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獨孤紹棠日日進宮,不知忙什麽,一迴來倒頭就睡。沈氏也沒將秋氏拿她嫁妝給娘家兄弟的事跟他說,免得他又動氣。
第二日就是臘月二十四了,各衙門正式封印,官員們迎來了他們難得的假期。
沈氏去定波堂請安後,告知要去秋府。
老夫人催促道:“快去,快去,我這心慌心跳的,一晚上沒睡好覺,趕緊拿迴來就踏實了。”
這事不知道也就罷了,一旦知道了,總感覺頭頂懸了一把劍,指不定什麽時候就掉下來要了命。還是早早挪開,大家都放心。
沈氏的帖子是前天下到秋府的,秋夫人接到帖子不明所以。
按說沈氏和獨孤家老大一家,從弁州迴來拜見親戚也是應該的,但快要過年了,以兩家的關係,還沒必要一迴來就急巴巴的拜訪,年節時上門才是正理。
秋夫人想了一宿也沒想明白,也就罷了,隻等人上門為她答疑解惑。
秋夫人把沈氏讓進正堂,二人寒暄幾句。
秋夫人看著沈氏身後一溜排開,捧著各式匣子的丫鬟,心裏直癢癢,裏麵不知裝著什麽好東西,怎麽還不叫人呈上來?
沈氏不說話,秋夫人再心癢也不好問,隻好一眼一眼瞅得歡。
“怎麽沒見秋伯父,多年沒見,侄媳婦正該拜見才是。”沈氏道。
難道是找老爺有事?秋夫人心裏想著,還是派人去找秋大人過來。
沈氏心裏算計,這事找秋夫人保準夾纏不清,掰扯一天估計也跟她掰扯不清,還是直接找秋大人更妥善。
沈氏直管跟她東拉西扯,就是不提正事。
不多時,秋大人穿著一身半舊的道袍進來,頭上罩著同色的軟腳襆頭。看起來清瘦矍鑠,精神很好的樣子。
沈氏忙起身施禮,道:“侄媳婦見過秋伯父。”
秋大人忙謙遜幾句,問道:“你家公婆身體還硬朗?沈老太傅安好?”
沈氏一一答了,並謝過秋大人問候。
沈氏也沒打算拐彎抹角耗時間,幾句寒暄後,目視屋裏伺候的下人。
秋大人了然的揮手讓人退下去,心裏卻深感不解。
沈氏也讓自己的丫鬟先出去,然後直接切入正題,“說來慚愧,侄媳婦一去弁州多年,秋家兄弟成婚都沒趕上。也是侄媳婦粗心,也沒想到讓弟妹幫著隨禮。倒是弟妹是個心細的,在侄媳婦庫房裏幫著找了些禮品送來……”
前一句話聽的秋大人一頭霧水,這兄弟媳婦娘家兄弟成親,作為婆家嫂子,關係處的好的隨些禮也不多餘,關係處的不好,就是不隨禮也挑不出毛病。
更何況人都不在,不隨禮誰還能說出什麽不成?沈氏特特提出來,還不願下人聽到是什麽意思?
等沈氏說完後半句,秋大人這心裏就咯噔一下。秋夫人不會聽畫外音,他哪能聽不明白。這是自家閨女沒經人家同意就私下拿了人家的東西貼補娘家兄弟了。
這都什麽事兒!他這邊心裏的氣還沒來得及生出來,那邊沈氏不疾不徐又道:“隻是弟妹怕是不知道,拿的幾件東西有些不妥……”
秋夫人接口道:“侄媳婦啊,有什麽不妥的?是不是太貴重了?我這閨女也太不像話,迴頭我說她。”
到了嘴裏的肉還能吐出來?她一句迴頭我說她,就想把事情揭過去,一句不提再還迴去的話。心裏還埋怨沈氏小氣,送出去的禮還想要迴來。
“這夯貨”,秋大人心裏罵一句,人家叫你一聲伯父、伯母,你還當真了,沒看自己什麽身份?人家堂堂太傅嫡女,正二品大員的妻子,伯府塚婦,人家謙遜,你一個五品命婦倒蹬鼻子上臉就敢叫一聲“侄媳婦”。
秋大人當著別人的麵也不好說她,隻冷冷掃了一眼,示意她閉嘴。
又想,沈氏既然說了這些東西不妥,那定然是大大的不妥。名滿天下的大儒沈太傅教導出來的女兒,怎麽也不能是個心胸狹窄到有臉上門討送出去的禮品的。
