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下馬威,怎不見太子殿下親至?”
召劉德、劉淤兄弟二人入內,王娡仍是一副賢良淑德的模樣,緩慢擺弄著麵前的織機。
隻嘴上話語,卻分明是在嫌劉德、劉淤兄弟倆身份不夠,不配與自己談話。
——至少,是不配替太子榮,給自己下馬威。
見王娡這幅有恃無恐,甚至淡定到有些過分的神容,公子劉淤雖不知王娡哪來的底氣,也還是難忍一陣惱怒。
“賤……”
正要上前嗬斥,卻被二哥劉德輕輕一抬手,便將趕到嘴邊的話又吞了下去。
也沒忘瞪大眼睛,惡狠狠瞪了王娡一眼!
劉德卻是淡定許多,雖也同樣是皮笑肉不笑的神情,但至少還帶著‘笑’。
“夫人,未免有些自視過高了。”
“——今我漢家,椒房有主。”
“既椒房尚得皇後在,則凡宮中諸姬、嬪——包括我兄弟三人的母親,都不過是天子之姬、妾。”
“太子既為儲君,其一靜、一動,皆係宗廟、社稷於己身。”
“皇後召見太子,尚且要掃榻以待;相見之時,太子執子嗣禮,皇後卻要迴平輩禮。”
“夫人區區一介姬、妾,便想要讓太子親至這綺蘭殿~”
“隻怕,是有些不夠格了……”
言罷,劉德便淡然直起身,雙手環抱於腹前,一副榮辱不驚的架勢;
若是手中,再多出一杆三重節犛,便儼然是大義凜然的天子使……
開口便帶著那麽大的火藥味,自然不是王娡當真被憤怒,或是被綺蘭殿糟糕的處境衝昏了頭腦。
實際上,作為享譽青史的孝武王太後,王娡的政治視野和權謀手腕,是近乎與當竇太後平齊,甚至隱隱有所超出的。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曆史上的景帝劉啟,才會在皇十子劉彘那般年幼——甚至年幼到連政治立場都看不清的狀況下,便選擇這位皇十子,來作自己的皇位繼承人。
——對於原本曆史線的天子啟而言,皇十子,表麵看上去英武、睿智,卻也時刻透露著稚嫩;
但有王娡這個太後托底,天子啟才得以做出判斷:天子彘、王太後的組合,下限並不會低。
至少比起原曆史時間線的劉榮、栗姬母子,下限要高出不知道多少。
有著不亞於當朝竇太後的老辣手腕,自便意味著王娡,並非是個因為一時惱怒,便會亂了方寸、陣腳的人。
鳳凰殿的栗姬才是那樣的人,但王娡不是。
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王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必然是‘有的放矢’,都是有其用意的。
很顯然:今日這一遭,便是王娡借著那句‘太子怎不親自來給我下馬威’,來稍作試探。
試探的,是相較於過去的皇長子劉榮,如今的太子榮,對綺蘭殿是個什麽態度、什麽強度;
同時,也是試探麵前,這兩個乳臭未幹的小子,能不能給自己留下些可乘之機。
——幾乎隻一眼,王娡便迅速注意到了毫無城府,恨不能將所有想法都寫在臉上的皇三子劉淤。
卻也正是因為注意到了劉淤,劉德隨後的這一番話,才更讓王娡愈發感到:事態,恐怕比自己想象中,都還要更加嚴峻……
“皇長子,已經年壯。”
“如今看來,皇次子,也到了可堪一用——可供皇長子驅使的年紀……”
“有此子在,便是公子劉淤,恐怕也很難作為突破口……”
幾乎隻是片刻之間,王娡便完成了這一係列的思考、辯證、判斷過程,並將注意力迅速拉迴眼前。
故作‘訝異’的將操弄織機的手一停,片刻之後,又若無旁人的重新恢複到先前,那歲月靜好、織絲為布的模樣。
隻是嘴上,新一輪的試探也隨之開始。
“公子說我不夠格,那便當是不夠格了。”
“——左右我這綺蘭殿,也容不下太子儲君那般的貴人。”
“隻是如今,太子已居儲位,其母,卻依舊未曾從鳳凰殿,移居於椒房?”
