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安葬
鬥羅:來自一人之下的唐門弟子 作者:連海的大學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豔陽高照,楊駁沿著樓房的影子快步來到天鬥城的正門前。
在各種建築物影子的掩護下,楊駁憑借著自己這幾年沒有疏於對唐門基本功的練習,沒有引起任何一個人的注意。
楊駁看著眼前威嚴的大門,他露出一抹冷笑。
眼前人來人往、誰都能走的大門是自己這一世的母親從未踏足的地方。
倒不是說看門的守衛不允許貧民窟的人離開,也不是不允許低賤、肮髒的貧民窟之人出現在幹淨整潔的街道上。
隻是,貧民窟的人走出大門,往往就等於提前邁向死亡。
從一個到天鬥城追夢、最終卻窮困潦倒的貧民窟居民那裏,楊駁聽過不少天鬥城外隻有普通人才會關注的事情。
離開天鬥城,最近的村莊在六十公裏以外的地方,而這還是直線距離,若是徒步走大道,走個近百公裏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並且,此時天鬥帝國的大道可不是楊駁第一世那種現代社會的高速公路。
若是一個人徒步走大道,他將會遇到野生動物、劫匪、視平民如玩物的貴族等各種會主動要他命的生物。
即便運氣夠好沒遇到那些生物,還會深陷饑餓、缺水等生理困難之中。
貧民窟的人都是一些無法成為魂師的普通人,即便有那麽點先天魂力,也不可能在沒有食物和穩定水源的情況下走那麽遠。
當然,如果有人想賭一把,橫穿森林,直著走向已知的村莊,那就隻能祝他或她能留個全屍了。
至於跑出天鬥城後悔了,想要轉身迴城並重新迴到貧民窟,那也是做不到的事情。
普通人出城不用交出城費,但進城可是要交進城費的。
貧民窟的人,哪兒來多餘的錢交進城費?
看門的守衛不會在乎你出不出城,但無比在乎你進不進城。
即便是那些達官顯貴,都不敢進城不交錢,畢竟是天鬥帝國的首都,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啊?
如果不交入城費,守衛們頂多是趕人走,但是有人不交還想硬闖的話,占理的就是守衛們,被打也是活該。
正因如此,隻要一個人落到生活在天鬥城貧民窟裏的地步,幾乎注定一輩子都沒辦法離開天鬥城,隻有在天鬥城窮困潦倒的過一生或找個地方投胎總共兩條路可以走。
楊駁的母親自然也是貧民窟中的大多數,一生都沒有離開天鬥城哪怕一步。
因此,楊駁便打算帶著自己母親的骨灰走一次天鬥城的大門,並將她葬在天鬥城外,讓她不至於連死了也隻能困在這天鬥城中。
楊駁抱著自己母親的骨灰罐,離開樓宇影子的遮擋,向天鬥城外走去。
沒有掩飾自己的楊駁自然是立刻被眾多視線所打量,周圍還傳來了各種細碎的話語,
“哪兒來的小東西?穿成這樣就上街?”
“這小孩怎麽迴事兒,從那個地方跑出來幹嘛?”
“貧民窟的賤民?多久沒看到了?”
。。。。。。
這些視線和語言中充斥著蔑視與厭惡,楊駁也不覺得奇怪,自己的出現自然讓這“恢弘美麗”的天鬥城大道出現了一個汙點。
可楊駁絲毫不在意那些視線,就以一個小孩兒正常的步行速度走向大門。
楊駁走到大門前,看門的守衛也投來了目光,不過他們的目光之中更多的是驚奇之意。
他們在以前都見過貧民窟的人主動離開天鬥城,但無論男女,都是些成年人。
並且他們都是挑清晨剛開門或是傍晚快關門的時候才出城,這些守衛估計貧民窟的人是心裏自卑,不敢出現在太多人麵前。
但這次可不一樣,想出城的居然是一個小孩子,更是在快要正午之時出城,奇怪的很。
他們這些士兵算不上什麽貴族和上流人士,對貧民窟的人更多是抱著可憐的心態。
守衛中領頭的那個隊長看到楊駁向正門走來,也是疑惑,走上前問道:
“小朋友,你怎麽一個人跑這裏來了?你的。。。。。。”
守衛隊長本想問楊駁的父母在哪兒,可當餘光瞟到楊駁手中的罐子及其上的“母”字時,頓時噤聲,不知該怎麽說下去。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這守衛隊長是來關心自己這個小孩子的,楊駁自然也是以禮相待,抬頭禮貌地說道:
“叔叔,我想把媽媽葬到城外,可以讓我出去麽?”
