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邊塞鏖戰(3)


    “不可!”鐵鉉和楊榮幾乎同時阻止。


    楊榮道:“此時形勢如此混亂,正需要殿下坐鎮廣寧,指揮遼東軍平叛。 殿下輕出危不危險先不談,一旦楊文會師,誰又能壓製了他?”


    鐵鉉道:“遼東猛將如雲,怎麽要讓殿下出征?這個卑職絕不能同意。 ”


    朱植道:“二位有所不知,除了我,誰還有資格和老十七平等相對?!所以我必須要去,再說了,瞿卿的人馬就在大寧,我不會有危險,大不了一路狂奔迴來就是了。


    ”這下子,朱植可犯難了,自己總不能把曆史發生過什麽跟他們說吧。


    如果自己不去,誰又能阻止寧王的行動呢?寧王投不投朱棣朱植倒不是很擔心,可是那朵顏三衛卻無論如何不能落在朱棣手中。


    鐵鉉道:“卑職願率軍前往,請殿下收迴成命。 ”說著鐵鉉竟然跪了下來。


    這邊楊榮也跪了下來道:“殿下,話雖如此,但兵者生死存亡之地,切不能貿然行險。


    而且兩月之後楊文就要返迴,殿下不留在此地對付他,一旦軍權重新被奪迴,失了根據卻是因小失大啊!”他們兩人經過上次燕王約戰的事之後,已經無論如何不會讓朱植統兵打仗了。


    所以一起鐵了心挽留朱植。


    楊榮此言的確有理,一進一出大草原,兩個月能不能完成還不一定,一旦楊文迴遼陽,無人能克製他,朱植返迴遼東篡取的軍權肯定又要旁落。


    隻是大寧的事一直縈繞著朱植,朵顏三衛也讓他口水直流,所以又動了親征的念頭。 此時被兩位重臣反複勸說,朱植的勁頭也就稍微冷卻了。


    朱植道:“嗬嗬,兩位大人都起來。 都起來。 這是怎麽了,我朱植出征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雖不說身經百戰,可大小場麵也算見過一些。


    既然二位堅持,那我就收迴成名吧。 隻是這次協助寧王作戰也不能忽視,隻是鐵長史需要居中策應還是別去了,我看讓葉老將軍出馬吧。 ”


    鐵鉉道:“大寧這邊,卑職以為至少需要定遼中衛、廣寧左衛和三萬衛三部騎兵盡出。 草原作戰還是騎兵為上。 ”


    鐵鉉不知道大寧的真正含義。 所以要投入如此多的兵馬。 朱植擺擺手道:“山海關才是重中之重,大寧派三萬衛去就行了。


    咱又不是找四哥決戰,隻是配合老十七作戰,人多了沒用。 而且我給二位交個底,老十七不可靠,一定要提防他投向四哥。


    ”朱植這麽肯定寧王靠不住,讓鐵楊二人摸不著頭腦,但朱植如此堅持。 兩人也不敢問太多。


    楊榮道:“那要不要派人和瞿卿溝通一下,摸摸他地底細,畢竟專隸大寧也快兩年了,人心隔肚皮啊。 ”


    朱植笑笑道:“瞿卿我信得過,如果不放心就讓瞿遠再寫一封家書讓人帶過去。 三萬衛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萬一出事。 把沈陽中衛接應迴來。


    其他的不管,我不能讓千辛萬苦訓練出來的精兵便宜了四哥。


    下麵商量一下南麵的事情,山海關是遼東平叛打的第一仗,隻許勝不許敗。 而且要贏得漂亮。 ”


    鐵鉉道:“卑職當年在兵部看過朱能的評語,此人性悍,勇不畏死;崇尚攻擊,劍走偏鋒。 從他一向用兵之道看,決不會困守山關坐以待斃。


    攻打山海關要防止朱能奇兵走山間小徑插入我軍後方。 這裏,這裏。 ”說著指著義院和山界幾個山口。


    朱值見鐵鉉如此了解朱能,放心道:“軍事上全憑鐵長史調遣。 ”


    鐵鉉想了想,推翻了剛才的部署道:“我擬調整部署。


    以定遼右衛、寧遠衛、廣寧後衛、複州衛、廣寧左衛五個衛兩萬四千人主攻山海關,定遼中衛駐永安堡,一方麵保護側翼,一方麵做出繞路入關地企圖迷惑敵軍。


    南線以王琙為主將。


    西路葉老將軍以三萬衛為主力深入大寧助戰。 這樣的部署殿下覺得如何。 ”


    朱植道:“敵軍兩萬,我僅以兩萬之眾攻堅城恐怕力有不逮。 ”


    鐵鉉道:“無妨,鉉自有妙計,殿下……”鐵鉉把計策說完,朱植和楊榮同時展顏而笑。


    朱植道:“如此安排。 山海關必在囊中。 隻是我要的是朱能,就算不能為我所用。 也要剪除其羽翼。 ”


    ……


    廣寧內外大軍雲集,進攻山海關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各路衛所兵將私下流傳“攻下山海關,活捉朱士弘”的口號。