···
“宮裏的規矩,向來是母憑子貴、子憑母貴。”
“這二者,有時是取一即可,有時,卻又缺一不可……”
“——皇長子得立為儲,母親卻並不是皇後,這就意味著皇長子,並非是以‘嫡長’的身份得立,而隻是庶長。”
“我漢家,有過皇庶長子——如齊悼惠王。”
“但太祖高皇帝當年,可從不曾想過要將儲位,交給齊悼惠王啊?”
“什麽時候,我漢家的太子儲位,是庶子也可以坐的了?”
王娡此言一出,殿室內不由為之一靜。
便是在側噤口旁觀的田蚡、王兒姁姐弟二人,也不由微微長大了嘴巴,似是為王娡這番話,而感到驚詫非常。
——冊立劉榮為太子儲君的,與其說是頒詔的竇太後,倒不如說是當今天子啟!
為了從母親竇太後手中,拿到那一封冊立儲君太子的詔書,天子啟甚至不惜以兵權強壓,脅迫竇太後妥協!
有了這個背景,劉榮這個太子儲君最堅實的依仗,便必定是天子啟。
無論劉榮是庶子還是嫡子,甚至是長子還是幼子——乃至是不是天子啟的兒子!
都不重要了!
在天子啟那般強勢,甚至威壓東宮太後促成這封冊令之後,劉榮這個太子儲君的合法性,便已然不容置疑。
在這樣的前提下,王娡一開口,便是隱隱指責劉榮‘沐猴而冠’,以庶子的身份,坐上了向來隻有嫡子——嫡長子才能坐的儲君太子之位?
“阿姊……”
“別是一時氣急,亂了方寸?”
田蚡滿是擔心的看了眼姐姐王娡,隨即便將更加擔憂的目光,撒向殿門內五步位置的劉德、劉淤兩兄弟。
——王娡方才那番話,有的是文章可做!
旁的不說,隻需要那番話原封不動的傳出去,便當即是一個‘怨懟天子’‘覬覦神聖’的帽子扣下,將王娡那並不算粗壯的脖頸直接壓斷!
有那麽一刹,田蚡甚至連自己埋哪兒,都認認真真的盤算了一下……
商賈出身,深諱察言觀色之道的田蚡尚且如此,一旁的小王美人:王兒姁自更不堪。
驚愕之下,竟是連懷裏的嬰孩都忘了哄,隻呆愣愣的抱著幼子,仍有嬰孩的啼哭聲,充斥於整個綺蘭殿上空……
“好膽!”
不同於方才,那純粹的怒火中燒——這一迴,自認為抓到了王娡把柄的公子劉淤,卻是半帶惱怒,半帶喜悅。
怒的,自然是王娡拐彎抹角,說大哥劉榮‘得位不正’;
喜的,則是終於抓住了王娡的把柄,總算可以……
“王夫人,多慮了。”
正盤算著要從怎樣刁鑽的角度,向‘口出狂言’的王娡發難,身旁響起二哥劉德那沉穩從容的聲線,隻惹得公子劉淤本能的退迴了二哥身後。
——鳳凰殿,或許在栗姬的掌控下,鬧出過許許多多的亂子;
但也正是因為多年來的‘紛爭不休’,讓鳳凰殿上下,都在皇長子劉榮的推動下,形成了極為森嚴的上下秩序。
劉榮雖從不曾明說,但每一個在鳳凰殿待過的人都知道:鳳凰殿,栗夫人最大,長公子稍次之,但也可以忽略不計,粗略理解為‘栗夫人和長公子都最大’。
往下,依次是二公子劉德、三公子劉淤,再到掌事太監、掌事女官等等。
當然了:和栗夫人並列‘最大’的,是皇長子劉榮,而非皇太子劉榮。
時移境遷,如今的太子榮,顯然遠非過去的公子榮所能比。
在這森嚴的秩序下生活多年,公子劉淤縱然稍有些愚鈍,但也已經將‘聽哥哥話’四個字,刻入了自己的靈魂深處、使其成為了最基礎的本能。
故而,當劉德說出接下來這段話,並不著痕跡瞪了自己一眼,示意自己‘住口’時,公子劉淤竟當真就此住了口,不曾再發一言……
“兄長得立為儲君,是東宮太後頒詔冊立,父皇蓋下天子印璽,已於新豐櫟陽宮告太廟,不日亦當再告高廟。”
“——冊立儲君該有的規矩,大哥沒有略過其中任何一環。”
“至於兄長得立為儲,母親卻並未循例獲封為後,夫人與其問我——問我這個皇次子,倒不如去問問東宮太後:鳳凰殿的栗姬,為何沒有住進椒房殿?”
