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使團走了。
即便劉榮再三相勸,匈奴使團也還是趕在劉榮的加冠大典前,滿含著盛怒——或者說是無能狂怒,氣唿唿離開了長安。
留不下匈奴使團——尤其是無法讓匈奴使團看到自己的加冠禮及大婚,劉榮心中多少有些遺憾。
於是,在離開長安當天,才剛走出長安城不過十幾裏地的匈奴使團,便不出意外的見證了另外一個畫麵。
——北地郡守程不識,奉詔歸京!
對外說是述職,但考慮到幾個月前,才剛結束的漢匈北地一戰,或者說是朝那一戰,以及跟隨程不識一同入京的數十將官、上千兵士,與其說程不識是歸京述職,倒不如說,是班師迴朝······
“漢人的皇帝,真的要連一點餘地都不留嗎?”
“居然就這麽當著我等的麵,親自出城迎接那北地程不識······”
身旁響起同行使節且驚且怒,又且懼且怖的抱怨聲,蘭且屈難隻陰測測瞥了眼不遠處。
深吸一口氣,將胸中怒火悉數壓下,蘭且屈難便輕輕一拉韁繩,掉轉馬頭,率領使團朝北方而去。
蘭且屈難沒有迴頭。
但蘭且屈難心裏很清楚:在使團這次迴到草原、迴到單於庭,並將漢人小皇帝的態度匯報到單於庭之後······
“戰爭。”
“從今年開始,漢人和我大匈奴之間,將會爆發連年不絕的戰爭。”
“我大匈奴的勇士們,會習慣每年開春、秋後——甚至是凜冬、酷暑,乃至一年四季,都在同漢人作戰的歲月。”
“漢人的兵卒,也會習慣再也無法迴到家鄉、再也無法在田地間彎腰耕作,窮其一生,都在北方同我大匈奴作戰的人生。”
“隻是這樣的歲月、這樣的人生,究竟會持續多久······”
如是想著,蘭且屈難深吸一口氣,往向北方的目光愈發堅定;
朝陽斜打在蘭且屈難身側,在地上拖出一道狹長的騎士身影。
蘭且屈難莫名有些惆悵。
不但是因為戰爭;
也以為這一刻,或許是自己——乃至大匈奴的貴族,最後一次踩在漢人的土地,踩在距離漢都長安如此近的地方。
一場漢匈朝那戰役,已經將一個客觀現實,毫無保留的暴露在了整個已知世界的麵前。
——漢人,或許依舊沒有辦法踏出長城半步,依舊無法將哪怕一兵、一卒,送到草原腹地。
但匈奴勇士千百成群,就可以在漢匈邊境馳掠千裏,萬人便可攻城拔寨——大軍盡處便可長驅直入,兵臨長安城下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
漢人沒有反攻草原的能力,卻已經具備了強大的自保能力,即戰略防守能力。
而蘭氏代代與漢人打交道的經曆,也在這一刻不斷的提醒蘭且屈難:漢人,絕對不會就此打住。
僅僅隻是自保,對於漢人而言,還遠遠不夠!
肉眼可見的未來,漢人的騎兵,必定會出現在長城以北的大草原。
“迴去之後,無論如何也要說服大單於:從今年秋天開始,一定要堅持不懈的派兵侵擾雁門、上、代等郡。”
“——就算搶不迴一粒糧食、一個奴隸,也一定要把漢人的馬苑摧毀,將漢人的馬匹搶走。”
“若不然,真要讓漢人——尤其是像程不識那樣的漢人,也擁有一支數萬人規模的騎兵······”
就這樣,思慮重重的蘭且屈難,身形漸行漸遠。
而在蘭且屈難身後——長安北二十裏亭,劉榮卻並沒有將太多的注意力,放在空手而歸的匈奴使團身上。
僅僅隻是餘光撇了一眼,劉榮便深吸一口氣,擒著一抹似是已嵌入臉上的淡淡笑意,略帶唏噓的發出一聲輕歎。
“卿,遠來辛勞。”
輕聲一語,惹得程不識略有些羞愧的低下頭,劉榮又稍昂起頭,對不遠處,同樣低下頭去的北地將士朗聲道:“諸位將軍,遠來辛勞!”
