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如今的禦用軍事顧問韓頹當,以及大舅哥曹壽,劉榮獨自站在了宣室殿側殿的巨大堪輿前。


    自地圖右上角的燕國右北平郡,以及名義上接受漢室冊封的馬韓朝鮮、芥子朝鮮,劉榮的目光一點點左移。


    經過燕北,待北,劉榮的目光最終,還是落在了那個孤懸塞外的刺眼紅點之上。


    “雲中城……”


    “嘖嘖;”


    “太祖高皇帝,不虧是太祖高皇帝啊~”


    “平城一戰,縱使身陷白登之圍,卻也還是將漢匈實際控製線,往北推了數百裏不止!”


    “尤其是在馬邑、武州塞西北方向,紮下雲中這麽顆釘子在草原,以作為漢家北出長城,踏足草原的前哨站、戰略支點。”


    “——即便當時,漢家根本沒有,甚至都看不到大軍北出長城的希望,卻也依舊保留了這個可能性、保留了雲中城。”


    ···


    “朕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啊……”


    饒是習慣了被朝堂內外,乃至天下人稱讚為‘早慧多智’,甚至是被先孝景皇帝——被那麽一個自負到極致的封建帝王,親口稱讚為‘自有漢以來,天資最為卓越的太子儲君’,但某些方麵的缺陷,劉榮暗下也還是承認的。


    首先,作為一個政治閱曆相對欠缺、政治經驗相對不足的菜鳥皇帝,劉榮的政治手腕,是比不上太祖高皇帝劉邦,以及太宗孝文皇帝劉恆的。


    而且是遠遠比不上。


    捫心自問,按照劉榮目前的認知,‘天子榮’當下的段位,大致比先孝景皇帝稍低了一小節。


    至於太祖高皇帝、太宗孝文皇帝,劉榮不敢托大——能在三十歲之前,達到這兩位的政治段位,劉榮就已經很滿足了。


    這還隻是政治手段、權謀方麵。


    軍事方麵,太祖高皇帝劉邦,或許不是一個合格的開國之君——甚至很有可能都不是一個像樣的帝王!


    但毋庸置疑的是,太祖劉邦再怎麽不堪,也至少是個實打實的軍事家、戰略家。


    換而言之,在劉榮的認知當中,太祖劉邦,保底也是個極其出色的武皇帝!


    至於其他方麵,或許有時代的局限性,或許有當時的客觀現實所掣肘,使得這位開國之君,沒能取得除武功之外,其他範疇的太多成就。


    但劉榮不得不承認:即便是將原曆史時間線上的漢武大帝也包含在內,太祖高皇帝劉邦,也依舊是兩漢四百餘年曆史上,武功最為昌盛的帝王,且沒有之一。


    後來的太宗孝文皇帝,雖然更多以文治、政治方麵的成就為世人所熟知,但在軍事方麵,太宗孝文皇帝的戰略眼光,也同樣在水準線之上。


    ——首先,作為漢家第一位劉姓代王,年僅六歲便就藩晉陽的太宗皇帝,是實打實的戍邊王出身。


    就算礙於呂太後淫威,始終不曾直接插手邊防事務,但作為封地位於漢匈第一線的戍邊王,最基本的軍事認知,太宗皇帝總還是有的。


    更何況後來,太宗皇帝憑借一場因為宗親諸侯叛亂,而沒有真正爆發的漢匈決戰,便極為果斷的為漢家,定下了先猥瑣發育,再整合內部,最後再解決外患的主題戰略方針路線。


    單就這一項,太宗孝文皇帝劉恆,也至少能夠的上戰略家的門檻了。


    相較於這兩位,先孝景皇帝,顯然就稍差了一些。


    或許應該說,無論從哪方麵講,先帝比起這兩位,都多多少少差了點意思。


    但在劉榮看來,這並非是先帝太菜,而是參考係太過離譜、對比的對象太過於強大了。


    ——太祖劉邦,可是朱明太祖開國之前,華夏文明公認的‘得國最正’者,某種意義上的開國之君第一人!


    至於漢文帝,單就是一個文景之治,就讓後世多少帝王窮其一生奮力追趕,終卻隻得望其項背,而歎之不及。


    和這兩個人比,別說是先孝景皇帝了——華夏曆史上九成九以上的帝王,都厚不起臉皮說自己比這倆更強。


    甚至即便是比不上這倆人的先孝景皇帝,都是後世曆朝曆代出現一位,便大概率可以中興,連出兩三代,便可以徹底重振王朝的合格帝王。


    而在軍事戰略方麵,先孝景皇帝,依舊在如今的劉榮之上。


    或許在吳楚之亂爆發之前,孝景皇帝對關東局勢、對宗親諸侯的錯誤預判,導致這場叛亂最終的規模,多少有些出乎長安朝堂中央的預料,隱隱有些脫離了長安中央的控製。


    但無論是從叛亂爆發前,孝景皇帝步步為因,以削藩之名,行逼反之實;


    還是在叛亂爆發之後,極其果斷的用晁錯項上人頭,撕碎吳楚聯軍打起的‘誅晁錯,清君側’的大義旗幟、遮羞布;


    乃至於叛亂平定之後,借著平定叛亂的大勢揪著關東諸侯就是一頓整,詔書一道接著一道,政策一條接著一條——愣是沒有半個字再提‘削藩’,卻也字字句句不離削藩!