“亦或者,夫人也可以去宣室問父皇。”
依舊是以那副雲淡風輕、榮辱不驚的沉穩之姿,以這樣一番話作為對王娡的迴應,公子劉德不見悲喜的麵容之上,卻不由稍湧上一抹嚴峻。
——王娡,當真狡詐!
就連皇次子劉德,都差一點著了王娡的道!
至於公子劉淤——若不是劉德及時製止,怕是早就跌進王娡挖的坑裏……
“母親不曾獲封為後,大哥仍舊是‘庶長子’的身份,這,是事實……”
“王夫人提起此事,縱然稍有不妥,又或是有‘非議椒房’之嫌,也終歸是在實事求是。”
“至於我兄弟二人,若是因此而遷怒於綺蘭殿,便難免被朝野內外解讀為:對於栗姬沒能住進椒房殿,鳳凰殿怨念頗深;”
“以至於綺蘭殿隻是提了一口,便險些被鳳凰殿的兩位公子掀了頂……”
意識到這一點,劉德麵色隻再一緊,麵上雖頂多隻是‘嚴肅’,但暗下裏,卻已是如臨大敵。
其實,還不止於此。
——王娡這個舉動的險惡之處,還不僅限於公子劉德所想到的那點。
拿椒房殿的薄皇後,以及兒子做了儲君,自己卻沒有住進椒房殿的栗姬來說事兒,讓鳳凰殿去和交房的薄皇後鬥——這麽低級的陰謀,王娡不會用,也不屑去用。
但太子劉榮,以及劉德、劉淤兄弟不上當,卻並不意味著栗姬不會上當。
甚至再退一步來說:哪怕栗姬,當真被太子劉榮奇跡般的勸住了,整個鳳凰殿,都沒有做出任何敵視薄皇後的舉動,這個屎盆子,也依舊已經被扣在了鳳凰殿的頭上。
道理很簡單:誰信啊?
說栗姬——一向抽象到離譜的栗姬,居然一點都不介意兒子做了太子,自己卻依舊居住在鳳凰殿,由薄皇後仍居椒房?
誰信啊?
朝野內外,肯定沒人信;
東宮太後,也絕不會信;
天子啟,大概率不信。
最關鍵的是:椒房殿的薄皇後,也同樣不會相信。
之後,會發生什麽呢?
——自以為猜透了栗姬的想法,覺得自己確實不該再占著椒房殿,薄皇後便會主動去找天子啟,請辭皇後之位。
而後,天子啟便必然會腦補出‘刁蠻的栗姬’欺辱、欺壓‘純善的薄皇後’的整個過程。
哪怕栗姬什麽也沒做;
哪怕這個過程中,栗姬真的什麽都沒做,單就是過去這些年積攢下來的‘赫赫威名’,也足以讓栗姬,徹底坐實‘威逼脅迫薄皇後搬出椒房,好給自己讓位置’的罪名。
剩下的事,就簡單了。
太子榮屁股都還沒在儲位上坐熱,就又恢複到早些年,為母親到處奔波擦屁股的狀態,無暇他顧;
天子啟會因為對薄皇後的虧欠,而愈發看栗姬不順眼。
被天子啟疏遠,栗姬卻絕不會收斂,而是會愈發肆意妄為——越住不進椒房、越做不了皇後,就越膽大妄為!
直到有一天,栗姬闖下的禍端,劉榮再也收拾不掉的時候,綺蘭殿的機會,便來了……
“果然。”
“有此子在……”
“那又怎麽樣呢?”
