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氏拉著田婉,讓她坐在自己身邊,又問起了王太夫人和田騰夫婦的近況。
田婉一一作答,又將祖母和父母讓自己帶進京的禮單交給了餘氏。餘氏接過來,看了看,笑盈盈地說道:“你一個小姑娘,路又遠,帶這麽多東西做甚?”
田婉笑道:“這是祖母和爹爹的心意,阿洛帶上來,不費事的。”
餘氏又客套了幾句,也送了一支翡翠簪給田婉,周氏、萬氏也拿出早準備好的見麵禮,送了她。
田婉忙起身謝過伯母和兩位嫂嫂,才將東西收了起來。
此時,時辰尚早,四人便坐在堂中隨意說著話來。聽餘氏她們說起京中名門媛秀之間的事,田婉也插不上話,便坐在一旁微笑著聽。
到了晚間,田勝與田鬆、田柏兩兄弟都歸了屋,餘氏忙帶著田婉前去與伯父兄長見麵,然後一家人坐在一起,和樂融融吃過晚食,又說了一會兒話,才各自迴屋。
田婉被安排住在靠近後花園的清竹院中,餘氏一早便派人收拾好了。怕她不熟悉,餘氏便叫周氏與萬氏陪著她一起過去。
雖然與周氏、萬氏才見麵不久,但田婉對這兩個嫂嫂的印象不錯。周氏性子雖然恬淡,其實也很熱心,不時提點她在京中與人交際要注意些什麽,還有進宮有些什麽規矩。
聽周氏說起進宮之事,田婉一想到到時可能會見到純鈞,心裏不免忐忑。
周氏見狀,以為她沒進過宮,心中敬畏,忙寬慰她道:“四妹妹,你不必擔心,皇後娘娘為人很是親善,對我們這些晚輩也很和氣的。”
“嗯。”田婉微笑著點了點頭,“多謝大嫂嫂。”
萬氏還是那般心直口快的,笑道:“還有啊,四妹妹,你進宮說不定會碰到太子殿下呢。太子殿下不僅為人親和,還是龍鳳姿儀,沒有哪家姑娘看了不動心。”
這番話,說得田婉臉又是一紅。
不過,如果單說相貌,那隻狐狸,確實無人可比。
兩日後,餘氏將田婉叫到了詠梅堂,說是宮裏來人傳了話,田皇後身染微恙,明日她要進宮探望皇後。想著田婉來了京城,還未見過皇後,叫她隨自己一起進宮。
田婉不知道田皇後是真的病了,還是為了讓自己進宮找的借口。看餘氏的麵色安然,她覺得應該是後者。如果真是這樣,那她明日進宮,肯定就會見到太子蕭頎了。不過去與不去,也不是她能左右的,於是便應了下來。
餘氏觀察了田婉兩日,見她性格溫順,無論何事皆聽大人安排,心中極為欣慰,隻想著等太子看上她,一切就萬事大吉了。
次日一早,田婉早早起了床,梳洗完畢,便到了詠梅堂,等著餘氏一起進宮。
餘氏出來,看見田婉穿了一件水紅色繡蝶花襖,下著淡粉色撒花洋縐裙,披了一件赤紅色金絲鑲雪貂毛鬥篷,麵上薄施粉黛,烏黑的發中簪了一枝白玉銀琅簪,如同畫上走下來的人一般,心頭歡喜不已。想來那太子見了,三魂七魄怕都要被勾走了兩魂六魄。
於是,餘氏上前,拉著田婉,笑眯眯地拍了拍她的手,說道:“阿洛如此懂事,甚好。”
田婉低下頭,笑了笑。
今日,她確實著力打扮了一番。今天可能就會見到他了,哪怕他不想再與她有牽扯,那就當她一廂情願好了,她總想給他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馬蹄聲響,馬車帶著餘氏和田婉向著皇宮而去。
許是還不太放心,餘氏一路上不時跟田婉講著宮裏的規矩,她皆低頭答應。其實,宮中的規矩,餘氏不跟她說,她也知道。第一世為後,第二世是公主,宮裏繁瑣的禮節,她早就熟悉了,不過,她仍然裝出一副虛心受教的模樣。
皇宮到了,下了馬車,便有田皇後派來的大宮女在宮門前迎接二人。一路也沒出什麽岔子,田婉與餘氏很快便到了田皇後的寢宮鳳台宮。
餘氏與田婉二人脫下鬥篷,交給宮人,然後便進殿拜見田皇後。
田皇後正坐在案前抄著佛經,看起來神色頗好,似乎不像有病。看見餘氏與田婉來,她微微抬頭笑了笑,說道:“你們來了,快坐吧。”
餘氏領著田婉謝了恩,起了身,便在下首坐了下來。
田皇後又寫了幾個字,便將手上的筆擱在筆架上。候在一旁的宮女趕緊呈了一張雪白的巾子上去。田皇後擦了擦手,將巾子遞給宮女,這才抬起眼來,看了田婉一眼,問道:“你就是阿洛?”
