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五章:封官賜爵(下)
簽到聊齋,鑄造氣運神朝 作者:行運星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奉天殿外,杜如晦、張仲景、李嗣業、王守仁四人因距離奉天殿最近,殿內的廷議他們也能聽得清楚。
此時聽完房玄齡的奏議後,在心中思索此策是否可行的同時,也在想著是否可以再加以補充。
對於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們都明白,如果此刻能夠在當今皇上與滿朝文武麵前顯露出自己的才華,之後賞官時,待遇也會隨之增加。
因此,全都皺著眉頭。
殿內,王猛見群臣都在小聲地議論,不由自主看向麵色沉靜的諸葛亮。
他心中倒是有補充的內容,但他既不是忠良之後,也沒有當官的父親,因此心中忐忑。
不知道該不該出列上奏。
諸葛亮感覺到王猛的注視後,側頭看了他一眼,隻見他神情中既有忐忑不安,也有躍躍欲試。
稍一思索,諸葛亮就明白他的忐忑,理解他的不安,於是輕輕點了點頭。
得到諸葛亮的首肯後,王猛心中大定。
當即深吸一口氣,從人群中走出,來到最前麵後躬身下拜道:“啟稟皇上,草民王猛,另有補充之策。”
群臣為之側目時,楚昊也頷首道:“盡管言之。”
王猛聞言後對著楚昊又是一拜,又對文武兩列群臣拱手一禮,才開口道:“禮記有雲‘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玄齡兄隻言其一,未言其他。”
房玄齡輕輕點頭,拱手道:“請王兄賜教。”
王猛拱手迴禮後,麵朝楚昊,拱手道:“玄齡兄言,民有單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府縣加以收養,贍給衣食,每令周足,以終其身。並建巡查司四時監察。”
房玄齡聽到這段話後,神情一怔。
他隻提了老人,卻沒有提幼童,而王猛在這句話中為他加上了。
王猛高聲道:“草民認為,因明確下令,所在府縣,官員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或判刑或罷官,若應給衣糧,而官吏克減者,以監守自盜論。唯有重罰,才能使各府縣官吏驚懼用心。”
“未免官吏以次充好,朝廷每建養濟院一所,便從當縣取兩百畝至五百畝地,其田其糧,因全用於養濟院,官吏不得動用。”
“吾皇仁慈,金陵城內凡開山、取木、背石、織布等做工者,不論男女老幼,皆有錢贈。”
“各府縣養濟院內的良田,也可效彷此策,另請年輕力壯者種植,或命當地府縣,差衙役牢吏帶牢獄之中服刑之人前往養濟院種田,可視其田內畝產來適當減刑。”
“幼童者,因另請當地有學之士教其學問,一切學雜費用由朝廷承擔,待其及冠後,應在養濟院服役三年。”
楚昊聞言時緩緩點頭,王猛所言的確要比房玄齡的更加詳細,接著看向下方群臣,問道:“卿等可有補充?”
諸葛亮思索著王猛與房玄齡所說的內容,覺得可以一試。
於是躬身下拜道:“臣覺得可以一試。”
其他人在諸葛亮話落後,紛紛下拜道:“臣等附議。”
“好。”
楚昊緩緩點頭,道:“既如此,即命各府縣建立養濟院,戶部在金陵另建一司,名養濟司,負責各縣養濟院之事。刑部另建巡查司,專職巡查各府縣養濟院。”
“此二司,各設主事一職,官至正五品,其餘官員由戶部與刑部共議。”
話落,他看向王猛與房玄齡,開口道:“此事既然由你二人所提,便交予你二人負責。王猛即任養濟司主事,負責一應調度。房玄齡任巡查司主事,檢查各府縣養濟院。”
王猛與房玄齡心中一喜,急忙躬身謝恩領旨,隨後退迴人群中。
諸葛亮再次出列,道:“臣之奏有三,其一,其二已稟,其三,前軍左都督秦叔寶,自福州入京,路毀廟宇六十二座,獲佳糧四千萬斤,次糧一千兩百萬斤,今所有糧食經臣檢查,已入糧庫。”
“今戶部糧庫,有糧六千八百萬斤,魚蝦十七億斤,臣請濟災。”
楚昊聽到魚蝦竟有十七億斤時神情一怔,但很快想起洞庭湖昔日以十萬蝦兵蟹將圍城,那些蝦兵蟹將比正常人都高大,之後四海龍王又送了些魚蝦。
加起來有這麽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思索至此,楚昊開口道:“濟災一事暫緩幾日,吳起曾率五萬武卒前往揚州各縣遷徙百姓,算一算日子,應該快要迴來了。待他歸來時,再進行濟災。”
諸葛亮聞言便退迴班裏。
緊接著,上官海棠捧著奏折走出,道:“臣,鎮妖司統領兼皇城司千戶,上官海棠有本奏。”
左子雄走下殿中,從她手中接過奏折,捧著來到楚昊身邊。
楚昊接過奏折翻看時,上官海棠也躬身拱手道:“啟稟陛下,金陵城目前共有一百七十五萬人,其中有五萬人已經感染瘟疫,且數量日漸增多。”
“而在這五萬人中,已經有一萬兩千人死亡。”
哪怕群臣早已知道了這件事,再次聽聞死亡人數時,神情也不免一沉。
楚昊輕輕點頭,亦是沉聲道:“朕已找尋到破解五濁大劫的辦法,過些時日,五濁可解。”
上官海棠退迴班裏。
楚昊見群臣在這時全都沉默時,給了左子雄一個眼神。
左子雄立刻上前一步,問道:“群臣可有本奏?”
