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三條魚
踹翻龍椅後,滿朝文武跪求她登基 作者:妃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辦法,等俞勤折騰了一番,粗略擦了擦髒汙的地方,確定痕跡已經留下了,這才迴頭上了馬車,一起到了宮門口。
公主府,紅鯉小聲的說道:“公主,南大人和俞大人進宮了。”
“手裏提著那個大箱子。”
虞婔點頭:“好。”
“想來帝都的排查因他們而起,也會因他們結束的。”
兩人到了天啟殿偏殿等著,盛昌帝還在跟大臣們商量事情。
肖宇讓小宮女上了茶和點心,好生招待著。
俞勤端起茶,剛要喝卻見兩個小太監端了水,拿了抹布要擦拭箱子,差點將手中的茶盞給一起扔出去。
“等一下兩位小公公,這箱子上的一些證據可是我們好不容易才保留下來的,現在可不能擦啊!”
小太監遲疑的看向了肖宇。
肖宇點了點頭:“既然是證據,那自然不能毀了。”
“自有兩位大人解釋便是。”
小太監這才作罷,端著水離開。
俞勤鬆了口氣,見南崎安然的吃著宮廷小點心,忍不住扶額,小聲的說道:“這可是你帶進來的證據,怎麽一點兒都不關心呢?”
南崎:“是你的,我說過,其實有點多此一舉。”
隻要看到黃金,什麽痕跡都是浮雲。
不一會兒,餘英就過來了:“兩位大人,皇上讓你們過去。”
南崎皺眉:“皇上見完大臣了?”
餘英微笑:“姚相和杜太尉還在呢!”
南崎和俞勤頓時明白了,這兩人反正已經知道真相,就讓他們繼續旁聽。
也好多兩個人商量。
見到盛昌帝,兩人行了禮,果然見姚相和杜太尉好似兩大門神,一左一右的站在兩邊。
這件事本來是密旨給俞勤查的,南崎往旁邊一站,將主場讓給俞勤。
俞勤上前一步,“皇上,微臣不負所托,將劫糧之事,和劫人之事查了一遍。”
“隻可惜罪魁禍首早已經銷聲匿跡,是臣去晚了。”
盛昌帝嘉許:“你已經做得很好,朕欣慰。”
“你抓迴來的三個人是怎麽迴事?”
過程,俞勤已經上報過了,此時自然不必再贅述。
盛昌帝當然也看到了地上那個大箱子,隻不過證據已經到了天啟殿,又不會跑,他還是想先知道人的事。
俞勤點頭:“漁夫,是經常給那群兵馬送物資的人。”
“利用湖水,打漁為生,用漁船送物資。”
“懸崖峭壁上有一個滑道,不必見人就能將東西送到。”
“機關非常的巧妙,構思精巧。”
“隻不過,根據微臣估計,他一個人送物資是滿足不了好幾萬兵馬的日常使用,在出事之前,應該還有別的運送法子,以及,像漁夫這樣的人不止一個。”
說著,俞勤從懷裏取出一個畫著大概示意圖的紙,通過餘英呈現給了盛昌帝。
盛昌帝看了看,那熟悉的線條,稍微有點抽象的畫風,“這,不會是南愛卿畫的吧!”
怎麽有點像畫符的樣子?
但神奇的,一看又能明白表達了什麽。
說完,遞給餘英,傳給了姚僅衿和杜太尉“欣賞”。
姚相:……所以,那兩條波浪線就是湖麵嗎?
杜太尉:……那幾條線豎起來就是平整的峭壁嗎?
兩人默契的對視一眼,那個四四方方的就是送糧食的洞口?
果然是一目了然的抽象。
明明相當意識流,但是,他們真的看懂了。
就這麽離譜,他們也不想懂的,很容易消減他們的欣賞畫的水平。
然而,在俞勤的介紹中,腦子裏好像勾勒出了畫麵感。
不得不承認,真的藏得很嚴實。
更驚奇,能找到這樣的地方,俞勤的本事不小啊!
南崎不以為然,“皇上,姚相,杜太尉可有看懂?”
就說能不能看懂吧!
他真要畫畫也不是這樣的,但這種情況下,能看懂就行了,還要求寫實美觀嗎?
