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林夫人,本來夫君升職迴京於她而言是件極好的事情,倒不是為了旁的,而是為了一對兒女的終生大事。
晉賢也就罷了,年紀還小的很,又是男孩,晚幾年成婚也沒甚大不了的,隻是黛玉,女兒家過了花信之年可就難尋到一門好親事了。她雖還未及笄,論理還不到談婚論嫁的時候,可是像她這樣的千嬌萬寵的嫡女,原就該早些相看的,不然等到該成婚的時候,哪裏來的好兒郎可以挑做女婿。
便如靳夫人,親戚家長輩要見晚輩原是極尋常的,可說實在話,本身就不是多親近的親戚,做什麽非要巴巴的把孩子從前院叫過去。林夫人也是做娘的,也有個待嫁的女兒,心裏很是清楚,靳夫人到並非就真的有意把女兒許到自家,不過是還沒合意的人家,聽著旁人家裏有個差不多的,便見上一見,說不得就看中了呢。
不過林夫人也看出來了,靳夫人並未看中晉賢,這倒也尋常,她家二姑娘比晉賢足足大了四歲,三姑娘倒還好,隻比晉賢小上一歲,這一個單論年紀倒沒什麽。隻是這般年紀的女孩兒本就比男孩長得快,沒見著倒不覺得,然而見著了,心裏肯定會覺著不相配。
林夫人除了因著覺得自家兒子被挑揀了略微有些不快,然而倒也沒很往心裏去。哪一個做娘不是這樣給自己女兒挑夫婿的,便是她,原先在揚州的時候也不是沒有在暗暗定下幾個可能的人選在心裏比較的。
再者說了,林夫人本身也沒想著要從這些勳貴人家裏挑兒媳婦,林家雖原本也是勳貴出身,因此自己婆婆是郡主,自己也是正經國公府嫡姑娘,這方是門當戶對。然而如今家中已沒有了爵位,晉賢日後必定是得靠著科舉出仕,與其娶個看上去門庭顯貴,但實際並無襄助的兒媳婦,倒不如尋個家世相當的文官家女孩兒,頂好是詩書傳家的,這才堪為林家下一代的宗婦。
然而黛玉,林夫人心中卻還沒個具體章程。林如海原在揚州看中了一個舉子,家世倒也不差,是地方世族出身,也很有幾家親戚在朝為官。況且年紀輕輕便中了舉,想來日後也當是個有前程的。然而偏偏林夫人見過那舉子的母親,卻是個不太能上得了台麵的,這做母親的便不太願意把女兒嫁到那戶人家去了。夫妻兩個通了氣,林如海便也罷了那心思。
後來夫妻兩個雖心裏又有了幾個人選,卻總都是白璧有暇,尋不出個十分合意的。
說實在話,黛玉這般品貌家世,在揚州真真兒是一家女百家求,隻是林夫人一直不肯鬆口。好在黛玉確實年紀還小,離許人的時候還早著,更不用說誰都知道林家夫婦隻有一對兒女,平素愛若珍寶,不舍得女兒也是有的。不然還不定那些求親不成的人家心裏生出什麽怨忿來。
然到了京都,林夫人心裏便活動開了,與林如海所希望的不同,林夫人更願意把黛玉嫁進常在京中駐守,有爵位的勳貴世族,而非常常天南海北的做官不得迴京的官宦之家。
做娘的和做爹的為兒女打算的心思總是相同,然而在什麽對於兒女才是好的這種事情上,卻並非見解相同。林如海更願意為女兒尋個有才華,有學識,能為女兒掙得一副好誥命的女婿。而林夫人,卻指望著女兒能平安喜樂的過一輩子就好了,因此,能長久的呆在首善之地,安安穩穩的勳貴便成了首選,雖然女婿未必能有什麽大造化,卻足夠安穩,若能承爵,女兒也能有一副差不多的誥命。況且日後爵位承襲,女兒也不用太憂心兒孫的前程,還有什麽不好的呢。
可這人選上,卻是有些難處,本來自己的寶玉侄兒到和玉兒年歲相當,又是姑表親,且是自家母親有意提出來的,算是不錯的人選。然而話有說迴來,且不說寶玉是二房子,注定不得承爵,往日隻聽說過他多受老太太寵愛,卻也沒聽說過有甚才華。更不用說他娘和自己素有閑隙,不大和睦。若把女兒許給他,又無爵位,又無出息,做婆婆的也未必能善待媳婦,自己的女兒許個什麽樣的俊才不得,如何能給這兩頭不靠的?