“是,皇後娘娘,小女子田婉,小名阿洛。”田婉趕緊迴答道。
“阿洛啊,你叫我姑母便是。”田皇後笑了起來,“以後若沒外人在,不必叫得如此生疏,平日鬆兒,柏兒,阿丹都是如此叫的。”
阿丹是田嬋的乳名。
田婉笑了笑,乖巧地應了一聲:“是,姑母。”
田皇後見田婉容貌秀美,性情看起來也溫順,便對這個從未見過麵的侄女生出幾分好感,忙對她招了招手,叫道:“過來,坐到姑母身邊來。”
聞言,田婉微微一猶豫,然後應了一聲:“是。”低下頭,坐到了田皇後身邊。
“把頭抬起來,讓姑母好好看看你。”田皇後說道。
田婉輕輕一頓,然後將頭抬起頭來。
先前田婉坐得遠,田皇後隻覺得她模樣長得挺好,卻也沒看仔細。把田婉叫到了近前,細細一看,忍不住吸了一口氣。
這張臉,簡直精致到了極致,完全挑不出任何毛病。半晌,田皇後才點頭笑道:“真不愧是我田家的女兒,這容貌氣度,我看京中那群名媛閨秀,沒一個比得上。”
“姑母抬愛了。”田婉羞澀道。
見她這般模樣,田皇後笑出聲來,然後拉過她的手,握在手中,輕輕拍了拍:“別害羞,長得好也是一種本事,還是別人搶都搶不走的。”
田婉低頭微笑不語。
“母親她老人家還好吧?”田皇後又問道。
“祖母身子還硬朗,每日早起便去佛堂念經,為姑母、太子、江都王,還有伯父一家祈福。”田婉迴答道。
聽到田婉此話,田皇後輕輕歎了一口氣:“說起來,我都快二十年沒見到母親了,真是不孝。”神情之間頗有些傷感。
田婉見狀,忙寬慰道:“祖母說了,皇後娘娘母儀天下,助陛下為黎明百姓造福,這才是天之大孝。”
田皇後輕聲一笑:“你這孩子,真會說話討人歡喜。”
田婉閃著如星宿般黑亮的眸子,說道:“阿洛這些話都是聽祖母說的,此時不過是鸚鵡學舌罷了。”
田皇後聽了極為受用,笑了笑,又問道:“對了,你之前在文州時,平日都做些什麽?”
田婉知道,田皇後是想問自己才學如何,畢竟太子妃日後可是要做皇後的,自己若沒有才學,空有美貌怕也上不得台麵。她猶豫了片刻,然後說道:“阿洛平日在家跟著女夫子學些詩文書畫,閑時也幫著祖母抄些經書,陪她老人家念經禮佛。”
“你還懂佛經?”田皇後有些驚訝。
“略懂一二。”田婉迴答道。
田皇後指著自己先前所抄的經文,問道:“那你知道我先前抄的是什麽佛經嗎?”
田婉垂眸看了看,然後應道:“迴姑母的話,這是妙法蓮華經第四卷。”
田皇後沒想到田婉隻瞥了一眼,不僅指出這是什麽佛經,而且還能說出是哪一卷,不禁有些意外。要知道,像田婉這般十幾歲的姑娘,沒幾個對佛經有興趣,就算是幫著家中大人抄佛經,也是抄了就忘,哪還記得是哪本經文啊?
