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林府這一邊,林如海聽得友人薦的是一位年高有德的老儒,原也中過舉人,家中亦是揚州本地頗有名望的世族,心裏便有幾分願意了。再見其本人,雖已年老白發蒼蒼,然而精神卻還算充足,言談文雅有禮,更覺合適。
然而卻又聽那先生道是年紀大了,未免精力不濟,難以日日來迴奔波,若是做館,家中又有一頑劣幼孫,實難放心。因而若是方便,最好能每隔兩三日來上教一迴學,其餘時候便留下功課,讓學生自行誦讀。
林如海便有些猶豫,本來為女兒請先生就是認為女兒在詩書上有些天分,更兼要使她讀書明理,雖不同男子要一意研讀詩書八股好入仕途,卻好歹也不願耽誤原有的天賦。可這老先生說的也在理,日日奔波實在是為難了人家,若留在林府裏做館,隻怕人家擔心家裏孩子失了管教,定然也是不願的。
林如海正躊躇間,既不好一意迴絕,也不好就此應承,便隻得緩緩的把話題先引開,閑聊了幾句。忽而見門前走來一個中規中矩的丫鬟道,“太太說前頭來了客人,有要事要請老爺說話。”
林如海因告辭道,“家中俗事甚多,先生稍坐,弟去去便來,還請先生諒解。”
錢先生便道,“大人公務繁忙,原當如此。”
林如海複又告罪了一迴,方才去了。
內裏林夫人見林如海進來,忙道,“老爺,您看那先生如何,可堪為玉兒良師?”
林如海心知方才說有客來不過是個幌子罷了,卻也體諒妻子愛女心切,便道,“是位年高有德之人,我冷眼看著,學問德行都是好的,隻是年紀大了,若非是兒子早亡,家裏唯有一個幼孫,又沒什麽營生,怕也是在家頤養天年的。”
林夫人便歎了一聲,“照這樣說,卻也是個多舛的,老了老了,還要為生計奔波。不過照老爺這般說,這位先生是應下來了?”
林如海便道,“隻有一樣,這老先生不肯在咱們家做館,隻肯每隔幾日裏便過來一趟教一天學便迴去。”
林夫人便奇道,“這是為何。”
林如海便道,“雖他說是年紀大了,精力不濟,可我瞧著,估摸是因為家裏還有孫兒放心不下罷了。他們也是耕讀之家,想來也是盼著孩子日後能高中的。”
林夫人便道,“這也是應當的,隻是聽老爺這麽說,我卻有些擔心,他把心思都放在他們家日後中舉的孫兒上,又能為玉兒的學業花多少力氣呢。雖則玉兒是個女孩子,我們也不圖她有什麽本事前途,可總歸要找個盡心盡力教她的先生吧。”
林如海道,“我倒不擔心這個,俗話說受人之托終人之事,我瞧他不像是個不通的。隻是這樣隔一兩日才上一會學,會不會讓玉兒於學業上有些懈怠。”
林夫人便沉思一會道,“要不,您和先生說說,索性讓他一家老小都遷過來,我記得府後頭還有幾處空宅,也沒人住,我去找人打聽打聽,幹脆買下來,他們一家也該夠住了。”
林如海搖頭道,“這如何使得,我們雖沒那個意,隻怕人家也要以為咱們以財勢壓人了。這老先生看上去清高的很,不然又如何會以舉人的身份卻如此清貧。須知舉人雖比進士稍遜,卻也是可以入仕的了,若是走走路子,隻怕還能謀個不錯的缺。況且我雖沒看過他的文章,隻看他言談便不似那等以才學謀富貴的。”
林夫人便歎了口氣道,“那老爺可還知道別的人選?”