守衛隊長看著楊駁滿是灰塵的臉,以及比起同齡人顯得甚是無神的雙眼,即便守衛隊長是個自認見多識廣的大老爺們兒,那也感到心痛不已。
“當然可以,到時候迴來,和叔叔說一聲就行。”守衛隊長其實都想送楊駁到一處適合下葬的土地,但自己有著身為守衛隊長的職責,能做的就是給小孩子開個後門。
楊駁剛聽到的守衛的話還有些意外,根據這些年他在貧民窟打聽到的,天鬥城的守衛可從沒給人開過後門,他都做好下完葬,大半夜爬牆再進去的準備了。
可一想自己現在這身體的年紀,倒也正常,在任何世界,隻要不是亂世,小孩總歸是容易被照顧的。
“謝謝叔叔。”楊駁道完謝,也不多說、多做什麽,抱著罐子,這輩子第一次走出了天鬥城。
城外的空氣與城內並沒有什麽分別,但是時隔六年再一次看到不同的景色,楊駁的內心還是有些觸動的。
天鬥城是一國之都,戰事一般波及不到此地,不用堅壁清野。
所以正如楊駁在貧民窟中了解到的那樣,除了大道及城周圍百來米以外的地方,都長滿了鬱鬱蔥蔥的樹木,形成了一片連綿不絕的森林,即便是從大道上看去,也完全望不到森林的盡頭。
往森林中走了五、六百米後,楊駁選了一塊較為平整、土地鬆軟的地方,徒手挖了一個能將罐子放下的小坑。
楊駁將母親的骨灰安葬後,拿一塊小石頭在另一個較大的石頭上刻出母親的名字,最後插在地上,算是立了個碑。
盯著眼前簡陋的墓碑,楊駁不由得迴想起自己來到這個世界至今的記憶。
在各種建築物影子的掩護下,楊駁憑借著自己這幾年沒有疏於對唐門基本功的練習,沒有引起任何一個人的注意。
楊駁看著眼前威嚴的大門,他露出一抹冷笑。
眼前人來人往、誰都能走的大門是自己這一世的母親從未踏足的地方。
倒不是說看門的守衛不允許貧民窟的人離開,也不是不允許低賤、肮髒的貧民窟之人出現在幹淨整潔的街道上。
隻是,貧民窟的人走出大門,往往就等於提前邁向死亡。
從一個到天鬥城追夢、最終卻窮困潦倒的貧民窟居民那裏,楊駁聽過不少天鬥城外隻有普通人才會關注的事情。
離開天鬥城,最近的村莊在六十公裏以外的地方,而這還是直線距離,若是徒步走大道,走個近百公裏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並且,此時天鬥帝國的大道可不是楊駁第一世那種現代社會的高速公路。
若是一個人徒步走大道,他將會遇到野生動物、劫匪、視平民如玩物的貴族等各種會主動要他命的生物。
即便運氣夠好沒遇到那些生物,還會深陷饑餓、缺水等生理困難之中。
貧民窟的人都是一些無法成為魂師的普通人,即便有那麽點先天魂力,也不可能在沒有食物和穩定水源的情況下走那麽遠。
當然,如果有人想賭一把,橫穿森林,直著走向已知的村莊,那就隻能祝他或她能留個全屍了。
至於跑出天鬥城後悔了,想要轉身迴城並重新迴到貧民窟,那也是做不到的事情。
普通人出城不用交出城費,但進城可是要交進城費的。
貧民窟的人,哪兒來多餘的錢交進城費?
看門的守衛不會在乎你出不出城,但無比在乎你進不進城。
即便是那些達官顯貴,都不敢進城不交錢,畢竟是天鬥帝國的首都,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啊?
