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覺得髒了自己的手, 鄭氏真想一巴掌扇過去,好讓對方清醒一些。 樂文移動網
隻是扇得過來嗎?
沒得最後還是疼得自己。
看著屋裏人喜笑顏開的樣子,不知情的人定是以為府裏有了大喜事。
鄭氏冷笑。
可不是他們以為的喜事?
要是早知道, 把她叫過來是為了這樣不知廉恥的庶女,她真是連門都不願意走出來。看著跪在那裏身上穿得還是胡氏給她做的那套衣裙。
鄭氏就覺得牙疼地難受。
這是忍的。
她是費了好大的力氣, 才沒有罵出口。
眼見著,屋子裏的話越說越遠, 越說越荒唐,而那個庶女除了一開始掉了幾滴眼淚, 後麵臉上就全是笑了。
鄭氏胸口就好像被壓了巨石。
她悶得難受。
就聽老夫人同她說道:“你既是她的嫡母,她的嫁妝就交給你籌辦了。萬萬不能委屈了畫姐兒,幺兒攏共也就兩個女兒呢。”
鄭氏冷笑。
打量她不知道, 這是想讓她掏自己的銀錢去給庶女準備嫁妝呢。
“母親說得是,好歹我也是有女兒的人,怎麽也想不通, 一個好好的姑娘家,大好的日子不過,偏偏被豬油蒙了心似地盡想走邪門歪道。”
沈若畫聽了這話, 實在是不敢置信嫡母會這樣說。
那可是王府啊?
就是裝模作樣,這個時候也該裝一下了吧。可她倒好?
沈若畫目光閃了閃,一扭頭撲到馮姨娘懷裏,無聲地哭了起來。
任誰看著她抖動的肩膀,柔弱的背影,都覺得她委屈難過著。
馮姨娘更是如此。
隻覺得心被針紮了似地疼。
她的女兒, 哪裏不如鄭氏的,論容貌,論才情,都要比沈妙珠勝上一籌,唯一差就差在出身上。
誰叫她這個做姨娘的沒本事呢。
想著先前沈若畫對她說的話,馮姨娘越發對女兒覺得愧疚。若非是她生的,作為沈家的嫡女的話,說不定就不隻是嫁給王府的庶子了。
也就是鄭氏不知道馮姨娘現在心中想得,否則定是要嗤笑她們母女腦袋進水,無藥可救了。
她來這裏聽了半天了。
也就知道元宵那一日出去,沈若畫不知道怎麽就碰見了個人,導致一宿沒有迴來,原本這事情發生在沈家,一查就知道。
可偏偏那天出了端王遇刺的事情,大家哪有心思去管一個三房庶女。
鄭氏倒是想起來,為著嫡母身份,讓人去過問,但說話的是馮姨娘,隻說女兒睡了,自然也就沒有人去查證。
這會兒,倒說得好了。
借口還是端王遇刺的事情,街上戒嚴,出了點事情,才一夜未歸。鄭氏就想不通,既然有能耐給馮姨娘報信,為何就不能迴來?
隻說看看這沈若畫,雙眉散亂的樣子。
鄭氏是胸口更悶了。
這哪裏是不能迴來,明擺著是不想迴來,否則怎麽坐實了婚事呢。
她倒真小看了這個庶女,為達目的盡是不顧自身還未發育好的實情。隻是,這話她能說出口嗎?
這一屋子裏站著的都是女眷們。
稍一留神,隻怕都能發現。
要麽是完全不在意,要麽就是都沉浸在這樁“喜事”上。
可鄭氏完全感受不到一點點的喜氣,隻覺得嘔得慌。沈若畫的事情,她不但不能說出去,還得瞞著,誰叫她還有個珠珠兒。
又想著昨日沈則言的那番話,女兒的婚事沒個半點頭緒,這另一個便宜女兒倒先把自己嫁出去了。
還是個十三歲的孩子。
鄭氏幾乎可以預見哪怕她掏心掏肺地為她準備,隻怕在外人眼裏也要落了個不慈的名聲,否則一個女孩子好端端地怎麽就這麽心急把自己嫁出去呢。
老夫人實在不滿鄭氏的態度。
沈若畫的事情怎麽能沒有隱情?可大兒媳婦在一旁敲邊鼓,又見似乎有利可圖,橫豎不過是個上不了台麵的庶生女,她也就不當做一迴事。
反正隻要婚事定下就行了。
至於嫁妝?