“左右不過春三月,太子祭祖告廟,受百官朝拜之時,鳳凰殿、宣明殿、廣明殿這些個,也都差不多該要封王就藩了。”
“弟弟們都去了關東,身邊再也沒有了可堪一用的手足兄弟,再加一個心心念念著椒房殿、皇後冊封的栗姬……”
“彼時的太子,恐怕就不得不親自下場,和我這婦人掰掰手腕了……”
對於劉德識破了自己的設計,且有驚無險的沒有落入陷阱之中,王娡並沒有表現的多麽失落。
——左右不過隨手一試;
沒能誆到眼前這兄弟倆,也算是在王娡預料之中。
再者:此番謀劃,王娡並非全然失敗。
王娡有十足的把握斷定:最遲不超過三個時辰之內,自己方才的話,便會傳到椒房殿那位薄皇後耳中。
在那之後,事態的走向,便基本不大可能再脫離王娡的掌控……
“隻顧著扯閑篇,倒是忘記問了:太子遣二位公子前來,所為何事?”
能以姬嬪的身份,帶著年僅三歲的兒子,在同太子儲君的鬥法中占得先機,王娡明顯心情不錯。
說起話來,語氣都不由得帶上了些鬆快——至少沒有如方才那般陰森冷冽。
劉德卻顧不上注意王娡語氣的轉變,隻謹慎的眯起眼角,仔細思量片刻;
確定沒有問題,卻也還是直勾勾盯著王娡,一字一頓道:“大哥擔心阿彘安危,特意從鳳凰殿選了幾個能幹的,寸步不離阿彘左右,以護手足周全。”
這段話,劉德幾乎是以誦讀詩文的語氣讀出來的,生怕說錯哪個字,再被王娡抓住把柄。
——很顯然,在麵對王娡這個段位的高玩時,饒是皇次子劉德,也難免有些力有不逮。
純段位壓製!
聽聞劉德此言,王娡倒是沒急著表態,反而是一旁的田蚡,裝出一副自言自語,又或是和姐姐王兒姁交談的口吻,嘀咕道:“說是護手足周全;”
“誰知道是不是欺我綺蘭殿無人,要拿阿彘的性命相要挾……”
並不算太過拙劣的試探,卻由於王娡先前的連番轟炸,而讓劉德、劉淤兄弟二人打起了十二分的警惕,並沒有被田蚡誆進去。
不知是對此早有預料,還是不認為這有什麽問題;
王娡在短暫的思慮之後,終還是似笑而非道:“有我這個母親在身邊,阿彘又能出什麽差錯?”
“總不至於連我這個做母親的,太子都放心不下……”
“——然。”
直到這時,劉德才難得恢複到平日裏,那果決的風姿。
“不單是大哥——我鳳凰殿上上下下百十餘人都認為:依王夫人的陰險狡詐,未必就不會對阿彘不利,並以此栽贓大哥。”
“所以,為了防止有人——尤其是防止王夫人,以傷害阿彘的方式攻訐大哥,阿彘左右,必須有我鳳凰殿的人片刻不離左右。”
“——好叫夫人知曉:這,是大哥獲立為太子儲君之後,所下的第一道令。”
“雖非政令,更非詔諭,但想必夫人不會不明白:太子儲君的第一道令,究竟意味著什麽?”
丟下這麽一句話,劉德便不等王娡做出反應,隻自顧自側過身,望向殿門外,自己從鳳凰殿帶來的那四位寺人。
並沒有讓他們入殿,而是親自走出殿門,言辭嚴厲道:“就一句話!”
“阿彘,絕不可有任何差錯!”
“你四人輪班值守,務必保證阿彘左右,至少有兩人看護!”
“——除太後、陛下及皇後令,其餘任何人的命令,隻要是妨礙你們看護阿彘的,都可以不遵從!”
“這,是太子儲君所允!”
言罷,劉德又迴過神,滿是凝重的深深看了王娡一眼,而後便招唿著三弟劉淤,快步朝著殿門的方向走去。
而在兄弟二人身後,看著這兄弟倆快步離去的背影,王娡卻隻帶著耐人尋味的笑容,重新操弄麵前的織機,發起規律的‘吱呀’聲。
“這麽快,便能想清楚個中厲害……”
“公子劉德,倒也算是個人物。”
“隻是這麽急著迴去,給皇長子通風報信~”
“——有什麽用呢?”
“這,可是陽謀啊……”
“若是有了防備就可以避免,那又如何算得上是陽謀呢?”