可別的,老親之中似乎再難尋出一個合適的來,也怪自己把玉兒生的太晚,和玉兒一個輩分的,都比玉兒大上許多,和玉兒差不多年紀的,大都比玉兒小一個輩分。雖說這時節娶親更看重的是門當戶對,輩分倒要往後,可也不能把玉兒嫁給本來是子侄輩的孩子,說來也不大好聽。
可若是旁人,一來不知底細,二來,不是自己吹噓,除了皇孫貴胄之外,那一個尊貴的過開國的四王八公,雖說如今這些府裏都漸漸敗落下來,但到底底蘊還在,勳貴之中仍以這四王八公為首的多,旁的皆不如這幾家。而這幾家,或多或少都能扯上點關係,不說寧榮二府是自己娘家,西平王府是自己婆婆的娘家,剩下幾家,也大多相互連姻,和那一府都或多或少的能找出些親戚關係。若要把這些理順,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林家中,看出靳夫人心思的,不光隻有林夫人,還有黛玉,隻是不同於林夫人的習以為常,黛玉心裏卻是有些不快,在黛玉眼裏,自己兄弟自然是千好萬好,被人相看挑揀了也就罷了。令她十分氣苦的是,居然還沒有被看中。這卻是有些小女兒心性了,我家的兄弟,究竟哪裏不好了。
她因此坐在閨房裏生了好一會悶氣,才慢慢迴轉過來。一時又覺得好笑,平素當是小孩子的人,如今也有人把他當作女婿的來相看了。又自嘲自己著相,如今八字還沒有一撇的事情,自己便不喜歡了,日後真個把弟媳婦取進來,自己還不得是個挑剔的姑奶奶。一時又起了愁緒,隻怕弟媳婦娶進來的時候,自己早已經出閣了。再有周姑娘是日後的王妃,靳二姑娘比晉賢大了四歲,顯然不是她了,也不知她有人家了沒有,靳三姑娘隻比晉賢小一歲,想來就是若是把晉賢當人選,為的必定就是她了。
這靳三姑娘比自己還小兩歲,如今她母親就已經開始為她相看夫婿,這樣算來,也不知自己在閨中的好日子還能有幾年。
黛玉並不知道自家父母早就開始操心她的親事了,不過話又說迴來,知道了又如何,婚姻大事向來不是自己本人能自專的。然而她私下無人時也會想,不知道父母日後會把自己許到怎樣的人家。
然而又不敢多想,她前世可不就是以為自己和寶玉的親情已經被長輩們默許了方生了情愫?如今可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她是再不敢了。她寧願老老實實的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怕是盲婚啞嫁,也好過前世那種下場。
黛玉是早絕了嫁給寶玉的心思,她早被賈府的人傷透了心。然而這並不代表她就沒想過自己的未來。初時她隻想著若能父母安康,便是自己死了也是願意的。後來又想著,若是弟弟能平安長成,自己便此生無怨。再後來,日子一天天的過下來,她之所求無有不應的:父母雖日漸年老,且身體也漸漸衰落,然而總歸是康健的,至於弟弟的,如今隻差一步就是秀才,日後還會是舉人,進士,說不準還能跟父親一樣,高中探花甚至是狀元。她方覺得,自己這一世,竟單隻是來享福的。雖偶有些小波折,卻也並不礙著什麽。如今自己雖盼著這樣的日子能一直持續下去,但也知道,自己是個女孩兒家,不可能一輩子隻做林家人,遲早有一天,自己會冠上夫姓。