    這一整套流程,所體現出的戰略格局,同樣是如今的劉榮所不具備的。


    形象的講,太祖高皇帝劉邦、太宗孝文皇帝劉恆,就好比這個名為‘劉漢’的宗門,存在於傳說之中的已故老祖;


    先孝景皇帝劉啟,則是才剛與世長辭,並為宗門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上一代太上長老。


    而如今的劉榮,更像是一個百年難出,上限極高,卻暫時還沒發育起來的天驕、奇才。


    每個人都知道:隻要不中道崩阻,劉榮必定上限極高;


    但每個人也同樣清楚:要想發育到那個高度,徹底的兌換自己的天賦,劉榮還需要時間。


    “可惜朕的帝國雙壁,還要等上一些年頭。”


    “若不然……”


    “嘖,真是恨不能馬上大軍盡發,馬踏龍城啊……”


    看著堪輿之上,那一大片仍舊被匈奴人所掌握,漢家連看都很難看上一眼的遼闊草原,劉榮也不免暗自咂起舌。


    ——大婚典結束之後,劉榮帶著新鮮出爐的曹皇後迴門,走了一趟平陽侯府。


    雖然沒有見到盈盈期盼的長平烈侯,但劉榮也已經了解到:自己的帝國雙壁之一,已經按照原本的人生軌跡,從平陽侯府走了出去。


    眼下,年僅七歲的小衛青,正在生父鄭季家中牧羊。


    不出意外的話,再被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們欺負幾年、被生父鄭季當奴仆使喚個幾年,衛青便會迴歸平陽侯府,成為平陽侯曹壽,給侯世子曹襄培養的騎奴。


    再稍大些,約莫十五六歲的年紀,劉榮便可以出手摘果子,把人接到身邊培養了。


    至於摘果子的工具,或者說是渠道,劉榮也旁敲側擊的打聽到了。


    ——衛青的姐姐衛子夫,十歲出頭的年紀,正在平陽侯同母親衛媼過活,並接受歌舞訓練。


    按照原本的人生軌跡,不出三五年,攜華夏曆史最豐厚嫁妝的衛子夫,便會成為平陽侯府的謳者,也就是歌姬。


    對於這個勢在必得的女人,劉榮倒是沒太顧忌蝴蝶效應之類——直接和大舅哥平陽侯曹壽通了氣:這個小姑娘,朕看著挺水靈的。


    接下來,隻要曹壽懂點事,衛子夫便不再會被當做平陽侯府招待客人的歌姬培養,而是會按照侯府正常培養女兒的標準,替劉榮養著。


    等到了婚娶的年紀,便給劉榮送進宮去。


    理由也好找——擔心曹皇後在宮裏,身邊沒有體己人照顧,便從平陽侯府派一批侍女去曹皇後身邊。


    再然後,自然就是劉榮照單全收,和曹皇後在椒房殿你儂我儂的功夫,順手把一旁伺候的侍女也給拉進被窩。


    多來幾次,就算是拚概率,也總能順利把衛子夫拉進被窩……


    “咳咳咳……”


    “朕也太不是東西了……”


    “十歲出頭的小姑娘,朕這就給惦記上了……”


    “咳,咳咳咳咳……”“急不得,等長大些再說吧。”


    “也不是朕禽獸,實在是為了宗廟、社稷……”


    ···


    “卻是可惜了朕的冠軍侯,到現在都還沒降世……”


    “——實在不行,就留給將來的太子?”


    “畢竟等冠軍侯威震天下,朕都四十好幾了……”


    “這麽說起來,朕那不成器的小子,倒是大概率和冠軍侯年歲相仿?”


    “嗯~”


    “就讓冠軍侯,給那混小子伴讀吧。”


    “完美……”


    ·


    ·


    ·


    “滕妾?”


    “妹這才住進椒房,陛下甚至都還不曾在椒房過夜;”


    “這便著手入滕妾於椒房……”


    “卻是為何?”


    同一時間,未央宮椒房殿。


    原本因孝景薄皇後搬出未央宮,而冷清了幾年的椒房殿,因曹皇後的入主,而再度迸發出了勃勃生機。


    尤其天子新婚,雖還不曾於椒房過夜,但喜慶和期盼,卻依舊充斥著整個椒房殿。


    但也就是在這種略帶失望,卻又滿含期盼的喜慶氛圍當中,沒能等來天子榮的曹皇後,卻先等來了自己的兄長:平陽侯曹壽。


    若是尋常探望,那也就罷了;


    ——才剛搬進椒房殿,曹皇後本身也有些心裏沒底,兄長能來尋自己、陪自己說說話,曹淑自然也樂得如此。


    可偏偏兄長帶來的消息,卻讓曹淑一陣擰眉的同時,心下也湧現出陣陣危機感。


    滕妾!