(本章完)
召劉德、劉淤兄弟二人入內,王娡仍是一副賢良淑德的模樣,緩慢擺弄著麵前的織機。
隻嘴上話語,卻分明是在嫌劉德、劉淤兄弟倆身份不夠,不配與自己談話。
——至少,是不配替太子榮,給自己下馬威。
見王娡這幅有恃無恐,甚至淡定到有些過分的神容,公子劉淤雖不知王娡哪來的底氣,也還是難忍一陣惱怒。
“賤……”
正要上前嗬斥,卻被二哥劉德輕輕一抬手,便將趕到嘴邊的話又吞了下去。
也沒忘瞪大眼睛,惡狠狠瞪了王娡一眼!
劉德卻是淡定許多,雖也同樣是皮笑肉不笑的神情,但至少還帶著‘笑’。
“夫人,未免有些自視過高了。”
“——今我漢家,椒房有主。”
“既椒房尚得皇後在,則凡宮中諸姬、嬪——包括我兄弟三人的母親,都不過是天子之姬、妾。”
“太子既為儲君,其一靜、一動,皆係宗廟、社稷於己身。”
“皇後召見太子,尚且要掃榻以待;相見之時,太子執子嗣禮,皇後卻要迴平輩禮。”
“夫人區區一介姬、妾,便想要讓太子親至這綺蘭殿~”
“隻怕,是有些不夠格了……”
言罷,劉德便淡然直起身,雙手環抱於腹前,一副榮辱不驚的架勢;
若是手中,再多出一杆三重節犛,便儼然是大義凜然的天子使……
開口便帶著那麽大的火藥味,自然不是王娡當真被憤怒,或是被綺蘭殿糟糕的處境衝昏了頭腦。
實際上,作為享譽青史的孝武王太後,王娡的政治視野和權謀手腕,是近乎與當竇太後平齊,甚至隱隱有所超出的。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曆史上的景帝劉啟,才會在皇十子劉彘那般年幼——甚至年幼到連政治立場都看不清的狀況下,便選擇這位皇十子,來作自己的皇位繼承人。
——對於原本曆史線的天子啟而言,皇十子,表麵看上去英武、睿智,卻也時刻透露著稚嫩;
但有王娡這個太後托底,天子啟才得以做出判斷:天子彘、王太後的組合,下限並不會低。
至少比起原曆史時間線的劉榮、栗姬母子,下限要高出不知道多少。
有著不亞於當朝竇太後的老辣手腕,自便意味著王娡,並非是個因為一時惱怒,便會亂了方寸、陣腳的人。
鳳凰殿的栗姬才是那樣的人,但王娡不是。
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王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必然是‘有的放矢’,都是有其用意的。
很顯然:今日這一遭,便是王娡借著那句‘太子怎不親自來給我下馬威’,來稍作試探。
試探的,是相較於過去的皇長子劉榮,如今的太子榮,對綺蘭殿是個什麽態度、什麽強度;
同時,也是試探麵前,這兩個乳臭未幹的小子,能不能給自己留下些可乘之機。
——幾乎隻一眼,王娡便迅速注意到了毫無城府,恨不能將所有想法都寫在臉上的皇三子劉淤。
卻也正是因為注意到了劉淤,劉德隨後的這一番話,才更讓王娡愈發感到:事態,恐怕比自己想象中,都還要更加嚴峻……
“皇長子,已經年壯。”
“如今看來,皇次子,也到了可堪一用——可供皇長子驅使的年紀……”
“有此子在,便是公子劉淤,恐怕也很難作為突破口……”
幾乎隻是片刻之間,王娡便完成了這一係列的思考、辯證、判斷過程,並將注意力迅速拉迴眼前。
故作‘訝異’的將操弄織機的手一停,片刻之後,又若無旁人的重新恢複到先前,那歲月靜好、織絲為布的模樣。
隻是嘴上,新一輪的試探也隨之開始。
“公子說我不夠格,那便當是不夠格了。”
“——左右我這綺蘭殿,也容不下太子儲君那般的貴人。”
“隻是如今,太子已居儲位,其母,卻依舊未曾從鳳凰殿,移居於椒房?”