又想到當日在大觀園所見,二姐姐向來是最為懦弱文靜的一個,這樣一個女子竟被那等夫婿折磨的人不似人,鬼不似鬼的模樣,怪道母親說女兒家擇婿如投胎了。黛玉不由得打了個寒顫,明日自己闔家便要拜訪賈府,是不是要提醒二姐姐呢。想著又覺得不可能做到,自己一個閨閣女子,要怎麽提醒二姐姐她未來可能所嫁非人?況且便是二姐姐知道了,又能如何?婚姻之事,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日裏大舅舅大舅母把她許出去的時候,反對的何止一人,然而便是老太太不喜,不也隻得由著他們去了。
黛玉歎了口氣,自己豈能妄言表姐的親事,倒是母親或許還能勸勸大舅舅,然而老太太都無法的事情,母親哪裏又能把人勸得迴轉過來。然而若真的教自己撒手不理,隻當沒發生過的話……
那好歹是自己親表姐,若說有多知心到不至於,然而上輩子一起長大的姊妹情分,明知道自己表姐會落得那等下場還不理不睬,那也未免太過冷血無情了。然而自己又能怎麽辦?說來說去,雖有遇人不淑的緣故,可二姐姐自己不大爭氣也是事實。她雖是庶女,卻也是賈府名正言順的二姑娘,又是大房獨女,然而竟會被奴才們欺負,和同為庶女,還有個不著調的趙姨娘拉後腿的三妹妹比起來,卻是何等懦弱。自己在娘家尚立不起來,嫁到那等沒規矩的家裏,被那般欺辱也不曉得反抗。要自己說,雖然木已成舟,然而到底是個正經公府姑娘,哪裏是能隨便欺負的,雖說家醜不可外揚,然而都到了那份上,倒還不如鬧將出來,哪怕是為了顏麵,賈府也會為自家姑奶奶求個說法。便是自請下堂也好過在那裏人不人鬼不鬼的過荒唐日子。再者說,到底二姐姐可有個做賢德妃的姊妹,賈府仗著有一個做皇妃的姑奶奶得了多少好處,便是那外八路的族人也敢說自己是皇親國戚,偏生她妹妹在夫家受了這等欺辱卻不敢言語。
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二姐姐天性如此,旁人說的再多也是沒用的。黛玉歎了口氣,若是能叫老太太趕在大舅舅給二姐姐說親之前就把她許給旁人就好了,然而誰又能說,那樣二姐姐就能過的舒坦?
正此時,絮雪端了燕窩盞上來,笑道,“姑娘想什麽呢,這樣子入神。”
黛玉正思量著,冷不防絮雪說話,險些就把心中所想說出來了,好在迴轉的快,便道,“還能想什麽,不過是今兒見了親戚有些倦怠罷了。”又道,“怎麽又送這個來?”
絮雪便笑道,“之前在揚州也每日吃的,船上不好單為這個生火,方才停了。前兒個太太還問呢,說是這個對姑娘身子好,仍讓每日拿冰糖燉了給送來。”
黛玉便問道,“是大廚房燉的?”
