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一臉期待的加拉赫,薛仁貴開口說道:


    “加拉赫大帥,我們是同一種人,多餘的廢話無需多說。以後戰場相見,我會給你留個全屍。”


    加拉赫:“…………………”


    “薛將軍,你我一見如故,如果不是這該死的戰爭,我們也許會成為很好的朋友。不過,我也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以後戰場相見,我也會給你留個全屍。”


    “那好,咱們就以後戰場見。”


    “戰場見。”


    薛仁貴和加拉赫說完,就分別調轉馬頭往迴走。


    此時薛仁貴和加拉赫都沒有防備對方,根本就不擔心對方會突然轉身衝自己放黑槍。


    不為其他,隻因為這種層麵的選手早已脫離了低級趣味。


    當然,這也隻是相較於薛仁貴與加拉赫這種人。


    如果是曹丞相那種類型的選手,加拉赫剛剛連酒都沒機會喝。


    看到薛仁貴毫發無損的迴來,蘇定方那顆提到嗓子眼的心才放了下來。


    “老薛,接下來怎麽辦?我們都守在這?”


    “沒用,一時半會也打不過去,都守在這也沒用?這樣,我們留下一員大將帶十萬大軍駐守此地,其他人返迴吐穀渾。也不知道現在那邊怎麽樣了,二十萬大軍,被我們帶過來十五萬,得迴去看看。”


    聽到薛仁貴這話,席君買自告奮勇的說道:


    “你們迴去,我駐守此地。”


    對於這,薛仁貴沒有反對。


    席君買夠狠,也夠資格。有他駐守此地,萬無一失。


    此時的張小瑜和程處默他們依舊在追趕祿東讚和鬆讚幹布他們三萬吐蕃殘兵敗將。


    雖然吐蕃軍都是高原矮腳馬,跑不快。可是越追地勢就越高,相較於矮腳馬,西域的高頭大馬還真沒優勢。


    再一個,隨著追趕距離拉遠,海拔也越來越高,祿東讚他們無所謂,可是張小瑜他們明顯感覺越來越吃力。


    雙方就這麽一邊跑,一邊追。


    祿東讚他們是逃命,容不得喊累。


    張小瑜是鐵了心的想把祿東讚留下,也是不遺餘力的追。


    累了就停下來吃幾口幹糧,喝兩口涼水。


    在這幾日的磨合下,雙方竟然已經摸出了規律,配合默契。時辰一到,開始停下來啃幹糧補充體力,然後繼續開始拉力賽。


    這天,人困馬乏的張小瑜他們停了下來。


    不是說張小瑜想放過祿東讚,主要是前麵出現了岔路口。


    兩條一模一樣的道路,都是通向吐蕃高原,誰也不知道祿東讚他們走的是哪條。


    看到張小瑜也是疑惑不語,秦懷道開口說道:


    “老張,左邊這條路是大路,平坦好走。右邊這條路是崎嶇小路,坎坷難行。我們誰也不知道祿東讚他們走的是哪條路,這可如何是好?”


    聽到秦懷道這話,張小瑜下馬查看兩條道路。


    兩條道路一樣,都是黃土路。也就是現在沒有下雨,不然,被雨水淋濕。一腳下去,再拔出腳來,鞋子都能深埋地下。


    張小瑜仔細的看著兩條路麵,突然,張小瑜發現兩條路麵還是有些許不一樣。


    右邊這條路麵光滑平整,表層一層塵土有被風吹過的痕跡。


    而左邊這條道路雖然也有被風吹過的痕跡,可是仔細一看,路麵明顯有長長的劃痕,就是那種拖著樹枝走過的痕跡。


    看到張小瑜盯著路麵看,程處默他們蹲下來定睛看著。


    眼尖的房遺愛顯然也發現了不同之處。


    “老張,你看這痕跡,明顯是故意在馬尾上綁著樹枝拖著走留下的痕跡。他們這麽做的目的就是想掩蓋馬蹄印記。我了解祿東讚此人,陰險狡詐。我敢斷定,祿東讚他們就是走左邊這條路。”


    房遺愛剛說完,秦懷道就反駁道:


    “老房,我們與祿東讚是老相識,我們了解他,他也了解我們。我們能想到的,他也能想到。有沒有一種可能,這隻是祿東讚的障眼法,他故意這樣迷惑我們。讓我們覺得他走的是左邊道路,其實他走的是右邊。”


    “老秦,既然你說我們與祿東讚是老相識,互相了解。我們能想到的,他也能想到。那你剛剛說的,祿東讚會不會也想得到?他就是故意這麽來,讓你想到這一步。讓你認為他們走的是右邊這條路,而他實際上走的是左邊這條路。這就叫欲蓋彌彰,要掩人耳目。”


    聽到秦懷道與房遺愛這話,尉遲寶林不耐煩的說道:


    “既然拿不定主意,我們就分兵,兵分兩路追。”


    聽到這,程處默趕緊攔著:


    “不行,我們隻有五萬人馬。吐蕃有三萬,又有火槍。而且現在是到了高原邊緣,氣候很是不舒服。我們再分兵,一邊隻有兩萬五。就算追到他們,也不見得就能占到便宜。”


    程處默說完,四個家夥就眼巴巴的看著張小瑜。


    那意思很明顯:


    事情就是這麽個事情,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你是主帥,你看著辦,咱們都聽你的。


    看到眾人這表情,張小瑜開口問道:


    “這兩條路後麵都是什麽情況?”


    “老張,右邊這條路是荒郊野外小路,道路崎嶇難行。左邊這條路是大道,再往前行進幾十裏就是我們大唐與吐蕃之間的最後一座城雲上城。當年我們第一次追趕祿東讚時,就是在那追上祿東讚。當時還是你吩咐建的城,把附近大唐人聚集於此,並改名雲上城。”


    聽到秦懷道這話,張小瑜思考片刻後開口說道:


    “走左邊這條大路追趕。”


    眾人:“………………”


    “老張,你為何如此肯定祿東讚會走這條路?”


    “簡單,不管祿東讚如何欲蓋彌彰。但是,萬法不離其宗,他們也要吃飯。當時他們是匆忙逃竄,幹糧準備的沒有我們充足。現在,他們應該已經彈盡糧絕。如果沒有糧食補給,他們隻能餓死。右邊這條荒郊野外小路上沒有糧食補給,如果祿東讚不傻,一定會走左邊這條大道。等到了雲上城,還能搶奪糧食。所以,我敢斷言,祿東讚他們一定是走左邊大道逃跑。”


    眾人:“……………”


    有道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我就製個鹽,竟被封國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宸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宸瑜並收藏大唐:我就製個鹽,竟被封國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