好歹是嫁到王府,也不能幾箱子就打發了,可公中的那些銀子多貼補也是不能夠的,眾人就打上了鄭氏的主意。
或者說,從她迴到沈家後,她手上的東西闔府上下都在窺覦。
無奈沈則言一直不提起,大家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眼下沈若畫的事情可總算是被她們找到突破口了。
鄭氏又何嚐不知她們的心思。
縱然是一人麵對屋裏這麽多人,她也絕對不會從手裏漏出去一分一毫,更何況是被這樣相逼。
餘媽媽的聲音從外麵響起:“三老爺,三少爺。”
這是沈則言和沈嘉和來了。
鄭氏幽幽歎了一口氣。
她實在不願意兒子過來,這種事她完全能應付,而嘉和可是幾天未好好休息了,做母親的哪裏願意用這種肮髒的事情汙了兒子的耳朵呢。
是以,沈則言剛一走進來,就迎來鄭氏的怒視。等他身後的沈嘉和露出身影,鄭氏已經眼神溫柔地看了過去。
沈則言連苦笑都笑不出來了。
“你怎麽過來了?”鄭氏低著聲音說道,似生氣又似無奈,更多的卻是心疼。
沈嘉和從進屋後,一眼就看清了屋裏的情況,多少有了底,想來是同沈若畫這個妹妹有關。
他的心裏就稍微鬆口氣。
旁人的事情,哪怕是有血緣的妹妹,沈家三少爺心裏也沒起多少波瀾。隻是在老夫人拉著幺兒帶著炫耀和給鄭氏上眼色的想法說起了沈若畫的事情。
沈嘉和怒了。
鄭氏卻輕輕安撫他,她不是不生氣了,而是在兒女麵前沒必要因為不在意地人去花費心思。
至於沈若畫的事情?
不是還有人去管嗎?
鄭氏淡淡地瞥了沈則言一眼,即便陌生十年,可對於這個同床共枕過的丈夫,她知道他正處於盛怒中。
“老爺既然來了,我這個沒啥存在感的嫡母就先迴去了。若是有了結論,老夫人隻管派人同我說,該有的我也不會少。人家不領情,我卻不能真的放任不是?”鄭氏說完也不管其他人的反應,拉著沈嘉和就離開了。
老夫人氣得一口氣咽不下去,吐不出來,臉色變了好幾變,跟個七彩虹似地,隻可惜鄭氏和沈嘉和都沒有去欣賞的想法。
母子兩個人是一個走得比一個利落。
就好像鄭氏隻是來看一出戲,而沈嘉和隻是來接一下母親,順帶把父親給拐了過來。畢竟沈若畫怎麽說,也是他的親骨肉。
讓父親來管,總比母親來得好吧。
沈嘉和一點也不覺得自己頂著宿醉的疼痛,特意去把似乎要外出的父親截住有什麽不對,至於父親聽到母親去了梅若齋後臉色如何焦急那就更沒必要講了。
鄭氏臉上笑容洋溢,哪怕才聽了樁惡心的事,也沒有影響她此刻的好心情。
母子兩個才迴了普驪居,沈妙珠已經捧著茶杯出來。
鄭氏一看到她先是笑了,隨即就皺起眉頭。
沈嘉和說道:“沒有什麽不能聽的,難道娘還能護著她一輩子嗎?”就是他也不能,不過是盡量護著周全。
可人力無所及的時候總是有的。
誰厲害都不如自己厲害。
這是沈嘉和一直一來信奉的。