    這是朱植教人去說的,類似後世的鼓舞士氣的口號,多少能振奮人心。


    另一方麵,遼東都司頒布征兵令,在各地民兵中征發一萬人,補入各個下等衛所,準備讓每個衛兵力加強到五千人。


    經過六年地移民以及民族融合政策,以廣寧遼陽為核心的漢人聚居區,已經聚集起各族百姓七十五萬人,比朱植到遼東時多了二十四萬。


    這其中包括曆年來的移民十四萬,以及經過兩次戰爭內附的各族女真人十萬人。


    征兵令一出,遼東百姓爭先響應,在他們心目中軍隊是獲得財富最好的途徑。


    現在一個軍戶有田五十畝,遼王統治時期開始改變軍戶納軍糧地成例,改為官府收購,隻是價錢低於市價(為了增加軍戶種糧的積極性),如果因為訓練和戰爭影響了收成,每人一年有五兩銀子的軍餉。


    不種地就給錢養著,這是朱植想出來的折衷辦法,直接撤銷軍戶製度,在朝廷還強大地情況下,簡直就是自己找不痛快。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遼東地處邊塞,士兵哪裏能天天在家務農不訓練。 那好,那些需要參加訓練的士兵不但不用納糧還可以有錢。


    其實一般軍戶裏哪裏隻一個男丁,等於當軍戶可以白得五兩銀子,按照遼東物價,五兩銀子就是六石糧食,足夠一家幾口一年的吃用了。


    朱植算過帳就算十萬遼東軍全不務農,也就五十萬兩銀子,對於財大氣粗的遼東來說,並不算什麽。 但自己卻能得到一支全身心訓練,保證精銳的軍隊。


    因此,征兵令一出,不到半月人就招滿了,遼東軍數量增長到十三萬。 以遼東目前三十五萬男丁計算,十五到五十歲之間能戰者也就二十五萬。


    兵不能再多了,打仗是要消耗的,死傷病殘都要補充,否則無法保持部隊戰鬥力;農田要人種,礦山工場要人幹活,沒了人靠誰產生稅收?十三萬是目前人口條件下的上限,再多的話,遼東地區無論補給能力還是生產能力都會遭遇壓力。


    女真部落也接到征兵命令,一說要打仗,女真人簡直跟過節似地,本來畜牧漁獵需要的人手就沒工農業多。


    而且女真人是天生的戰士,一聽征召,各族帶甲持弓的男人唿啦啦來了萬餘人,而且人家自己帶著馬參軍,根本不需要官府裝備。


    古尼從中挑選出精銳的三千人作為三萬衛的補充兵,使衛所兵力達到五千之眾,其餘兩千人集中到廣寧聽候遼東都司差遣。


    古尼以年邁為由告老,如今三萬衛的指揮使已經由喀吞擔任。


    三萬衛一人雙馬,得到命令隻五日便到達廣寧,臨行時,朱植仔細給葉旺交待了此行的主要目地,宦海多年地葉旺自然是一點就明。


    三萬衛休息三日,便在葉旺的率下出義州,渡大棱河西去。


    大軍出征之時,官府下達了動員令,遼東糧食、布匹、食鹽等物資實行官府定價,以租借方式征發商人手中戰爭物資,商隊船隻多餘者火速駛往金州聽命。


    官府有言在先,任何商人如果趁機升價謀利,都將遭受嚴懲。


    朱植雖然是徹頭徹尾地自由主義政治奉行者,但也知道戰爭年代,特別是這樣大規模的內戰,不動員轄地全部資源不可能應付。


    戰爭動員令一出,遼東商人嘩然,紛紛上書官府,請求收迴成命。


    這兩年,遼東商人們在《公平交易令》的熏陶之下,也懂得了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遼東商會推舉趙正雄、李大椿等人出麵和遼東都司打起了官司。


    但當姚善翻出《公平交易令》一條小小的條文之後,大家都隻能閉嘴——戰時,官府有權采取特殊經濟措施,百姓所受損失,以官府租借方式征用,戰後再行賠償。


    朱植看著商家們憤憤不平的臉不禁暗笑,但仍然耐心解釋道:“天下沒有絕對的權利也沒有不需要盡的義務,官府給你們提供良好的環境賺錢,在朝廷需要你們出力的時候自然也得為朝廷貢獻力量。


    當然我會著官府與商會盡快商量製定一個《戰時租借令》厘定百姓在戰時那些義務需要無償提供,那些官府會給予賠償。 ”


    此話一出,輪到姚善頭大了,到了這個時候,朱植還惦記著維護百姓的利益。 但多年熏陶下,姚善也逐漸明白了百姓和官府的相互作用,他唯有盡力幫助朱植安撫地方。


    遼王府的命令一道道傳向遼東各地,整個戰爭機器有條不紊地開動了。 廣寧後衛三千騎兵奉命最早出發,火速南下馳援寧遠衛。


    其他兵馬在廣寧補充盔甲兵器,籌備糧草,準備在六月三十誓師南下。


    此次出征,是遼王迴到遼東之後的第一次,遼東軍馬無不奮勇爭先,躍躍欲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難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屋頂騎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屋頂騎兵並收藏靖難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