···
“宮裏的規矩,向來是母憑子貴、子憑母貴。”
“這二者,有時是取一即可,有時,卻又缺一不可……”
“——皇長子得立為儲,母親卻並不是皇後,這就意味著皇長子,並非是以‘嫡長’的身份得立,而隻是庶長。”
“我漢家,有過皇庶長子——如齊悼惠王。”
“但太祖高皇帝當年,可從不曾想過要將儲位,交給齊悼惠王啊?”
“什麽時候,我漢家的太子儲位,是庶子也可以坐的了?”
王娡此言一出,殿室內不由為之一靜。
便是在側噤口旁觀的田蚡、王兒姁姐弟二人,也不由微微長大了嘴巴,似是為王娡這番話,而感到驚詫非常。
——冊立劉榮為太子儲君的,與其說是頒詔的竇太後,倒不如說是當今天子啟!
為了從母親竇太後手中,拿到那一封冊立儲君太子的詔書,天子啟甚至不惜以兵權強壓,脅迫竇太後妥協!
有了這個背景,劉榮這個太子儲君最堅實的依仗,便必定是天子啟。
無論劉榮是庶子還是嫡子,甚至是長子還是幼子——乃至是不是天子啟的兒子!
都不重要了!
在天子啟那般強勢,甚至威壓東宮太後促成這封冊令之後,劉榮這個太子儲君的合法性,便已然不容置疑。
在這樣的前提下,王娡一開口,便是隱隱指責劉榮‘沐猴而冠’,以庶子的身份,坐上了向來隻有嫡子——嫡長子才能坐的儲君太子之位?
“阿姊……”
“別是一時氣急,亂了方寸?”
田蚡滿是擔心的看了眼姐姐王娡,隨即便將更加擔憂的目光,撒向殿門內五步位置的劉德、劉淤兩兄弟。
——王娡方才那番話,有的是文章可做!
旁的不說,隻需要那番話原封不動的傳出去,便當即是一個‘怨懟天子’‘覬覦神聖’的帽子扣下,將王娡那並不算粗壯的脖頸直接壓斷!
有那麽一刹,田蚡甚至連自己埋哪兒,都認認真真的盤算了一下……
商賈出身,深諱察言觀色之道的田蚡尚且如此,一旁的小王美人:王兒姁自更不堪。
驚愕之下,竟是連懷裏的嬰孩都忘了哄,隻呆愣愣的抱著幼子,仍有嬰孩的啼哭聲,充斥於整個綺蘭殿上空……
“好膽!”
不同於方才,那純粹的怒火中燒——這一迴,自認為抓到了王娡把柄的公子劉淤,卻是半帶惱怒,半帶喜悅。
怒的,自然是王娡拐彎抹角,說大哥劉榮‘得位不正’;
喜的,則是終於抓住了王娡的把柄,總算可以……
“王夫人,多慮了。”
正盤算著要從怎樣刁鑽的角度,向‘口出狂言’的王娡發難,身旁響起二哥劉德那沉穩從容的聲線,隻惹得公子劉淤本能的退迴了二哥身後。
——鳳凰殿,或許在栗姬的掌控下,鬧出過許許多多的亂子;
但也正是因為多年來的‘紛爭不休’,讓鳳凰殿上下,都在皇長子劉榮的推動下,形成了極為森嚴的上下秩序。
劉榮雖從不曾明說,但每一個在鳳凰殿待過的人都知道:鳳凰殿,栗夫人最大,長公子稍次之,但也可以忽略不計,粗略理解為‘栗夫人和長公子都最大’。
往下,依次是二公子劉德、三公子劉淤,再到掌事太監、掌事女官等等。
當然了:和栗夫人並列‘最大’的,是皇長子劉榮,而非皇太子劉榮。
時移境遷,如今的太子榮,顯然遠非過去的公子榮所能比。
在這森嚴的秩序下生活多年,公子劉淤縱然稍有些愚鈍,但也已經將‘聽哥哥話’四個字,刻入了自己的靈魂深處、使其成為了最基礎的本能。
故而,當劉德說出接下來這段話,並不著痕跡瞪了自己一眼,示意自己‘住口’時,公子劉淤竟當真就此住了口,不曾再發一言……
“兄長得立為儲君,是東宮太後頒詔冊立,父皇蓋下天子印璽,已於新豐櫟陽宮告太廟,不日亦當再告高廟。”
“——冊立儲君該有的規矩,大哥沒有略過其中任何一環。”
“至於兄長得立為儲,母親卻並未循例獲封為後,夫人與其問我——問我這個皇次子,倒不如去問問東宮太後:鳳凰殿的栗姬,為何沒有住進椒房殿?”