如果不交入城費,守衛們頂多是趕人走,但是有人不交還想硬闖的話,占理的就是守衛們,被打也是活該。
正因如此,隻要一個人落到生活在天鬥城貧民窟裏的地步,幾乎注定一輩子都沒辦法離開天鬥城,隻有在天鬥城窮困潦倒的過一生或找個地方投胎總共兩條路可以走。
楊駁的母親自然也是貧民窟中的大多數,一生都沒有離開天鬥城哪怕一步。
因此,楊駁便打算帶著自己母親的骨灰走一次天鬥城的大門,並將她葬在天鬥城外,讓她不至於連死了也隻能困在這天鬥城中。
楊駁抱著自己母親的骨灰罐,離開樓宇影子的遮擋,向天鬥城外走去。
沒有掩飾自己的楊駁自然是立刻被眾多視線所打量,周圍還傳來了各種細碎的話語,
“哪兒來的小東西?穿成這樣就上街?”
“這小孩怎麽迴事兒,從那個地方跑出來幹嘛?”
“貧民窟的賤民?多久沒看到了?”
。。。。。。
這些視線和語言中充斥著蔑視與厭惡,楊駁也不覺得奇怪,自己的出現自然讓這“恢弘美麗”的天鬥城大道出現了一個汙點。
可楊駁絲毫不在意那些視線,就以一個小孩兒正常的步行速度走向大門。
楊駁走到大門前,看門的守衛也投來了目光,不過他們的目光之中更多的是驚奇之意。
他們在以前都見過貧民窟的人主動離開天鬥城,但無論男女,都是些成年人。
並且他們都是挑清晨剛開門或是傍晚快關門的時候才出城,這些守衛估計貧民窟的人是心裏自卑,不敢出現在太多人麵前。
但這次可不一樣,想出城的居然是一個小孩子,更是在快要正午之時出城,奇怪的很。
他們這些士兵算不上什麽貴族和上流人士,對貧民窟的人更多是抱著可憐的心態。
守衛中領頭的那個隊長看到楊駁向正門走來,也是疑惑,走上前問道:
“小朋友,你怎麽一個人跑這裏來了?你的。。。。。。”
守衛隊長本想問楊駁的父母在哪兒,可當餘光瞟到楊駁手中的罐子及其上的“母”字時,頓時噤聲,不知該怎麽說下去。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這守衛隊長是來關心自己這個小孩子的,楊駁自然也是以禮相待,抬頭禮貌地說道:
“叔叔,我想把媽媽葬到城外,可以讓我出去麽?”
守衛隊長看著楊駁滿是灰塵的臉,以及比起同齡人顯得甚是無神的雙眼,即便守衛隊長是個自認見多識廣的大老爺們兒,那也感到心痛不已。
“當然可以,到時候迴來,和叔叔說一聲就行。”守衛隊長其實都想送楊駁到一處適合下葬的土地,但自己有著身為守衛隊長的職責,能做的就是給小孩子開個後門。
楊駁剛聽到的守衛的話還有些意外,根據這些年他在貧民窟打聽到的,天鬥城的守衛可從沒給人開過後門,他都做好下完葬,大半夜爬牆再進去的準備了。
可一想自己現在這身體的年紀,倒也正常,在任何世界,隻要不是亂世,小孩總歸是容易被照顧的。
“謝謝叔叔。”楊駁道完謝,也不多說、多做什麽,抱著罐子,這輩子第一次走出了天鬥城。
城外的空氣與城內並沒有什麽分別,但是時隔六年再一次看到不同的景色,楊駁的內心還是有些觸動的。
天鬥城是一國之都,戰事一般波及不到此地,不用堅壁清野。
所以正如楊駁在貧民窟中了解到的那樣,除了大道及城周圍百來米以外的地方,都長滿了鬱鬱蔥蔥的樹木,形成了一片連綿不絕的森林,即便是從大道上看去,也完全望不到森林的盡頭。
往森林中走了五、六百米後,楊駁選了一塊較為平整、土地鬆軟的地方,徒手挖了一個能將罐子放下的小坑。
楊駁將母親的骨灰安葬後,拿一塊小石頭在另一個較大的石頭上刻出母親的名字,最後插在地上,算是立了個碑。
盯著眼前簡陋的墓碑,楊駁不由得迴想起自己來到這個世界至今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