絮雪便笑道,“大廚房雖收拾出來了,到底閑置的日子多了,太太說忙忙亂亂的,怕不幹淨,就叫小廚房燉了,是胡嬸子親自看的火。”這小廚房指的卻是正院的小廚房,原在揚州便有這個例,這個廚房單供林如海林夫人,就設在正院裏頭,但隻做些點心羹湯,燒些熱水罷了。
黛玉便不再發話,默默無言的用了一小盅燕窩,倒也罷了。想著明兒還得去賈府,又催著丫鬟去取那舊日做得荷包扇墜等物,見長輩姊妹時也好做個見麵禮,這一日便也這樣過去了了。
晉賢也就罷了,年紀還小的很,又是男孩,晚幾年成婚也沒甚大不了的,隻是黛玉,女兒家過了花信之年可就難尋到一門好親事了。她雖還未及笄,論理還不到談婚論嫁的時候,可是像她這樣的千嬌萬寵的嫡女,原就該早些相看的,不然等到該成婚的時候,哪裏來的好兒郎可以挑做女婿。
便如靳夫人,親戚家長輩要見晚輩原是極尋常的,可說實在話,本身就不是多親近的親戚,做什麽非要巴巴的把孩子從前院叫過去。林夫人也是做娘的,也有個待嫁的女兒,心裏很是清楚,靳夫人到並非就真的有意把女兒許到自家,不過是還沒合意的人家,聽著旁人家裏有個差不多的,便見上一見,說不得就看中了呢。
不過林夫人也看出來了,靳夫人並未看中晉賢,這倒也尋常,她家二姑娘比晉賢足足大了四歲,三姑娘倒還好,隻比晉賢小上一歲,這一個單論年紀倒沒什麽。隻是這般年紀的女孩兒本就比男孩長得快,沒見著倒不覺得,然而見著了,心裏肯定會覺著不相配。
林夫人除了因著覺得自家兒子被挑揀了略微有些不快,然而倒也沒很往心裏去。哪一個做娘不是這樣給自己女兒挑夫婿的,便是她,原先在揚州的時候也不是沒有在暗暗定下幾個可能的人選在心裏比較的。
再者說了,林夫人本身也沒想著要從這些勳貴人家裏挑兒媳婦,林家雖原本也是勳貴出身,因此自己婆婆是郡主,自己也是正經國公府嫡姑娘,這方是門當戶對。然而如今家中已沒有了爵位,晉賢日後必定是得靠著科舉出仕,與其娶個看上去門庭顯貴,但實際並無襄助的兒媳婦,倒不如尋個家世相當的文官家女孩兒,頂好是詩書傳家的,這才堪為林家下一代的宗婦。
然而黛玉,林夫人心中卻還沒個具體章程。林如海原在揚州看中了一個舉子,家世倒也不差,是地方世族出身,也很有幾家親戚在朝為官。況且年紀輕輕便中了舉,想來日後也當是個有前程的。然而偏偏林夫人見過那舉子的母親,卻是個不太能上得了台麵的,這做母親的便不太願意把女兒嫁到那戶人家去了。夫妻兩個通了氣,林如海便也罷了那心思。
後來夫妻兩個雖心裏又有了幾個人選,卻總都是白璧有暇,尋不出個十分合意的。
說實在話,黛玉這般品貌家世,在揚州真真兒是一家女百家求,隻是林夫人一直不肯鬆口。好在黛玉確實年紀還小,離許人的時候還早著,更不用說誰都知道林家夫婦隻有一對兒女,平素愛若珍寶,不舍得女兒也是有的。不然還不定那些求親不成的人家心裏生出什麽怨忿來。
然到了京都,林夫人心裏便活動開了,與林如海所希望的不同,林夫人更願意把黛玉嫁進常在京中駐守,有爵位的勳貴世族,而非常常天南海北的做官不得迴京的官宦之家。
做娘的和做爹的為兒女打算的心思總是相同,然而在什麽對於兒女才是好的這種事情上,卻並非見解相同。林如海更願意為女兒尋個有才華,有學識,能為女兒掙得一副好誥命的女婿。而林夫人,卻指望著女兒能平安喜樂的過一輩子就好了,因此,能長久的呆在首善之地,安安穩穩的勳貴便成了首選,雖然女婿未必能有什麽大造化,卻足夠安穩,若能承爵,女兒也能有一副差不多的誥命。況且日後爵位承襲,女兒也不用太憂心兒孫的前程,還有什麽不好的呢。
可這人選上,卻是有些難處,本來自己的寶玉侄兒到和玉兒年歲相當,又是姑表親,且是自家母親有意提出來的,算是不錯的人選。然而話有說迴來,且不說寶玉是二房子,注定不得承爵,往日隻聽說過他多受老太太寵愛,卻也沒聽說過有甚才華。更不用說他娘和自己素有閑隙,不大和睦。若把女兒許給他,又無爵位,又無出息,做婆婆的也未必能善待媳婦,自己的女兒許個什麽樣的俊才不得,如何能給這兩頭不靠的?
