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程錦站在正院門口送了鄭大老爺進去後,才轉身往外院走去。
二叔家的堂弟是到了八歲快九歲的時候,才被祖父要求必須送到外院去獨住,他卻是四歲的時候就一個人住在那裏。
這路是走慣了的。
香櫞提著燈籠,遠遠看見了人影,就小跑著出來,果然是自家少爺,立時往旁邊一站,說道:“少爺怎麽就不使喚個人提個燈籠,這天都黑了,什麽都看不清呢。”
那張小嘴在黑夜中一開一合的。
鄭程錦嘴角彎了彎,放慢了腳步。
香櫞見狀忙跑到前頭,舉著燈籠照亮前麵的路。
“少爺是去表姑娘那裏了嗎?您有安慰表姑娘嗎?那些人太壞了,胡亂說話。”她說的時候非常生氣。
鄭程錦停在寫著行思二字的院匾下,若有所思地問自家丫鬟:“你很喜歡表姑娘?”
香櫞傻乎乎地看著他:“少爺,不行嗎?”
她是挺喜歡表姑娘的啊,因為表姑娘對她好啊,就像少爺一樣,不過,少爺肯定是最好的。
鄭程錦看著她的臉,忽而失笑:“怎麽不行?你喜歡誰都好。”他的身影進了院子往屋裏走去。
“書房裏有幾本書,你既然喜歡表姑娘,明日就幫少爺送過去吧。”
香櫞飛快地應了一聲,追著少爺去了。
守門的婆子悄悄關上院門,行思院掩在夜幕中,融為一體。
第二天,鄭氏在沈妙珠的極度眷戀中哭笑不得地離開了。
母親一走,沈妙珠仿佛失了力氣,整個人成了軟骨頭一樣癱在床上。
她好懷念從前的睡到昏天暗地,大睡三日三夜都沒有人管的自由自在,哪像現在。聽到外麵的腳步聲,沈妙珠撐起了身子。
流年走了進來。
“姑娘,您怎麽還躺著,時候不早了,還要去給老太太請安了。”在請安問題上,姑娘是從不耽誤的,現在起遲了,等一下肯定就不吃早食,捏了塊糕點就是了。
似水可不在這個問題上縱容自家姑娘。
沈妙珠看到是她,就已經放棄抵抗了。
三個丫鬟中,似水最是言行相顧的人,沈妙珠怕自己對自己心軟,吩咐過丫鬟,哪怕她這個做主子的在床上打滾不起來,也得把人叫起來。以往的時候,春草和似水二人還有心軟的時候,但往往是為了趕上請安的時間,基本上就不沾水不吃食直接去了。
她有個毛病,早上醒來的時候沒吃東西,就會低血糖。
但是這裏的人不懂,隻覺得是餓著了。
後麵這來叫起的人就多數換成了流年。
流年徑直去把窗戶開了,天還未大亮,但足以讓人估摸出現在的時辰。
沈妙珠起身,梳洗過後,坐在桌子上吃早食。
她喜歡吃香甜口感的食物,核桃仁入油鍋炸酥切碎加以各種切成細碎的蜜餞、熟芝麻點綴在蒸熟了的粉糯米團裏,配上開胃的百合小米粥,一次能吃上四大塊。
走到壽喜堂那裏,肚子裏的存貨正好消耗了大半。
“外甥女來了啊,今天可是有些晚了,別是還在記恨昨天的事情。”已經知道昨天不隻是丈夫兒子連大房倆父子都過去了,鄭二太太心順不氣也沒辦法,隻叮囑女兒別再招惹她,她雖疼女兒可也不願為了女兒做出的事情使得家中男子去和小丫頭片子道歉。她一再告訴自己見了人就當做沒看見,等真見到人,還是沒忍住。
從不奢求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沈妙珠表示非常理解,總有那麽幾個人你不喜歡她,或者她不喜歡你。
但理解不是代表好欺負。
鄭老太太沒讓外孫女行禮,直接把人摟在懷裏噓寒問暖了起來。
沈妙珠乖巧地迴答著昨晚睡得可好?早食用得怎麽樣的問題,老人家哪裏是真的要問這些,不過是不欲理會二太太。
鄭秀珠覺得丟臉拉了拉鄭二太太,母女二人坐到一起小聲嘀咕,時不時看向沈妙珠。
沈妙珠有所察覺,轉頭看去,簾子外麵鄭氏和鄭大太太有說有笑地走進來。見到親娘,人已經站了起來迎過去。
鄭老太太笑嗬嗬的樣子。
“娘。”
鄭氏拍拍女兒的手。
走在最後的鄭秀寧喚道:“表妹。”
“表姐。”沈妙珠看了看她突然轉頭去看沈秀珠那邊,她剛才就有覺得不對勁的地方,現在終於明白問題出在哪裏了。
二表姐人呢?