    對於大家閨秀、高門子女而言,這個詞眼算不上陌生。


    通常情況下,貴族嫁女,通常情況下並不隻是送一個女兒出閣,而是會同時送出嫁人的嫡女,以及陪嫁的庶女三二、侍女七八。


    絕大多數情況下,陪嫁為滕妾的侍女,會是正主——也就是真正嫁人的嫡女從小帶在身邊的婢女。


    這麽做,主要是貴族們擔心女兒嫁出去後,在夫家形單影隻,沒人說話,也沒人可以使喚;


    再有,便是讓離開自幼居住的家,住進全新環境的女兒,身邊多少能留幾個‘老人’,免得過於不適應。


    尋常貴族嫁女如此,曹淑入主椒房,自也是帶了相當龐大的陪嫁滕妾‘隊伍’。


    ——單是曹氏的旁支庶出姊妹,曹淑便帶了足足六人!


    至於身邊伺候的婢女,更是根據不同分工,帶了足有二十多人。


    事實上,這也算是這個時代,皇後為確保自身地位,而采取的必要手段了。


    因為理論上,曹淑帶進宮的這三十來號‘熟人’,都是劉榮隨時可以推倒的。


    但這些人生育的公子、公主,卻都會是曹淑的子女!


    至於真正的生母,也就是那個幸運的滕妾,頂多也就是替曹淑養著雖為自己所生,卻並不屬於自己的公子、公主。


    滕妾滕妾——如藤蔓般依附在正主身上,卻又無法離開正主單獨存活的姬妾。


    換句話說,滕妾,是皇後確保在最大範圍內,將皇嗣孕育權大半保留在椒房殿的手段。


    畢竟劉榮就算是鐵打的身子,椒房殿這三十多個女人,也夠劉榮消化幾年,都不帶膩味得了。


    先孝景皇帝時,薄皇後因政治原因天然不具備子女孕育權,椒房殿的一眾滕妾,自然也就被薄皇後所連累,在宮中蹉跎多年,便被放出宮去自謀生路了。


    但曹淑卻不同。


    作為一個‘正常’的皇後,曹淑有絕對的信心,將劉榮的第一個子女——甚至前三五個子女都留在椒房殿!


    尤其是皇長子,曹淑更是有無需借滕妾之腹,自己就能生出來的信心和決心!


    但在住進椒房殿之後,饒是從小就得到了平陽侯府的精心培養,曹淑也多少有些沉不住氣了。


    ——這都一個多月了,劉榮愣是一次都沒在椒房殿過夜!


    雖然沒少來探望曹淑,但總是聊會兒天就走,愣是不給曹淑發揮女人魅力,強留劉榮過夜的機會!


    雖然比較確信,自己不會成為第二個薄皇後——身後的平陽侯家族,也不具備‘害自己成為第二個薄皇後’的實力和條件;


    但一個多月獨守閨房,曹淑心下也難免有些嘀咕起來。


    偏偏今日,兄長頭一迴來椒房殿看自己,便帶來了‘幾年之後再入滕妾到椒房’這般駭人聽聞的消息……


    “莫非陛下,是嫌我帶進宮的滕妾姿色不佳?”


    曹淑倒是沒往自己身上想。


    不是曹淑對自己的姿色有絕對自信,而是作為正宮,曹淑在後宮的生存,本身就不靠姿色。


    ——娶妻娶賢,納妾納色。


    曹淑要做的,不是成為後宮姿色最佳者;


    而是要成為能管理好後宮這群鶯鶯燕燕,給劉榮一個安定大後方,並以此彰顯自己能力的‘最賢惠’者。


    至於長相,曹淑雖不算絕美,但也總還五官端正,溫善嬌淑,起碼和‘醜’字不搭邊。


    ——但凡劉榮還想要嫡長子,就不至於對曹淑下不去嘴。


    倒是帶進宮裏的滕妾,曹淑需要注意一下姿色,以免劉榮看不上,從而無法將劉榮的心——主要是劉榮的身子,更多、更頻繁的留在椒房……


    “依我之見,並非姿色的緣故。”


    “畢竟那衛子夫,本就是個奴生子;”


    “——更何況陛下都不曾見到過!”


    “或許,是衛子夫的家世,和陛下的某位故人有舊吧……”


    見兄長也一副不甚其解的模樣,曹淑思慮再三,終也是微皺著眉,疑神疑鬼的緩緩點下頭。


    又思慮片刻,才語帶猶豫道:“既然是陛下點了名要接進宮的,兄長便照看著些。”


    “——日後有機會出宮,我也會見上一見。”


    “隻要心思別太重,接到宮裏,跟在我身邊,倒也不是什麽壞事……”


    ···


    “那衛媼的家室,兄長也費心查上一查。”


    “實在查不到,就去查那鄭季。”


    “再不行,就查查衛媼生的那幾個崽子。”


    “——總覺得陛下,不單是要衛子夫一人;”


    “就算什麽都查不到,也總得查一查,才能稍安心一些……”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這一生,如履薄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煌未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煌未央並收藏朕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