楚昊見到下方文武群臣皆沉默,便笑著道:“列位既無本奏,朕便說幾句。”
話落時,他聲音提高了一些,道:“公孫瓚、趙雲,嚴綱,田豫。”
一身亮銀甲,麵容俊朗的趙雲、嚴綱、田豫以及麵容威嚴,身穿黑甲的公孫瓚立刻從人群後方走出,躬身下拜。
楚昊環視文武群臣,道:“昔日巽朝犯我疆界,趙雲、嚴綱、田豫隨羽林大將軍公孫瓚苦戰三月,殺敵數千,此戰結束,公孫瓚重傷垂死,趙雲將其背在身後,快馬疾馳三天三夜送至金華府療傷,又奉軍令,晝夜奔行一個日夜迴京報捷。”
“後率領三千白馬義從,與田豫、嚴綱,自豫州護送六十萬百姓入京。”
文武群臣有些知道這件事情,有些不知道,此時聞言後,紛紛看向站在文武兩班前的四人。
楚昊笑著道:“此戰揚我國威,護我疆界,賞紋銀三千兩,羽林大將軍公孫瓚官升一級,加授正二品昭武大將軍銜,年俸紋銀九百兩。”
此前他私下已經封過一次,如今隻是當著群臣的麵念了一次,為的是傳其功勞讓文武群臣知曉。
公孫瓚心中也明白這個道理,當即躬身拜謝道:“臣公孫瓚謝恩領賞。”
楚昊緩緩點頭,道:“命你建軍昭武,統兵十萬,鎮守金陵東城牆,負責姚坊、仙鶴、麒麟、滄波、高橋五門的城禁。”
公孫瓚再拜,恭聲道:“末將領旨。”
楚昊看向魯妙子,道:“著工部於城內起一座昭武大將軍府。”
魯妙子躬身下拜領命。
楚昊看向趙雲、嚴綱、田豫,笑著道:“此戰趙雲、嚴綱、田豫亦功不可沒。”
“即日起,趙雲加授從五品武毅將軍銜,封萬戶,賜府邸一座,入中軍都督府,建衛姚坊、仙鶴、麒麟、滄波、高橋五衛,每衛兩千人!”