可別的,老親之中似乎再難尋出一個合適的來,也怪自己把玉兒生的太晚,和玉兒一個輩分的,都比玉兒大上許多,和玉兒差不多年紀的,大都比玉兒小一個輩分。雖說這時節娶親更看重的是門當戶對,輩分倒要往後,可也不能把玉兒嫁給本來是子侄輩的孩子,說來也不大好聽。
可若是旁人,一來不知底細,二來,不是自己吹噓,除了皇孫貴胄之外,那一個尊貴的過開國的四王八公,雖說如今這些府裏都漸漸敗落下來,但到底底蘊還在,勳貴之中仍以這四王八公為首的多,旁的皆不如這幾家。而這幾家,或多或少都能扯上點關係,不說寧榮二府是自己娘家,西平王府是自己婆婆的娘家,剩下幾家,也大多相互連姻,和那一府都或多或少的能找出些親戚關係。若要把這些理順,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林家中,看出靳夫人心思的,不光隻有林夫人,還有黛玉,隻是不同於林夫人的習以為常,黛玉心裏卻是有些不快,在黛玉眼裏,自己兄弟自然是千好萬好,被人相看挑揀了也就罷了。令她十分氣苦的是,居然還沒有被看中。這卻是有些小女兒心性了,我家的兄弟,究竟哪裏不好了。
她因此坐在閨房裏生了好一會悶氣,才慢慢迴轉過來。一時又覺得好笑,平素當是小孩子的人,如今也有人把他當作女婿的來相看了。又自嘲自己著相,如今八字還沒有一撇的事情,自己便不喜歡了,日後真個把弟媳婦取進來,自己還不得是個挑剔的姑奶奶。一時又起了愁緒,隻怕弟媳婦娶進來的時候,自己早已經出閣了。再有周姑娘是日後的王妃,靳二姑娘比晉賢大了四歲,顯然不是她了,也不知她有人家了沒有,靳三姑娘隻比晉賢小一歲,想來就是若是把晉賢當人選,為的必定就是她了。
這靳三姑娘比自己還小兩歲,如今她母親就已經開始為她相看夫婿,這樣算來,也不知自己在閨中的好日子還能有幾年。
黛玉並不知道自家父母早就開始操心她的親事了,不過話又說迴來,知道了又如何,婚姻大事向來不是自己本人能自專的。然而她私下無人時也會想,不知道父母日後會把自己許到怎樣的人家。
然而又不敢多想,她前世可不就是以為自己和寶玉的親情已經被長輩們默許了方生了情愫?如今可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她是再不敢了。她寧願老老實實的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怕是盲婚啞嫁,也好過前世那種下場。
黛玉是早絕了嫁給寶玉的心思,她早被賈府的人傷透了心。然而這並不代表她就沒想過自己的未來。初時她隻想著若能父母安康,便是自己死了也是願意的。後來又想著,若是弟弟能平安長成,自己便此生無怨。再後來,日子一天天的過下來,她之所求無有不應的:父母雖日漸年老,且身體也漸漸衰落,然而總歸是康健的,至於弟弟的,如今隻差一步就是秀才,日後還會是舉人,進士,說不準還能跟父親一樣,高中探花甚至是狀元。她方覺得,自己這一世,竟單隻是來享福的。雖偶有些小波折,卻也並不礙著什麽。如今自己雖盼著這樣的日子能一直持續下去,但也知道,自己是個女孩兒家,不可能一輩子隻做林家人,遲早有一天,自己會冠上夫姓。