“當年侄媳婦出嫁,先皇看家父薄麵令太後娘娘賜了添妝……”
秋大人這樣浸淫朝堂多年的,通常都是聞一而知十,沈氏說了個開頭,馬上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他忽的一下站起來,隻覺腦子一陣陣發懵,一張臉漲得通紅。後麵沈氏說了什麽,秋大人再聽不清楚。
他自家閨女什麽德性他怎麽會不清楚,肯定是趁人家不在,去沾人便宜,還好死不死拿了不該拿的。
緩過神來,聽沈氏道:“弟妹這些年替我孝順公婆,打理伯府,著實辛苦。侄媳婦也真是羞得慌,弟妹替我隨禮的東西我卻還得登門討要。若不是這些東西幹係重大,侄媳婦也真沒臉登這個門。”
說著招手讓翠微領著的丫鬟進來,打開手中的匣子,露出裏麵的東西。
秋大人掃一眼,都是什麽硯台、梅瓶、玉石、擺件等稀罕物。
聽沈氏道:“些微薄禮,還請秋大人收下。”
秋大人知道沈氏這是用這些禮品換迴禦賜的物品,忙抬手止道:“大夫人這是做什麽?趕緊收迴去!老夫教女不嚴,慚愧萬分。還請稍等,這就讓犬子給大夫人找齊東西。”
秋夫人不懂其中幹係,一聽自家老爺答應還東西,立馬急了。起身上前,剛說了一句:“侄媳婦一片心意……”被秋大人一個惡狠狠的眼神瞪得瑟縮一下。
秋大人自持清廉,被女兒坑得羞憤欲死,哪裏還能顧忌老妻顏麵,喝了一聲:“你給我安分坐著。”
秋夫人隻好訕訕然坐迴去。沈氏臉上也有幾分尷尬,道:“秋伯父消消氣,這些東西還請務必收下,就當侄媳婦的賠禮了。”
秋大人道:“家門不幸,老夫已羞愧萬分,大夫人若執意留下東西,那就是打老夫的臉啊!”
話說到這一步,沈氏若還堅持就真的是上門打臉了,隻得揮揮手讓人把匣子蓋好,令人重新出去。
秋夫人看得失望不已,索性扭頭不看,眼不見心不煩。
秋大人吩咐下人找兒子來。
秋大人兩女兩子,長女遠嫁,次女就是秋氏了。幼子被秋夫人養的遊手好閑,三十出頭了還一事無成。好在還有長子隨了他幾分,是個上進的。
秋大人向沈氏要了單子。
這單子沈氏重新謄抄了,去除了秋氏還迴去的幾件。
第二日就是臘月二十四了,各衙門正式封印,官員們迎來了他們難得的假期。
沈氏去定波堂請安後,告知要去秋府。
老夫人催促道:“快去,快去,我這心慌心跳的,一晚上沒睡好覺,趕緊拿迴來就踏實了。”
這事不知道也就罷了,一旦知道了,總感覺頭頂懸了一把劍,指不定什麽時候就掉下來要了命。還是早早挪開,大家都放心。
沈氏的帖子是前天下到秋府的,秋夫人接到帖子不明所以。
按說沈氏和獨孤家老大一家,從弁州迴來拜見親戚也是應該的,但快要過年了,以兩家的關係,還沒必要一迴來就急巴巴的拜訪,年節時上門才是正理。
秋夫人想了一宿也沒想明白,也就罷了,隻等人上門為她答疑解惑。
秋夫人把沈氏讓進正堂,二人寒暄幾句。
秋夫人看著沈氏身後一溜排開,捧著各式匣子的丫鬟,心裏直癢癢,裏麵不知裝著什麽好東西,怎麽還不叫人呈上來?
沈氏不說話,秋夫人再心癢也不好問,隻好一眼一眼瞅得歡。
“怎麽沒見秋伯父,多年沒見,侄媳婦正該拜見才是。”沈氏道。
難道是找老爺有事?秋夫人心裏想著,還是派人去找秋大人過來。
沈氏心裏算計,這事找秋夫人保準夾纏不清,掰扯一天估計也跟她掰扯不清,還是直接找秋大人更妥善。
沈氏直管跟她東拉西扯,就是不提正事。
不多時,秋大人穿著一身半舊的道袍進來,頭上罩著同色的軟腳襆頭。看起來清瘦矍鑠,精神很好的樣子。
沈氏忙起身施禮,道:“侄媳婦見過秋伯父。”
秋大人忙謙遜幾句,問道:“你家公婆身體還硬朗?沈老太傅安好?”