便見眾北地將士應聲低下頭,人群中,甚至開始響起抽抽嗒嗒的哭泣聲。
而在人群最靠前的位置,程不識早已是恨不能用下巴戳穿胸口;
最後實在是沒臉繼續站著,索性就是跪倒在地,滿臉羞愧的對劉榮拱起手。
“敗軍之將,怎敢勞陛下萬金之軀,出長安以親迎······”
程不識此言一出,身後眾將士這才稍止住哭聲,半帶屈辱,半帶堅毅的抬起頭。
雖然依舊沒人開口說話,但光是看這些鐵血兒郎們寫在臉上的剛毅,便不難看出他們的盤算。
——此來長安,北地郡守程不識所部,沒有任何人,是抱著受封得賞的打算。
漢匈朝那一戰,漢家光是戰歿陣前者,便有足足兩千三百餘人!
再加上那些負傷不治者,此戰,漢家陣亡不下四千人!
反觀斬獲——截止程不識率領將官代表,從北地出發入朝述職,共收集到匈奴收集,區區八十一顆······
來之前,大家夥都想好了。
一旦傳出陛下要責備,甚至治罪於將軍的消息,大家夥兒就一起去北闕,哪怕拚著前程乃至身家信命,也得為程將軍求求情。
底下的卒子們不知道程將軍的好,錯把李廣當成寶,還說什麽‘寧為李將軍之卒,不為程不識之將’之類;
但這些個中層將官,卻是看的再清楚不過。
就拿此戰來說,但凡換做其他任何一位成名已久的大將,漢家不死個萬兒八千人,根本就不可能守得住朝那塞!
若是換做那李廣?
嘿!
死個萬兒八千人,不過順手的事兒!
甚至很有可能死了這麽多人,朝那塞照樣還是要丟。
所以,凡是參加此戰的北地將士,心裏那都跟明鏡兒似的;
——此戰,活著走出朝那塞的每一位漢家將士,幾乎是人均有至少半條命,是程將軍救迴來的。
誠然,此戰傷亡慘重,又斬獲寥寥;
但單隻是出於最樸素的個人情感,大家夥也還是覺得:像程將軍這樣的好人、好將軍,不該因為這一場戰爭的‘失利’而被治罪,甚至是自此雪藏。
隻是臨行時,大家商量的好好的:等到了長安,就在程將軍府邸周圍等著,一旦情況不對,就跑去北闕哭!
結果到了長安,陛下居然親自出迎不說,竟然還這般慰問程將軍,乃至大家夥?
原本打著最壞的打算,卻得到著意料之外的驚喜,大家夥多少有些被整不會了。
被劉榮這一出整不會的,自然也包括人群前方,正模仿後世黑人問號臉的程不識。
“陛下?”
下意識一聲輕唿,將劉榮的目光重新吸引到自己身上,程不識當即便再度低下頭。
沉吟措辭許久,才沉聲道:“此戰,臣,辜負了陛下的信重······”
“陛下良苦用心,外放程於背景,本是給臣建功立業的機會。”
“但臣······”
見程不識這般模樣,劉榮暗下也是不由得一奇;
目光下意識投向身側不遠處,已經先一步班師迴朝的韓頹當。
——你倆關係不是挺好的嗎?
咋?
程不識,這是還沒收到消息,以為自己要被治罪了?
劉榮麵帶疑惑的看向韓頹當,但此刻的韓頹當,卻是滿帶著嫉羨,目光直勾勾盯在了程不識的臉上。
不單韓頹當一人——凡是被劉榮拉過來,迎接程不識‘凱旋’的朝中公卿百官、軍中功侯將帥,此刻都是恨不能用眼睛瞪死程不識,同時又希望被大家夥用眼刀瞪死的是自己。
沒能從韓頹當臉上看出所以然,又實在沒從程不識臉上看出作偽之色,劉榮當即心下一動。
原本滿帶著和煦的溫和笑意,也陡然被一抹佯怒所取代。
“怎麽?”
“朕這都親自來迎接了,將軍莫非還不滿意?”
“——天子親迎,不想著謝恩,反而扯些雲裏霧裏的話;”
“將軍,莫非也要像當年的周亞夫那樣,對朕來一句‘甲胄及身,不便大禮參見’嗎?”
本就因劉榮沒道理的溫善笑意而摸不著頭腦,此刻見劉榮又冷不丁沉下臉來,程不識自是當即一叩首。
“臣,死罪!”
