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日,並不是說要在這一天,就要把秋收的所有事兒忙完。


    通常情況下,秋收日一大早,百姓農戶便會來到自家田邊,開始緊鑼密鼓的揮舞手中鐮刀,無情的收割田間作物;


    同一時間,官服也會排除稅吏、衙役。


    稅吏在亭長的陪同下,在‘亭’等待,衙役們則在嗇夫的指引下守在田邊。


    監督,或者說是監視著農戶,將田裏的作物收割完成之後,衙役們便會‘押送’農戶們,帶著各家收獲的糧食到‘亭’集合。


    隨後便是當場稱量,並當場按比例收取農稅。


    ——太祖高皇帝為漢家定下的農稅,是十五取一;


    而自太宗孝文皇帝以來,漢家的農稅,幾乎是每五年裏,便會有四年被天子頒詔減半,即三十取一。


    收割完成,再繳過農稅,帶著剩下的糧食從‘亭’出來,農戶們便會看見糧商們撲上前,各自開出價碼,以當場收購百姓手裏,才剛從田間收割而來的糧食。


    往年都是這樣。


    但今年,情況卻是有所不同了……


    “廣明成鄉甲裏,田二郎家;”


    “田百畝,產粟~”


    “唔,三百三十石。”


    長安東郊,廣明城鄉。


    縣衙稅吏手持兔毫,扯著悠長嘹亮的語調,嘴上一邊念著,一邊將念出的話落筆記錄在麵前竹簡之上。


    喊出這句‘三百三十石’時,還不忘抬頭望向麵前不遠處,正直勾勾盯著米鬥,片刻都不敢挪開目光——生怕被稅吏欺負、克扣了自家糧食的青年。


    “瞧瞧,三百三十石,準是不準?”


    聞言,青年隻飛快的撇了眼稅吏所在的書案前,旋即便再度將目光移迴,繼續盯緊正在被衙役們稱量的自家糧食。


    隻嘴上答了句:“是三百二十七石四鬥,另還餘了小半鬥。”


    說著,青年走上前,將自家糧食從鬥具中倒迴米袋,忙活了好一會兒;


    把所有的糧食——把自家那三百三十來石糧食都收迴米袋,並用手攥緊袋口,青年才終於抬起頭,直視向那腰係銅印,秩二百石而稅吏。


    “今歲,陛下頒了農稅減半的詔書,就在縣衙外的露布上掛著呢。”


    “——農稅十五取一,減半,便是三十取一。”


    “若按三百三十石來算,俺家該繳農稅十一石;”


    “但按三百二十七石四鬥算,則該繳農稅十石九鬥餘。”


    毫不畏懼的說著,青年便深吸一口,神情嚴峻的凝望向稅吏眼眸深處。


    “一鬥米,夠俺家三口人吃一頓飽飯。”


    “但這鬥米到了公手裏,卻是連一片絹帕都買不來。”


    “——今歲不豐,俺們農人家的日子不好過;”


    “還請公,放俺家一條活路……”


    青年語調低沉的說出這番話,猶豫再三,終還是極其‘冒險’的將雙手都從糧袋上移開;


    飛速拱手對稅吏一拜,之後便又趕忙低下頭,將腳邊的所有糧袋,都再度納入了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


    ——不能怪青年太過於小心謹慎;


    實在是這些個稅吏,有太多太多手段,能從這些疾苦農戶身上打秋風了。


    就說這秋收日,官府派出稅吏、衙役,監督百姓收取農獲,並當場繳農稅,裏麵就大有名堂可做。


    監督百姓的收獲過程,並‘押送’百姓帶著自家農獲前去繳稅,自然是為了避免農戶偷稅漏稅。


    但到了地方,危險就開始接踵而至了。


    舉個例子;


    你是個農人,你家有一百畝田,今年收獲了三百石糧食。


    按照三十取一的稅比,你該繳十石糧食的農稅。


    帶著自家那三百石糧食,跟著衙役來到了‘亭’,開始稱量你家的農獲;


    糧粒被你從秸稈上搓下,一點點倒入鬥具裏,等差不多裝滿了,稅吏拿條木尺,沿著鬥具上沿橫向一劃——這就是一鬥了。


    但你沒發現:稅吏用來刮鬥具上沿的木尺,並不是直的!


    原本的一鬥糧食,被稅吏那微微彎曲,凹麵朝上的木尺一刮,就被刮去了不少,明明已經不足一鬥,卻依舊被記錄為:一鬥。


    就這樣,你家那實際上隻有三百石的糧食,便被那曲尺刮了一層又一層,硬生生多刮出了十幾石!