林如海歎道,“尋個好先生哪裏有這麽簡單,之前亦有幾個人薦了先生來,有進士有舉人的,還有些是已得了候補的。你道如何,一個個帶著文章來的,文章倒是寫的花團錦簇,清談起來一個個的國家棟梁,口裏一個個喚的親近,還叫我指點文章。可我是給女兒尋先生的,不是給自己收徒弟,也不是給朝庭尋人才讓他們自薦的。這種人,我還是少招惹些吧。”
林夫人聽言不由歎了口氣,轉念又道,“其實若是每隔兩日來教一迴也是便宜的,若說懈怠,玉兒雖小,我看著倒還算自覺,再者她也未必要一心撲到學業上,畢竟,她除了那些詩書,還有別的事兒要學呢。”
林如海便問道,“這又怎麽說。”
林夫人便道,“老爺忘了,玉兒如今還在學女紅呢,再等她大一些,還是要學家務,再講究一點,多多少少還要會一些灶上的事兒,至少日後出嫁了,臘八粥總得會煮吧。這些東西她此時雖小,可日後都是要一點點的學起來的。再有那些琴棋書畫,我不要她件件皆通,可是總該揀一兩樣,哪怕是當玩兒呢,也得會些,這可不都得要時日學起來。所以我說,先生每隔幾日來教一次學,也算是兩廂便宜。”
林如海聞言也覺有理,便道,“你說的也是,既如此,我便去應了他。”
林夫人忙道,“老爺慢些,既然要應,索性做到底,這來迴的車馬也由咱們府裏辦妥吧。”
林如海笑道,“這是自然,豈用你交代。”說著便出去了。
再說外麵坐著的錢先生,雖自喻清高之士,卻是也是經曆過世情,處理過俗務的,見府裏服侍的小廝丫鬟無一不是謹嚴的,便知這家必是重規矩的。再見主人家雖官家氣派在那裏,卻也是一派斯文,言談有禮。心中不由暗道,到底是中過探花的,更兼世家風度,想來這樣人家的孩子也必是好的。不過若非是這樣高門大戶,以詩書傳家,又何必會為了個女孩兒還要特特的請個先生。又不由自嘲,若是這位探花老爺瞧不上自己的學問,傳出去自己連個女孩兒的先生也做不得,自己這張老臉可是丟盡了。
卻一時又見林如海出來道,“老先生久候了,府裏有些俗務,家內不能決斷,故讓弟去處理,請老先生見諒。”
那錢先生隻當他是當真有事,也不放在心上,道,“這有何妨,不過稍待片刻罷了。”、
兩人又是一番閑談,林如海方才進入正題,言及黛玉上學之事,兩人便議定每隔兩日來給黛玉教一迴學,又因錢先生道是不知黛玉如今學了些什麽,不好迴去準備功課。林如海便索性立時派人招來黛玉拜見師傅。
然而卻又聽那先生道是年紀大了,未免精力不濟,難以日日來迴奔波,若是做館,家中又有一頑劣幼孫,實難放心。因而若是方便,最好能每隔兩三日來上教一迴學,其餘時候便留下功課,讓學生自行誦讀。
林如海便有些猶豫,本來為女兒請先生就是認為女兒在詩書上有些天分,更兼要使她讀書明理,雖不同男子要一意研讀詩書八股好入仕途,卻好歹也不願耽誤原有的天賦。可這老先生說的也在理,日日奔波實在是為難了人家,若留在林府裏做館,隻怕人家擔心家裏孩子失了管教,定然也是不願的。
林如海正躊躇間,既不好一意迴絕,也不好就此應承,便隻得緩緩的把話題先引開,閑聊了幾句。忽而見門前走來一個中規中矩的丫鬟道,“太太說前頭來了客人,有要事要請老爺說話。”
林如海因告辭道,“家中俗事甚多,先生稍坐,弟去去便來,還請先生諒解。”
錢先生便道,“大人公務繁忙,原當如此。”
林如海複又告罪了一迴,方才去了。
內裏林夫人見林如海進來,忙道,“老爺,您看那先生如何,可堪為玉兒良師?”
林如海心知方才說有客來不過是個幌子罷了,卻也體諒妻子愛女心切,便道,“是位年高有德之人,我冷眼看著,學問德行都是好的,隻是年紀大了,若非是兒子早亡,家裏唯有一個幼孫,又沒什麽營生,怕也是在家頤養天年的。”
林夫人便歎了一聲,“照這樣說,卻也是個多舛的,老了老了,還要為生計奔波。不過照老爺這般說,這位先生是應下來了?”