程不識誠惶誠恐,身後眾將士不明所以,卻也隻得跟著一同跪作一地。
全見‘跪人林’外,天子榮頗有些惡趣味的暗下嘿笑一聲,麵上卻做出一副強壓下怒火的架勢;
還惟妙惟肖的生息一口氣,將不曾存在的怒火‘壓’下些許,方別過身去,側對著程不識沉聲開口道:“將軍,何罪之有啊?”
“——臣!”
“——臣;”
“——臣······”
一連好幾個‘臣’字說出口,程不識也終究是沒能說出個所以然。
思慮良久,終還是一臉悲憤的低下頭,從懷中,取出那卷早就準備好的竹簡。
麵色悵然的將竹簡攤開,再暗歎一口氣,便見程不識跪地佝僂著腰:“北地守、故太子中盾衛臣程不識,昧死百拜,以奏陛下······”
“陛下元年冬十月下旬,匈奴舉大軍七萬,犯北地而望朝那。”
“臣奉陛下詔諭,盡召北地可戰之兵丁、民男,和北地都尉部將士四千——共計九千四百八十一人,入駐朝那塞!”
“後,車騎將軍曲周侯酈寄,分兵一萬馳援朝那······”
···
“胡以大軍七萬兵臨朝那塞外,佯功十日,強攻十日,又再攻十數日。”
“共戰近四十日;”
“——我北地都尉,又戰前所征民男別部,共戰歿三千一百七十九人。”
“其中,伍長、什長二百七十一人,屯長、曲侯六十五人,隊率司馬四人,校尉一人。”
“車騎將軍所分援兵萬人,戰歿一千零一十四人,其中伍長、什長十九人,屯長、曲侯各一人······”
神情滿帶著屈辱,語調卻又聽不出絲毫個人情感的宣讀聲,惹得在場眾人——無論是程不識身後的眾北地將士,還是劉榮身側、身後的朝公大臣;
乃至於劉榮本人,麵上都悄然湧現出一抹淡淡的哀傷。
四千多人;
四千多條吊卵的漢子!
就這麽死在了朝那塞,死在了漢匈邊牆最前線。
——毫不誇張地說:但凡再往外三五步,死在了朝那塞的關牆外,這四千多大好兒郎,便可以算作是埋骨異國他鄉。
他們是英雄。
是英烈。
他們用血肉,在朝那塞外,鑄成了一道肉眼不可見的鋼鐵長城。
劉榮為他們感到自豪。
每一個漢人,都應該為他們感到自豪!
但與此同時,劉榮也為他們感到悲痛;
每一個漢人,也都應該為之感到悲痛。
因為國失柱石,如失臂膀······
“此戰,我部共斬獲匈奴正卒首級,共一十三級,另牧奴首級四十一級。”
“車騎將軍所調援兵,斬獲匈奴正卒首級,共二十六級,另牧奴首級一級。”
“唿······”
“——此戰,臣部將士足兩萬,戰歿共四千一百九十三人;”
“胡七萬,為臣部斬獲首級,共八十一級。”
“依我漢家之製,此戰,臣浮斬:欠四千一百一十二級。”
幾乎是用掉了身上所有的力氣,說出這最後一個駭人聽聞的數字,程不識終於感覺到壓在心頭的巨石稍鬆了鬆。
而後便是程不識認命般,對劉榮無力的一垂首。
”臣,身負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又陛下之期許,非但辜負了曆代先皇及陛下,更損兵折將,喪師辱國。”
“敗軍之將,不敢厚顏以祈苟活;”
“——請陛下治臣死罪,以儆效尤!”
“隻臣身死,遺老母、病妻及獨子於世······”
說到最後,饒是冰冷無情如程不識,也是免不得濕了眼眶。
隻是那一句‘不敢求陛下照拂,隻求陛下莫要因此而治罪弓高侯’,卻是怎麽都沒能說出口來。
這是劉榮第一次見到程不識哭。
不隻是劉榮——這很有可能是漢家朝堂內外,第一次有人見到程不識垂淚。
大家都驚了!
驚訝之餘,免不得就是一整唏噓感歎。
至於程不識身後的眾北地將士,更是早在程不識之前,便早早哭的上氣不接下氣。
氣氛很壓抑。
整個長安城北郊,都被程不識為首的一眾糙漢子的哭聲,而搞得壓抑無比。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榮毫無征兆的唿號聲,就好似一聲驚雷,將在場眾人炸的外焦裏能的同時,也讓這片天地間的一切,都仿佛陷入時間停滯······
“諸公,又諸位將軍,以為如何?”
···
“——程不識之功,可堪朕不吝裂土,酬之以侯否?”