盛昌帝三人嘴角抽了抽,轉念一想,他們好像都隻見過南崎畫符,沒見過他正兒八經的畫畫。
難不成就是因為畫風比較奇特?
盛昌帝一臉嚴肅,“俞愛卿的意思是,這樣送物資的漁夫可能還有很多?”
俞勤:“嗯,微臣以為,就一個人,供應不了幾萬人的所需,日常還需要存儲一些,以備不時之需,這又從何而來?”
盛昌帝:“那附近可有一樣的漁民?”
南崎搖頭:“那裏畢竟不是什麽交通要道,幾乎沒有僅以打魚為生的。”
“都是獵戶,若是進入了深山,來到了湖邊,也會打一些魚罷了。”
“此人也是因為那日正巧來送貨,被臣捉住了而已,船上隱藏了不少糧食,這才無可抵賴。”
盛昌帝眼神一凝:“這麽說,他知道大軍是什麽時候撤走的?”
“難不成大軍離開沒有告訴他?他還是按照計劃一直在送糧?”
“那通道下麵可有見沒有搬走的糧食?”
俞勤不緊不慢的:“通道下沒有,但是……這漁民一個月才送一次,他們說自從劫糧行動後,他們就減少了送糧的頻率。”
“以前存夠一船就會送,最多不會超過七天。”
“今年旱災,糧食本來緊張,他們送糧的頻率本身就在減少,加上劫糧後官府查得嚴,所以,就送得更少了。”
“這人如此,想來其他的送糧人也一樣,才會藏得這麽好,不容易發現破綻。”
說明了隻抓住這一個送糧人的原因。
畢竟,一些人就算暗中送,也不會全部告訴家人的。
那就更加不會讓人知道了。
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一一去調查。
原本抓到漁夫的時候,俞勤和南崎就想到了糧食,若是有個時間差,那通道下多少應該有一點糧食才對。
所以,兩人想幫忙打個補丁,準備去買點糧食當成通道下發現的。
結果,因此進入縣城,發現縣令有問題,進而發現了知府這麽個大蛀蟲,那麽一切就能解釋得通了,就沒再打補丁。
殊不知,虞婔之前也想到了這茬。
還想著要不要留點東西當證據。
但是審問那些官員的時候,她發現不對勁了,那麽多糧食能搬過來都不容易,更何況是湊集。
公主府,紅鯉小聲的說道:“公主,南大人和俞大人進宮了。”
“手裏提著那個大箱子。”
虞婔點頭:“好。”
“想來帝都的排查因他們而起,也會因他們結束的。”
兩人到了天啟殿偏殿等著,盛昌帝還在跟大臣們商量事情。
肖宇讓小宮女上了茶和點心,好生招待著。
俞勤端起茶,剛要喝卻見兩個小太監端了水,拿了抹布要擦拭箱子,差點將手中的茶盞給一起扔出去。
“等一下兩位小公公,這箱子上的一些證據可是我們好不容易才保留下來的,現在可不能擦啊!”
小太監遲疑的看向了肖宇。
肖宇點了點頭:“既然是證據,那自然不能毀了。”
“自有兩位大人解釋便是。”
小太監這才作罷,端著水離開。
俞勤鬆了口氣,見南崎安然的吃著宮廷小點心,忍不住扶額,小聲的說道:“這可是你帶進來的證據,怎麽一點兒都不關心呢?”
南崎:“是你的,我說過,其實有點多此一舉。”
隻要看到黃金,什麽痕跡都是浮雲。
不一會兒,餘英就過來了:“兩位大人,皇上讓你們過去。”
南崎皺眉:“皇上見完大臣了?”
餘英微笑:“姚相和杜太尉還在呢!”
南崎和俞勤頓時明白了,這兩人反正已經知道真相,就讓他們繼續旁聽。
也好多兩個人商量。
見到盛昌帝,兩人行了禮,果然見姚相和杜太尉好似兩大門神,一左一右的站在兩邊。
這件事本來是密旨給俞勤查的,南崎往旁邊一站,將主場讓給俞勤。
俞勤上前一步,“皇上,微臣不負所托,將劫糧之事,和劫人之事查了一遍。”
“隻可惜罪魁禍首早已經銷聲匿跡,是臣去晚了。”
盛昌帝嘉許:“你已經做得很好,朕欣慰。”
“你抓迴來的三個人是怎麽迴事?”