她有心考考田婉,然後指著其中一段經文問道:“那你說說,這段如何釋義。”
田婉湊上前去看,隻見那一段經文寫著:爾時阿難、羅睺羅、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設得授記,不亦快乎。
她微微一沉吟,然後說道:“這段經文意為,當爾之時,阿難和羅侯羅兩位尊者就生出了一個念頭。他們在大眾中說:‘我們常常會自我思惟,假使我們也能得到釋迦牟尼佛世尊給我們授記,那不是很快意嗎?’雖然這兩位尊者已經證到阿羅漢果位,但是他們在定中還會生出一念,這一念是和凡夫的念頭不同的。凡夫所生出來的許多妄念都是不真實,而他們這一念是真念。”
在田婉說話之時,田皇後不時頷首。
餘氏見狀,心裏長鬆了一口氣。先前,她見田皇後叫田婉講述經文之意時,心裏還有幾分忐忑。這田婉畢竟是十六歲的小姑娘,若沒好好學過,怎能釋出這佛經之義?要是在皇後麵前出了醜就不好了。沒想到田婉想都沒想,一口氣便將這段經文之義說了出來,而且看田皇後這模樣,似乎很滿意她這番釋義。照這般看來,田婉應該入了田皇後的眼了,夫君選田婉進京來參選太子妃,這步棋真是走對了。
待田婉說完,田皇後點頭讚道:“沒想到你小小年紀,居然在佛學方麵有如此造詣。”
田婉忙說道:“阿洛也不過是聽祖母為我講過,便記下來了,其實懂的也不多,以後還望姑母多多教導才是。”
前世與明隱那一段情,讓她對佛經有一種特別之情,王太夫人平日誦經念佛之時,她便跟著去聽。王太夫人看自己這小孫女肯學佛經,也很歡喜,有空便經常教教她,與寺裏與老禪師論佛法也帶著她。聽得多,自然懂的便多。如今的田婉,在佛學方麵的造詣,自然非前世陳蘭歆可比。
聽田婉如此說,田皇後笑道:“你畢竟年幼,懂得這些也是難能可貴了。”
田婉正要再謙虛幾句,隻聽門外有寺人高唱道:“江都王到!”
田婉知道,這江都王便是田皇後所出次子,皇六子蕭頡。那腳步聲音越來越近,她忙隨餘氏起身,站在側邊,準備行禮。
那腳步聲已經到了門前,一個少年的聲音響起:“母後,母後!聽說你身子抱恙,如今可好些了?”話音一落,一個十五六歲,身穿雪青色織金祥雲袍,頭戴紫金冠的少年便出現在門前。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要上班,我盡量碼,能碼出來就更。
田婉一一作答,又將祖母和父母讓自己帶進京的禮單交給了餘氏。餘氏接過來,看了看,笑盈盈地說道:“你一個小姑娘,路又遠,帶這麽多東西做甚?”
田婉笑道:“這是祖母和爹爹的心意,阿洛帶上來,不費事的。”
餘氏又客套了幾句,也送了一支翡翠簪給田婉,周氏、萬氏也拿出早準備好的見麵禮,送了她。
田婉忙起身謝過伯母和兩位嫂嫂,才將東西收了起來。
此時,時辰尚早,四人便坐在堂中隨意說著話來。聽餘氏她們說起京中名門媛秀之間的事,田婉也插不上話,便坐在一旁微笑著聽。
到了晚間,田勝與田鬆、田柏兩兄弟都歸了屋,餘氏忙帶著田婉前去與伯父兄長見麵,然後一家人坐在一起,和樂融融吃過晚食,又說了一會兒話,才各自迴屋。
田婉被安排住在靠近後花園的清竹院中,餘氏一早便派人收拾好了。怕她不熟悉,餘氏便叫周氏與萬氏陪著她一起過去。
雖然與周氏、萬氏才見麵不久,但田婉對這兩個嫂嫂的印象不錯。周氏性子雖然恬淡,其實也很熱心,不時提點她在京中與人交際要注意些什麽,還有進宮有些什麽規矩。
聽周氏說起進宮之事,田婉一想到到時可能會見到純鈞,心裏不免忐忑。
周氏見狀,以為她沒進過宮,心中敬畏,忙寬慰她道:“四妹妹,你不必擔心,皇後娘娘為人很是親善,對我們這些晚輩也很和氣的。”
“嗯。”田婉微笑著點了點頭,“多謝大嫂嫂。”
萬氏還是那般心直口快的,笑道:“還有啊,四妹妹,你進宮說不定會碰到太子殿下呢。太子殿下不僅為人親和,還是龍鳳姿儀,沒有哪家姑娘看了不動心。”
這番話,說得田婉臉又是一紅。
不過,如果單說相貌,那隻狐狸,確實無人可比。