何況沈若畫的事情,在迴來的路上,他是聽了大概,雖有些不堪,但比起外麵某些事情也算是有幾層遮羞布擋著。
這樣的事情,母親不清楚,也是情有可原的,想著二舅舅對母親的疼愛,外祖父家雖比不上沈家,可在教養女兒上,從沒落過下風。
鄭氏聽兒子這般說,也就沒有讓沈妙珠避開。
隻是說話的時候,盡量用文明一些的語言。
饒是如此,沈妙珠也聽得麵紅耳赤,一顆腦袋快埋到地上去。雖說在她原先那個時代,這不算什麽事情。
可生活在這裏十二年多了,耳濡目染之下,心態也慢慢變得保守些,或者說更看重禮義廉恥這幾個字下的涵義。
沒曾想那個仿佛清高傲然的沈若畫給她上了這麽一堂課。
一時間,沈妙珠的心情有些五味雜陳。
“珠珠兒,你怎麽看?”沈嘉和問道。
沈妙珠頓時瞪大了眼睛。
這種事情怎麽還問她?想了想還是老實地說道:“我怎麽感覺三姐這是被誆騙了?”
沒想到聽到的會是這種答案。
沈嘉和笑了。
仿佛受到鼓舞,沈妙珠心裏頓時豪情萬丈起來,話語也更利索了一些。“聽那個意思,三姐和那個人也就是初次見麵,怎麽就一……幹柴就燃燒了。當然這也沒啥,都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嘛。隻是怎麽就認為王府會答應呢?說得好聽點,不就是自家孩子在外麵過了一夜,說得難聽點,這就是有人勾引了他家的孩子。可王府那邊?”說到這,沈妙珠頓了一頓,見母親和兄長二人麵色古怪,馬上就紅了臉。
她剛才說得都是什麽話啊?
別是以為她不是她了吧。
作者有話要說: 算今天的二更了吧,女兒一直在鬧覺,哄一會兒,碼一下子。長大牙的小孩子睡得不安穩。
隻是扇得過來嗎?
沒得最後還是疼得自己。
看著屋裏人喜笑顏開的樣子,不知情的人定是以為府裏有了大喜事。
鄭氏冷笑。
可不是他們以為的喜事?
要是早知道, 把她叫過來是為了這樣不知廉恥的庶女,她真是連門都不願意走出來。看著跪在那裏身上穿得還是胡氏給她做的那套衣裙。
鄭氏就覺得牙疼地難受。
這是忍的。
她是費了好大的力氣, 才沒有罵出口。
眼見著,屋子裏的話越說越遠, 越說越荒唐,而那個庶女除了一開始掉了幾滴眼淚, 後麵臉上就全是笑了。
鄭氏胸口就好像被壓了巨石。
她悶得難受。
就聽老夫人同她說道:“你既是她的嫡母,她的嫁妝就交給你籌辦了。萬萬不能委屈了畫姐兒,幺兒攏共也就兩個女兒呢。”
鄭氏冷笑。
打量她不知道, 這是想讓她掏自己的銀錢去給庶女準備嫁妝呢。
“母親說得是,好歹我也是有女兒的人,怎麽也想不通, 一個好好的姑娘家,大好的日子不過,偏偏被豬油蒙了心似地盡想走邪門歪道。”
沈若畫聽了這話, 實在是不敢置信嫡母會這樣說。
那可是王府啊?
就是裝模作樣,這個時候也該裝一下了吧。可她倒好?