以往鄭秀秀再怎麽不起眼沒人注意,可畢竟人還是在的,像今天沒來壽喜堂實在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嫡母不喜,父親不會管,鄭秀秀想要在鄭府有比較好的日子,絕對不能放棄老太爺和老太太這兩隻金大腿。
有了昨天的事情,老太爺今天鐵定不會出現,他一個公爹的身份教訓兒媳婦是情非得已,沒個幾天是不會同大太太、二太太這些碰麵的。老太太就是不同了,婆婆教兒媳天經地義的事情。
老太爺不出現,大家都明白,這個時候的大太太和二太太說實在的也沒那個臉見公爹,巴不得人找個借口出去了,這樣才算是皆大歡喜。
但是鄭秀秀呢?
有沒有人發現她不在這裏?
大舅母已經吩咐人傳了飯菜,外祖母也是樂嗬嗬的,叫了鄭氏過去,母女二人的感情是一如既往地好。
秀寧表姐已經坐在另一張專為小輩準備的桌子上,她的身姿非常挺拔,就像一副靜止的仕女畫,隻等著老太太那邊動了筷子,她才會有後續動作,看那嘴角邊的清淡笑容都是恰到好處的文靜。
大舅母特意請來叫到的女先生的確真有些手段。
“珠珠兒,來。”鄭老太太招手。
鄭氏也看了過來。
沈妙珠不去看二舅母和大表姐了,覺得沒必要。
就是現在說了有什麽用?
她細細想來這些年,二表姐基本上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她是不受歡迎的,卻也是政府的無可奈何。
鄭家既被稱為大善人,救濟了別人,又怎麽可能舍不得一些銀錢去養個血脈。
沒有人會關心!
說了也不過是外祖母因著她的緣故訓上幾句,二舅母不鹹不淡地受了,再然後……吃虧的隻會是二表姐。
鄭老太太這十年一直茹素,桌上的飯菜大多如此。
沈妙珠同鄭氏一左一右地坐在老太太旁邊,她和外祖母之間站著鄭大太太,另一邊則是二太太。
二太太伺候著舀了一碗碧粳粥,大太太舉著公筷夾了一筷子的炒三丁,鄭老太太就擺擺手讓她們下去。
若非為了敲打兩個兒媳婦,老太太其實很不耐煩有這道程序。
鄭大太太麵不改色地放下筷子,走到女兒邊上坐下,鄭秀寧已經舀了一小碗米粥放在旁邊。
二太太有些臉紅,不甘地坐到大太太對麵。
鄭大太太撩了撩眼皮子,眼底是一閃而逝的譏諷。那張桌子上能坐的隻有鄭家的男人外就是她們母女有這待遇,都這些年過去了竟然還會有期盼?自己這個妯娌實在是個上不了台麵的人,嫁妝多又如何?鄭家還缺這些臭錢?