過程,俞勤已經上報過了,此時自然不必再贅述。
盛昌帝當然也看到了地上那個大箱子,隻不過證據已經到了天啟殿,又不會跑,他還是想先知道人的事。
俞勤點頭:“漁夫,是經常給那群兵馬送物資的人。”
“利用湖水,打漁為生,用漁船送物資。”
“懸崖峭壁上有一個滑道,不必見人就能將東西送到。”
“機關非常的巧妙,構思精巧。”
“隻不過,根據微臣估計,他一個人送物資是滿足不了好幾萬兵馬的日常使用,在出事之前,應該還有別的運送法子,以及,像漁夫這樣的人不止一個。”
說著,俞勤從懷裏取出一個畫著大概示意圖的紙,通過餘英呈現給了盛昌帝。
盛昌帝看了看,那熟悉的線條,稍微有點抽象的畫風,“這,不會是南愛卿畫的吧!”
怎麽有點像畫符的樣子?
但神奇的,一看又能明白表達了什麽。
說完,遞給餘英,傳給了姚僅衿和杜太尉“欣賞”。
姚相:……所以,那兩條波浪線就是湖麵嗎?
杜太尉:……那幾條線豎起來就是平整的峭壁嗎?
兩人默契的對視一眼,那個四四方方的就是送糧食的洞口?
果然是一目了然的抽象。
明明相當意識流,但是,他們真的看懂了。
就這麽離譜,他們也不想懂的,很容易消減他們的欣賞畫的水平。
然而,在俞勤的介紹中,腦子裏好像勾勒出了畫麵感。
不得不承認,真的藏得很嚴實。
更驚奇,能找到這樣的地方,俞勤的本事不小啊!
南崎不以為然,“皇上,姚相,杜太尉可有看懂?”
就說能不能看懂吧!
他真要畫畫也不是這樣的,但這種情況下,能看懂就行了,還要求寫實美觀嗎?
盛昌帝三人嘴角抽了抽,轉念一想,他們好像都隻見過南崎畫符,沒見過他正兒八經的畫畫。
難不成就是因為畫風比較奇特?
盛昌帝一臉嚴肅,“俞愛卿的意思是,這樣送物資的漁夫可能還有很多?”
俞勤:“嗯,微臣以為,就一個人,供應不了幾萬人的所需,日常還需要存儲一些,以備不時之需,這又從何而來?”
盛昌帝:“那附近可有一樣的漁民?”
南崎搖頭:“那裏畢竟不是什麽交通要道,幾乎沒有僅以打魚為生的。”
“都是獵戶,若是進入了深山,來到了湖邊,也會打一些魚罷了。”
“此人也是因為那日正巧來送貨,被臣捉住了而已,船上隱藏了不少糧食,這才無可抵賴。”
盛昌帝眼神一凝:“這麽說,他知道大軍是什麽時候撤走的?”
“難不成大軍離開沒有告訴他?他還是按照計劃一直在送糧?”
“那通道下麵可有見沒有搬走的糧食?”
俞勤不緊不慢的:“通道下沒有,但是……這漁民一個月才送一次,他們說自從劫糧行動後,他們就減少了送糧的頻率。”
“以前存夠一船就會送,最多不會超過七天。”
“今年旱災,糧食本來緊張,他們送糧的頻率本身就在減少,加上劫糧後官府查得嚴,所以,就送得更少了。”
“這人如此,想來其他的送糧人也一樣,才會藏得這麽好,不容易發現破綻。”
說明了隻抓住這一個送糧人的原因。
畢竟,一些人就算暗中送,也不會全部告訴家人的。
那就更加不會讓人知道了。
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一一去調查。
原本抓到漁夫的時候,俞勤和南崎就想到了糧食,若是有個時間差,那通道下多少應該有一點糧食才對。
所以,兩人想幫忙打個補丁,準備去買點糧食當成通道下發現的。
結果,因此進入縣城,發現縣令有問題,進而發現了知府這麽個大蛀蟲,那麽一切就能解釋得通了,就沒再打補丁。
殊不知,虞婔之前也想到了這茬。
還想著要不要留點東西當證據。
但是審問那些官員的時候,她發現不對勁了,那麽多糧食能搬過來都不容易,更何況是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