“亦或者,夫人也可以去宣室問父皇。”
依舊是以那副雲淡風輕、榮辱不驚的沉穩之姿,以這樣一番話作為對王娡的迴應,公子劉德不見悲喜的麵容之上,卻不由稍湧上一抹嚴峻。
——王娡,當真狡詐!
就連皇次子劉德,都差一點著了王娡的道!
至於公子劉淤——若不是劉德及時製止,怕是早就跌進王娡挖的坑裏……
“母親不曾獲封為後,大哥仍舊是‘庶長子’的身份,這,是事實……”
“王夫人提起此事,縱然稍有不妥,又或是有‘非議椒房’之嫌,也終歸是在實事求是。”
“至於我兄弟二人,若是因此而遷怒於綺蘭殿,便難免被朝野內外解讀為:對於栗姬沒能住進椒房殿,鳳凰殿怨念頗深;”
“以至於綺蘭殿隻是提了一口,便險些被鳳凰殿的兩位公子掀了頂……”
意識到這一點,劉德麵色隻再一緊,麵上雖頂多隻是‘嚴肅’,但暗下裏,卻已是如臨大敵。
其實,還不止於此。
——王娡這個舉動的險惡之處,還不僅限於公子劉德所想到的那點。
拿椒房殿的薄皇後,以及兒子做了儲君,自己卻沒有住進椒房殿的栗姬來說事兒,讓鳳凰殿去和交房的薄皇後鬥——這麽低級的陰謀,王娡不會用,也不屑去用。
但太子劉榮,以及劉德、劉淤兄弟不上當,卻並不意味著栗姬不會上當。
甚至再退一步來說:哪怕栗姬,當真被太子劉榮奇跡般的勸住了,整個鳳凰殿,都沒有做出任何敵視薄皇後的舉動,這個屎盆子,也依舊已經被扣在了鳳凰殿的頭上。
道理很簡單:誰信啊?
說栗姬——一向抽象到離譜的栗姬,居然一點都不介意兒子做了太子,自己卻依舊居住在鳳凰殿,由薄皇後仍居椒房?
誰信啊?
朝野內外,肯定沒人信;
東宮太後,也絕不會信;
天子啟,大概率不信。
最關鍵的是:椒房殿的薄皇後,也同樣不會相信。
之後,會發生什麽呢?
——自以為猜透了栗姬的想法,覺得自己確實不該再占著椒房殿,薄皇後便會主動去找天子啟,請辭皇後之位。
而後,天子啟便必然會腦補出‘刁蠻的栗姬’欺辱、欺壓‘純善的薄皇後’的整個過程。
哪怕栗姬什麽也沒做;
哪怕這個過程中,栗姬真的什麽都沒做,單就是過去這些年積攢下來的‘赫赫威名’,也足以讓栗姬,徹底坐實‘威逼脅迫薄皇後搬出椒房,好給自己讓位置’的罪名。
剩下的事,就簡單了。
太子榮屁股都還沒在儲位上坐熱,就又恢複到早些年,為母親到處奔波擦屁股的狀態,無暇他顧;
天子啟會因為對薄皇後的虧欠,而愈發看栗姬不順眼。
被天子啟疏遠,栗姬卻絕不會收斂,而是會愈發肆意妄為——越住不進椒房、越做不了皇後,就越膽大妄為!
直到有一天,栗姬闖下的禍端,劉榮再也收拾不掉的時候,綺蘭殿的機會,便來了……
“果然。”
“有此子在……”
“那又怎麽樣呢?”