這頓飯安靜無聲。
眾人用畢,下人魚貫而入收拾出去。
鄭秀寧斟了杯茶朝鄭老太太走去。
沈妙珠的右腳往後收了迴去。
外祖母的脾胃不算好,飯後不能馬上飲茶,通常這個時候都隻是喝一杯涼白開,她正胡亂想著。
那一邊,鄭老太太已經笑眯眯地飲了茶。
“寧姐兒的儀表姿態越發得體了,你的苦心沒有白費。”鄭老太太對鄭大太太如是說道,大兒媳的一些心思她是知道的,除了涉及到鄭程錦,其他孫兒孫女的事情她並不幹涉。
鄭大太太看了鄭秀寧一眼,笑著說道:“兒媳所做的不過是帶她入門,後麵如何全憑她自己的想法。有現在這樣子,我已經是滿意了。隻是寧姐兒不聽,隻說見過世家女後,才知道何為自慚形穢。”
世家女?
鄭氏心底嗬嗬,那是因為沒見過那些所謂世家女的無恥行徑。
“寧姐兒見過?”鄭老太太有些好奇,她不曾聽說過塘棲鎮這裏又來了其他世家的人,要知道若是有世家來臨,鎮上的大戶早就聞風動起來了。
沈妙珠也有些好奇。
她一直聽人說世家,世家,這邊的人基本上是把世家看成了高處不勝寒的宮闕,她是聽得多,但基本上沒有聽出什麽來。
至於她自己?
一個不在本家中長大的人,對世家根本是兩眼一抹黑。
唯一認識的也不是那喜好說家中事的人。
說來,若是人人都如周姐姐,世家也的確是有傲視眾人的資本。
沈妙珠才想著好久不曾出去了,就聽到有人提了她。
“……那周家姑娘,我也隻是聽說過,倒是表妹是認識的。”鄭秀寧笑容柔和,說話的聲音也是嬌柔。
沈妙珠不明白怎麽就到了周姐姐這裏來了。
她求助地看向鄭氏。
鄭氏麵無笑意,在女兒看來的時候,笑著說道:“那周家和沈家原就是故交,知道珠珠兒在這裏,一來二去的,就認識了。”
言下之意,周家的姑娘是世家女,沈妙珠也是,兩家同為故交才有相識相交的機會。而其他人若想要攀扯上關係,並不是那麽容易的。
否則鄭家想要更改門楣,不會那般艱難。
二叔家的堂弟是到了八歲快九歲的時候,才被祖父要求必須送到外院去獨住,他卻是四歲的時候就一個人住在那裏。
這路是走慣了的。
香櫞提著燈籠,遠遠看見了人影,就小跑著出來,果然是自家少爺,立時往旁邊一站,說道:“少爺怎麽就不使喚個人提個燈籠,這天都黑了,什麽都看不清呢。”
那張小嘴在黑夜中一開一合的。
鄭程錦嘴角彎了彎,放慢了腳步。
香櫞見狀忙跑到前頭,舉著燈籠照亮前麵的路。
“少爺是去表姑娘那裏了嗎?您有安慰表姑娘嗎?那些人太壞了,胡亂說話。”她說的時候非常生氣。
鄭程錦停在寫著行思二字的院匾下,若有所思地問自家丫鬟:“你很喜歡表姑娘?”
香櫞傻乎乎地看著他:“少爺,不行嗎?”