沈氏一一答了,並謝過秋大人問候。
沈氏也沒打算拐彎抹角耗時間,幾句寒暄後,目視屋裏伺候的下人。
秋大人了然的揮手讓人退下去,心裏卻深感不解。
沈氏也讓自己的丫鬟先出去,然後直接切入正題,“說來慚愧,侄媳婦一去弁州多年,秋家兄弟成婚都沒趕上。也是侄媳婦粗心,也沒想到讓弟妹幫著隨禮。倒是弟妹是個心細的,在侄媳婦庫房裏幫著找了些禮品送來……”
前一句話聽的秋大人一頭霧水,這兄弟媳婦娘家兄弟成親,作為婆家嫂子,關係處的好的隨些禮也不多餘,關係處的不好,就是不隨禮也挑不出毛病。
更何況人都不在,不隨禮誰還能說出什麽不成?沈氏特特提出來,還不願下人聽到是什麽意思?
等沈氏說完後半句,秋大人這心裏就咯噔一下。秋夫人不會聽畫外音,他哪能聽不明白。這是自家閨女沒經人家同意就私下拿了人家的東西貼補娘家兄弟了。
這都什麽事兒!他這邊心裏的氣還沒來得及生出來,那邊沈氏不疾不徐又道:“隻是弟妹怕是不知道,拿的幾件東西有些不妥……”
秋夫人接口道:“侄媳婦啊,有什麽不妥的?是不是太貴重了?我這閨女也太不像話,迴頭我說她。”
到了嘴裏的肉還能吐出來?她一句迴頭我說她,就想把事情揭過去,一句不提再還迴去的話。心裏還埋怨沈氏小氣,送出去的禮還想要迴來。
“這夯貨”,秋大人心裏罵一句,人家叫你一聲伯父、伯母,你還當真了,沒看自己什麽身份?人家堂堂太傅嫡女,正二品大員的妻子,伯府塚婦,人家謙遜,你一個五品命婦倒蹬鼻子上臉就敢叫一聲“侄媳婦”。
秋大人當著別人的麵也不好說她,隻冷冷掃了一眼,示意她閉嘴。
又想,沈氏既然說了這些東西不妥,那定然是大大的不妥。名滿天下的大儒沈太傅教導出來的女兒,怎麽也不能是個心胸狹窄到有臉上門討送出去的禮品的。
“當年侄媳婦出嫁,先皇看家父薄麵令太後娘娘賜了添妝……”
秋大人這樣浸淫朝堂多年的,通常都是聞一而知十,沈氏說了個開頭,馬上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他忽的一下站起來,隻覺腦子一陣陣發懵,一張臉漲得通紅。後麵沈氏說了什麽,秋大人再聽不清楚。
他自家閨女什麽德性他怎麽會不清楚,肯定是趁人家不在,去沾人便宜,還好死不死拿了不該拿的。
緩過神來,聽沈氏道:“弟妹這些年替我孝順公婆,打理伯府,著實辛苦。侄媳婦也真是羞得慌,弟妹替我隨禮的東西我卻還得登門討要。若不是這些東西幹係重大,侄媳婦也真沒臉登這個門。”
說著招手讓翠微領著的丫鬟進來,打開手中的匣子,露出裏麵的東西。
秋大人掃一眼,都是什麽硯台、梅瓶、玉石、擺件等稀罕物。
聽沈氏道:“些微薄禮,還請秋大人收下。”
秋大人知道沈氏這是用這些禮品換迴禦賜的物品,忙抬手止道:“大夫人這是做什麽?趕緊收迴去!老夫教女不嚴,慚愧萬分。還請稍等,這就讓犬子給大夫人找齊東西。”
秋夫人不懂其中幹係,一聽自家老爺答應還東西,立馬急了。起身上前,剛說了一句:“侄媳婦一片心意……”被秋大人一個惡狠狠的眼神瞪得瑟縮一下。
秋大人自持清廉,被女兒坑得羞憤欲死,哪裏還能顧忌老妻顏麵,喝了一聲:“你給我安分坐著。”
秋夫人隻好訕訕然坐迴去。沈氏臉上也有幾分尷尬,道:“秋伯父消消氣,這些東西還請務必收下,就當侄媳婦的賠禮了。”
秋大人道:“家門不幸,老夫已羞愧萬分,大夫人若執意留下東西,那就是打老夫的臉啊!”
話說到這一步,沈氏若還堅持就真的是上門打臉了,隻得揮揮手讓人把匣子蓋好,令人重新出去。
秋夫人看得失望不已,索性扭頭不看,眼不見心不煩。
秋大人吩咐下人找兒子來。
秋大人兩女兩子,長女遠嫁,次女就是秋氏了。幼子被秋夫人養的遊手好閑,三十出頭了還一事無成。好在還有長子隨了他幾分,是個上進的。
秋大人向沈氏要了單子。
這單子沈氏重新謄抄了,去除了秋氏還迴去的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