“嚴綱加授從五品武略將軍,封萬戶,賜府邸一座,建衛定坊、夾岡、雙橋、鳳台、安德五衛,每衛兩千人。”
“田豫授兵部主事,官至正七品,賞紋銀一千兩,賜府邸一座。”
“白馬義從其餘人等,各賜紋銀一百兩,由戶部發放,此戰陣亡者,妻兒父母皆由養濟司奉養,凡陣亡將士,由兵部列出名冊,每人發放撫恤金一千兩。”
趙雲、嚴綱、田豫三人聞言後全都神采飛揚,當即躬身下拜,異口同聲道:“末將(臣)謝恩,領賞。”
田豫雖然沒有被封將軍,但他心中卻極為滿意,因為他本就不喜帶兵殺敵,昔日在羽林大將軍公孫瓚麾下,也隻是出謀劃策。
國境一戰中,因為實在無人可用,他才領了一千人。
如今入了兵部,成了文官,算是圓了他的心願。
兵部主事雖然品級小,但也要分什麽時候,在如今的大乾,兵部除了兵部尚書諸葛臥龍之外,隻有他一個官。
而諸葛臥龍今年已經56歲,按照大乾律,官員六十歲之上就可以致仕還鄉。
他此時入了兵部,日後不愁升為尚書。
想到這裏後,他心中更加喜悅。
而趙雲與嚴綱,也是心中歡喜。
在他們領完賞退下後,楚昊將目光看向韓信,笑著道:“韓信。”
韓信沒想到還有他的事,連忙從列中走出,來到最前方躬身下拜,道:“末將在。”
楚昊環視文武群臣,道:“一年前大離滅國時,五十萬匈奴狼騎兵攻破大周三府,自青州而入,直逼金陵。中軍左都督韓信率領京營、以及豫州大軍入徐州以抗敵,一年苦戰,五十萬大軍以死傷二十餘萬的代價,大敗匈奴狼騎,並俘虜二十萬匈奴狼騎。”
“此戰揚我國威,韓信聽封。”
韓信當即躬身。
楚昊頷首道:“即日起,撤去韓信中軍左都督之職,加封五軍大都督,授正一品鎮國大將軍銜,掌全國兵馬,著工部起大都督府一座。”
韓信聞言一驚,心中不僅不喜,反而驚恐莫名。
五軍都督府大都督加鎮國大將軍,已經到了武將的盡頭,幾乎封無再封。
功高蓋主唯一的結果就是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他一張臉幾乎被嚇得慘白,額頭上頓時滲出冷汗,他擔心自己連大都督府蓋起的那一天都見不到,人就沒了,連忙顫聲道:“末將惶恐。”
文武群臣見到韓信的樣子後,下意識看向龍椅上的楚昊。
但楚昊頭戴冕冠,他們看不清他的臉色神情,不知道這一封加賞的用意是什麽。
安卓蘋果均可。】
朱無視也在這時眯起了雙眼,暗自思索起來。
韓信此站的確為大乾揚了國威,但同時也將他自己置身於功高蓋主的地步。
倘若他為皇帝,也會先高高地將他捧起,然後再慢慢地打壓他。
比如……讓人去搜集韓信的各種信息,隨便參他幾項罪,就能將其直接打落塵埃。
想到這裏,朱無視在心中更加警惕起來。
禦台上,楚昊見到韓信那副驚恐莫名的樣子後,突然輕笑道:“卿不必惶恐,朕非暴君,更不擔心所謂的功高蓋主,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之上,還有爵位,乃至異姓王。”
“朕從來都不覺得大乾會偏居區區揚州與豫州,如今大離已亡,其國所占領的冀州、兗州、青州、徐州,如今盡歸大乾所有,九州天下大乾已得其六,朕希望你會有封異姓王的那一天。”
他這句話說完後,滿朝文武皆神情一變。
韓信的臉色也好看了一些,他吞咽著口水,躬身道:“末將,領賞,謝恩!”
隨後,他退迴人群之中。
“李廣。”
楚昊繼續點名。
李廣苦笑著從群臣中走出,躬身下拜。
楚昊道:“此戰你亦功勞頗大,即日起,授中軍左都督一職,加授正二品驃騎將軍,賞銀萬兩,著工部起一座驃騎將軍府。”
李廣躬身領賞,戰戰兢兢地退了迴去。
楚昊又道:“此戰共傷亡二十餘萬,陣亡者,妻兒父母皆由養濟司奉養,凡陣亡將士,由兵部列出名冊,每人發放撫恤金一千兩。”
已經迴歸朝班中的韓信與李廣連忙躬身下拜。
楚昊看向人群中的陳慶之,再次點名。
“陳慶之。”
陳慶之聞言後急忙出列,並躬身下拜道:“末將在。”
楚昊道:“前不久,巽朝有十五萬大軍自荊州而來,將我朝六十萬百姓攔在豫州,陳慶之率領七千人晝夜急行軍趕至豫州與之大戰,此戰誅敵七千,俘十四萬三千人,以及八千六百車糧草,一萬兩千匹軍馬!”
說到這裏時他環視文武群臣,笑著道:“而這一戰,我軍無一傷亡!”
這句話剛一落,奉天殿內頓時沸騰起來。
韓信、李廣、公孫瓚、趙雲、嚴綱、秦叔寶、程知節,乃至朱無視,全都將目光看向年紀輕輕的陳慶之。
他們從未聽說過這個人。
但這個人卻打出這麽一場堪稱奇跡的勝利!