沈若畫目光閃了閃,一扭頭撲到馮姨娘懷裏,無聲地哭了起來。
任誰看著她抖動的肩膀,柔弱的背影,都覺得她委屈難過著。
馮姨娘更是如此。
隻覺得心被針紮了似地疼。
她的女兒, 哪裏不如鄭氏的,論容貌,論才情,都要比沈妙珠勝上一籌,唯一差就差在出身上。
誰叫她這個做姨娘的沒本事呢。
想著先前沈若畫對她說的話,馮姨娘越發對女兒覺得愧疚。若非是她生的,作為沈家的嫡女的話,說不定就不隻是嫁給王府的庶子了。
也就是鄭氏不知道馮姨娘現在心中想得,否則定是要嗤笑她們母女腦袋進水,無藥可救了。
她來這裏聽了半天了。
也就知道元宵那一日出去,沈若畫不知道怎麽就碰見了個人,導致一宿沒有迴來,原本這事情發生在沈家,一查就知道。
可偏偏那天出了端王遇刺的事情,大家哪有心思去管一個三房庶女。
鄭氏倒是想起來,為著嫡母身份,讓人去過問,但說話的是馮姨娘,隻說女兒睡了,自然也就沒有人去查證。
這會兒,倒說得好了。
借口還是端王遇刺的事情,街上戒嚴,出了點事情,才一夜未歸。鄭氏就想不通,既然有能耐給馮姨娘報信,為何就不能迴來?
隻說看看這沈若畫,雙眉散亂的樣子。
鄭氏是胸口更悶了。
這哪裏是不能迴來,明擺著是不想迴來,否則怎麽坐實了婚事呢。
她倒真小看了這個庶女,為達目的盡是不顧自身還未發育好的實情。隻是,這話她能說出口嗎?
這一屋子裏站著的都是女眷們。
稍一留神,隻怕都能發現。
要麽是完全不在意,要麽就是都沉浸在這樁“喜事”上。
可鄭氏完全感受不到一點點的喜氣,隻覺得嘔得慌。沈若畫的事情,她不但不能說出去,還得瞞著,誰叫她還有個珠珠兒。
又想著昨日沈則言的那番話,女兒的婚事沒個半點頭緒,這另一個便宜女兒倒先把自己嫁出去了。
還是個十三歲的孩子。
鄭氏幾乎可以預見哪怕她掏心掏肺地為她準備,隻怕在外人眼裏也要落了個不慈的名聲,否則一個女孩子好端端地怎麽就這麽心急把自己嫁出去呢。
老夫人實在不滿鄭氏的態度。
沈若畫的事情怎麽能沒有隱情?可大兒媳婦在一旁敲邊鼓,又見似乎有利可圖,橫豎不過是個上不了台麵的庶生女,她也就不當做一迴事。
反正隻要婚事定下就行了。
至於嫁妝?
好歹是嫁到王府,也不能幾箱子就打發了,可公中的那些銀子多貼補也是不能夠的,眾人就打上了鄭氏的主意。
或者說,從她迴到沈家後,她手上的東西闔府上下都在窺覦。
無奈沈則言一直不提起,大家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眼下沈若畫的事情可總算是被她們找到突破口了。
鄭氏又何嚐不知她們的心思。
縱然是一人麵對屋裏這麽多人,她也絕對不會從手裏漏出去一分一毫,更何況是被這樣相逼。
餘媽媽的聲音從外麵響起:“三老爺,三少爺。”
這是沈則言和沈嘉和來了。
鄭氏幽幽歎了一口氣。
她實在不願意兒子過來,這種事她完全能應付,而嘉和可是幾天未好好休息了,做母親的哪裏願意用這種肮髒的事情汙了兒子的耳朵呢。
是以,沈則言剛一走進來,就迎來鄭氏的怒視。等他身後的沈嘉和露出身影,鄭氏已經眼神溫柔地看了過去。
沈則言連苦笑都笑不出來了。
“你怎麽過來了?”鄭氏低著聲音說道,似生氣又似無奈,更多的卻是心疼。
沈嘉和從進屋後,一眼就看清了屋裏的情況,多少有了底,想來是同沈若畫這個妹妹有關。
他的心裏就稍微鬆口氣。
旁人的事情,哪怕是有血緣的妹妹,沈家三少爺心裏也沒起多少波瀾。隻是在老夫人拉著幺兒帶著炫耀和給鄭氏上眼色的想法說起了沈若畫的事情。
沈嘉和怒了。
鄭氏卻輕輕安撫他,她不是不生氣了,而是在兒女麵前沒必要因為不在意地人去花費心思。
至於沈若畫的事情?