即便劉榮再三相勸,匈奴使團也還是趕在劉榮的加冠大典前,滿含著盛怒——或者說是無能狂怒,氣唿唿離開了長安。
留不下匈奴使團——尤其是無法讓匈奴使團看到自己的加冠禮及大婚,劉榮心中多少有些遺憾。
於是,在離開長安當天,才剛走出長安城不過十幾裏地的匈奴使團,便不出意外的見證了另外一個畫麵。
——北地郡守程不識,奉詔歸京!
對外說是述職,但考慮到幾個月前,才剛結束的漢匈北地一戰,或者說是朝那一戰,以及跟隨程不識一同入京的數十將官、上千兵士,與其說程不識是歸京述職,倒不如說,是班師迴朝······
“漢人的皇帝,真的要連一點餘地都不留嗎?”
“居然就這麽當著我等的麵,親自出城迎接那北地程不識······”
身旁響起同行使節且驚且怒,又且懼且怖的抱怨聲,蘭且屈難隻陰測測瞥了眼不遠處。
深吸一口氣,將胸中怒火悉數壓下,蘭且屈難便輕輕一拉韁繩,掉轉馬頭,率領使團朝北方而去。
蘭且屈難沒有迴頭。
但蘭且屈難心裏很清楚:在使團這次迴到草原、迴到單於庭,並將漢人小皇帝的態度匯報到單於庭之後······
“戰爭。”
“從今年開始,漢人和我大匈奴之間,將會爆發連年不絕的戰爭。”
“我大匈奴的勇士們,會習慣每年開春、秋後——甚至是凜冬、酷暑,乃至一年四季,都在同漢人作戰的歲月。”
“漢人的兵卒,也會習慣再也無法迴到家鄉、再也無法在田地間彎腰耕作,窮其一生,都在北方同我大匈奴作戰的人生。”
“隻是這樣的歲月、這樣的人生,究竟會持續多久······”
如是想著,蘭且屈難深吸一口氣,往向北方的目光愈發堅定;
朝陽斜打在蘭且屈難身側,在地上拖出一道狹長的騎士身影。
蘭且屈難莫名有些惆悵。
不但是因為戰爭;
也以為這一刻,或許是自己——乃至大匈奴的貴族,最後一次踩在漢人的土地,踩在距離漢都長安如此近的地方。
一場漢匈朝那戰役,已經將一個客觀現實,毫無保留的暴露在了整個已知世界的麵前。
——漢人,或許依舊沒有辦法踏出長城半步,依舊無法將哪怕一兵、一卒,送到草原腹地。
但匈奴勇士千百成群,就可以在漢匈邊境馳掠千裏,萬人便可攻城拔寨——大軍盡處便可長驅直入,兵臨長安城下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
漢人沒有反攻草原的能力,卻已經具備了強大的自保能力,即戰略防守能力。
而蘭氏代代與漢人打交道的經曆,也在這一刻不斷的提醒蘭且屈難:漢人,絕對不會就此打住。
僅僅隻是自保,對於漢人而言,還遠遠不夠!
肉眼可見的未來,漢人的騎兵,必定會出現在長城以北的大草原。
“迴去之後,無論如何也要說服大單於:從今年秋天開始,一定要堅持不懈的派兵侵擾雁門、上、代等郡。”
“——就算搶不迴一粒糧食、一個奴隸,也一定要把漢人的馬苑摧毀,將漢人的馬匹搶走。”
“若不然,真要讓漢人——尤其是像程不識那樣的漢人,也擁有一支數萬人規模的騎兵······”
就這樣,思慮重重的蘭且屈難,身形漸行漸遠。
而在蘭且屈難身後——長安北二十裏亭,劉榮卻並沒有將太多的注意力,放在空手而歸的匈奴使團身上。
僅僅隻是餘光撇了一眼,劉榮便深吸一口氣,擒著一抹似是已嵌入臉上的淡淡笑意,略帶唏噓的發出一聲輕歎。
“卿,遠來辛勞。”
輕聲一語,惹得程不識略有些羞愧的低下頭,劉榮又稍昂起頭,對不遠處,同樣低下頭去的北地將士朗聲道:“諸位將軍,遠來辛勞!”