“左右不過春三月,太子祭祖告廟,受百官朝拜之時,鳳凰殿、宣明殿、廣明殿這些個,也都差不多該要封王就藩了。”
“弟弟們都去了關東,身邊再也沒有了可堪一用的手足兄弟,再加一個心心念念著椒房殿、皇後冊封的栗姬……”
“彼時的太子,恐怕就不得不親自下場,和我這婦人掰掰手腕了……”
對於劉德識破了自己的設計,且有驚無險的沒有落入陷阱之中,王娡並沒有表現的多麽失落。
——左右不過隨手一試;
沒能誆到眼前這兄弟倆,也算是在王娡預料之中。
再者:此番謀劃,王娡並非全然失敗。
王娡有十足的把握斷定:最遲不超過三個時辰之內,自己方才的話,便會傳到椒房殿那位薄皇後耳中。
在那之後,事態的走向,便基本不大可能再脫離王娡的掌控……
“隻顧著扯閑篇,倒是忘記問了:太子遣二位公子前來,所為何事?”
能以姬嬪的身份,帶著年僅三歲的兒子,在同太子儲君的鬥法中占得先機,王娡明顯心情不錯。
說起話來,語氣都不由得帶上了些鬆快——至少沒有如方才那般陰森冷冽。
劉德卻顧不上注意王娡語氣的轉變,隻謹慎的眯起眼角,仔細思量片刻;
確定沒有問題,卻也還是直勾勾盯著王娡,一字一頓道:“大哥擔心阿彘安危,特意從鳳凰殿選了幾個能幹的,寸步不離阿彘左右,以護手足周全。”
這段話,劉德幾乎是以誦讀詩文的語氣讀出來的,生怕說錯哪個字,再被王娡抓住把柄。
——很顯然,在麵對王娡這個段位的高玩時,饒是皇次子劉德,也難免有些力有不逮。
純段位壓製!
聽聞劉德此言,王娡倒是沒急著表態,反而是一旁的田蚡,裝出一副自言自語,又或是和姐姐王兒姁交談的口吻,嘀咕道:“說是護手足周全;”
“誰知道是不是欺我綺蘭殿無人,要拿阿彘的性命相要挾……”
並不算太過拙劣的試探,卻由於王娡先前的連番轟炸,而讓劉德、劉淤兄弟二人打起了十二分的警惕,並沒有被田蚡誆進去。
不知是對此早有預料,還是不認為這有什麽問題;
王娡在短暫的思慮之後,終還是似笑而非道:“有我這個母親在身邊,阿彘又能出什麽差錯?”
“總不至於連我這個做母親的,太子都放心不下……”
“——然。”
直到這時,劉德才難得恢複到平日裏,那果決的風姿。
“不單是大哥——我鳳凰殿上上下下百十餘人都認為:依王夫人的陰險狡詐,未必就不會對阿彘不利,並以此栽贓大哥。”
“所以,為了防止有人——尤其是防止王夫人,以傷害阿彘的方式攻訐大哥,阿彘左右,必須有我鳳凰殿的人片刻不離左右。”
“——好叫夫人知曉:這,是大哥獲立為太子儲君之後,所下的第一道令。”
“雖非政令,更非詔諭,但想必夫人不會不明白:太子儲君的第一道令,究竟意味著什麽?”
丟下這麽一句話,劉德便不等王娡做出反應,隻自顧自側過身,望向殿門外,自己從鳳凰殿帶來的那四位寺人。
並沒有讓他們入殿,而是親自走出殿門,言辭嚴厲道:“就一句話!”
“阿彘,絕不可有任何差錯!”
“你四人輪班值守,務必保證阿彘左右,至少有兩人看護!”
“——除太後、陛下及皇後令,其餘任何人的命令,隻要是妨礙你們看護阿彘的,都可以不遵從!”
“這,是太子儲君所允!”
言罷,劉德又迴過神,滿是凝重的深深看了王娡一眼,而後便招唿著三弟劉淤,快步朝著殿門的方向走去。
而在兄弟二人身後,看著這兄弟倆快步離去的背影,王娡卻隻帶著耐人尋味的笑容,重新操弄麵前的織機,發起規律的‘吱呀’聲。
“這麽快,便能想清楚個中厲害……”
“公子劉德,倒也算是個人物。”
“隻是這麽急著迴去,給皇長子通風報信~”
“——有什麽用呢?”
“這,可是陽謀啊……”
“若是有了防備就可以避免,那又如何算得上是陽謀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