立半晌對那名單看都不看,幾番欲言又止,雙耳卻漸漸紅了。
獨孤維唯險些把一雙眼珠瞪出來,不是一貫氣定神閑麽?不是一貫智珠在握麽?這一副有奸情的表情是幾個意思?難道……嗬嗬……估計說親的事不用她娘操心了。
就說嘛,她大哥這樣的千年狐狸,早早就把媳婦拐到手才是正常嘛!
沈氏也不是傻的,掩不住喜色道:“清兒心裏有人了?是哪家閨秀?”她倒半點不認為人家會不滿意她家兒子,也不認為他家兒子會眼光不好看不準人。
獨孤維清拿眼看獨孤維唯,獨孤維唯知道他嫌自己礙事兒,伸手挽住沈氏的手臂,做出一副死也不鬆開的架勢。
獨孤維清無奈,隻得幹咳兩聲,道:“兒子本來便打算這幾日跟娘說的……是國子監祭酒慈大人嫡幼女……”
哦,原來如此!獨孤維唯心道。
長兄十八歲之前都在國子監讀書,十八歲之後才由外祖父親自教導。這麽看來,他是兩年前在國子監時,便把媳婦搞定了?
難為他竟然半點沒漏口風。
“從三品的國子監祭酒,嗯,也算是門當戶對。幼女會不會養的嬌氣點?”沈氏有些小心翼翼問道,不等獨孤維清迴答,突然低唿一聲道:“慈大人?可是元祐三年的狀元郎慈休?”
獨孤維清不意外她娘知道慈休,畢竟沈家在京城經營了幾輩子,稍微有點名望的人家都知道。
於是點點頭道是。
沈氏露出一個非常奇怪的笑容,似驚奇,又似欣慰。看得獨孤維唯心裏咯噔一下,難道……難道她娘跟大哥的未來老丈人之間有什麽不得不說的過往?
好在沈氏跟獨孤維請都沒注意到她糾結的表情,否則怕會忍不住一巴掌拍死她。
“這才真叫緣分!元祐三年,因初初立國,朝廷官員緊張,許多政務都忙不過來,首次決定開科取士。但當時提議已經過了春闈的時間,便臨時在四月加了恩科,五月初五殿試放榜,慈休被先帝點了狀元。那日青雀門外報喜的鑼聲一陣陣的,路過我們家門前時,娘恰在那時生了清兒,便暗暗祈禱清兒能沾沾狀元郎的喜氣,將來也中個狀元才好呢。哪裏知道世間事還真有這麽個巧法。”
還真是緣分天注定,慈休真是上天寵兒,金殿奪魁之日還順便送他個狀元女婿。
獨孤維唯心裏一鬆,沒她娘什麽事就好,嘻嘻笑道:“翁婿雙狀元呐!嘖嘖,定會傳為一時佳話。”
沈氏笑逐顏開,早忘了剛還覺得人家是幼女,怕養的嬌氣了,問道:“什麽時候見見麵?早點把親事敲定了才好。”
獨孤維唯很想提醒她娘,都不問問是您兒子一廂情願還是跟人家兩情相悅,這就要見親家訂婚期了。
“哦,對了,姑娘叫什麽名字?多大了?”沈氏追問道。
“她單名一個玥字,不到十七歲。”獨孤維清略顯赧然道,“家裏還有兩個兄長,一個長姐,她跟姐姐相差七歲,雖是幼女,但慈大人夫婦都沒有嬌慣,人品娘隻管放心。”
“好,放心,放心,清兒的眼光定然是好的。”沈氏樂得見牙不見眼。
“現在還不到十七歲,也就是十四歲多點的時候,大哥你已經把人家騙到手了。大哥你可真是,還是個小姑娘呢,你怎麽下得去手!”獨孤維唯正義凜然道。
沈氏一巴掌拍在她背上:“你個臭丫頭又亂說話!”
獨孤維清雙眼微微一眯,笑對他娘道:“娘,您看維唯也不小了,過幾年也該說親了,女紅這麽爛,到時候被婆家嫌棄怎麽辦?也該是時候收收心,好好練習女紅了。”
沈氏忍笑道:“清兒說的有理,是娘的錯,從今天起,好好在家裏做女紅,就不要出門了。”
獨孤維唯哀嚎一聲,大哥一出手,七寸掐得準,“大哥,我錯了,我錯了還不行嗎?您就大人大量饒了小妹這一遭吧……”
“晚了……”
這臭丫頭嘴巴甜的時候能把人哄上天,嘴巴壞時也能把死人氣活!