又想到當日在大觀園所見,二姐姐向來是最為懦弱文靜的一個,這樣一個女子竟被那等夫婿折磨的人不似人,鬼不似鬼的模樣,怪道母親說女兒家擇婿如投胎了。黛玉不由得打了個寒顫,明日自己闔家便要拜訪賈府,是不是要提醒二姐姐呢。想著又覺得不可能做到,自己一個閨閣女子,要怎麽提醒二姐姐她未來可能所嫁非人?況且便是二姐姐知道了,又能如何?婚姻之事,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日裏大舅舅大舅母把她許出去的時候,反對的何止一人,然而便是老太太不喜,不也隻得由著他們去了。
黛玉歎了口氣,自己豈能妄言表姐的親事,倒是母親或許還能勸勸大舅舅,然而老太太都無法的事情,母親哪裏又能把人勸得迴轉過來。然而若真的教自己撒手不理,隻當沒發生過的話……
那好歹是自己親表姐,若說有多知心到不至於,然而上輩子一起長大的姊妹情分,明知道自己表姐會落得那等下場還不理不睬,那也未免太過冷血無情了。然而自己又能怎麽辦?說來說去,雖有遇人不淑的緣故,可二姐姐自己不大爭氣也是事實。她雖是庶女,卻也是賈府名正言順的二姑娘,又是大房獨女,然而竟會被奴才們欺負,和同為庶女,還有個不著調的趙姨娘拉後腿的三妹妹比起來,卻是何等懦弱。自己在娘家尚立不起來,嫁到那等沒規矩的家裏,被那般欺辱也不曉得反抗。要自己說,雖然木已成舟,然而到底是個正經公府姑娘,哪裏是能隨便欺負的,雖說家醜不可外揚,然而都到了那份上,倒還不如鬧將出來,哪怕是為了顏麵,賈府也會為自家姑奶奶求個說法。便是自請下堂也好過在那裏人不人鬼不鬼的過荒唐日子。再者說,到底二姐姐可有個做賢德妃的姊妹,賈府仗著有一個做皇妃的姑奶奶得了多少好處,便是那外八路的族人也敢說自己是皇親國戚,偏生她妹妹在夫家受了這等欺辱卻不敢言語。
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二姐姐天性如此,旁人說的再多也是沒用的。黛玉歎了口氣,若是能叫老太太趕在大舅舅給二姐姐說親之前就把她許給旁人就好了,然而誰又能說,那樣二姐姐就能過的舒坦?
正此時,絮雪端了燕窩盞上來,笑道,“姑娘想什麽呢,這樣子入神。”
黛玉正思量著,冷不防絮雪說話,險些就把心中所想說出來了,好在迴轉的快,便道,“還能想什麽,不過是今兒見了親戚有些倦怠罷了。”又道,“怎麽又送這個來?”
絮雪便笑道,“之前在揚州也每日吃的,船上不好單為這個生火,方才停了。前兒個太太還問呢,說是這個對姑娘身子好,仍讓每日拿冰糖燉了給送來。”
黛玉便問道,“是大廚房燉的?”
絮雪便笑道,“大廚房雖收拾出來了,到底閑置的日子多了,太太說忙忙亂亂的,怕不幹淨,就叫小廚房燉了,是胡嬸子親自看的火。”這小廚房指的卻是正院的小廚房,原在揚州便有這個例,這個廚房單供林如海林夫人,就設在正院裏頭,但隻做些點心羹湯,燒些熱水罷了。
黛玉便不再發話,默默無言的用了一小盅燕窩,倒也罷了。想著明兒還得去賈府,又催著丫鬟去取那舊日做得荷包扇墜等物,見長輩姊妹時也好做個見麵禮,這一日便也這樣過去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