林如海便道,“隻有一樣,這老先生不肯在咱們家做館,隻肯每隔幾日裏便過來一趟教一天學便迴去。”
林夫人便奇道,“這是為何。”
林如海便道,“雖他說是年紀大了,精力不濟,可我瞧著,估摸是因為家裏還有孫兒放心不下罷了。他們也是耕讀之家,想來也是盼著孩子日後能高中的。”
林夫人便道,“這也是應當的,隻是聽老爺這麽說,我卻有些擔心,他把心思都放在他們家日後中舉的孫兒上,又能為玉兒的學業花多少力氣呢。雖則玉兒是個女孩子,我們也不圖她有什麽本事前途,可總歸要找個盡心盡力教她的先生吧。”
林如海道,“我倒不擔心這個,俗話說受人之托終人之事,我瞧他不像是個不通的。隻是這樣隔一兩日才上一會學,會不會讓玉兒於學業上有些懈怠。”
林夫人便沉思一會道,“要不,您和先生說說,索性讓他一家老小都遷過來,我記得府後頭還有幾處空宅,也沒人住,我去找人打聽打聽,幹脆買下來,他們一家也該夠住了。”
林如海搖頭道,“這如何使得,我們雖沒那個意,隻怕人家也要以為咱們以財勢壓人了。這老先生看上去清高的很,不然又如何會以舉人的身份卻如此清貧。須知舉人雖比進士稍遜,卻也是可以入仕的了,若是走走路子,隻怕還能謀個不錯的缺。況且我雖沒看過他的文章,隻看他言談便不似那等以才學謀富貴的。”
林夫人便歎了口氣道,“那老爺可還知道別的人選?”
林如海歎道,“尋個好先生哪裏有這麽簡單,之前亦有幾個人薦了先生來,有進士有舉人的,還有些是已得了候補的。你道如何,一個個帶著文章來的,文章倒是寫的花團錦簇,清談起來一個個的國家棟梁,口裏一個個喚的親近,還叫我指點文章。可我是給女兒尋先生的,不是給自己收徒弟,也不是給朝庭尋人才讓他們自薦的。這種人,我還是少招惹些吧。”
林夫人聽言不由歎了口氣,轉念又道,“其實若是每隔兩日來教一迴也是便宜的,若說懈怠,玉兒雖小,我看著倒還算自覺,再者她也未必要一心撲到學業上,畢竟,她除了那些詩書,還有別的事兒要學呢。”
林如海便問道,“這又怎麽說。”
林夫人便道,“老爺忘了,玉兒如今還在學女紅呢,再等她大一些,還是要學家務,再講究一點,多多少少還要會一些灶上的事兒,至少日後出嫁了,臘八粥總得會煮吧。這些東西她此時雖小,可日後都是要一點點的學起來的。再有那些琴棋書畫,我不要她件件皆通,可是總該揀一兩樣,哪怕是當玩兒呢,也得會些,這可不都得要時日學起來。所以我說,先生每隔幾日來教一次學,也算是兩廂便宜。”
林如海聞言也覺有理,便道,“你說的也是,既如此,我便去應了他。”
林夫人忙道,“老爺慢些,既然要應,索性做到底,這來迴的車馬也由咱們府裏辦妥吧。”
林如海笑道,“這是自然,豈用你交代。”說著便出去了。
再說外麵坐著的錢先生,雖自喻清高之士,卻是也是經曆過世情,處理過俗務的,見府裏服侍的小廝丫鬟無一不是謹嚴的,便知這家必是重規矩的。再見主人家雖官家氣派在那裏,卻也是一派斯文,言談有禮。心中不由暗道,到底是中過探花的,更兼世家風度,想來這樣人家的孩子也必是好的。不過若非是這樣高門大戶,以詩書傳家,又何必會為了個女孩兒還要特特的請個先生。又不由自嘲,若是這位探花老爺瞧不上自己的學問,傳出去自己連個女孩兒的先生也做不得,自己這張老臉可是丟盡了。
卻一時又見林如海出來道,“老先生久候了,府裏有些俗務,家內不能決斷,故讓弟去處理,請老先生見諒。”
那錢先生隻當他是當真有事,也不放在心上,道,“這有何妨,不過稍待片刻罷了。”、
兩人又是一番閑談,林如海方才進入正題,言及黛玉上學之事,兩人便議定每隔兩日來給黛玉教一迴學,又因錢先生道是不知黛玉如今學了些什麽,不好迴去準備功課。林如海便索性立時派人招來黛玉拜見師傅。