兩日後,餘氏將田婉叫到了詠梅堂,說是宮裏來人傳了話,田皇後身染微恙,明日她要進宮探望皇後。想著田婉來了京城,還未見過皇後,叫她隨自己一起進宮。
田婉不知道田皇後是真的病了,還是為了讓自己進宮找的借口。看餘氏的麵色安然,她覺得應該是後者。如果真是這樣,那她明日進宮,肯定就會見到太子蕭頎了。不過去與不去,也不是她能左右的,於是便應了下來。
餘氏觀察了田婉兩日,見她性格溫順,無論何事皆聽大人安排,心中極為欣慰,隻想著等太子看上她,一切就萬事大吉了。
次日一早,田婉早早起了床,梳洗完畢,便到了詠梅堂,等著餘氏一起進宮。
餘氏出來,看見田婉穿了一件水紅色繡蝶花襖,下著淡粉色撒花洋縐裙,披了一件赤紅色金絲鑲雪貂毛鬥篷,麵上薄施粉黛,烏黑的發中簪了一枝白玉銀琅簪,如同畫上走下來的人一般,心頭歡喜不已。想來那太子見了,三魂七魄怕都要被勾走了兩魂六魄。
於是,餘氏上前,拉著田婉,笑眯眯地拍了拍她的手,說道:“阿洛如此懂事,甚好。”
田婉低下頭,笑了笑。
今日,她確實著力打扮了一番。今天可能就會見到他了,哪怕他不想再與她有牽扯,那就當她一廂情願好了,她總想給他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馬蹄聲響,馬車帶著餘氏和田婉向著皇宮而去。
許是還不太放心,餘氏一路上不時跟田婉講著宮裏的規矩,她皆低頭答應。其實,宮中的規矩,餘氏不跟她說,她也知道。第一世為後,第二世是公主,宮裏繁瑣的禮節,她早就熟悉了,不過,她仍然裝出一副虛心受教的模樣。
皇宮到了,下了馬車,便有田皇後派來的大宮女在宮門前迎接二人。一路也沒出什麽岔子,田婉與餘氏很快便到了田皇後的寢宮鳳台宮。
餘氏與田婉二人脫下鬥篷,交給宮人,然後便進殿拜見田皇後。
田皇後正坐在案前抄著佛經,看起來神色頗好,似乎不像有病。看見餘氏與田婉來,她微微抬頭笑了笑,說道:“你們來了,快坐吧。”
餘氏領著田婉謝了恩,起了身,便在下首坐了下來。
田皇後又寫了幾個字,便將手上的筆擱在筆架上。候在一旁的宮女趕緊呈了一張雪白的巾子上去。田皇後擦了擦手,將巾子遞給宮女,這才抬起眼來,看了田婉一眼,問道:“你就是阿洛?”
“是,皇後娘娘,小女子田婉,小名阿洛。”田婉趕緊迴答道。
“阿洛啊,你叫我姑母便是。”田皇後笑了起來,“以後若沒外人在,不必叫得如此生疏,平日鬆兒,柏兒,阿丹都是如此叫的。”
阿丹是田嬋的乳名。
田婉笑了笑,乖巧地應了一聲:“是,姑母。”
田皇後見田婉容貌秀美,性情看起來也溫順,便對這個從未見過麵的侄女生出幾分好感,忙對她招了招手,叫道:“過來,坐到姑母身邊來。”
聞言,田婉微微一猶豫,然後應了一聲:“是。”低下頭,坐到了田皇後身邊。
“把頭抬起來,讓姑母好好看看你。”田皇後說道。
田婉輕輕一頓,然後將頭抬起頭來。
先前田婉坐得遠,田皇後隻覺得她模樣長得挺好,卻也沒看仔細。把田婉叫到了近前,細細一看,忍不住吸了一口氣。
這張臉,簡直精致到了極致,完全挑不出任何毛病。半晌,田皇後才點頭笑道:“真不愧是我田家的女兒,這容貌氣度,我看京中那群名媛閨秀,沒一個比得上。”
“姑母抬愛了。”田婉羞澀道。
見她這般模樣,田皇後笑出聲來,然後拉過她的手,握在手中,輕輕拍了拍:“別害羞,長得好也是一種本事,還是別人搶都搶不走的。”
田婉低頭微笑不語。
“母親她老人家還好吧?”田皇後又問道。
“祖母身子還硬朗,每日早起便去佛堂念經,為姑母、太子、江都王,還有伯父一家祈福。”田婉迴答道。
聽到田婉此話,田皇後輕輕歎了一口氣:“說起來,我都快二十年沒見到母親了,真是不孝。”神情之間頗有些傷感。
田婉見狀,忙寬慰道:“祖母說了,皇後娘娘母儀天下,助陛下為黎明百姓造福,這才是天之大孝。”
田皇後輕聲一笑:“你這孩子,真會說話討人歡喜。”
田婉閃著如星宿般黑亮的眸子,說道:“阿洛這些話都是聽祖母說的,此時不過是鸚鵡學舌罷了。”
田皇後聽了極為受用,笑了笑,又問道:“對了,你之前在文州時,平日都做些什麽?”