</p>
奉天殿外,杜如晦、張仲景、李嗣業、王守仁四人因距離奉天殿最近,殿內的廷議他們也能聽得清楚。
此時聽完房玄齡的奏議後,在心中思索此策是否可行的同時,也在想著是否可以再加以補充。
對於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們都明白,如果此刻能夠在當今皇上與滿朝文武麵前顯露出自己的才華,之後賞官時,待遇也會隨之增加。
因此,全都皺著眉頭。
殿內,王猛見群臣都在小聲地議論,不由自主看向麵色沉靜的諸葛亮。
他心中倒是有補充的內容,但他既不是忠良之後,也沒有當官的父親,因此心中忐忑。
不知道該不該出列上奏。
諸葛亮感覺到王猛的注視後,側頭看了他一眼,隻見他神情中既有忐忑不安,也有躍躍欲試。
稍一思索,諸葛亮就明白他的忐忑,理解他的不安,於是輕輕點了點頭。
得到諸葛亮的首肯後,王猛心中大定。
當即深吸一口氣,從人群中走出,來到最前麵後躬身下拜道:“啟稟皇上,草民王猛,另有補充之策。”
群臣為之側目時,楚昊也頷首道:“盡管言之。”
王猛聞言後對著楚昊又是一拜,又對文武兩列群臣拱手一禮,才開口道:“禮記有雲‘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玄齡兄隻言其一,未言其他。”
房玄齡輕輕點頭,拱手道:“請王兄賜教。”
王猛拱手迴禮後,麵朝楚昊,拱手道:“玄齡兄言,民有單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府縣加以收養,贍給衣食,每令周足,以終其身。並建巡查司四時監察。”
房玄齡聽到這段話後,神情一怔。
他隻提了老人,卻沒有提幼童,而王猛在這句話中為他加上了。
王猛高聲道:“草民認為,因明確下令,所在府縣,官員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或判刑或罷官,若應給衣糧,而官吏克減者,以監守自盜論。唯有重罰,才能使各府縣官吏驚懼用心。”
“未免官吏以次充好,朝廷每建養濟院一所,便從當縣取兩百畝至五百畝地,其田其糧,因全用於養濟院,官吏不得動用。”
“吾皇仁慈,金陵城內凡開山、取木、背石、織布等做工者,不論男女老幼,皆有錢贈。”
“各府縣養濟院內的良田,也可效彷此策,另請年輕力壯者種植,或命當地府縣,差衙役牢吏帶牢獄之中服刑之人前往養濟院種田,可視其田內畝產來適當減刑。”
“幼童者,因另請當地有學之士教其學問,一切學雜費用由朝廷承擔,待其及冠後,應在養濟院服役三年。”
楚昊聞言時緩緩點頭,王猛所言的確要比房玄齡的更加詳細,接著看向下方群臣,問道:“卿等可有補充?”
諸葛亮思索著王猛與房玄齡所說的內容,覺得可以一試。
於是躬身下拜道:“臣覺得可以一試。”
其他人在諸葛亮話落後,紛紛下拜道:“臣等附議。”
“好。”
楚昊緩緩點頭,道:“既如此,即命各府縣建立養濟院,戶部在金陵另建一司,名養濟司,負責各縣養濟院之事。刑部另建巡查司,專職巡查各府縣養濟院。”
“此二司,各設主事一職,官至正五品,其餘官員由戶部與刑部共議。”
話落,他看向王猛與房玄齡,開口道:“此事既然由你二人所提,便交予你二人負責。王猛即任養濟司主事,負責一應調度。房玄齡任巡查司主事,檢查各府縣養濟院。”
王猛與房玄齡心中一喜,急忙躬身謝恩領旨,隨後退迴人群中。
諸葛亮再次出列,道:“臣之奏有三,其一,其二已稟,其三,前軍左都督秦叔寶,自福州入京,路毀廟宇六十二座,獲佳糧四千萬斤,次糧一千兩百萬斤,今所有糧食經臣檢查,已入糧庫。”
“今戶部糧庫,有糧六千八百萬斤,魚蝦十七億斤,臣請濟災。”
楚昊聽到魚蝦竟有十七億斤時神情一怔,但很快想起洞庭湖昔日以十萬蝦兵蟹將圍城,那些蝦兵蟹將比正常人都高大,之後四海龍王又送了些魚蝦。
加起來有這麽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思索至此,楚昊開口道:“濟災一事暫緩幾日,吳起曾率五萬武卒前往揚州各縣遷徙百姓,算一算日子,應該快要迴來了。待他歸來時,再進行濟災。”
諸葛亮聞言便退迴班裏。
緊接著,上官海棠捧著奏折走出,道:“臣,鎮妖司統領兼皇城司千戶,上官海棠有本奏。”
左子雄走下殿中,從她手中接過奏折,捧著來到楚昊身邊。
楚昊接過奏折翻看時,上官海棠也躬身拱手道:“啟稟陛下,金陵城目前共有一百七十五萬人,其中有五萬人已經感染瘟疫,且數量日漸增多。”
“而在這五萬人中,已經有一萬兩千人死亡。”
哪怕群臣早已知道了這件事,再次聽聞死亡人數時,神情也不免一沉。
楚昊輕輕點頭,亦是沉聲道:“朕已找尋到破解五濁大劫的辦法,過些時日,五濁可解。”
上官海棠退迴班裏。
楚昊見群臣在這時全都沉默時,給了左子雄一個眼神。
左子雄立刻上前一步,問道:“群臣可有本奏?”