    好嘛,你家今年理論收獲:三百一十五石。


    多出了十五石,就要多繳這十五石的稅,三十取一,便是五鬥。


    原本十石的農稅,至此變成十石五鬥。


    別急,還早著呢;


    ——既然要交稅,伱自然得從你那實際隻有三百石,名義上卻有三百一十五石的糧食當中,拿出十石五鬥來繳稅。


    這十石五鬥的農稅,無疑要再經過一次稱量。


    這時候,花活兒就又來了。


    ——你抱著糧袋,正往鬥具裏倒糧食呢,鬥具邊的衙役卻東張西望,同時故作隨意的伸出腳,一下下踢在鬥具邊沿。


    每踢一腳,鬥具裏的糧食,便肉眼可見的往下一沉;


    到最後,鬥具裏已經是‘米擠米’,想倒都有些倒不出來,得用手摳了!


    這都還沒完!


    不等你鼓起勇氣,請求衙役‘別再踢了’,衙役手上的曲尺冷不丁一轉,當即便從凹麵朝上,變成了凹麵朝下!


    明明鬥具已經滿了,那向上彎曲的木尺刮過,卻愣是和鬥具裏的糧食還有一層縫隙!


    再把這層縫隙填滿,讓鬥具裏的糧食微微拱起——好,這才是一鬥;


    這樣的‘一鬥’,你總共要交一百零五個,湊成十石五鬥的農稅。


    這又是腳踢震鬥,又是曲尺刮鬥的,你這十石五鬥的農稅,也早就變成十二三石了。


    最後,厲害的來了。


    ——人家稅吏往上報的時候,壓根兒就不會說你家今年,收獲了三百一十五石糧食!


    有點良心的,根據實際情況湊個整,報個三百石;


    膽子大點的,更是給你報成二百七十石!


    就這麽著,從每家每戶手裏多拿三兩石農稅,另從原本應該上繳官府的農稅中,再截取一石左右;


    裏外裏算下來,每家每戶保底能刮下三石,一‘亭’十裏,便是上千石糧食,數萬萬錢……


    然後三五稅吏聚在一起,喝點小酒吃點肉,再把這幾萬錢一分,又是美滋滋的一年……


    “你看看你看看,急個什麽勁兒~啊;”


    “本官這,這不是想著湊個整數,也好算賬嘛……”


    被青年一語道破心裏的小九九,那稅吏隻稍有些尷尬的含糊兩句,便冷然將臉一板;


    讓青年上前,在記錄著青年這一家繳稅信息的竹簡上按了手印,便讓青年退了出去。


    至此,青年一家今年的農稅,便算是繳納完成。


    “大哥!”


    見青年走出亭子,一旁的瘦弱少年猛地從地上彈起身,滿是憂慮的大步上前。


    欲言又止的看了看左右,正不懷好意的看向自己的稅吏、衙役們,少年隻難掩憂色道:“這般得罪了縣衙的狗吏,怕是不妥的吧?”


    “聽說那狗吏,平日裏和鄉裏的嗇夫,那可是常走動的……”


    少年此言一出,青年麵色也不由得隨之一青。


    正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放到這些底層百姓的身上,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縣衙郡衙,乃至廟堂之上的那些個官老爺們,往往都是一副和顏悅色的模樣,恨不能見誰都攀談兩句,以表現出自己的平易近人。


    但這,並非是由於這些人,真的如表現出來的那般溫善,而是因為那些髒活,有的是人替他們幹。


    具體到今日,也是一樣的道理。


    ——青年直言道破稅吏的小心思,看似沒什麽大不了,實則卻是得罪了那稅吏,以及上上下下一眾官吏。


    比如此刻,正對兄弟二人怒目而視的衙役們,明顯因為青年的堅持,而失去了相當不菲的意外收入。


    再有,便是那稅吏上麵——若是背後沒人撐著,那稅吏便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如此明目張膽的玩兒‘四舍五入’的戲碼。


    但很快,青年便強擠出一抹笑容,輕輕摸了摸弟弟的腦袋;


    而後,又毫不畏懼的在身側環視一周,目光毫不躲閃的和亭外,正看向自己的每一個衙役對視了一遍。


    再裝出一副在和弟弟說話的模樣,實則扯開嗓音吼道:“俺家,那可是吃過太子賣的米!”


    “狗吏欺俺農戶愚笨,就此作罷便是;”


    “若是糾纏不休,俺免不得要走一趟長安,尋太子告上一狀!”


