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次常朝。


    又是一次平平無奇,且發生在秋收之前不久的常朝。


    隻是相較於三年前那一次,這一日的常朝,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禦榻之上,天子啟正襟危坐,滿臉莊嚴肅穆。


    殿室之內,朝臣百官、公侯貴戚分坐於東西兩側的筵席之上,無不側仰起頭,望向禦階上方的禦榻方向。


    準確的說,是禦榻上的天子啟,以及跪坐於禦榻側方的監國太子劉榮。


    而在殿內眾人目光所及之處,劉榮卻是一副駕輕就熟的模樣,熟練地攤開一卷卷竹簡,將一個又一個重大議題,依次擺上台麵。


    “今歲秋收在即,內史、少府肩上的擔子不輕。”


    “大體上,朝堂還是去年的路數——主要將粟的價格穩在四十錢每石,允許上下浮動三錢每石,再多,便要下場平抑、調控。”


    “至於宿麥,朝堂原則上不幹涉價格起伏,實際操作上,盡可能也要將未加工的宿麥糧粒,控製在和粟基本一致的價格。”


    “加工完成的麥粉,卻是當真不用多加幹涉了——隻要不超過百錢每石,便由著他去。”


    禦榻一側的監國太子專屬座位,劉榮輕描淡寫的為今年,關中秋收後的糧食價格畫出了紅線。


    與過往幾年一脈相承:依舊是重點管控粟的價格,並輕微調控宿麥原糧的價格。


    對此,朝中百官自然是無甚異議,隻是就具體細節向劉榮請示一番,便依次退迴了朝班。


    卻沒有躬身領命,就勢結束這個議題;


    劉榮也沒急著進入下一個議題,而是將麵前的竹簡卷起,並從座位上站起身,帶著竹簡來到了天子啟的禦榻前。


    將竹簡再恭恭敬敬攤開,擺在天子啟麵前正前方,旋即將雙手環抱於腹前,做出一副‘請父皇過目’的架勢。


    直到天子啟煞有其事的將上身前傾,在竹簡上細細掃視一遍,又生怕有人看不見般沉沉點下頭,殿內朝臣百官才齊齊起身,對天子啟躬身領命。


    “聖明無過陛下~”


    “臣等,唯頓首頓首,百拜領命而已……”


    這,便是恩、威盡出於上;


    或者說,是隻有君——隻有天子,才可以合理合法的‘作威作福’。


    除了天子之外,哪怕是太子,甚至是監國太子,也絕不可在這樣的事情上代俎越庖。


    用後世通俗易懂的話來講,便是劉榮作為監國太子,隻有參政權、議政權,卻絕對不能擁有重大決策權。


    從個人立場上,太子劉榮可以就某件事,發表自己的看法;


    從身份職務上講,監國太子可以從上位者的角度,在議論中否決朝臣百官、公侯貴戚的論點。


    但最終結果如何,必須由天子啟拍板。


    在朝議之上,絕不會,也絕不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


    ——劉榮說:這件事,孤覺得可以,那就這麽辦吧,不用請示父皇了。


    哪怕這件事,真的是劉榮在拿主意、真的是劉榮‘一言而決’,在朝議之上,劉榮也必須擺出這麽個姿態,來讓天子啟充當最後決斷者。


    這既是為了借天子啟的威嚴,來掃清政策推行過程中的阻礙,也是為了確保父子二人之間,不會因為權力歸屬問題而出現隔閡。


    “父皇允準,秋收之事,便這般定下。”


    “下一件,則涉及到朝堂公、卿有司的任命調動。”


    “還請內史上前,將如今朝中,出缺的公、卿,及有司屬衙職務,同孤、父皇,以及朝中諸公說上一說。”


    丟下這麽一句話,劉榮也趁著這難得的氣口,抓緊灌下了一口茶湯。


    而在劉榮淡定自若的目光注視下,內史田叔站出身,按照劉榮的意思,將如今朝中出缺的重大職務,依序擺在了殿內眾人的麵前。


    “三公之中,右丞相條侯周亞夫,於上旬請乞骸骨;”


    “左丞相開封侯陶青,為相三年,其才能平平,並不能將相府梳理的井井有條,故而惶惶不可終日。”


    “——開春之時,開封侯陶青哀求覲見,並懇請陛下準許開封侯告老還鄉。”


    “陛下暫不準,卻也曾言:左、右丞相都不幹了,怎也要找到適合的繼任者,再放這二人榮歸故裏。”