便見眾北地將士應聲低下頭,人群中,甚至開始響起抽抽嗒嗒的哭泣聲。
而在人群最靠前的位置,程不識早已是恨不能用下巴戳穿胸口;
最後實在是沒臉繼續站著,索性就是跪倒在地,滿臉羞愧的對劉榮拱起手。
“敗軍之將,怎敢勞陛下萬金之軀,出長安以親迎······”
程不識此言一出,身後眾將士這才稍止住哭聲,半帶屈辱,半帶堅毅的抬起頭。
雖然依舊沒人開口說話,但光是看這些鐵血兒郎們寫在臉上的剛毅,便不難看出他們的盤算。
——此來長安,北地郡守程不識所部,沒有任何人,是抱著受封得賞的打算。
漢匈朝那一戰,漢家光是戰歿陣前者,便有足足兩千三百餘人!
再加上那些負傷不治者,此戰,漢家陣亡不下四千人!
反觀斬獲——截止程不識率領將官代表,從北地出發入朝述職,共收集到匈奴收集,區區八十一顆······
來之前,大家夥都想好了。
一旦傳出陛下要責備,甚至治罪於將軍的消息,大家夥兒就一起去北闕,哪怕拚著前程乃至身家信命,也得為程將軍求求情。
底下的卒子們不知道程將軍的好,錯把李廣當成寶,還說什麽‘寧為李將軍之卒,不為程不識之將’之類;
但這些個中層將官,卻是看的再清楚不過。
就拿此戰來說,但凡換做其他任何一位成名已久的大將,漢家不死個萬兒八千人,根本就不可能守得住朝那塞!
若是換做那李廣?
嘿!
死個萬兒八千人,不過順手的事兒!
甚至很有可能死了這麽多人,朝那塞照樣還是要丟。
所以,凡是參加此戰的北地將士,心裏那都跟明鏡兒似的;
——此戰,活著走出朝那塞的每一位漢家將士,幾乎是人均有至少半條命,是程將軍救迴來的。
誠然,此戰傷亡慘重,又斬獲寥寥;
但單隻是出於最樸素的個人情感,大家夥也還是覺得:像程將軍這樣的好人、好將軍,不該因為這一場戰爭的‘失利’而被治罪,甚至是自此雪藏。
隻是臨行時,大家商量的好好的:等到了長安,就在程將軍府邸周圍等著,一旦情況不對,就跑去北闕哭!
結果到了長安,陛下居然親自出迎不說,竟然還這般慰問程將軍,乃至大家夥?
原本打著最壞的打算,卻得到著意料之外的驚喜,大家夥多少有些被整不會了。
被劉榮這一出整不會的,自然也包括人群前方,正模仿後世黑人問號臉的程不識。
“陛下?”
下意識一聲輕唿,將劉榮的目光重新吸引到自己身上,程不識當即便再度低下頭。
沉吟措辭許久,才沉聲道:“此戰,臣,辜負了陛下的信重······”
“陛下良苦用心,外放程於背景,本是給臣建功立業的機會。”
“但臣······”
見程不識這般模樣,劉榮暗下也是不由得一奇;
目光下意識投向身側不遠處,已經先一步班師迴朝的韓頹當。
——你倆關係不是挺好的嗎?
咋?
程不識,這是還沒收到消息,以為自己要被治罪了?
劉榮麵帶疑惑的看向韓頹當,但此刻的韓頹當,卻是滿帶著嫉羨,目光直勾勾盯在了程不識的臉上。
不單韓頹當一人——凡是被劉榮拉過來,迎接程不識‘凱旋’的朝中公卿百官、軍中功侯將帥,此刻都是恨不能用眼睛瞪死程不識,同時又希望被大家夥用眼刀瞪死的是自己。
沒能從韓頹當臉上看出所以然,又實在沒從程不識臉上看出作偽之色,劉榮當即心下一動。
原本滿帶著和煦的溫和笑意,也陡然被一抹佯怒所取代。
“怎麽?”
“朕這都親自來迎接了,將軍莫非還不滿意?”
“——天子親迎,不想著謝恩,反而扯些雲裏霧裏的話;”
“將軍,莫非也要像當年的周亞夫那樣,對朕來一句‘甲胄及身,不便大禮參見’嗎?”
本就因劉榮沒道理的溫善笑意而摸不著頭腦,此刻見劉榮又冷不丁沉下臉來,程不識自是當即一叩首。
“臣,死罪!”