    青年此言一出,原本還怒目圓睜的一眾衙役,隻瞬間齊刷刷望向亭內,臉色已經比鍋底還黑的稅吏。


    見稅吏哼哼唧唧半天,也沒放出來個響屁,便隻得故作淡然的別過頭去,各自看向已經空無一物的田野之間,全當自己什麽都沒聽到。


    ——吃過太子賣的米?


    嗨~


    今年秋天,關中——尤其是長安附近,又有幾人沒吃過太子賣的平價糧啊~


    隻是青年既然敢當著這麽多人,喊出這麽一句不硬不軟的威脅,那就說明這少年,未必就真和太子一點關係都沒有。


    老劉家的太子儲君,喜歡在關中大地到處晃悠,甚至是到處交‘朋友’,乃至談戀愛之類,早在先帝之時,就已經是傳遍關中的八卦奇談了。


    鬼知道這麽個半大小子,會不會真有機會跑到太子麵前,告這廣明成鄉的稅吏一狀……


    “可要賣糧?”


    意料之外的小插曲得以平息,而後便是一聲詢問傳入青年耳中。


    本能的迴過身,正要學著亡父過去的模樣,和上來買糧的糧商講價,待看清開口那人身上,竟著一身官袍,青年隻不由得一愣!


    上下打量了好一會兒,又迴頭看了看亭子裏的稅吏,終歸還是沒弄明白發生了什麽,青年便隻得麵帶疑惑的拱起手。


    “見、見過上官。”


    “上官這是……?”


    青年沒敢明說,卻也‘說’的足夠明白。


    ——士農工商,謂之:四民。


    在如今漢家,士指的是權貴階級,即軍功貴族階級,以及官僚階級。


    而商人,處於整個社會鄙視鏈的最底層——遠低於農籍上的黔首農戶,隻略微高於奴籍上的鬼薪、城旦之類。


    凡是商人,皆另入‘商籍’,集中居住在官府劃出去商人聚居區。


    簡而言之:官,是這個時代身份地位最高的人,而商人,則是這個時代身份地位最低的人。


    至於比商人地位更低的奴隸——還是那句話:奴隸不算人,而是算財產。


    當這兩個身份——當官員和商人這兩個身份,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卻是這個時代根本無法接受的。


    官員跑去經商?


    這和幹部帶頭跑去投機倒把,又有什麽區別?


    看出青年目光中的疑惑,那官員也不急,隻溫聲和氣的解釋起來。


    隻是終歸沒有耐心反複解釋太多遍,為青年解答疑惑的同時,那官員也沒忘將音量太高,讓盡可能多的農戶,都聽見自己所說的話。


    “我們是少府的官員,隸屬於監國太子新設立的治粟都尉。”


    “奉監國太子之令,於今歲秋收之後,以平價購買百姓農戶手裏的糧食,以歸入內帑。”


    “——每石,作價三十錢。”


    “當然,也不是非得賣給我治粟都尉。”


    “若是有人給的出更高的價,自也可以賣到別處去;”


    “但若是旁人給不出這麽高的價格,那與其低價賣與旁人,還不如賣給我治粟都尉……”


    和曆史上每一個封建政權一樣:漢家錄用官員的首要標準,便是五官端正,外觀形象、氣質良好。


    便如這治粟都尉的官員,談吐舉止,甚至渾身上下散發出的氣質,都遠非亭內呆坐著的稅吏所能比。


    說出來的話,總是帶著一股莫名的親和力與說服力;


    再有,便是那已經抬得很高,卻始終沒有破音的大嗓門,也明顯是這個官員躋身仕途的先天天賦。


    ——在漢家做官,除了要長的帥,還得上門高、拳頭硬!


    若不然,那一天和同僚吵起來,吵也吵不過,打也打不過——那你也別想當官了,迴老家種你的地去吧!


    更何況漢家的官,一旦到了戰時,那都是要翻身上馬,瞬間化身將帥的!


    身形不夠高大威猛,不能讓麾下軍士服從、嗓門不夠高,無法在戰前鼓舞人心;


    拳頭也不夠硬,無法帶著麾下軍卒建功立業?