她是挺喜歡表姑娘的啊,因為表姑娘對她好啊,就像少爺一樣,不過,少爺肯定是最好的。
鄭程錦看著她的臉,忽而失笑:“怎麽不行?你喜歡誰都好。”他的身影進了院子往屋裏走去。
“書房裏有幾本書,你既然喜歡表姑娘,明日就幫少爺送過去吧。”
香櫞飛快地應了一聲,追著少爺去了。
守門的婆子悄悄關上院門,行思院掩在夜幕中,融為一體。
第二天,鄭氏在沈妙珠的極度眷戀中哭笑不得地離開了。
母親一走,沈妙珠仿佛失了力氣,整個人成了軟骨頭一樣癱在床上。
她好懷念從前的睡到昏天暗地,大睡三日三夜都沒有人管的自由自在,哪像現在。聽到外麵的腳步聲,沈妙珠撐起了身子。
流年走了進來。
“姑娘,您怎麽還躺著,時候不早了,還要去給老太太請安了。”在請安問題上,姑娘是從不耽誤的,現在起遲了,等一下肯定就不吃早食,捏了塊糕點就是了。
似水可不在這個問題上縱容自家姑娘。
沈妙珠看到是她,就已經放棄抵抗了。
三個丫鬟中,似水最是言行相顧的人,沈妙珠怕自己對自己心軟,吩咐過丫鬟,哪怕她這個做主子的在床上打滾不起來,也得把人叫起來。以往的時候,春草和似水二人還有心軟的時候,但往往是為了趕上請安的時間,基本上就不沾水不吃食直接去了。
她有個毛病,早上醒來的時候沒吃東西,就會低血糖。
但是這裏的人不懂,隻覺得是餓著了。
後麵這來叫起的人就多數換成了流年。
流年徑直去把窗戶開了,天還未大亮,但足以讓人估摸出現在的時辰。
沈妙珠起身,梳洗過後,坐在桌子上吃早食。
她喜歡吃香甜口感的食物,核桃仁入油鍋炸酥切碎加以各種切成細碎的蜜餞、熟芝麻點綴在蒸熟了的粉糯米團裏,配上開胃的百合小米粥,一次能吃上四大塊。
走到壽喜堂那裏,肚子裏的存貨正好消耗了大半。
“外甥女來了啊,今天可是有些晚了,別是還在記恨昨天的事情。”已經知道昨天不隻是丈夫兒子連大房倆父子都過去了,鄭二太太心順不氣也沒辦法,隻叮囑女兒別再招惹她,她雖疼女兒可也不願為了女兒做出的事情使得家中男子去和小丫頭片子道歉。她一再告訴自己見了人就當做沒看見,等真見到人,還是沒忍住。
從不奢求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沈妙珠表示非常理解,總有那麽幾個人你不喜歡她,或者她不喜歡你。
但理解不是代表好欺負。
鄭老太太沒讓外孫女行禮,直接把人摟在懷裏噓寒問暖了起來。
沈妙珠乖巧地迴答著昨晚睡得可好?早食用得怎麽樣的問題,老人家哪裏是真的要問這些,不過是不欲理會二太太。
鄭秀珠覺得丟臉拉了拉鄭二太太,母女二人坐到一起小聲嘀咕,時不時看向沈妙珠。
沈妙珠有所察覺,轉頭看去,簾子外麵鄭氏和鄭大太太有說有笑地走進來。見到親娘,人已經站了起來迎過去。
鄭老太太笑嗬嗬的樣子。
“娘。”
鄭氏拍拍女兒的手。
走在最後的鄭秀寧喚道:“表妹。”
“表姐。”沈妙珠看了看她突然轉頭去看沈秀珠那邊,她剛才就有覺得不對勁的地方,現在終於明白問題出在哪裏了。
二表姐人呢?
以往鄭秀秀再怎麽不起眼沒人注意,可畢竟人還是在的,像今天沒來壽喜堂實在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嫡母不喜,父親不會管,鄭秀秀想要在鄭府有比較好的日子,絕對不能放棄老太爺和老太太這兩隻金大腿。
有了昨天的事情,老太爺今天鐵定不會出現,他一個公爹的身份教訓兒媳婦是情非得已,沒個幾天是不會同大太太、二太太這些碰麵的。老太太就是不同了,婆婆教兒媳天經地義的事情。
老太爺不出現,大家都明白,這個時候的大太太和二太太說實在的也沒那個臉見公爹,巴不得人找個借口出去了,這樣才算是皆大歡喜。
但是鄭秀秀呢?
有沒有人發現她不在這裏?
大舅母已經吩咐人傳了飯菜,外祖母也是樂嗬嗬的,叫了鄭氏過去,母女二人的感情是一如既往地好。
秀寧表姐已經坐在另一張專為小輩準備的桌子上,她的身姿非常挺拔,就像一副靜止的仕女畫,隻等著老太太那邊動了筷子,她才會有後續動作,看那嘴角邊的清淡笑容都是恰到好處的文靜。
大舅母特意請來叫到的女先生的確真有些手段。
“珠珠兒,來。”鄭老太太招手。
鄭氏也看了過來。
沈妙珠不去看二舅母和大表姐了,覺得沒必要。
就是現在說了有什麽用?