田婉知道,田皇後是想問自己才學如何,畢竟太子妃日後可是要做皇後的,自己若沒有才學,空有美貌怕也上不得台麵。她猶豫了片刻,然後說道:“阿洛平日在家跟著女夫子學些詩文書畫,閑時也幫著祖母抄些經書,陪她老人家念經禮佛。”
“你還懂佛經?”田皇後有些驚訝。
“略懂一二。”田婉迴答道。
田皇後指著自己先前所抄的經文,問道:“那你知道我先前抄的是什麽佛經嗎?”
田婉垂眸看了看,然後應道:“迴姑母的話,這是妙法蓮華經第四卷。”
田皇後沒想到田婉隻瞥了一眼,不僅指出這是什麽佛經,而且還能說出是哪一卷,不禁有些意外。要知道,像田婉這般十幾歲的姑娘,沒幾個對佛經有興趣,就算是幫著家中大人抄佛經,也是抄了就忘,哪還記得是哪本經文啊?
她有心考考田婉,然後指著其中一段經文問道:“那你說說,這段如何釋義。”
田婉湊上前去看,隻見那一段經文寫著:爾時阿難、羅睺羅、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設得授記,不亦快乎。
她微微一沉吟,然後說道:“這段經文意為,當爾之時,阿難和羅侯羅兩位尊者就生出了一個念頭。他們在大眾中說:‘我們常常會自我思惟,假使我們也能得到釋迦牟尼佛世尊給我們授記,那不是很快意嗎?’雖然這兩位尊者已經證到阿羅漢果位,但是他們在定中還會生出一念,這一念是和凡夫的念頭不同的。凡夫所生出來的許多妄念都是不真實,而他們這一念是真念。”
在田婉說話之時,田皇後不時頷首。
餘氏見狀,心裏長鬆了一口氣。先前,她見田皇後叫田婉講述經文之意時,心裏還有幾分忐忑。這田婉畢竟是十六歲的小姑娘,若沒好好學過,怎能釋出這佛經之義?要是在皇後麵前出了醜就不好了。沒想到田婉想都沒想,一口氣便將這段經文之義說了出來,而且看田皇後這模樣,似乎很滿意她這番釋義。照這般看來,田婉應該入了田皇後的眼了,夫君選田婉進京來參選太子妃,這步棋真是走對了。
待田婉說完,田皇後點頭讚道:“沒想到你小小年紀,居然在佛學方麵有如此造詣。”
田婉忙說道:“阿洛也不過是聽祖母為我講過,便記下來了,其實懂的也不多,以後還望姑母多多教導才是。”
前世與明隱那一段情,讓她對佛經有一種特別之情,王太夫人平日誦經念佛之時,她便跟著去聽。王太夫人看自己這小孫女肯學佛經,也很歡喜,有空便經常教教她,與寺裏與老禪師論佛法也帶著她。聽得多,自然懂的便多。如今的田婉,在佛學方麵的造詣,自然非前世陳蘭歆可比。
聽田婉如此說,田皇後笑道:“你畢竟年幼,懂得這些也是難能可貴了。”
田婉正要再謙虛幾句,隻聽門外有寺人高唱道:“江都王到!”
田婉知道,這江都王便是田皇後所出次子,皇六子蕭頡。那腳步聲音越來越近,她忙隨餘氏起身,站在側邊,準備行禮。
那腳步聲已經到了門前,一個少年的聲音響起:“母後,母後!聽說你身子抱恙,如今可好些了?”話音一落,一個十五六歲,身穿雪青色織金祥雲袍,頭戴紫金冠的少年便出現在門前。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要上班,我盡量碼,能碼出來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