    毫不誇張的說:漢家的官員選拔,幾乎就是以‘一眼看上去,有沒有一點將軍的潛力’為標準的。


    別管你能不能把百姓治理好、把地方運營好——若是身上看不出些許將軍的影子,那你是根本無法在漢家做官的。


    很顯然,這個治粟都尉的官員,具備著教科書級的‘漢官’應當具備的素養。


    被那大嗓門一喊,正等著繳農稅的百姓們,自也就紛紛將耳朵豎了起來。


    “太子……”


    “監國太子……”


    那青年卻是陷入了思考。


    夏秋之際,青年和弟弟在太子宮外,也算是和當朝太子有過一場淵源。


    這也是方才,青年之所以敢和本縣稅吏正麵硬鋼,甚至不惜扯太子的虎皮,也要震懾那些個狗吏的根源。


    ——左右真到了那一天,青年找上門,太子未必就不會管。


    而此刻,聽聞官吏的這一番解答,青年再三思慮之後,方試探著問道:“監國太子,為何要這麽做呢?”


    “——能在糧價鼎沸的時候,給俺們黔首賣平價糧吃,俺們就已經感恩戴德,甘願為太子牛馬走。”


    “怎這秋收之後,又……”


    見青年不解,那官吏不由得苦笑一聲;


    正要再說,卻見一老者猛地背起糧袋,一肩將青年頂開大老遠,便將米袋丟到了官吏的麵前。


    “賣!”


    “三十錢一石,俺賣!”


    忙不迭說著,老者便又焦急地迴過身,連喊帶罵的招唿起幾個兒子,將自家的糧食扛過來。


    等那官吏笑而不語的低下頭,為老者的糧食稱量起來,老者才洋洋得意的側過頭,望向那仍舊愣在原地的青年。


    “就說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先帝上一迴下令平準均輸的時候,你小子還沒斷奶呢!”


    “唉……”


    ···


    “你父沒了,你家往後,便要你小子扛大梁。”


    “記住嘍;”


    “這是少府內帑平準均輸,怕俺們老百姓手裏的糧食賣不出錢,才抬價買俺們手裏的糧食。”


    “糧價高了,少府賣低價糧給俺們吃;糧價低了,少府高價買俺們的糧,免得俺們農戶吃苦。”


    “——這,可都是太宗孝文皇帝的遺德啊……”


    “原以為先帝的仁慈,陛下能繼承,就已經是頂了天了;”


    “想不到就連太子……”


    說話得功夫,老者的糧食便已經完成了稱量。


    那治粟都尉的官員也不含糊,當即便掏了錢。


    卻見老者拿了錢,並沒有對治粟都尉的官員表達感激,而是麵色漲紅的折過身,鼻息粗重的看向亭內,那依舊呆若木雞的稅吏。


    “田二!”


    “——你個婢子養的!”


    “不是說俺家的糧去了農稅,也還有三百四十石嗎?!”


    “怎到賣糧的時候,就隻有三百二十石了?!!”


    老者沙啞的咆哮聲,隻惹得那稅吏心下一緊!


    下意識要說‘是買糧的稱錯了,坑你呢’,話到嘴邊才反應過來:從老者手裏買糧食的,可不是過去這些年的糧商們;


    而是太子派出來的治粟都尉……


    ——都尉!


    ——人家身邊有兵!


    “老、老丈莫急……”


    “莫急……”


    嘴上安撫著老者,那稅吏卻是飛快的迴過身,擺明了是要溜之大吉。


    見此,老者卻是氣唿唿迴過身,將手裏的賣糧錢交到幾個兒子手裏,又往兩隻手的手心各吐了口唾沫;


    而後,便揮舞著一杆通體發黑,髒的不成樣子,頂部卻明顯不同凡響的木杖,朝著稅吏逃走的方向追去。


    “狗賊莫走!”


    “俺老漢今兒個便鬥膽,替太宗孝文皇帝,治一治爾等狗官!”


    “婢子養的東西……”


    說話的功夫,老者腳下飛快,已經是追出去了幾十步。


    不多時,遠方便傳來逐漸模糊的哀嚎聲,以及老者的唾罵聲……


    “明公!”


    見此變故,那買糧官員的身邊,當即便走出一道身著甲胄的身影,向官員請示道:“明公”


    “可要攔著些?”


    卻見那官員猛地一瞪眼,又白了開口兵卒一眼。


    “鄉三老!”


    “手裏拿的那是鳩杖!”


    “——和太後手裏那杆一樣的鳩杖!”


    “要攔你去攔!”


    將兵卒嗬退,官員便立即換上一副溫和的笑容,招唿著其他農戶,繼續買起糧來。


    隻是正事雖然沒耽誤,官員也沒忘分出神,時不時朝著亭子後——仍不時傳來哀嚎聲的防線瞥一眼。


    “哼!”


    “殘民狗官,真被打死倒好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這一生,如履薄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煌未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煌未央並收藏朕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