楚昊見到下方文武群臣皆沉默,便笑著道:“列位既無本奏,朕便說幾句。”
話落時,他聲音提高了一些,道:“公孫瓚、趙雲,嚴綱,田豫。”
一身亮銀甲,麵容俊朗的趙雲、嚴綱、田豫以及麵容威嚴,身穿黑甲的公孫瓚立刻從人群後方走出,躬身下拜。
楚昊環視文武群臣,道:“昔日巽朝犯我疆界,趙雲、嚴綱、田豫隨羽林大將軍公孫瓚苦戰三月,殺敵數千,此戰結束,公孫瓚重傷垂死,趙雲將其背在身後,快馬疾馳三天三夜送至金華府療傷,又奉軍令,晝夜奔行一個日夜迴京報捷。”
“後率領三千白馬義從,與田豫、嚴綱,自豫州護送六十萬百姓入京。”
文武群臣有些知道這件事情,有些不知道,此時聞言後,紛紛看向站在文武兩班前的四人。
楚昊笑著道:“此戰揚我國威,護我疆界,賞紋銀三千兩,羽林大將軍公孫瓚官升一級,加授正二品昭武大將軍銜,年俸紋銀九百兩。”
此前他私下已經封過一次,如今隻是當著群臣的麵念了一次,為的是傳其功勞讓文武群臣知曉。
公孫瓚心中也明白這個道理,當即躬身拜謝道:“臣公孫瓚謝恩領賞。”
楚昊緩緩點頭,道:“命你建軍昭武,統兵十萬,鎮守金陵東城牆,負責姚坊、仙鶴、麒麟、滄波、高橋五門的城禁。”
公孫瓚再拜,恭聲道:“末將領旨。”
楚昊看向魯妙子,道:“著工部於城內起一座昭武大將軍府。”
魯妙子躬身下拜領命。
楚昊看向趙雲、嚴綱、田豫,笑著道:“此戰趙雲、嚴綱、田豫亦功不可沒。”
“即日起,趙雲加授從五品武毅將軍銜,封萬戶,賜府邸一座,入中軍都督府,建衛姚坊、仙鶴、麒麟、滄波、高橋五衛,每衛兩千人!”