她細細想來這些年,二表姐基本上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她是不受歡迎的,卻也是政府的無可奈何。
鄭家既被稱為大善人,救濟了別人,又怎麽可能舍不得一些銀錢去養個血脈。
沒有人會關心!
說了也不過是外祖母因著她的緣故訓上幾句,二舅母不鹹不淡地受了,再然後……吃虧的隻會是二表姐。
鄭老太太這十年一直茹素,桌上的飯菜大多如此。
沈妙珠同鄭氏一左一右地坐在老太太旁邊,她和外祖母之間站著鄭大太太,另一邊則是二太太。
二太太伺候著舀了一碗碧粳粥,大太太舉著公筷夾了一筷子的炒三丁,鄭老太太就擺擺手讓她們下去。
若非為了敲打兩個兒媳婦,老太太其實很不耐煩有這道程序。
鄭大太太麵不改色地放下筷子,走到女兒邊上坐下,鄭秀寧已經舀了一小碗米粥放在旁邊。
二太太有些臉紅,不甘地坐到大太太對麵。
鄭大太太撩了撩眼皮子,眼底是一閃而逝的譏諷。那張桌子上能坐的隻有鄭家的男人外就是她們母女有這待遇,都這些年過去了竟然還會有期盼?自己這個妯娌實在是個上不了台麵的人,嫁妝多又如何?鄭家還缺這些臭錢?
這頓飯安靜無聲。
眾人用畢,下人魚貫而入收拾出去。
鄭秀寧斟了杯茶朝鄭老太太走去。
沈妙珠的右腳往後收了迴去。
外祖母的脾胃不算好,飯後不能馬上飲茶,通常這個時候都隻是喝一杯涼白開,她正胡亂想著。
那一邊,鄭老太太已經笑眯眯地飲了茶。
“寧姐兒的儀表姿態越發得體了,你的苦心沒有白費。”鄭老太太對鄭大太太如是說道,大兒媳的一些心思她是知道的,除了涉及到鄭程錦,其他孫兒孫女的事情她並不幹涉。
鄭大太太看了鄭秀寧一眼,笑著說道:“兒媳所做的不過是帶她入門,後麵如何全憑她自己的想法。有現在這樣子,我已經是滿意了。隻是寧姐兒不聽,隻說見過世家女後,才知道何為自慚形穢。”
世家女?
鄭氏心底嗬嗬,那是因為沒見過那些所謂世家女的無恥行徑。
“寧姐兒見過?”鄭老太太有些好奇,她不曾聽說過塘棲鎮這裏又來了其他世家的人,要知道若是有世家來臨,鎮上的大戶早就聞風動起來了。
沈妙珠也有些好奇。
她一直聽人說世家,世家,這邊的人基本上是把世家看成了高處不勝寒的宮闕,她是聽得多,但基本上沒有聽出什麽來。
至於她自己?
一個不在本家中長大的人,對世家根本是兩眼一抹黑。
唯一認識的也不是那喜好說家中事的人。
說來,若是人人都如周姐姐,世家也的確是有傲視眾人的資本。
沈妙珠才想著好久不曾出去了,就聽到有人提了她。
“……那周家姑娘,我也隻是聽說過,倒是表妹是認識的。”鄭秀寧笑容柔和,說話的聲音也是嬌柔。
沈妙珠不明白怎麽就到了周姐姐這裏來了。
她求助地看向鄭氏。
鄭氏麵無笑意,在女兒看來的時候,笑著說道:“那周家和沈家原就是故交,知道珠珠兒在這裏,一來二去的,就認識了。”
言下之意,周家的姑娘是世家女,沈妙珠也是,兩家同為故交才有相識相交的機會。而其他人若想要攀扯上關係,並不是那麽容易的。
否則鄭家想要更改門楣,不會那般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