    “故而,條侯乞骸骨的奏疏,陛下也至今都是留中不發……”


    說著,田叔不由得將眉眼一抬,試探著望向禦榻上方的天子啟。


    見天子啟麵無異色,才將目光移向劉榮;


    待劉榮麵無表情的緩緩點下頭,方繼續道:“條侯、開封侯,皆乞骸骨以告老還鄉,陛下已允準二人榮歸故裏。”


    “故左、右丞相皆出缺;”


    “內史臣田叔,以暫代百官之首,當請陛下、家上示下;”


    “——條侯、開封侯卸任之後,朝堂當議者,乃左、右丞相二選,還是複行丞相之製、不分左右丞相,隻議丞相之選?”


    “且,無論朝堂當論者,乃左、右二相,亦或獨丞相一職,臣等皆已奉陛下詔諭,得丞相備選數人。”


    “這便以擬定名錄奉上,供陛下、家上參詳。”


    說著,田叔便從懷中掏出一卷足有小腿粗,攤開來足有六七尺長的竹簡,由殿內郎官代為呈上。


    攤開竹簡一看,劉榮當即一聲好家夥。


    ——擬定的丞相候選人,總共就仨;


    竹簡的九成九,都是參與這三個擬定人選商議的朝臣百官署名。


    這倒也算是漢家的傳統了。


    畢竟此番,右丞相周亞夫、左丞相陶青近乎同時請求離任,都不屬於通俗意義上的正常離職(即離世)。


    無法由上一任丞相,指定下一任丞相的人選——如此重大的人事任命,自然需要朝臣百官共議,再由天子親自拍板。


    既然是‘共議’,並且還是議論出具體人選,自然也需要實名製推舉,以免日後無法劃分責任。


    大致看過百官拿出來的三個人選,劉榮並沒有急於表態,而是再度捧起竹簡,將名單送到了天子啟的麵前。


    直到這個時候,天子啟才終於開口,說出了今日這場朝議中,自己所說出的第一句話。


    “曲周侯酈寄,不可為相。”


    輕飄飄一句話,便無情否決了開國元勳兼軍功二代侯:曲周侯酈寄的候選資格;


    見殿內的氛圍,被天子啟這過分生冷的否決而變得有些陰沉,劉榮也是適時站了出來。


    “吳楚七國之亂,曲周侯領車騎將軍,引大河之水淹邯鄲;”


    “雖功僅次於右丞相條侯周亞夫,但趙國百姓至今,都對曲周侯耿耿於懷。”


    “——若以曲周侯為相,恐趙地民怨沸騰,更邊牆橫生變數。”


    “再者:今我漢家,可用之將少之又少,實可謂青黃不接。”


    “若是連曲周侯,都被一個丞相的職務鎖在長安,那日後邊牆有事,我漢家,可就連一個像樣的領兵大將,都很難派的出去了。”


    說來說去,劉榮這番話,和天子啟就是一個意思:酈寄不可為相。


    隻是不同於天子啟簡單粗暴的否決,劉榮這番委婉的表述,無疑是為酈寄留足了體麵。


    如果說,天子啟一句‘酈寄不可為相’,讓酈寄站在了社會性死亡的邊緣,再也沒有了擔任朝中職務,乃至軍中將職的可能;


    那劉榮這番斡旋,則將事態控製到了最小的範圍內。


    天子啟:酈寄不可為相——潛台詞,便是連丞相都不行,其他職務更別提了!


    劉榮:酈寄不適合為相——潛台詞則是:酈寄隻是不能做丞相,除了丞相,其他職務都是可以考慮考慮的;


    尤其是軍中,還是非常仰仗酈寄這種德高望重,又勞苦功高的開國元勳、柱石老將的……


    “臣,謝陛下隆恩……”


    “謝家上。”


    作為開國時期的遺老遺少,酈寄自然看得透這一切。


    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無法做丞相,並非劉榮所說的那些原因;


    而是因為當年,諸侯大臣裏應外合共誅諸呂時,酈寄作為呂祿的好友,卻被周勃威脅著偷取了呂祿的虎符。


    原以為可以搭上先帝的戰車,卻不想落得個‘賣友求榮之輩’的罵名。


    有這個罵名在,酈寄注定隻能為將,絕無可能躋身於廟堂。


    故而,酈寄那句‘謝陛下’,謝的是天子啟沒把話說的太直白、難聽——起碼沒直接說‘賣友求榮之輩,不可為我漢家之相宰’;