程不識誠惶誠恐,身後眾將士不明所以,卻也隻得跟著一同跪作一地。
全見‘跪人林’外,天子榮頗有些惡趣味的暗下嘿笑一聲,麵上卻做出一副強壓下怒火的架勢;
還惟妙惟肖的生息一口氣,將不曾存在的怒火‘壓’下些許,方別過身去,側對著程不識沉聲開口道:“將軍,何罪之有啊?”
“——臣!”
“——臣;”
“——臣······”
一連好幾個‘臣’字說出口,程不識也終究是沒能說出個所以然。
思慮良久,終還是一臉悲憤的低下頭,從懷中,取出那卷早就準備好的竹簡。
麵色悵然的將竹簡攤開,再暗歎一口氣,便見程不識跪地佝僂著腰:“北地守、故太子中盾衛臣程不識,昧死百拜,以奏陛下······”
“陛下元年冬十月下旬,匈奴舉大軍七萬,犯北地而望朝那。”
“臣奉陛下詔諭,盡召北地可戰之兵丁、民男,和北地都尉部將士四千——共計九千四百八十一人,入駐朝那塞!”
“後,車騎將軍曲周侯酈寄,分兵一萬馳援朝那······”
···
“胡以大軍七萬兵臨朝那塞外,佯功十日,強攻十日,又再攻十數日。”
“共戰近四十日;”
“——我北地都尉,又戰前所征民男別部,共戰歿三千一百七十九人。”
“其中,伍長、什長二百七十一人,屯長、曲侯六十五人,隊率司馬四人,校尉一人。”
“車騎將軍所分援兵萬人,戰歿一千零一十四人,其中伍長、什長十九人,屯長、曲侯各一人······”
神情滿帶著屈辱,語調卻又聽不出絲毫個人情感的宣讀聲,惹得在場眾人——無論是程不識身後的眾北地將士,還是劉榮身側、身後的朝公大臣;
乃至於劉榮本人,麵上都悄然湧現出一抹淡淡的哀傷。
四千多人;
四千多條吊卵的漢子!
就這麽死在了朝那塞,死在了漢匈邊牆最前線。
——毫不誇張地說:但凡再往外三五步,死在了朝那塞的關牆外,這四千多大好兒郎,便可以算作是埋骨異國他鄉。
他們是英雄。
是英烈。
他們用血肉,在朝那塞外,鑄成了一道肉眼不可見的鋼鐵長城。
劉榮為他們感到自豪。
每一個漢人,都應該為他們感到自豪!
但與此同時,劉榮也為他們感到悲痛;
每一個漢人,也都應該為之感到悲痛。
因為國失柱石,如失臂膀······
“此戰,我部共斬獲匈奴正卒首級,共一十三級,另牧奴首級四十一級。”
“車騎將軍所調援兵,斬獲匈奴正卒首級,共二十六級,另牧奴首級一級。”
“唿······”
“——此戰,臣部將士足兩萬,戰歿共四千一百九十三人;”
“胡七萬,為臣部斬獲首級,共八十一級。”
“依我漢家之製,此戰,臣浮斬:欠四千一百一十二級。”
幾乎是用掉了身上所有的力氣,說出這最後一個駭人聽聞的數字,程不識終於感覺到壓在心頭的巨石稍鬆了鬆。
而後便是程不識認命般,對劉榮無力的一垂首。
”臣,身負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又陛下之期許,非但辜負了曆代先皇及陛下,更損兵折將,喪師辱國。”
“敗軍之將,不敢厚顏以祈苟活;”
“——請陛下治臣死罪,以儆效尤!”
“隻臣身死,遺老母、病妻及獨子於世······”
說到最後,饒是冰冷無情如程不識,也是免不得濕了眼眶。
隻是那一句‘不敢求陛下照拂,隻求陛下莫要因此而治罪弓高侯’,卻是怎麽都沒能說出口來。
這是劉榮第一次見到程不識哭。
不隻是劉榮——這很有可能是漢家朝堂內外,第一次有人見到程不識垂淚。
大家都驚了!
驚訝之餘,免不得就是一整唏噓感歎。
至於程不識身後的眾北地將士,更是早在程不識之前,便早早哭的上氣不接下氣。
氣氛很壓抑。
整個長安城北郊,都被程不識為首的一眾糙漢子的哭聲,而搞得壓抑無比。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榮毫無征兆的唿號聲,就好似一聲驚雷,將在場眾人炸的外焦裏能的同時,也讓這片天地間的一切,都仿佛陷入時間停滯······
“諸公,又諸位將軍,以為如何?”
···
“——程不識之功,可堪朕不吝裂土,酬之以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