既然找媳婦的事情自家兒子已經搞定,沈氏便迫不及待想把親事定下來。晚上跟獨孤紹棠說了長子的親事,獨孤紹棠覺得這門親事做的。
慈休此人風評頗佳,其妻賈氏倒是甚少露麵,聽說是因為身體不好,常年臥病,與長安城貴婦幾乎都沒有來往。
這話沈氏跟獨孤紹棠都有些存疑,能生下兩子兩女,身體能差到哪裏去。
其長子明經科出身,外放幾年,如今已是正六品縣令。次子進士及第,如今在京兆府藍田縣裏任法曹一職。
慈休兩子皆憑自身本事出仕,說明慈休夫婦教導有方。
兩個女兒雖籍籍無名,但夫妻二人久在富貴場中浸淫,都知道名聲顯赫的才女不一定就才高,或許是家人為說門好親故意宣揚。名聲不顯,或許人家低調不願張揚。最重要的原因,是夫妻二人相信兒子的眼光。
丈夫既然認同這門親事,沈氏便獨孤維清商量了日子,約定在鎮國寺跟慈夫人、慈玥見見麵。
這之前,沈氏親自備齊禮物迴娘家一趟給她嫂子賠禮。
人家辛辛苦苦絞盡腦汁的給她兒子物色媳婦,她這邊倒好,早就有了人選。
這不耍人玩嗎,賠禮道歉是必須的。
獨孤維清不用衣錦還鄉,至於洞房花燭夜且早著呢,媳婦還不知道在那個犄角旮旯裏繡花。
沈氏對這個假期滿意極了,正好用來相親,速度快點的話說不定能把親事定下。
沈氏早托了她嫂子王氏打聽人選,王氏沒幾日功夫便給她送來個名單。名單裏將京城裏適齡的大家閨秀出身樣貌才情等等,詳詳細細注明,使看得人一目了然。
獨孤維唯死皮賴臉硬要跟在沈氏身邊,說獨孤家未來的長孫媳婦人選一定要慎重,沒有她幫著參詳怎麽可以。
母女兩個頭碰頭對著單子商量半天,初步選定三個人選,決定問問獨孤維清,若沒意見,便空個日子設法見見人。
獨孤維清被找來問主意,但默立半晌對那名單看都不看,幾番欲言又止,雙耳卻漸漸紅了。
獨孤維唯險些把一雙眼珠瞪出來,不是一貫氣定神閑麽?不是一貫智珠在握麽?這一副有奸情的表情是幾個意思?難道……嗬嗬……估計說親的事不用她娘操心了。
就說嘛,她大哥這樣的千年狐狸,早早就把媳婦拐到手才是正常嘛!
沈氏也不是傻的,掩不住喜色道:“清兒心裏有人了?是哪家閨秀?”她倒半點不認為人家會不滿意她家兒子,也不認為他家兒子會眼光不好看不準人。
獨孤維清拿眼看獨孤維唯,獨孤維唯知道他嫌自己礙事兒,伸手挽住沈氏的手臂,做出一副死也不鬆開的架勢。
獨孤維清無奈,隻得幹咳兩聲,道:“兒子本來便打算這幾日跟娘說的……是國子監祭酒慈大人嫡幼女……”
哦,原來如此!獨孤維唯心道。
長兄十八歲之前都在國子監讀書,十八歲之後才由外祖父親自教導。這麽看來,他是兩年前在國子監時,便把媳婦搞定了?
難為他竟然半點沒漏口風。
“從三品的國子監祭酒,嗯,也算是門當戶對。幼女會不會養的嬌氣點?”沈氏有些小心翼翼問道,不等獨孤維清迴答,突然低唿一聲道:“慈大人?可是元祐三年的狀元郎慈休?”
獨孤維清不意外她娘知道慈休,畢竟沈家在京城經營了幾輩子,稍微有點名望的人家都知道。
於是點點頭道是。
沈氏露出一個非常奇怪的笑容,似驚奇,又似欣慰。看得獨孤維唯心裏咯噔一下,難道……難道她娘跟大哥的未來老丈人之間有什麽不得不說的過往?