    至於謝劉榮,自然是感謝劉榮為自己留足了體麵的同時,還對自己仍舊保有如此重視和尊重。


    ——酈寄知道,有一句話,劉榮沒撒謊。


    如今漢家,是真的很缺可以領兵征戰的大將。


    原本有個‘事有輕重緩急’時可以用的周亞夫,結果已經到了耐磨度臨界點,無法再用;


    若是酈寄也宣告政治生涯結束,那漢家能拿得出手的領兵大將,也就剩下韓頹當、李廣、程不識等寥寥數人。


    ——前者是匈奴詳將,哪怕真的歸心,也絕對不可獨領大軍;


    至於後二者,更是還沒長毛的雛兒,才剛被外放到邊關曆練……


    “太子中盾衛外放為北地郡守,孤在博望苑的羽林、虎賁二衛,正缺一駐軍大將。”


    “——不知曲周侯,可會覺得受了委屈?”


    本就已經被劉榮留夠了體麵,這下又有了補償,酈寄自然是再拜而謝,躬身領命。


    至此,朝堂拿出的三個丞相備選,便隻剩下了兩個。


    而第二個人,卻是比曲周侯酈寄,都更加糟糕的備選……


    “章武侯,竇廣國……”


    當這個人名,被天子啟以一種莫名陰冷的語調念出口,殿內百官朝臣不由得暗下一驚!


    ——不是啊陛下!


    ——章武侯,隻是我們拿來湊數的啊!


    “闊別多年,故安侯都已經薨了,想不到章武侯,卻至今都還享譽朝堂內外?”


    看似隨意的一聲嘀咕,卻是識別多年,再一次否定了章武侯竇廣國的整個政治生涯。


    ——上一迴不讓你做丞相,就是因為你丫名氣太大!


    結果隔了這麽多年,先帝、申屠嘉都沒了——朕都沒剩幾口氣好喘了,你丫還這般德高望重?


    “如此說來,左右丞相之製,便是要就此廢止了。”


    “唯獨剩下一個桃侯……”


    殿內眾人思慮間,劉榮也已經通過排除法,得知了老爺子真正屬意的人選。


    ——三個人選,至少要留下一個,這都排除出去兩個了!


    剩下那個,可不就是板上釘釘的丞相了嘛……


    “既如此,奉常有司便開始著手準備,再擇一吉日,以拜太仆:桃侯劉舍為相。”


    劉榮此言一出,天子啟也當今點下頭,算是認可了劉榮的說法。


    而在西席朝臣擺列,劉舍隻艱難挪動著激動到發顫的雙腿,來到殿中央;


    都要做丞相的人了,卻毫不顧忌形象的咣當跪下身,吭哧吭哧便開始連連叩首。


    “臣,謝陛下!”


    “臣,謝家上!”


    劉舍被天降大禮包砸了個眉開眼笑,看著劉舍小人得誌的模樣,兩側的朝臣百官、公侯貴戚,則再度開始嘀咕起過去,曾出現過無數次的那句評價。


    “漢家的丞相,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故安侯好歹為人正直,條侯起碼有武勳傍身;”


    “——開封侯再不濟,那也是元勳公侯後人。”


    “現而今,連桃侯這般人物,居然也能做我漢家的丞相了?”


    大家顯然很不服。


    但沒辦法。


    漢家的丞相,采取‘矮子裏麵拔將軍’的選拔模式,這已經是第三次了。


    ——確實是一代不如一代;


    卻是當代現存的候選人當中,最有資格的那一個。


    “太仆為相,那九卿出缺的位置,可就又多了個太仆……”


    禦榻之上,便見劉榮苦笑著搖搖頭,而後便迴到自己的專屬座位,繼續主持起這場關乎三公九卿一級的大規模人事調動。


    最終結果,也大體還算能讓人滿意。


    ——太仆桃侯劉舍,拜為相;


    ——少府陽陵侯岑邁,遷禦史大夫;


    少府、太仆出缺,擇日再議。


    隻是這個擇日再議,卻是讓劉榮傷透了腦筋。


    以至於天子啟問起劉榮的意見,劉榮都隻得含糊其辭的說:兒臣這裏,實在是沒有什麽像樣的人選……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這一生,如履薄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煌未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煌未央並收藏朕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