不是還有人去管嗎?
鄭氏淡淡地瞥了沈則言一眼,即便陌生十年,可對於這個同床共枕過的丈夫,她知道他正處於盛怒中。
“老爺既然來了,我這個沒啥存在感的嫡母就先迴去了。若是有了結論,老夫人隻管派人同我說,該有的我也不會少。人家不領情,我卻不能真的放任不是?”鄭氏說完也不管其他人的反應,拉著沈嘉和就離開了。
老夫人氣得一口氣咽不下去,吐不出來,臉色變了好幾變,跟個七彩虹似地,隻可惜鄭氏和沈嘉和都沒有去欣賞的想法。
母子兩個人是一個走得比一個利落。
就好像鄭氏隻是來看一出戲,而沈嘉和隻是來接一下母親,順帶把父親給拐了過來。畢竟沈若畫怎麽說,也是他的親骨肉。
讓父親來管,總比母親來得好吧。
沈嘉和一點也不覺得自己頂著宿醉的疼痛,特意去把似乎要外出的父親截住有什麽不對,至於父親聽到母親去了梅若齋後臉色如何焦急那就更沒必要講了。
鄭氏臉上笑容洋溢,哪怕才聽了樁惡心的事,也沒有影響她此刻的好心情。
母子兩個才迴了普驪居,沈妙珠已經捧著茶杯出來。
鄭氏一看到她先是笑了,隨即就皺起眉頭。
沈嘉和說道:“沒有什麽不能聽的,難道娘還能護著她一輩子嗎?”就是他也不能,不過是盡量護著周全。
可人力無所及的時候總是有的。
誰厲害都不如自己厲害。
這是沈嘉和一直一來信奉的。
何況沈若畫的事情,在迴來的路上,他是聽了大概,雖有些不堪,但比起外麵某些事情也算是有幾層遮羞布擋著。
這樣的事情,母親不清楚,也是情有可原的,想著二舅舅對母親的疼愛,外祖父家雖比不上沈家,可在教養女兒上,從沒落過下風。
鄭氏聽兒子這般說,也就沒有讓沈妙珠避開。
隻是說話的時候,盡量用文明一些的語言。
饒是如此,沈妙珠也聽得麵紅耳赤,一顆腦袋快埋到地上去。雖說在她原先那個時代,這不算什麽事情。
可生活在這裏十二年多了,耳濡目染之下,心態也慢慢變得保守些,或者說更看重禮義廉恥這幾個字下的涵義。
沒曾想那個仿佛清高傲然的沈若畫給她上了這麽一堂課。
一時間,沈妙珠的心情有些五味雜陳。
“珠珠兒,你怎麽看?”沈嘉和問道。
沈妙珠頓時瞪大了眼睛。
這種事情怎麽還問她?想了想還是老實地說道:“我怎麽感覺三姐這是被誆騙了?”
沒想到聽到的會是這種答案。
沈嘉和笑了。
仿佛受到鼓舞,沈妙珠心裏頓時豪情萬丈起來,話語也更利索了一些。“聽那個意思,三姐和那個人也就是初次見麵,怎麽就一……幹柴就燃燒了。當然這也沒啥,都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嘛。隻是怎麽就認為王府會答應呢?說得好聽點,不就是自家孩子在外麵過了一夜,說得難聽點,這就是有人勾引了他家的孩子。可王府那邊?”說到這,沈妙珠頓了一頓,見母親和兄長二人麵色古怪,馬上就紅了臉。
她剛才說得都是什麽話啊?
別是以為她不是她了吧。
作者有話要說: 算今天的二更了吧,女兒一直在鬧覺,哄一會兒,碼一下子。長大牙的小孩子睡得不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