好在沈氏跟獨孤維請都沒注意到她糾結的表情,否則怕會忍不住一巴掌拍死她。
“這才真叫緣分!元祐三年,因初初立國,朝廷官員緊張,許多政務都忙不過來,首次決定開科取士。但當時提議已經過了春闈的時間,便臨時在四月加了恩科,五月初五殿試放榜,慈休被先帝點了狀元。那日青雀門外報喜的鑼聲一陣陣的,路過我們家門前時,娘恰在那時生了清兒,便暗暗祈禱清兒能沾沾狀元郎的喜氣,將來也中個狀元才好呢。哪裏知道世間事還真有這麽個巧法。”
還真是緣分天注定,慈休真是上天寵兒,金殿奪魁之日還順便送他個狀元女婿。
獨孤維唯心裏一鬆,沒她娘什麽事就好,嘻嘻笑道:“翁婿雙狀元呐!嘖嘖,定會傳為一時佳話。”
沈氏笑逐顏開,早忘了剛還覺得人家是幼女,怕養的嬌氣了,問道:“什麽時候見見麵?早點把親事敲定了才好。”
獨孤維唯很想提醒她娘,都不問問是您兒子一廂情願還是跟人家兩情相悅,這就要見親家訂婚期了。
“哦,對了,姑娘叫什麽名字?多大了?”沈氏追問道。
“她單名一個玥字,不到十七歲。”獨孤維清略顯赧然道,“家裏還有兩個兄長,一個長姐,她跟姐姐相差七歲,雖是幼女,但慈大人夫婦都沒有嬌慣,人品娘隻管放心。”
“好,放心,放心,清兒的眼光定然是好的。”沈氏樂得見牙不見眼。
“現在還不到十七歲,也就是十四歲多點的時候,大哥你已經把人家騙到手了。大哥你可真是,還是個小姑娘呢,你怎麽下得去手!”獨孤維唯正義凜然道。
沈氏一巴掌拍在她背上:“你個臭丫頭又亂說話!”
獨孤維清雙眼微微一眯,笑對他娘道:“娘,您看維唯也不小了,過幾年也該說親了,女紅這麽爛,到時候被婆家嫌棄怎麽辦?也該是時候收收心,好好練習女紅了。”
沈氏忍笑道:“清兒說的有理,是娘的錯,從今天起,好好在家裏做女紅,就不要出門了。”
獨孤維唯哀嚎一聲,大哥一出手,七寸掐得準,“大哥,我錯了,我錯了還不行嗎?您就大人大量饒了小妹這一遭吧……”
“晚了……”
這臭丫頭嘴巴甜的時候能把人哄上天,嘴巴壞時也能把死人氣活!
既然找媳婦的事情自家兒子已經搞定,沈氏便迫不及待想把親事定下來。晚上跟獨孤紹棠說了長子的親事,獨孤紹棠覺得這門親事做的。
慈休此人風評頗佳,其妻賈氏倒是甚少露麵,聽說是因為身體不好,常年臥病,與長安城貴婦幾乎都沒有來往。
這話沈氏跟獨孤紹棠都有些存疑,能生下兩子兩女,身體能差到哪裏去。
其長子明經科出身,外放幾年,如今已是正六品縣令。次子進士及第,如今在京兆府藍田縣裏任法曹一職。
慈休兩子皆憑自身本事出仕,說明慈休夫婦教導有方。
兩個女兒雖籍籍無名,但夫妻二人久在富貴場中浸淫,都知道名聲顯赫的才女不一定就才高,或許是家人為說門好親故意宣揚。名聲不顯,或許人家低調不願張揚。最重要的原因,是夫妻二人相信兒子的眼光。
丈夫既然認同這門親事,沈氏便獨孤維清商量了日子,約定在鎮國寺跟慈夫人、慈玥見見麵。
這之前,沈氏親自備齊禮物迴娘家一趟給她嫂子賠禮。
人家辛辛苦苦絞盡腦汁的給她兒子物色媳婦,她這邊倒好,早就有了人選。
這不耍人玩嗎,賠禮道歉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