“嚴綱加授從五品武略將軍,封萬戶,賜府邸一座,建衛定坊、夾岡、雙橋、鳳台、安德五衛,每衛兩千人。”
“田豫授兵部主事,官至正七品,賞紋銀一千兩,賜府邸一座。”
“白馬義從其餘人等,各賜紋銀一百兩,由戶部發放,此戰陣亡者,妻兒父母皆由養濟司奉養,凡陣亡將士,由兵部列出名冊,每人發放撫恤金一千兩。”
趙雲、嚴綱、田豫三人聞言後全都神采飛揚,當即躬身下拜,異口同聲道:“末將(臣)謝恩,領賞。”
田豫雖然沒有被封將軍,但他心中卻極為滿意,因為他本就不喜帶兵殺敵,昔日在羽林大將軍公孫瓚麾下,也隻是出謀劃策。
國境一戰中,因為實在無人可用,他才領了一千人。
如今入了兵部,成了文官,算是圓了他的心願。
兵部主事雖然品級小,但也要分什麽時候,在如今的大乾,兵部除了兵部尚書諸葛臥龍之外,隻有他一個官。
而諸葛臥龍今年已經56歲,按照大乾律,官員六十歲之上就可以致仕還鄉。
他此時入了兵部,日後不愁升為尚書。
想到這裏後,他心中更加喜悅。
而趙雲與嚴綱,也是心中歡喜。
在他們領完賞退下後,楚昊將目光看向韓信,笑著道:“韓信。”
韓信沒想到還有他的事,連忙從列中走出,來到最前方躬身下拜,道:“末將在。”
楚昊環視文武群臣,道:“一年前大離滅國時,五十萬匈奴狼騎兵攻破大周三府,自青州而入,直逼金陵。中軍左都督韓信率領京營、以及豫州大軍入徐州以抗敵,一年苦戰,五十萬大軍以死傷二十餘萬的代價,大敗匈奴狼騎,並俘虜二十萬匈奴狼騎。”
“此戰揚我國威,韓信聽封。”
韓信當即躬身。
楚昊頷首道:“即日起,撤去韓信中軍左都督之職,加封五軍大都督,授正一品鎮國大將軍銜,掌全國兵馬,著工部起大都督府一座。”
韓信聞言一驚,心中不僅不喜,反而驚恐莫名。
五軍都督府大都督加鎮國大將軍,已經到了武將的盡頭,幾乎封無再封。
功高蓋主唯一的結果就是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他一張臉幾乎被嚇得慘白,額頭上頓時滲出冷汗,他擔心自己連大都督府蓋起的那一天都見不到,人就沒了,連忙顫聲道:“末將惶恐。”
文武群臣見到韓信的樣子後,下意識看向龍椅上的楚昊。
但楚昊頭戴冕冠,他們看不清他的臉色神情,不知道這一封加賞的用意是什麽。
安卓蘋果均可。】
朱無視也在這時眯起了雙眼,暗自思索起來。
韓信此站的確為大乾揚了國威,但同時也將他自己置身於功高蓋主的地步。
倘若他為皇帝,也會先高高地將他捧起,然後再慢慢地打壓他。
比如……讓人去搜集韓信的各種信息,隨便參他幾項罪,就能將其直接打落塵埃。
想到這裏,朱無視在心中更加警惕起來。
禦台上,楚昊見到韓信那副驚恐莫名的樣子後,突然輕笑道:“卿不必惶恐,朕非暴君,更不擔心所謂的功高蓋主,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之上,還有爵位,乃至異姓王。”
“朕從來都不覺得大乾會偏居區區揚州與豫州,如今大離已亡,其國所占領的冀州、兗州、青州、徐州,如今盡歸大乾所有,九州天下大乾已得其六,朕希望你會有封異姓王的那一天。”
他這句話說完後,滿朝文武皆神情一變。
韓信的臉色也好看了一些,他吞咽著口水,躬身道:“末將,領賞,謝恩!”
隨後,他退迴人群之中。
“李廣。”
楚昊繼續點名。
李廣苦笑著從群臣中走出,躬身下拜。
楚昊道:“此戰你亦功勞頗大,即日起,授中軍左都督一職,加授正二品驃騎將軍,賞銀萬兩,著工部起一座驃騎將軍府。”
李廣躬身領賞,戰戰兢兢地退了迴去。
楚昊又道:“此戰共傷亡二十餘萬,陣亡者,妻兒父母皆由養濟司奉養,凡陣亡將士,由兵部列出名冊,每人發放撫恤金一千兩。”
已經迴歸朝班中的韓信與李廣連忙躬身下拜。
楚昊看向人群中的陳慶之,再次點名。
“陳慶之。”
陳慶之聞言後急忙出列,並躬身下拜道:“末將在。”
楚昊道:“前不久,巽朝有十五萬大軍自荊州而來,將我朝六十萬百姓攔在豫州,陳慶之率領七千人晝夜急行軍趕至豫州與之大戰,此戰誅敵七千,俘十四萬三千人,以及八千六百車糧草,一萬兩千匹軍馬!”
說到這裏時他環視文武群臣,笑著道:“而這一戰,我軍無一傷亡!”
這句話剛一落,奉天殿內頓時沸騰起來。
韓信、李廣、公孫瓚、趙雲、嚴綱、秦叔寶、程知節,乃至朱無視,全都將目光看向年紀輕輕的陳慶之。
他們從未聽說過這個人。
但這個人卻打出這麽一場堪稱奇跡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